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1 毫秒
1.
盐酸曲玛多的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气相色谱和薄层层析建立了盐酸曲玛多的定性、定量检验方法,采用内标控制,并进行了回收率测算.  相似文献   

2.
在湖南省澧县的一个小山镇——复兴厂镇,司法所把握“三户”——上访户、常闹户、移民户这个重点,分对象、分类别认真开展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回访工作,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急事不隔夜”的目标,为小山镇谱写了一曲曲“和弦”调。  相似文献   

3.
利用指纹胶带提取曲皱面或粗糙物体上的潜在指印效果较差,因为指纹胶带纸不能同时适应没有形成间隙的曲皱物体表面。如遇这些物体用胶带纸提取指印,就会造成提取纹线不全或折褶痕将纹线破坏,难以和嫌疑人油墨指印进行比对。  相似文献   

4.
~~山歌一曲唱《纲要》@郭新顺 @吕欣荣~~  相似文献   

5.
《东文选》是朝鲜初期一部按文体类选东国作品的选本,其文体分类与编排规律主要受到《文选》等中国选本的影响;《东文选》文体的设立与作品的选录兼具因文立体与因体录文的双重意识,又与编纂者对特定文体的好恶相关;在部分文体的二次分类上,《东文选》借鉴了《五百家播芳大全文粹》等中国选本的成果。  相似文献   

6.
蔚真真 《检察风云》2006,(21):45-47
他俩一个是前途无量的检察官,一个是美丽的舞蹈皇后。一曲拉丁舞过后,他们经历了漫长的10年煎熬,终将各国的幸福家庭全部打碎并结为夫妻。然而,新婚不到一个月,竟引发血案……  相似文献   

7.
正明责任、强督查、建制度、重教育,是甘肃省兰州市扎实推进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的"四步曲"。据了解,全市通过不断深化农村党风廉政建设,认真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有力推动了农村经济社会和谐稳定发展。为更好地开展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兰州市专门制定下发实施意见,并把推进农村党风廉政建设与社会主义新农村  相似文献   

8.
人只有献身社会,才能找出那短暂而又风险的生命的意义。一个人对社会的价值首先取决于他的感情、思想行动对增进人类利益有多大作用。──爱因斯坦公元2000年,夏。山城通化,浑江畔。一位年轻的警官用他朝霞般的青春和生命谱写了一曲爱民的颂歌,成为山城的骄傲、人民心中的英雄。他——许宏远,年仅21岁的共青团员,通化市监狱的年轻警官,为了抢救落水的妇女、儿童光荣牺牲了!“当警察就意昧着奉献和牺牲,为了人民的利益,我愿献出自己的一切。”他实现了自己的语言,他用年轻的生命竖起了一座高大的丰碑,为圣洁的警徽增添了光彩…  相似文献   

9.
唐传奇小说"文备众体"的特征似已得到学术界的普遍认同,而在小说这种叙事性文字中,穿插使用诗、词、曲、赋等其他各体文字,不独唐文言小说为然,明清文人小说亦如此。如果说说唱艺术的文字遗存被取来作为案头"小说"进行阅读时,各体文字共享同一文本时常常显示出异质和杂糅,而诗、词、曲、赋等各类文字在文人小说中已各自承担起了相应的独特功能,从而成为一种"有意味的形式"。同时,小说家们之所以特别看重诗、词、曲、赋之类文字的写作,是因为此类文字最能表现其作为文人的"文学"才能,故各体文字本身皆有其相对独立的价值,不宜单从小说"叙事功能"的角度加以体认。因此"文备众体"最终成为明清文人小说最主要的文体特征。  相似文献   

10.
就1930年代思想潮流整体状况而言,是不利于童话文体的发展的,但当时的文学语言口语化运动却维持着童话的文体独立性,促进了童话文体的修辞建设,并影响着童话文体泛化的发展方向。对1930年代文学语言运动与童话文体的发展关系的揭示,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文学语言变迁对于中国现代文学文体发生发展的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11.
在诗歌审美分化愈益明朗的背景下,袁昶首次从历史文化资源中发掘出"惊四筵"和"适独坐"的文学观念,并通过自己的诗歌创作去实现"适独坐"的文学审美."适独坐"在袁昶的诗中最起码包含两方面的内容:其一是乱世文人仕与隐的矛盾.袁昶一生徘徊于其中不能抉择,于是他通过各种途径营造"市隐"、"朝隐"、"吏隐"的境界,为自己安排一片休憩缓冲的家园.其二是仕隐的思想意蕴.袁昶的诗中山水与老庄并具,写景与玄理兼有,"玄又玄"是又一突出的特点.但是他的"玄又玄"不仅是老庄,而是老庄、理学、佛学甚至神仙思想兼而有之,又佐之考据学,从而呈现出驳杂深刻的状态.  相似文献   

12.
This exploratory article relies upon a historical-interpretive approach to understand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egal narrative and popular consciousness in particular historical moments, focusing especially on "troubled times," in which the legitimacy of a hegemonic worldview embodied in law comes under challenge from a newly ascendant ideology in the popular domain. To discern the nature of that relationship and its implications, I offer a three-pronged analysis, drawing on two original data sets. Initially, each data set is analyzed individually to elaborate the nature of, and changes in, (1) representations of homosexuals circulating in popular culture, and (2) constructions of homosexuals in defendants' narratives in "homosexual advance" homicide cases between 1946 and 2003. Findings from these two analyses are thereafter combined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constructions of homosexuals across that time period. In combination, these three analyses provide empirical evidence that, rather than mirroring changes in popular discourse about homosexuality, the changes revealed in the defense narratives actually opposed them. I use these findings to argue that, in what Swidler (1986) has called "unsettled times," ideological pluralism is pronounced and may be discerned in the complex and sometimes counterintuitive relationships that exist within and between legal narrative and popular discourse.  相似文献   

13.
周潇 《金陵法律评论》2007,(2):133-137,153
"清空"被清代浙派词家标为艺术至境,对"清空"艺术的追求,在不同作家手中呈现为不同的风貌.中期的宗主和巨匠厉鹗在审美趣味上偏好"孤淡",取境萧疏,意象冷寂,用字寒瘦,形成清幽冷峭的特色;浙派早期领袖朱彝尊则趋向"傅采",形成深情绵缈的风格.这是由于二人在性情品操、生平经历、爱情生活、文化底蕴等方面的差异造成的.从浙派"雅正"、"清空"的论词标准看,樊榭词才是其真正代表.  相似文献   

14.
“诉累”是司法界经常使用的一个术语。从法经济学的角度看“诉累”的产生原因在于普法力度不够、司法权力寻租、低下的司法效率、委托代理、较高的诉讼成本、行政机关对司法活动的干涉、较低的司法素质。诉累导致“租的耗散”、激化社会矛盾,导致司法公信的丧失和“理性”的违约行为。应加强普法活动、切实保证司法独立、全面提高司法人员的素质,健全法律援助制度、确立权力与责任相统一的原则。  相似文献   

15.
自明代诗学将汉魏分论,到清人选诗有"汉音"、"魏响"之谈,至今影响甚巨.对"三曹"及邺下文人集团诗歌创作的定位,已经成为汉魏诗歌分期及其"自觉时代"确定的焦点.从理论上讲,诗歌自觉的标志,应以其作为语言艺术而独立之时为起点.据此而论:曹操的作品仍是诗歌语言与音乐旋律之美的综合体,属于汉代"歌诗"的范畴;曹丕与曹植的诗歌,则由于创作心态与观念的新变,逐渐表现出语言艺术与音乐艺术的分离,从而走上了诗歌自觉的道路.  相似文献   

16.
上个世纪40年代坛上的“南玲北梅”之说,指的是同在沦陷区的女作家:华北的梅娘与上海的张爱玲。将两位进行比较,可以发现她们的作品同样热切关注都市人的生存状态,创作焦点对准敏感的两性关系。在艺术风格与审美形态迥异的背后,蕴藏着相似的基本思想:对传统的背离与不屑一顾,以独特的女性视角审视着属于人类的恒久的“爱”--男女之爱、母爱及普泛的人类之爱。  相似文献   

17.
思维方式的解放较之观念的解放是更为根本的思想解放.要使主体能够内化"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具备与这一思想相通的思维方式.这就需要积极推进由传统的"革命党思维"向"执政党思维"转换,这是当前保持与时俱进精神状态、深入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得天独厚的知识背景与崇尚"优雅"的美学品格,使得"新月派"作家对西方现代主义艺术情有独钟.其灵魂人物徐志摩以及文学中坚林徽因等均与英国"布鲁姆斯伯里团体"的精神领袖弗吉尼亚·伍尔夫存在着深刻的精神契合与文学关联.徐志摩是中国文坛评介伍尔夫思想与创作成就的第一人;林徽因不仅在教养、才情上与伍尔夫颇多类似,其小说创作的现代性特征也体现出对伍尔夫式的意识流技巧的借鉴."新月派"作家与伍尔夫的不解之缘,映照出20世纪中国文学现代性进程的一个侧面.  相似文献   

19.
"随物赋形",指的是苏轼诗文表意自然顺畅而又灵活多变的特点.其形成表面上看是苏轼在创作过程中所采用的表现手法使然,但归根到底则与其观照世界和立意取境的独特方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佛教的"现量"观和禅宗"随缘自适"、"任心"等思想的影响下,苏轼要求创作主体在观照外物的时候拥有"空且静"的内心,且不主动向外界搜求,而是即景会心,所见、所闻、所感、所悟即为诗料.苏轼对水"随物赋形"这一特征的认识并不限于文学领域,它体现在其为人处世的原则上则是以道家思想为主导、兼容儒家思想的人生观.  相似文献   

20.
明代万历以后,通俗小说的刊刻中心逐渐从福建建阳转移到江苏苏州,再从江苏苏州转移到浙江杭州.由于迁移过程与文人加入通俗小说的创作、刊刻队伍有关,因此这一迁移直接带来了通俗小说尤其是白话短篇小说不断雅化的风格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