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保护人权废除死刑是国际立法的主流,我国的死刑立法相对来说不容乐观,死刑罪名居高不下,尤其是经济犯罪适用死刑偏高。抑制犯罪并非仅靠死刑的威慑,而靠社会全面发展,而且我们已加入《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公约》,对于死刑国情限定我们只能走先限制后废除的道路,以与国际立法逐步接轨。本文立足国际立法,对我国的死刑立法进行了初步的考察,并对其完善进行了初步构想。  相似文献   

2.
从国际立法看我国死刑立法的现状及其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 ,保护人权废除死刑是国际立法的主流 ,我国的死刑立法相对来说不容乐观 ,死刑罪名居高不下 ,尤其是经济犯罪适用死刑偏高。抑制犯罪并非仅靠死刑的威慑 ,而靠社会全面发展。我们已加入《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公约》 ,应当走先限制后废除的道路 ,以与国际立法逐步接轨。  相似文献   

3.
在世界上已有近2/3的国家废除死刑的今天,中国因保留死刑而倍受国际社会关注,中国目前的死刑立法仍然存在诸如死刑设置较为宽泛等诸多问题,限制死刑的全球化趋势,特别是中国加入的有关国际公约关于死刑适用的严格限制,对中国现行死刑立法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改革完善死刑制度,进一步限制和减少死刑适用,立法是基础。  相似文献   

4.
死刑政策一直对中国的死刑立法和实践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早期的死刑政策坚持不废除死刑,但推行严格限制死刑的“少杀慎杀”政策。“严打”改变了“少杀慎杀”的死刑政策,使死刑的立法和适用都呈现出上升趋势。在世界性的死刑废除趋势影响下,废除死刑也应当成为中国死刑发展的终极目标。但是,无论在理论上和实践中,关于死刑制度的发展方向设计都存在着巨大差异。我国死刑制度的发展方向应当以废除死刑为目标,但是当前应当重点强调对死刑的限制。  相似文献   

5.
关于我国死刑立法完善的若干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立足于我国的实际国情,现阶段废除死刑是不现实的,但从世界发展趋势来看,尤其是我国已签署了《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限制死刑是大势所趋。与《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相比较,我国刑法中的死刑立法在适用范围、适用对象、死刑复核、死刑的限制、执行方面还有一定的差距,亟待完善,应争取早日与国际接轨。  相似文献   

6.
在当今国际社会中,废除死刑是人类文明前进的方向,我国废除死刑也是必然的.但我国现阶段还不具备废除死刑的条件,死刑废除还不能被立法机关及大多数民众所接受.那么就需要在制度层面和操作层面上严格限制死刑的适用,努力减少死刑的判决和执行,以期让废除死刑在我国成为可能.因此,完善死刑限制制度是我国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7.
三、我国死刑立法与《公约》之差距及其改进能够彻底废除死刑当然是对《公约》的最充分履行。但是 ,目前我国绝对没有这个可能。但我们不能因为死刑保留的正当性而滥施死刑。我们应该极为谨慎地进行死刑立法和决定死刑的适用 ,通过严格限制死刑的适用 ,一步步朝着废除死刑的目标接近 ,只有如此才能贯彻《公约》的精神和规定。反观我国死刑立法 ,虽然与《公约》死刑立场及死刑国际准则基本一致 ,因而大方向值得肯定。但是 ,从现行刑法的死刑立法来看 ,前进的步子迈得还不够大 ,在《公约》严格的监督机制之下 ,6 我们还不能太过乐观。笔者以为…  相似文献   

8.
《公民权利与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确立了严格限制死刑并最终废除死刑的国际标准。以此观之,我国死刑立法虽然在明确死刑的适用条件、缩小适用对象、降低死刑适用率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做出了限制死刑的谨慎努力,但在大幅度削减死刑罪名、适用死刑核准程序等方面还存在诸多不足,需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9.
限制并废除死刑已成为当今国际社会的司法趋势,然而我国现行刑法对经济犯罪仍规定了大量死刑的适用条件。笔者以为在经济领域适用死刑,无论从报应主义的视角抑或功利主义的维度着眼,似乎均不存在其合理性,况且在司法实践中亦屡陷窘境。在全面废除死刑尚不具备现实条件的情形下,考虑在经济领域先行限制死刑,或许对我国的人权保障进程蕴涵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0.
刑罚轻缓化现已成为世界刑罚发展的趋势,限制死刑甚至废除死刑也成为了普遍的共识。许多国家都已废除死刑这一残酷、不人道的刑罚,我国也通过两次刑法修正案不断限制死刑的适用。但是根据犯罪经济学中的弹性理论,现阶段在我国若贸然废除死刑会使得死刑至无期徒刑的区段内缺乏弹性,从而产生不良后果。只有通过在实践中严格限制绑架罪死刑的适用,以及设立终身监禁和严格限制减刑的适用等措施改善刑罚结构,才能够增大弹性,为未来废除死刑提供可能。针对绑架罪探索未来废除死刑的可能性,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做下铺垫:在实践中进一步限制死刑的适用;对绑架罪设立终身监禁;贯彻落实新出台的减刑制度并加强监督。  相似文献   

11.
我国在立法上保留了毒品犯罪死刑规定,并且司法实践中大量适用,高居所有犯罪之首。但是,从历史文化观念、法益侵犯程度、刑事政策目标三个层次均难以论证毒品犯罪死刑配置的合理性。面对日益严峻的毒品犯罪情况和传统国民观念等障碍,主张全面废除毒品犯罪死刑是不现实的。我国毒品犯罪死刑制度的改革应走以司法改革为中心之路,一方面废除部分毒品犯罪死刑立法规定,重点是司法上尽可能限制死刑适用的空间,为将来全面取缔死刑奠定实践基础。另一方面,应积极引导社会和公民实现对毒品犯罪死刑配置的理性认识,为毒品犯罪死刑规定的彻底废除奠定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12.
废除死刑有太多的理由。国际社会中刑罚走向轻缓,死刑趋于废止已成大势。本文分析了中国死刑的立法和司法现状,认为在中国立即并彻底废除死刑尽管难度极大但也不是不可能。废除死刑是一种道义选择。刑法学者除了用一腔热血急切呼吁,也有责任启发百姓的理性思考,激发政治家的人道精神。  相似文献   

13.
死刑存废问题的争论由来已久,我国在多年以前即展开了对该问题的研讨。但是从我国的死刑立法现状看,仍然存在立法用语不规范、限制死刑适用的对象范围过小、非暴力犯罪涉及死刑的罪名过多、刑罚结构不完善、赦免制度缺失、死缓适用不合理等问题。明确死刑适用的相关条件、对非暴力犯罪废除死刑,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等刑种进行结构性调整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拓宽死刑限制适用的空间。  相似文献   

14.
我国目前不应废除死刑,并从物质条件与人文背景来分析死刑制度存在的必要性;从发展趋势看,我国死刑制度的必然消亡,但是死刑废除的过程是一个死刑限制过程。  相似文献   

15.
死刑存废之争的法理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如何认识和评价死刑涉及正在进行的我国刑事立法改革的方向 ,涉及现阶段刑事司法中是应当增加还是应当减少死刑适用的价值评判。死刑不能铲除产生犯罪的社会根源 ,也不可能遏制犯罪的产生。死刑具有非人道性和不可挽回性。死刑的存废建立在一定的社会基础上。在我国废除死刑是一个长远目标 ,逐步限制死刑的适用 ,进而在适当时机废除死刑 ,是比较合适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少杀慎杀仍是我国现阶段的基本死刑政策 ,该政策包括三层含义 :第一 ,我国现阶段有必要保留死刑 ;第二 ,我国当前应严格限制死刑的适用 ;第三 ,彻底废除死刑是我国刑法应当努力的方向。当前应切实贯彻这一死刑政策 ,从立法和司法两个方面严格控制死刑的适用。  相似文献   

17.
自从 176 4年贝卡利亚提出应当废除死刑以来的两百多年间 ,死刑存废的争论一直在激烈的持续着 ,为此 ,许多国家也进行死刑废除的艰难实践。对于我国的死刑 ,笔者以为 ,根据目前的国情 ,我国还未达到废除死刑的时机 ,但限制死刑却是当务之急。本文在指出我国死刑制度在“限制适用”上所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 ,提出了完善我国死刑制度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8.
随着最高人民法院上收死刑复核权和要求做好死刑第二审案件开庭审理工作两个举措的出台,死刑问题再一次成为中国刑事领域的热门话题,并引起社会大众的广泛关注。虽然世界上许多国家在法律上废除了死刑或在司法实践中不再执行死刑,但基于我国的国情以及死刑所具有的特殊功能,我国目前还不具备废除死刑的条件。应从完善死刑司法制度着手,严格限制死刑的适用,真正做到"少杀、慎杀",从而顺应国际死刑制度发展的总趋势。  相似文献   

19.
联合国死刑价值选择与中国死刑政策出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联合国关于死刑的价值选择是生命权高于一切,严格限制死刑罪种;保障和尊重人权,严格限制死刑适用或执行对象;尚未废除死刑的国家应当坚持严格的死刑适用程序和严格的证据标准,并确认死刑犯享有赦免权和减刑权;同时号召成员国逐步废除死刑.我国应最大限度减少和控制死刑.  相似文献   

20.
死刑存废之争由来以久,直到今天,死刑保留论者与死刑废除论者仍然是各执一词。本文站在死刑废除论的立场,分析了当前我国死刑制度的现状,对死刑制度的命运做出推测。最后,就目前死刑制度存在的问题提出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