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任何国家都有自己的国体和政体。国体指国家的阶级本质,政体指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我国的国体是人民民主专政,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对于推进政治文明建设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内涵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就是以人民代表大会为基石的国家政权组织形式,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毛泽东同志在民主革命时期  相似文献   

2.
大陆学界一般认为国家的阶级性质为国体,政府的组织形式为政体,台湾地区的学术界则认为国家采取共和制抑或君主制为国体,采取立宪制抑或专制统治为政体.这两种对于国体和政体的区分都有逻辑上的困难.政体不过是对于政权典型特征的概括,国体、政体概念之分,应该予以抛弃.  相似文献   

3.
亚里士多德的政体概念在内涵上相当于当代"国体和政体"这两个概念的总和。亚里士多德的政体思想对柏拉图的政体思想既有吸取,又有推进。立基于柏拉图的政体思想,亚里士多德从政体及其亚种的具体类型、政体亚种之间的变更,以及政体的自我保全能力这三方面阐述和展现了他的"政体包容性"思想。亚里士多德的"政体包容性"思想对于我们有效应对当代国体/政体安全问题具有一定的理论借鉴意义和现实参照价值。  相似文献   

4.
列宁说,民主是一种国家形态。国家形态是国家的国体和政体的统一,因此,我们应该从国体和政体的辩证统一中完整地理解民主。 民主首先表现为国体的民主。国体表明国家的根本性质,是国家阶级属性的本质反映。因此,国体的民主就具有以下几个主要基本特征:1.历史性。民主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既不是从来就有的,也不会是永恒存在的。国体民主是伴随着国家而产生、发展和消亡的社会现象。2.阶级性。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因此,国家绝不  相似文献   

5.
新中国主要缔造者之一的毛泽东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在中国革命的过程中创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国体理论,并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以后,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政权。这种国体理论是毛泽东善于和勇于把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基本原理应用于中国实际的一个创造,它体现了毛泽东在国体问通上的根本观点。历史已经证明,这种国体不单在新中国的建立和巩固中发挥了重大的积极作用,即使在进行社会主义改革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也是我们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之一。因此,研究和探讨毛泽东的国体思想和理论,对于我们在新的历史时期坚持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国体、政体、政党与社会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特别是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以来,人们都在反复思考导致社会主义发生严重曲折的原因。重视国体、政体、政党与社会主义关系的研究,有助于对社会主义发生严重曲折原因认识的深化,对我国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 国体即“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毛泽东选集》第二卷第676页)指的是国家权力的阶级属性,其实质是哪个(些)阶级掌握国家政权对哪个(些)阶级进行政治统治或专政。任何国家都实行一定阶级的政治统治,不同阶级的政治统治形成不  相似文献   

7.
西方政府制度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制度是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核心,是西方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代西方政体主要有君主立宪政体和共和政体两种基本形式,政府制度主要有议会制、总统制和委员会制之分,但不论采取何种政体形式,都是由资本主义国体所决定的,都是为资本主义国体服务的。不论在何种政体形式之下,政府都是资本主义国家机器的主轴,是资产阶级专政最得力的工具。维护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和长治久安,是西方政府的最高使命。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恩格斯的国家政权建设思想是马克思恩格斯对革命成功后的无产阶级掌握国家政权的组织原则和制度架构的科学构想,是在深刻批判西方现代国家资产阶级政治统治,总结1871年法国巴黎公社"按新的方式组织社会"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形成了一个从国体到政体、民主与专政有机统一的思想体系,为社会主义国家政权建设提供了基本遵循."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重大命题的提出,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的继承、创新和发展.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政治方向和根本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就决定了我国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必须坚持以马克思恩格斯的国家政权建设思想为指导,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相似文献   

9.
以无产阶级专政作为国体的社会主义国家应当采取何种政体,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关注的一个重大问题。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地继承人类既有理论成果并总结当时工人运动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一系列重要的理论观点对该问题作了科学说明,形成他们关于“社会共和国”的思想。本文认为马克思、恩格斯的这一思想历经四个阶段的发展,从而使无产阶级建立“社会共和国”的问题在理论上不断明晰起来。  相似文献   

10.
我国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的结构特征与功能优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我国政党制度与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的政体相适应,在结构上呈现出显著的特征,在功能上体现出巨大的优势。研究这一制度的结构与功能,有助于深入认识我国政党制度内在的运行机理和在国家政治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一、我国政党制度的结构特征世界上的政党制度,从政党制度结构上分析,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一元化的即一党独揽的政党制度结构模式;二是多元化的政党制度结构模式。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相似文献   

11.
权力腐败日益成为社会改革的大敌,威胁着国家的政治稳定,阻碍着经济的健康发展,它害党、害国、害民、害家、害己。分析考察权力腐败现象存在的原因,使人们对"权力腐败论"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从而产生建立制衡制度的愿望。做好"牢、实、督、惩、化"五字文章,打造好制度笼子,真正做到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相似文献   

12.
制度自信、自觉与创新无论何时都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关键环节,在当下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确立制度自觉、坚持制度自信和推进制度创新有助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早日实现"中国梦"。从制度创新理论这一独特视角来研究社会主义制度自信与制度自觉,厘清制度自信、制度自觉和制度创新三者的逻辑关系,更加坚定对当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自信,推进社会主义制度的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13.
任期制是对领导干部的任职时间、连任期限、最高任职年限、任期责任、解职程序、去向安置等内容作出明确规定的制度体系,主要由干部选拔、任用、考核、监管等流程和环节构成.以任期制为基础和核心,可以贯通各方面相关的制度,形成彼此衔接、环环相扣的干部制度体系和运行机制,有效发挥干部制度的整体合力.  相似文献   

14.
浅议前科的限定与消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前科制度作为一项重要的刑法制度 ,只有在服刑罪犯存在人身危险性时才具备存在的意义 ,单纯以所受刑罚的轻重为适用标准有一定的缺陷 ;前科应与累犯制度区别开来 ,不应具有定罪效应 ,前科的功能在于限制行为人的资格或权利以达到防卫社会的目的 ;前科应该有存在的期间 ,前科消灭的期限要有利于改造行为人 ;我国应该承认前科制度 ,并完善其消灭机制。  相似文献   

15.
卢曼的社会系统论是对现代社会进行分析的理论产物,其理论根源是自然科学系统论。而作为卢曼社会系统理论核心的自我生产与自我参照概念,在合同制度中有着明显的体现。从系统的开放性与封闭性两个方面,以系统论的角度分析合同制度系统中的两个制度。  相似文献   

16.
制度是民主的载体,制度是监督的载体,建设好制度就能有效地遏制和防止腐败.实行垂直管理,保证纪检监察部门实行惩处和监督职能的独立性;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加快新闻立法,充分利用舆论工具,进一步加大舆论监督的力度;要把人大反腐败监督机构的建设纳入政治体制改革的轨道.  相似文献   

17.
以体系建设应对"系统风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全球金融风暴引发的我国此轮经济紧缩具有境内外衰退叠加、高势位震荡、拐点突然和泡沫经济溢出的特点.经济紧缩期重在结构调整.化危为机的"重兵突围"策略,要突出基础设施建设、战略性资源开发、拓展内需产品和产业、加大技术研制和替代产品开发、推动先导区率先复兴.要通过加强口岸与腹地一体化物流体系、装备制造业零部件配套能力体系、离岸金融服务和风险控制体系以及城市危机干预和救助体系等抗御外来"系统风险".  相似文献   

18.
本文就实行"合法的劳动收入和合法的非劳动收入"的分配制度提出了三方面的重点工作,论述了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应当采取的具体举措.  相似文献   

19.
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动力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结构的逐渐转型,我国行政体制也在不断调整、改革与完善。特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要求我国行政体制进行根本性的制度创新与变革。我国行政体制改革有其历史的和逻辑的必然性,但改革行动总是在一定力量的推动下才得以发起,本文从系统论的角度出发,对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外部动力与内部动力机制进行了理论分析,旨在明确行政体制改革的动力之源以提升行政体制改革的质量,推进我国行政体制的完善。  相似文献   

20.
制度是约束个人的社会行为 ,调节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的准则。制度的主要特征 :一是制度的社会性 ,制度总是某一社会的行为规则 ;二是制度的约束性 ,制度是对个人或组织行为、权利、责任的一种界定 ;三是制度具有公共物品的性质 ,对制度的选择是一种公共选择。“帕累托效率”或“帕累托最优” ,是经济学理论的一个重要概念。“帕累托最优”和“帕累托改进”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理论上的参照系 ,改革的一般情况在理论上都属于“非帕累托改变”。任何一种体制改革 ,说到底都必然牵涉到利益关系的改变 ,改革并不是人人都能受益或同等程度地受益 ,总会有一些人的利益受损 ,理论上的任务是认识规律 ,从利益冲突中着眼来理解改革 ,打破僵局、减少阻力、推进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