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三个代表"是一个充满辩证统一关系的党建命题.除了"三个代表"之间三位一体的辩证统一关系外,还包括一系列辩证关系,主要有客观必然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统一;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的辩证统一;立足中国与放眼世界的辩证统一;加快发展与科学发展的辩证统一;党建目标与党建效益的辩证统一;强烈的忧患意识与坚定的自信心的辩证统一.理解好"三个代表"的含义,把握好"三个代表"的精神,体现好"三个代表"的要求,是每个共产党员和领导干部需要终生思考和实践的永恒课题.  相似文献   

2.
所谓现代"经济人"即是现代市场经济活动的主体,理性审视现代"经济人":对企业领导者和高层管理人员要建立制度化约束体系;作为"经济人"的政府官员也要加以强力约束;要促进作为"经济人"企业家阶层的产生与发展;从现代"经济人"视角审视企业信用等.对"潜行私有化"的批判也应上升到科学理性的高度.中国经济学要繁荣,迫切需要理性批判之繁荣.  相似文献   

3.
胡锦涛同志多次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指导我们改造客观世界的思想武器,也是指导我们改造主观世界的思想武器".深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强主观世界改造,对于提高全党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思想素质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为了克服碎片化的制度结构带来的不利影响,"整体政府"的理念应运而生."整体政府"为电子政务建设提供了全新的视角,而电子政务也成为"整体政府"实现的重要途径.电子政务"一站式"服务既是"整体政府"的样本,也是电子政务建设的重点.总结我国电子政务"一站式"服务的主要做法,发现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对于促进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构建和谐社会"的国际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丽娜 《新视野》2005,(5):68-70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从中国社会现实出发提出的治国理念,而笔者认为,它不仅对于中国社会的内部治理有意义,而且从外交层面看,也具有重大意义.它可以表达中国与世界各国合作发展的良好意愿;表明中国从传统社会向开放社会迈进的坚定信心;塑造了中国"负责任大国"的国际形象;增加世界各国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相似文献   

6.
资本在我国现实生产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并且作为有贡献的生产要素参与分配.为此而寻找理论根据的时候,有人修正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有人彻底抛弃劳动价值论,最后殊途同归地归结为一点即资本创造价值.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这一论断是科学的,但社会主义国家也出现价值分配与价值创造不一致的情况是马克思未曾料到的,是由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具体历史状况造成的.肯定立足现实的发展策略,但也必须要坚持科学的理论,不可以为"解释"一时的现象丢弃"改造世界"的武器.  相似文献   

7.
<正>"三严三实"是一个有机统一的科学体系。"三严"是内在要求,讲的是主观世界的改造;"三实"是行为取向,讲的是客观世界的改造。"三严三实"就是要求广大党员领导干部认真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进而积极地改造客观世界。其核心思想,就是中央提出的"三大聚焦":对党忠诚,个人干净,敢于担当。只有全面践行"三严三实"要求,做到忠诚、干净、担当,才能切实履行岗位职责,做一名合格的党  相似文献   

8.
"五大发展理念"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经验的结晶,是时代的新需求。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角度释析"五大发展理念",具有重大意义。从实践论视角看,"五大发展理念"有着科学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来源;从方法论视角看,"五大发展理念"坚持了唯物辩证法,抓住了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本质;从社会发展理论视角看,"五大发展理念"从根本上把握我国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和规律,体现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党的最高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9.
<正>有这样一群外国影视人,他们渴望了解更多中国发展的故事,希望通过自己的镜头让更多国家的观众了解中国。他们通过影视作品搭建起了一座沟通本国与中国的桥梁。了解中国的视角至关重要(印度)魏克然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中国更加自信地与世界分享发展经验,这对广大发展中国家具  相似文献   

10.
求真务实是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基础和内在品质,也是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关键和前提。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必须坚持求真务实的作风,在改造主观世界的同时改造客观世界,真正把科学发展的理念转化为科学发展的自觉行动。  相似文献   

11.
研究大革命时期毛泽东的思想的论者,往往要引用毛泽东于1926年9月1日写成的《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里的一句话:“中国革命的形势只是这样:不是帝国主义、军阀的基础——土豪劣绅、贪官污吏镇压住农民,便是革命势力的基础——农民起来镇压住土豪劣绅、贪官污吏。中国的革命,只有这一种形势,没有第二种形势。”但是,论者在引用的时候又往往将“形势”作“形式”。虽只一字之差,然兹事体大,它歪曲了大革命时期毛泽东本人思想发展历程的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12.
我国现实生活中大量存在着"知行背离"的现象.中国共产党是坚定的"知行统一论"者."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分析"知行背离"时代特征及产生根源,从中找出积极应对思路有着重要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公共性自律”是任何一个社会都不可或缺的整体的价值理性共识,表现为社会成员基于对该社会制度安排的合法性积极认同基础上的自觉、自律的行为风范,因此构成文明、公正而健康的现代市场社会的健全发育之最重要的内在结构性因素之一;市场经济“理性经济人”偏狭之“工具理性”预设,决定了其很难形成“社会-文化人”的公共价值体验与情怀;当代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所出现的“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分立,客观上使有关“公共事业”的使命、责任等问题被提到了重要议事日程;而要使这种“公共事业”的实现成为现实的可能,则必须重塑以“群体互惠与意义共享”为价值目标的自愿的“公民社会共同体”的生存信念,并将其作为一种理想的新制度价值理念选择。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提出,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其实质反应的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具体实际的关系。在对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提法上明显存在着两种错误观点,一种认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的"异端";一种认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民族主义"。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质的解读,不仅是个学术问题也是个政治问题,我们有必要对这些言论进行明确辨析,以辨是非、以正视听。  相似文献   

15.
从新中国成立一直到改革开放前,中国政府拒绝国际救灾援助的政策没有随着国际格局的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在改革开放初期(1980~1986年),中国应对国际救灾援助的政策出现调整和反复.1987年以后,中国接受国际救灾援助的政策逐步走向规范化.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代中共领导集体执政以来,相关政策规范进一步趋向法治化;更加重视相关领域的国际交流和协作;相关政策的操作手法越来越快捷和灵活,这在2008年汶川大地震发生后表现得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16.
李全元 《探索》2003,1(1):66-68
人类历史发展中“跨越”和“倒退”现象的发生 ,是历史主体在生产力决定的所有制“可能性空间”内进行自主选择的结果。生产力只决定什么样的所有制形式能为其“可能性空间”所容纳 ,却不决定“可能性因子”相互之间的递进关系 ,因此“五形态”递进次序难以得到理性上的确证。现实社会主义产生和存续的历史合理性 ,不应从外在于当代人类活动的“五形态”次序中去寻求解释 ,而应从历史的现实运动中去求得理解  相似文献   

17.
苏区发动查田运动采取了过激的土地政策,从客观上加剧了赤白对立.查田运动是"左"的土地政策贯彻的结果,但也应看到,发动查田运动的现实原因是为了满足苏区扩大红军和筹款等政策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王刚 《探索》2020,(1):16-24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化了"中国之制"和"中国之治"之间的内在关联。"中国之制"就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而"中国之治"就是新时代依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的有效治理。"中国之制"和"中国之治"具有鲜明的同构性,从本质上而言它们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这具体体现在"中国之制"主要蕴含的领导优势、力量优势、速度优势和目标优势等方面,为"中国之治"提供了重要的制度支撑,"中国之治"则是"中国之制"及其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从"中国之制"到"中国之治"内蕴着: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形成"中国之制","中国之制"彰显出多方面的显著优势,这些显著优势推进国家的有效治理,即"中国之治",而"中国之治"又应对当今世界之变,进而推动"全球之治",从而形成了从"中国之制"到"中国之治"的内在逻辑。  相似文献   

19.
江泽民同志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及其基本特征和“三个文明”全面发展的概念 ,反映了党在不断深化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上的一个新飞跃 ,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与贡献 ;坚持社会主义“三个文明”一起抓是全面贯彻“三个代表”学说的内在要求 ;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就要大力增强全党全社会政治文明意识 ,坚定不移地走适合国情的政治发展道路 ,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20.
"真理"是一个哲学范畴,但更是一个有着广泛意义的文化符号,一种精神图腾。社会原生态的思想文化生活中经常在不同意义上使用着这个符号与范畴。政治生活也不例外。政治在不同维度、不同理路上同"真理"概念相关联,其中最突出的是"真理"作为话语权力象征符号,或是作为民主政治模式的参照项与超越物。当然,真理观与真理信念经历了从古代到现当代的嬗变,这一过程同政治文明的推进过程之间存在着某种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