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九鸟陶烧工作室位于台湾台东县卑南乡,位置虽深居山野,但工作室主人廖光亮却以丰沛坚忍的原生创造力,烧炼出最具排湾底蕴的陶艺作品,以致慕名而至者源源不绝。陶艺家廖光亮走上创作之路,不仅是为了找寻自己的根与排湾族群的传统文化,更希望藉由艺术的力量,创造一个发声管道,提高台湾少数民族的声量,并营造少数民族  相似文献   

2.
《台声》2016,(7)
正泰雅族群,即"Tayal",原意为"真人"或"勇敢的人"。属于南岛语族的一支,目前人口约有85604人。仅次于阿美族群及排湾族群,为台湾少数民族中的第三大族群,是典型的高山民族。泰雅族群分布于北部中央山脉两侧,东至花莲太鲁阁,西至东势,北到乌来,南迄南投县仁爱乡,是台湾少数民族中分布面积最广的一族。泰雅族群织布技术发达,技巧繁复且花色精巧。其中以红色象征血液,具有生命力,可以避邪,故而泰雅人  相似文献   

3.
《台声》2016,(11)
正达悟族群是台湾南岛语系唯一分布在台湾离岛的族群,是保存固有文化最完整的一支。分布于台湾本岛东南外海的兰屿上,人口约4000余人,是海洋民族,以捕鱼为主要产业,并有飞鱼祭等岁时祭仪。达悟族群旧称雅美族群,源自日本人类学家鸟居龙藏在1897年的调查报告,他在报告中将兰屿称为雅美。兰屿在1877年始并入清朝,1998年,主管台湾少数民族事务的"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员会"在  相似文献   

4.
五柱四瓜是贵州土家民居正房(主屋)的结构形式,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和建筑审美特征。土家人在建房选址、选料和祭奠祖师活动等方面,传承着浓厚的土家民风习俗。房屋装修集聚雕刻、绘画、装饰设计等艺术形式,具有较强的美观性和适用性,是土家族建筑的杰出代表。  相似文献   

5.
《台声》2016,(1)
正目前,在台湾少数民族16个族群中,排湾人口数有12万人,排列第二,仅次于阿美。排湾分布于中央山脉的南端及东部海岸山脉的南端。拥有台湾少数民族少有的贵族制度,并以"巫术"出名。阶级制度排湾在比较上深具文化性,除了与其他少数民族一样能歌善舞外,在社会阶级上分为头目(mamazangilan)、贵族、勇士、平民四个阶级。贵族阶  相似文献   

6.
<正>19座的小飞机,从台东机场向东起飞,目的地——兰屿。从空中俯瞰,兰屿像颗被蓝色海洋热情拥抱的海上珍珠,闪着独有的光芒。半个小时航程,飞机轻盈着陆。这座大岛,旧称红头屿,后因白色蝴蝶兰响誉国际,而改名为"兰屿"。岛上居住着达悟人,由于生活环境独立,传统文化保存得最为完整。达悟人的生活方式与传统文化皆绕着飞鱼文化,重  相似文献   

7.
近代广西侨乡建筑的形成具有自身特殊的社会历史文化成因,主要表现在社会关系变迁、经济结构变化、中外文化碰撞等方面,由此形成外廊式建筑和演进式乡土民居的建筑类型,这些建筑承载着广西侨乡特殊的历史与文化,广西侨乡建筑的文化价值不言而喻。在“乡村振兴”国家战略下,结合广西侨乡建筑特点,提出按“点—线—面”的分类原则,分为点状分布的单体建筑、线状分布的文化遗产、面状分布的族群聚落,可依循重塑文化精神、构建文化廊道、“产、地、景、文”一体化等对应途径加以保护与活化。  相似文献   

8.
布依族石板屋主要分布于贵州南部、中部、西南部的布依族同袍居住区域,是全部用石料建造的、有悠久历史的少数民族民居建筑,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和旅游价值,是极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点的一种原生态建筑。  相似文献   

9.
族群与社会文化互动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族群划分以族群认同为基础 ,族群认同又以其共同的历史记忆和语言、宗教信仰及习俗文化等因素为基础 ;族群边界的扩延与缩小 ,取决于族群文化张力大小所导致的族群关系的变动。换言之 ,族群、社会与文化实际上构成的是一种动态发展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计划中,修建办公楼、宿舍、学校、医院和工业建设的其它附属建筑,占着一个相当重要的地位。几年来,在以上各方面,全国修建了数千万平方公尺的各种建筑,仅一九五三年,国家直接投资建设的房屋面积即达三千万平方公尺以上,其中住宅约一千二百万平方公尺。建筑事业的这种繁荣景象,中国历史上任何一个时代都不会有过。只有在人民的中国,由于党和人民政府对人民文化和物质生活的高度关怀,才可能把这些建筑列入国家的计划,成为国家建设计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且以这样巨大的规模进行这些建筑。但是正因为这样,所以这些建筑也就应该服从国家建设的要求,而不应该离开国家计划的轨道,离开国家的经济利益和人民的实际需要。  相似文献   

11.
《台声》2017,(4)
<正>永续传承台湾少数民族赛德克文化张贵珠,台湾南投县仁爱乡人,被2012年南投县政府公告登录为传统艺术"赛德克传统织布工艺"经挑技法技艺保存者。她在传承着台湾少数民族赛德克族群的编织文化。赛德克族群和台湾少数民族其他族群一样,经过历史的洪流,人口外移严重,耆老凋零,面临部落传统文化艺术逐渐消失的命运,但文化认同或许能够延缓族群灭绝的速度。  相似文献   

12.
台南六堆地区是客家人的主要聚居地之一,据民间族谱及访谈资料,其祖先称粤东梅县及蕉岭县是其原乡.当地集宗祠与民居为一体的建筑叫做伙房.其建构之文化要素与原乡的围龙屋文化无异.本文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分析围龙屋文化在不同生态环境中的变迁及原因.  相似文献   

13.
徐艳文 《中国减灾》2012,(1X):55-55
<正>地处东欧的俄罗斯,森林密布,气候寒冷。从公元9世纪开始,聪明的俄罗斯先人就利用当地资源,创造出用木材建造房屋防寒的方法。在古俄罗斯,一切建筑都是木结构的,包括教堂,宫殿,民居等,这些古老的建筑传统一直保留至今。典型的俄罗斯传统建筑被当地人称为木刻楞,具有冬暖夏凉,结实耐用等优点。这种单一用木材构筑的房屋大多建在台基上,外表呈四方形,又高又大,但墙壁很厚。房顶倾斜,有的上面还覆有漆着绿色油漆的铁皮。正门前有门庭和围廊。室内分为卧室、客厅、厨房和储藏室。墙  相似文献   

14.
仪式变迁:地方化与全球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球化的潮流中,地方社会传统的信仰与仪式也必然随之变迁。这些变迁可以看作是地方在与国家和全球的环境互动中进行的行为模式的调整,以能符合时代与国家的要求,同时又能满足自己或社区的整合需求的选择。地方性的信仰与仪式操演结合国家的在场实现了这种变迁,又或者加以保护和改造,在全球化的语境中演化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也正是费孝通先生所指出的全球体系之中的地方或族群在文化全球化中表现出的同质性与异质性的二元特点。  相似文献   

15.
张华  小江 《统一论坛》2015,(3):53-54
琼台兄弟情,两岸一家亲。少数民族交流是琼台交流合作的特色。据专家考证,海南黎族与台湾阿美、泰雅、布农、排湾等少数民族族群同属祖国大陆南部古百越族后裔。琼台少数民族族源相同、习俗相近、文化相似,近十多年来交流交往日趋频繁热络。2011年,国台办确定海南保亭为海峡两岸少数民族交流基地。2015年4月20日至25日,由知名人士简东明、郑天财分别带领的台湾屏东、花莲少数民族参  相似文献   

16.
古堡有其特定的历史作用和价值,既是对抗外敌的重要军事措施,又反映了族群的血缘关系和优良传统。古堡建筑文化在我国历史遗产中有着独特地位,反映了古代人民的智慧结晶。探索古堡的渊源及建筑风格,有利于从民俗风情角度进一步保护历史遗产。  相似文献   

17.
香港客家宗族祖上于元末自福建迁移至新界聚居立村并渐次侨居海外后,子孙繁衍扩展至世界各地。客家族群传承了儒家礼制以及文化习俗。其祖祠建筑乃至功名祖屋,都保留了客家围村独有的建筑特色;每年村中仍然举行诸如"春祭"、"秋祭"和"舞麒麟"等祭祀活动;婚嫁丧礼等习俗也别有特色,保留了很多古礼的特色。香港客家宗族文化在现代化的香港社会继承和保护了中国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8.
滕志朋  肖文欢 《前沿》2013,(1):186-189
福建土楼和围龙屋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是中国传统生态文化的杰出产物。中国传统生态文化把“人…‘环境”以及“人与环境”都理解为生态性的,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有机统一。土楼和围龙屋承受着旅游开发带给它的正面和负面双重影响,但不利于保护传承它的方面更严重。保护传承土楼围屋,就必须保护其整体的生态性。因此,应测定旅游容量,严格限制游客人数;加强监管,禁止和消除目标群体损害土楼和围屋生态的行为;加强对土楼围屋蕴含的生态文化精神的宣传和弘扬,以保护传承土楼和围屋。  相似文献   

19.
台湾平埔族群文化变迁及其原因试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平埔族群在清代被汉文化所融合,其文化变迁速度之快,传统文化消失之彻底为其它台湾少数民族所仅见。文章首先阐述平埔族群文化变迁的过程,然后对平埔族群文化变迁的原因作了分析,并认为平埔族群文化发生变迁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最后文章还对平埔族群文化变迁的实质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山西老门     
地处黄河中游的山西省,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源地之一,这里遗留下许多丰富的文化物质财富,而传统民居中的老门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俗话说,民以食为天,以居为安。居的要素就少不了门户。双扇为门,单扇为户。早在甲骨文字中就有这两个象形符号。门既是房屋外檐的装修,又是独立的建筑,它能反映出独特的传统建筑文化。尤其是山西传统民居中的那一扇扇老门,更是反映出山西是一个富有文化特色的地区。因此,研究山西的老门,对于我们了解、认识山西的历史文化,是很有价值的。 山西老门@王东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