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构闪亮的中国文化形象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是文化自信的重要表现,是全方位、多维度地展现中国文化的亲和力、吸引力、创造力,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汇聚文化力量、赢得国际共识的重要途径。建构闪亮的中国文化形象,核心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主体是人民群众。建构闪亮的中国文化形象,既要立足现实,面向世界,放眼未来,又要充分发挥文化资源和传播载体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随着综合国力和世界影响力的上升,中国在文化发展上要有清晰的目标和战略定位,在文化风貌的展示和民众的文化素养上要培育一种从容和优雅,要大大方方地展示国家的文化形象和民族的文化理想,以自信和包容的心态诚心正意地建设文化。  相似文献   

3.
《求贤》2012,(11):44-44
职场形象顾问,是指专门负责为职场白领、公务员、企业管理人员没计形象的一类人。作为职场文化的一部分,职场形象受到中国年轻白领的重视,职场形象顾问开始走红。  相似文献   

4.
中国文化中的传统文化,是一种男权文化,是禁锢女性的枷锁;而现代文化追求平等与自由,对男女两性平等具有推动意义。女性的传媒形象很大程度上反映出社会对女性的性别期盼,以及特定时代女性所处的社会地位。目前大众传媒对女性形象的塑造仍然是将其固定在传统角色中,并突出了女性的身体上的观赏价值,将女性物品化和商业化。中国文化中的男权思想依然存在于人们心中,并且体现在传染力极强的大众传媒上。现代文化要得以健康发展就必然需要淘汰落后腐朽的传统文化糟粕,女性传媒形象的塑造必将会有新的开创与发展。  相似文献   

5.
王帝 《党史纵横》2011,(4):64-64
党的十七大提出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事业。检察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检察工作科学、持续发展的精神支撑和动力源泉。大力推进检察文化建设,是全面提升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能力的迫切需要,是检察工作迈向新的、更高阶段的必然要求,是促进检察官全面发展的必由之路。盘锦市检察院经过两年的探索和实践,检察文化事业取得丰硕成果,检察官精神风貌、执法形象变化显著,办案质量、执法公信力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6.
杨丽 《奋斗》2013,(10):29-30
党的十八大提出“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还形象地指出“要让一切文化创造源泉充分涌流”,这标志着国家把文化创造、文化创意、文化创新提到了一个很高的角度。富裕县作为全国文化先进地区和中国漫画艺术之乡,漫画艺术一直是其一张独特的城市名片。当前,如何把文化创造、文化创意、文化创新融入到富裕漫画发展中,把漫画事业推向漫画产业化方向发展轨道,谋划好漫画文化这个大产业,叫响漫画文化这个品牌,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大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7.
作为独特的区域文化,长白山文化在整个人类社会文明进程中的意义和价值是不言而喻的。因此,对于长白山文化的持续探索、深度解读、有效传播极具现实意义。未来长白山文化区域形象传播的研究应该重视长白山文化在区域形象传播中面临的挑战、重视新技术在长白山文化区域形象传播中的应用、重视长白山文化区域形象传播研究成果的现实转化。  相似文献   

8.
文化中国建设与民族文化自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化自觉是文化发展的思想基础和前提.在全球化的文化背景下,尤其是在目前中国的改革开放已经取得巨大成就、国际地位不断上升的今天,中国的文化建设将如何发展,文化中国的形象该怎样确立,这既需要我们理性地看待自身的文化传统,也需要理性地面对他者的文明.只有这样,才能把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变成全民族的自觉的文化实践.  相似文献   

9.
《理论与当代》2008,(10):56-56
冯惠玲 胡百精在2008年第4期的《中国人民大学学报》上撰文指出:构建系统、可行的国家形象战略,是我国改革开放近30年来中国作为大国成长的历史必然。北京奥运会为我国国家形象战略的研究、规划和实践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历史契机。大规模实证研究发现,文化范畴应成为当前中国国家形象的优先范畴。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国策,其历史意义自不待言,现实成就举世瞩目。  相似文献   

10.
<正>编者:文化话语权是国家文化主权的重要体现。近些年,文化话语权博弈呈现出白热化状态,话语渠道、话语方式、话语内容等发生着深刻变革。在文化话语权博弈视阈中思考国家文化形象建构策略,显得尤为必要。文化话语权博弈视阈中的国家文化形象建构,必须以当代中国先进文化为核心的文化价值体系,自觉抵制西方敌对势力的意识形态渗透和价值观传播,牢牢掌握我国文化话语权。  相似文献   

11.
张新斌 《学习论坛》2010,26(2):55-58
河南在人口、农业、经济、文化与形象上表现为中国的缩影。河南是圣地,洛阳是圣城,河南段黄河是圣河,嵩山是圣山,河南堂为圣堂,河南文化对中国人而言是朝圣;河南是中华人文始祖的主要活动地、中华姓氏的主要发祥地、姓氏郡望的主要衍生地、客家先民的首次南迁出发地,是中国人的家园;河南是人们创大业、干大事的福地。  相似文献   

12.
《党课》2008,(10):122-122
钱其琛曾在第一届中国龙文化艺术节上就龙文化的精神内涵做过阐述。他说,在世界各民族的历史文化发展过程中,往往使用某种动物的形象作为民族、城邦的象征、徽记。而中华民族的文化创造物和文化象征却是想象和抽象的产物。龙既能在空中腾飞,又能在水中遨游,还能在陆地上行走。从它诞生的那一天起,就体现了中华民族追求天、地、人沟通和统一,即追求人与自然沟通和统一的宝贵精神。  相似文献   

13.
注重文化诉求、强调文化表达、善用文化元素,有助于塑造主流意识形态的知识形象、理论形象和创新形象  相似文献   

14.
周怡 《理论学刊》2012,(4):99-102
寒山拾得造型的突出特征是笑,而笑是中国宗教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其渊源主要在于禅宗的狂禅之风,其中隐含着文人士大夫文化、民间俗文化的丰富内容.寒山拾得造型的演变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在南宋至元代,代表文人的隐逸文化,运用狂笑的极端造型表达中国儒道文化中“狂人通道”的观念;第二个时期是明清,这是对寒山拾得文化内涵的改造时期,主要是遵循礼乐文化的传统,变狂笑为微笑,呈现为温文尔雅的文人形象;第三个时期是清末民国,这是民间世俗改造时期,依然以礼乐教化为准则,呈现为喜笑颜开、眉清目秀的少男少女形象,为家庭婚姻等世俗观念提供范本,同时也是中国家族传统与和合文化演变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培育优秀金融文化 提升金融软实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培育优秀金融文化,是增强金融软实力,在世界范围内树立中国金融业形象,体现中国金融业价值,有效防范金融风险、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客观要求,也是实现由金融大国向金融强国转变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6.
文化资源、文化产业与文化强国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资源、文化产业与文化强国建设三者之间存在内在的逻辑关联.文化资源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通过产业手段,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产品.文化产业的繁荣最终促成了文化强国建设目标的实现.中国成为文化强国,必将是建立在对文化资源的充分挖掘与开发基础之上,通过文化产业绽放其活力,向世界展示出积极、健康、充满生机的形象.  相似文献   

17.
范周 《前线》2017,(11):142-147
文化自信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文化建设同步同向、向上向好取得全面巨大成就的根基。以文化自信推进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具有重大的战略价值。我们要不断开拓文化发展路径,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促进文化发展提质增效,为打造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新模式,实现多元优势资源的有效融合提供思想依据,让中华文化在走出去的过程中树立中国形象,传播中国声音,形成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文化力量。  相似文献   

18.
吴钩 《廉政瞭望》2014,(5):48-48
说到“骂皇帝”,许多人都会想到海瑞。海瑞确实骂得痛快淋漓,直接说嘉靖皇帝“薄于父子”、“薄于君臣”、“薄于夫妇”。有刺激性的是这一句:“盖天下之人不直陛下久矣!”不过,别以为只有海瑞才敢这么痛骂皇帝,宋人骂起皇帝来,比海瑞凶得多。  相似文献   

19.
美国在全球推行文化霸权是和谐世界文化建构的最大阻力.一些西方国家为争取和谐世界文化展开了抗御美国文化霸权的不懈斗争,为中国建设和创建和谐文化提供的启迪主要有:中国在创建"双和模式"的过程中要抓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个根本,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创生一种新文化来抗御消费主义文化意识形态,要以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文化产品树立温和的中国形象,使文化产业成为应对金融危机的一个新增长点,要在创新人类文化发展模式方面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20.
张国祚 《前线》2014,(2):58-59,62
习近平同志于2013年12月30日在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对为什么要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如何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进行了系统全面、要言不烦而深刻的阐述。他强调指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关系‘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他在论及如何“夯实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根基”时强调,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这就揭示了问题的根本。因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进方向。习近平所指出的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主要思路: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念,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培育和形成传统美德,坚持马克思主义道德观、坚持社会主义道德观,塑造我国的文明大国形象、东方大国形象、负责任大国形象、社会主义大国形象,等等,无不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密切相关、内在统一。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才有理由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基石”。如果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四层含义拆开解读,就会看得更加清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