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张艳 《中国民政》2012,(11):40-40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规定: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经审查,对符合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条件的家庭,应当区分下列不同情况批准其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对尚有一定收入的城市居民,批准其按照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差额享受。即城市低保实行差额救济,当地城市低保标准减去低保对象家庭月人均收入,为低保对象家庭享受的月人均补助额;  相似文献   

2.
《辽宁人大》2007,(12):26-26
国务院日前再次下发通知,进一步明确在全国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目标和总体要求。 通知明确,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对象是家庭年人均纯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农村居民,主要是因病残、年老体弱、丧失劳动能力以及生存条件恶劣等原因造成生活常年困难的农村居民。  相似文献   

3.
<正>人均月收入在最低生活保障线180%~200%之间的家庭,尽管被纳入低收入家庭群体,享受住房保障政策,但生活仍十分困难,是困难群体的最边缘部分,往往也容易诱发各类社会矛盾和问题。近年来,杭州市下城区通过建立统一认定标准、统一审批流程、统一帮扶政策、统一救助实施等四统一的并轨救助机制,积极探索将低收入家庭与四级救助圈困难家庭全面并轨管理、无缝衔接救助的社会救助体系,有效地改善了边缘困难群体的生活条件。  相似文献   

4.
《内蒙古政报》2007,(6):56-56
农村牧区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指政府对家庭生活年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农村牧区居民实行救助的制度。为保障农村牧区特困家庭的基本生活,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根据目治区人民政府有关的文件精神,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制定并印发了《内蒙古自治区农村牧区最低生活保障工作规程》。  相似文献   

5.
低保普惠浙江农民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白红义 《小康》2005,(12):65-65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简称“低保”)对大多数城市居民而言不是个陌生的词汇。从1993年6月上海市首创“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制度”算起,这一制度在城市中已经施行了十三年,为保护贫弱群体与构建和谐社会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近年来,一些有条件的农村地区业已开始探索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低保不再是城市居民的“特权”。所谓低保制度是指“根据维持最起码的生活水平的消费需求设立一个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每一个公民,当其收入水平低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而生活发生困难时,都有权利得到政府按照明文公布的法定程序和标准提供的现金和实物救助…  相似文献   

6.
王晓东  高则一 《前沿》2010,(15):196-200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中的“最后一道安全网”,是从制度上保障城乡贫困人口基本生活的重要途径,它的建立与完善不仅彰显了政府对社会弱势群体的人文关怀,更体现出我国社会救助制度发展的新阶段。本文以内蒙古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例,从制度覆盖面与服务递送、财政负担与给付标准等定量指标对制度实施的现状进行评估分析,并试图针对问题提出完善内蒙古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杨波 《中国民政》2012,(12):48-48
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指以保障城乡居民基本生活为目的,合理地确定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对人均收入低于保障标准的家庭成员给予差额补助的社会救济制度。能否进一步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当前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进一步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需要采取如下措施:  相似文献   

8.
据了解,我国社会救助主要包括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农村五保供养,医疗、教育、住房、司法等方面的专项救助和临时救助等制度。社会救助的对象是基本生活或某一方面处于困难状态的群众,因而社会救助制度的建立和落实程度直接影响到最困难人群的生活。  相似文献   

9.
<正>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以下简称低保)是对低于当地最低生活标准的城乡贫困人口实行差额补贴的一项社会救助制度。截至2013年底,全国有城市低保对象1097.2万户、2064.2万人,农村低保对象2931.1万户、5388.0万人。随着低保工作深入开展,保障面不断扩大、资金量不断增加,挪用低保资金、骗保等案件也时有发生,迫切需要档案支撑。本文从低保档案工作开展中存在的问题入手,提出进一步规范低保档案管理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江西政报》2006,(13):33-34
各市、县(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 为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体系,提高城乡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保障水平,省政府决定,自2006年7月1日起,建立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进一步提高农村五保供养标准,扩大农村困难群众大病医疗救助范围,建立城市困难群众大病医疗救助制度。现就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提出如下意见。  相似文献   

11.
为积极改善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让困难群众共享社会发展成果,青岛市自2008年4月1日起建立城市低保边缘家庭救助制度和医疗救助制度,规范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12.
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坚持以"享有基本生活保障"为总体目标,确保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稳步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推进各项救助制度落实、完善、衔接、配套,发挥社会救助体系的整体效能,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健全社会救助的协调发展机制。着眼于社会救助制度的长远构架和城乡一体化的趋势.统筹做好低保、农村五保、灾民救助和流浪人员救助,建立健全城乡”分类施保”和临时救助制度.  相似文献   

13.
《广东民政》2008,(11):50-51
近年来,绍兴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省委“八八战略”,在注重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高度关注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按照建立和完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的要求,探索创新,扎实工作.着力形成城乡统筹、政策配套、运作规范的最低生活保障工作机制,全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受益范围不断扩大,低保标准逐步提高,分类分层救助制度全面实施,最大限度地解决了贫困群体基本生活困难问题,确保城乡困难群体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促进了社会和谐与稳定。  相似文献   

14.
各州、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直各委、办、厅、局: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村困难群众生产生活问题的重要指示精神,切实维护和有效保障农村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权益,省人民政府决定从2007年起在全省全面建立和实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以下简称农村低保)制度。现通知如下:一、充分认识全面建立和实施农村低保制度的重要意义农村低保制度是政府对家庭年人均纯收入低于当地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农村困难群众,按照不低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给予差额救助的新型社会救助制度,是对农村特困群众救济制度的完善和发展,是解决农村特困…  相似文献   

15.
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发展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主要包括最低生活保障、合作医疗和社会养老保障等三种保障项目。相对于合作医疗和社会养老保障,农村居民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实施范围十分有限。为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必须尽快建立农村居民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合理确定保障的对象和保障的标准,完善资金筹措机制,以及与建立农村居民最低生活制度相配套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6.
<正>重庆市人民政府文件渝府发〔2013〕22号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有关单位: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的意见》(国发[2012]45号),保障好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现结合我市实际提出如下意见:一、规范最低生活保障工作(一)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对象认定条件。进一步明确从家庭成员、家庭收入和家庭财产三个方面认定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的具体条件,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对象认定标准体系,切实做到以家庭为单位,以收入为依据,以标准为参照,实行差额救助。1.规范共同生活家庭成员认定条件。最低生活保障以家庭为单位按户施保,不得以个人属性按人  相似文献   

17.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虽然在甘肃全省范围内已经建立,但在农村低保运行过程中还存着低保覆盖面窄、补偿标准低、救助资金少、规范化程度不高等问题。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必须坚持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方向,按照保障与发展相结合的原则,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强化依法行政意识,加强监督管理职能,充分发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维护农村贫困居民基本生存权,实现农村公共服务均等化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黎明 《人权》2003,(6):14-15
低保,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简称,是社会保障体系中社会救助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被喻为维护社会稳定、保障人民基本生活的一条“安全带”。未被其他保障制度所覆盖或保障不足的人,以家庭为单位,只要人均收入低于最低标准,便可领取维持基本生活的补助。这项制度采取普遍性的全面保障原则,不需要个人承担任何缴费义务,体现的是公民基本的生存权利、国家的当然责任和社会的文明进步。  相似文献   

19.
《思想工作》2007,(10):20-20
为了切实解决我国农村贫困人口的生活困难,实现基本生活救助制度方面城乡困难群众同等待遇。逐步缩小城乡公共服务差距,国务院近日印发《关于在全国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对农村低保的目标任务、原则要求、保障标准、对象范围、操作程序、资金筹集、组织机构等内容进行了规范。  相似文献   

20.
周玉铃 《中国民政》2010,(10):45-45
<正>农村低保实施以来,大部分低于最低生活保障水平的困难群众得到了救助,但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对此,笔者提出如下解决路径:1.在规范标准上想办法。可以尝试出台收入的核算标准。如抽取一定比例的低保家庭和普通老百姓家庭开展"日记账"工作,通过对比从整体上掌握低保家庭和普通百姓家庭的收支情况和生活水平。在获取详实的数据基础上,综合考虑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和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