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以唯物史观解读我国传统儒学的革新,可看出其宏观层面一脉相承、与时俱进、阶段性特征较明显,微观层面具有以人为本、以德治国、知行统一等特点。在当代总体国家安全观语境下,作为意识形态层面的儒学亟待发掘、创新其思想特质以期推动当代中国社会实践发展、突破"走出去"的困境,这不仅是时代发展需求,也是儒学创新与国家文化安全辩证统一的体现。  相似文献   

2.
刘剑锋 《创造》2019,(7):77-79
儒家思想,也称为儒学,是先秦诸子百家学说之一,由孔子创立,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影响深远。日本是典型的东方文化传统国家,与中国、朝鲜及越南和后来的新加坡统称为儒学文化圈,对传播和发展儒家文化起了重要作用,为东方文化圈的核心国之一。  相似文献   

3.
儒学在本质上是一种文化形态,是非政治化的,其服务目标不应是单一的政治,而应是整个社会。而中国人传统的思维方式又造成了传统儒学在中国古代社会中的长期的、单一的政治化形态。在当代,儒学必须坚持去政治化的发展方向,不断巩固其自身的发展,并对整个社会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内容简介:儒家文化是马克思主义传人中国并不断中国化的社会文化土壤或背景。儒学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现代化有着不解之缘。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有两个思想根源,一是马克思主义,二是中国传统文化,主要是儒家文化。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绝没有脱离中国社会与中国的历史文化。今天我们要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也离不开调动传统文化资源,特别是儒学传统。我们不应该抽象地、教条化地对待儒家传统。当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现代化发展之最为紧迫的课题,一是经济与社会的科学、全面、可持续地发展;二是政治与社会改革,构建公平、正义、和谐的社会;三是中国主体性的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念,包括荣辱观的建构与整饬吏治。在这三方面的理念、制度、心理习俗系统的建  相似文献   

5.
"儒学是中国传统社会的主流文化"的观点是值得质疑的.对儒学在中国历史上各主要朝代演变过程的考察证明,儒学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并不占主导地位:同时.儒学在其发展过程中已被修正成为迎合统治阶级政治需要的一种统治策略,而真正称得上中国传统主流文化的.正是这种兵家的谋略文化.  相似文献   

6.
本文运用历史和逻辑相统一的方法纵向地梳理和推演了儒学发展的整个进程,揭示了儒学在不同历史阶段的思想观点和历史形态,历史地分析了儒学在不同时期所处的历史地位和作用,对于我们今天发掘儒学的生命精神,阐扬传统儒学的人文精神,促进儒学的创造性转换,探求中国现代化发展的道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儒文化中和谐意识的现代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宝俊 《创造》2003,(10):46-47
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学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传统的文化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有特殊而显赫的地位,而这种特殊地位的获取,得力于儒学作为"国家意识"的合法身份,对中国社会意识形态的形成和历史发展有深远的影响,可以说,中国数千年的历史文化从未间断,正是因为承沿了深厚的儒文化传统。所以,当我们面对新世纪人类社会发展提出的时代要求,建构反映时代精神的新文化时,我们不能不对传统文化的合理性和它所具有的价值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这是我们对待文化应有的科学态度。  相似文献   

8.
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由这个国家的历史文化、社会性质、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治理体系是在中国的社会土壤中生长起来的,是经过革命、建设、改革长期实践形成的,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具有深刻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为加快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实学理念融入到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服务。近日,中国实学研究会特邀全国著名学者、专家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实学的内涵与价值、实学人物及其思想、实学思想与法治实践、实学文化与书院建设、实学理论与城市发展等一系列议题展开学术研讨。本刊特派记者参加此次研讨并摘编部分专家学者的发言,敬请大家关注。  相似文献   

9.
从五四运动到文化大革命,近100年中都是在批判孔子儒学。其中多有误解与曲解,需要澄清。有些是缺乏历史事实的根据,有些缺乏充分理由,这些说法,也需要辩驳。通过介绍历史基本事实,从儒学是否妨碍经济的发展,是否妨碍科技的发展,是否阻碍社会文明进步三方面来讨论儒学在中国历史上的作用,是罪过还是贡献。有人以为社会进步了,儒学就过时了,没有用了。但是儒学在世界各国包括先进国家受到提倡和尊崇,又该如何解释?如果从理论上探讨,任何传统思想都不能全盘接受,都是需要批判继承的。因为任何思想在不同的空间与时间中,都需要有相应的变化。这种变化必然是批判继承的,有选择的,不可能全盘否定、彻底抛弃的。  相似文献   

10.
李立 《台声》2008,(2):36-38
儒学是两岸共同历史文化遗产,是两岸共同文化的根基之一。儒学是中国传统思想主流,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以儒学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不仅与祖国大陆的文化发展。而且与台湾文化的发展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儒学在台湾也得到了很好的传播和发展。以儒学为代表的中华传统文化将有助于促进两岸关系朝着和平稳定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1.
历史决定论的理解模式、历史主体本身的不成熟以及历史主体与实践主体的混同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主体被遮蔽的根本原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的主体性和马克思主义主体的历史性之间是一种逻辑互动的关系,前者是实现后者的力量源泉,而后者则是彰显前者的基础和保障;总的来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主体有三种存在样态.即知性存在样态、意义存在样态和实残存在样态.  相似文献   

12.
《深圳市综合配套改革方案》的出台,标志着“行政三分制”这一新型行政管理模式的付诸实践。行政三分制在彰显其制度创新优势的同时,也面临着行政法治契舍的难题,而这则关系到行政体制改革的成败。  相似文献   

13.
贪污犯罪数额的大小,是惩治贪污犯罪的主要依据。在共同犯罪中,犯罪行为人贪污数额的认定相当复杂,既有共同贪污的数额,又有各人分赃所得的数额,还有因贪污的停止形态而未实际获取财产等情形。关于共同贪污犯罪行为人数额的认定,理论界存在着“分赃数额说”、“参与数额说”和“犯罪总额说”等不同的学说。笔者更倾向于“犯罪总额说”。  相似文献   

14.
论业主委员会的制度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业主委员会是城市住房私有化的必然产物,也是城市社区治理的重要制度支撑.由于政府管理部门、居民委员会、开发商、物业管理公司、业主之间利益关系复杂,现行法律法规对有关规定的不完善,政府主管部门的行政行为失当,业主普遍缺乏公民意识和责任意识,业主委员会在筹备设立和实际运行方面都存在诸多的问题.我国应尽快出台<业主委员会法>,明确规定业主委员会的法律地位,规范业主委员会各项基本制度;并且进一步调整完善街道办事处、居民委员会与业主自治的关系,在物权法中明确居民的房屋物权;健全行政程序的有关制度.  相似文献   

15.
所有人抵押是指所有人于自己所有物上存在的抵押权 ,是一种特殊的抵押权。确立所有人抵押制度可以防止后次序抵押权人获取不当得利 ,保护抵押物所有人的利益 ,有利于所有人进行融资 ,节省交易手续和费用 ,促进商品流通。我国《担保法》没有规定所有人抵押 ,可借鉴其他国家、地区的做法 ,从所有人抵押的思路选择、成立、变动等方面入手对此制度作出具体设计。  相似文献   

16.
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发现,茂名市电白区中学生对传统类毒品的认知程度较高,对常见的合成类毒品有一定的了解,对伪装类毒品认知较低;当地学校开展毒品预防宣传教育频率不高,方法缺乏创新,体系不健全等。对此,应加强对伪装类、液态类毒品的宣传;在宣传方式上要注意创新,应结合青少年规律特点,构建信息传播新平台;学校应从长远的角度出发建立健全毒品预防宣传教育工作体系。  相似文献   

17.
我国现阶段各种合法职业劳动者的劳动都创造价值。这里的价值是指凝结在社会产品、服务 (包括有形的和无形的 )中的一般人类劳动 ,它体现劳动者对社会财富 (物质的、精神的 )增长乃至社会进步做出的贡献。在新时代 ,对马克思的劳动价值概念作进一步的扩展是必要的。一种劳动只要它是整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或环节 ,那么 ,无论它的直接成果是否成为商品 ,都是创造价值的。在我国现阶段 ,政府作为国家机器的职能已经有了较大的变化 ,更多地从阶级统治转向发展经济 ,它对宏观经济的管理和调控作用不可或缺且十分巨大 ,因而也是创造价值的。  相似文献   

18.
不作为犯罪是我国刑事犯罪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作为犯罪一样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研究不作为犯罪,首先要明确不作为犯罪的义务来源,不作为犯罪的义务来源是不作为犯罪的核心问题,它包括四个方面:法律明文规定的义务,先行行为引起的义务,职务或业务上要求的义务以及法律行为引起的义务。除此之外,道德义务不应成为不作为犯罪的义务来源。  相似文献   

19.
监狱罪犯离监探亲是法律规定的一项有利于监狱罪犯再社会化的刑事政策,专门系统地探讨这个问题具有重要价值。现行离监狱探亲制度在《监狱法》、司法部规定和监狱实践三个层面均面临诸多问题,因此,在对策方面,基于对监狱离监探亲决定权的行政执法权属性分析,从法律上赋予罪犯法定离监探亲权,要从《监狱法》及司法部的规定上加以完善,还要解决监狱办理上面临的实际困难,以促使这项制度得到常态化落实,促进罪犯改造和再社会化。  相似文献   

20.
论虚假诉讼罪中的“捏造事实”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鉴于法条和司法解释内容规定的不明确性和不完整性,需要对虚假诉讼罪中"捏造事实"的含义进行进一步解释。虚假诉讼罪是单一行为犯,利用他人捏造的事实提起诉讼的,也构成虚假诉讼罪。篡改部分民事法律事实提起民事诉讼也属于虚假诉讼罪中的"捏造",成立虚假诉讼罪。虚假诉讼罪的行为方式不包括不作为,隐瞒他人已经偿还债务的事实依然进行民事诉讼的,是积极地虚构事实,理应认定为"捏造事实"。若捏造的事实不会影响法院的公正裁决,不能定性为虚假诉讼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