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刘君 《政法学刊》2014,(3):36-39
教学实习是高校大学生学习知识和实践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无论实习单位是由学校安排还是学生自己联系,实习目的不是获取报酬而在于获得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高校大学生与实习单位之间并未成立事实劳动关系。与所在学校和实习单位的关系中高校大学生处于弱者地位,其实习权益容易受到侵害,应当完善大学生实习劳动法律规范,加强高校教育管理,扩大强制性社会保险范围,构建大学生实习权益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2.
喻靖文 《法制与社会》2012,(33):164-165
针对我国目前顶岗实习大学生劳动者权益难以获得劳动法律保护的实际情况,本文从我国《宪法》、《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法律规定以及相关法理视角分析,认为顶岗实习的大学生"学生"身份并不排斥"劳动者"身份,大学生顶岗实习关系具有劳动关系属性,将"顶岗实习"简单地视同"勤供俭学"而否认顶岗实习关系的劳动关系性质是错误的,顶岗实习大学生劳动者权益应当受法律保护。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私自在校外兼职与大学生勤工助学、实习的内涵明显不同;大学生兼职是大学生的劳动力与用人单位的劳动资料相结合的劳动过程,是一种由用人单位控制的为他人劳动,在大学生和用人单位之间形成了由劳动法调整的劳动法律关系。兼职大学生的劳动权益,特别是其劳动报酬权利和劳动过程中的人身伤害赔偿权利应当受到劳动法的保护。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由于与用人单位之间形成的关系不同,有的具有劳动者的身份,因而享有工资和"五险一金"等劳动者的权利;有的不具有劳动者的身份,和用人单位之间只能是劳务关系,只能取得生活补助等报酬,人身受到伤害适用《侵权责任法》。相关部门应当尽快完善大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的法规,明确顶岗实习的法律关系,保护顶岗实习大学生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5.
2008年1月1日,《劳动合同法》和《就业促进法》正式实施,特别是《就业促进法》,它是我国就业领域第一部基本法律。这两部法律的出台能够更好的帮助我们促进就业,规范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之间的劳动关系,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构建和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促进整个社会和谐。因此,作为国家高层次人才的研究生,其就业工作在这种新法律背景下将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并凸现出新的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6.
文章分析了我国高职高专学生顶岗实习期间学生、学校与实习单位三者之间的法律关系,为大学生实习期间的劳动权益保障提供法律依据。  相似文献   

7.
为了减轻高昂的学费负担,增加社会实践能力,在校大学生纷纷利用课余和假期打工。这段时期的大学生的身份是在校学生还是劳动者?他们与用人单位签订的劳动合同是否合法有效?由于《劳动法》中并没有关于在校大学生打工、实习、就业维权的规定,使得他们在诸如拖欠工资、工伤、劳动安全等方面难以得到全面的保障。一旦出现工伤、安全等人身伤害事故,用人单位立即以大学生未领毕业证,仍是学生身份,不具备劳动关系主体资格为由否定已经签订的劳动合同效力。  相似文献   

8.
【裁判要旨】外国人及台港澳居民在内地就业必须严格遵守相应的法律规定和制度要求,取得就业证的方可就业,未取得就业证,则不能成为劳动法意义上的适格主体,其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关系应认定为劳务关系而非劳动关系,其不享有劳动者的相关权益,也不受相关劳动法律的保护。  相似文献   

9.
弱者保护原则的运用与不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健豪 《中国律师》2001,(12):49-49
劳动法律关系作为民事法律关系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地位应该遵循一切民事法律关系所应遵循的平等原则,但是,由于劳动者的个体地位和用人单位的团体地位的使然,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地位在现实上又无法达成真正的平等,在这种情况下,劳动法律关系中的弱者保护原则就应运用而生。 弱者保护原则的运用 弱者保护原则的运用主要体现在保护对象的选择和保护内容的界定上,简述如下: (一)保护对象的选择: 保护对象的选择是弱者保护原则的一项重要内容,揭示了弱者保护原则的基本特征及其相对性。 1、就劳动者和…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就业法律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已于2008年1月1日起施行,在明确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的同时,重在对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保护,为构建与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转入大众化教育,大学毕业生的数量每年大幅度递增。与此同时,大学生就业困境成为一个社会问题,如何解决大学生就业的法律保障是今后的一项重大课题。基于此,本文试从分析大学生就业困境入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劳动合同法》对大学生就业之保障。  相似文献   

11.
为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促进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之间劳动关系稳定、和谐发展,我国已经制定颁行了以《劳动法》为基本法的一大批劳动法律、法规,这些法律、法规无不体现着保护劳动者权益的精神。  相似文献   

12.
劳动者的档案在劳动关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可以证明一个人从学校到各个用人单位的职业生涯。没有档案就会给劳动者的就业、参加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各方面带来影响,使其权益得不到充分的保护,也会给社会上的档案管理和人事管理秩序带来很大的混乱。现实中,经常会出现劳动者在辞职时,用人单位因其不交培训费、不缴纳违约金等为理由扣留劳动者档案不放,并拒绝办理有关手续,以制约劳动者。劳动者应该通过怎么样的程序来保护自己的权利?劳动者的该请求权是属于物权请求还是债权请求?本文将讨论并分析这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3.
邓新龙 《政法学刊》2013,30(1):47-51
劳动力派遣就是一种新型用工关系,劳动力派遣涉及到派遣机构与劳动者之间的特殊劳动关系,用工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的关系,以及派遣单位与用工单位之间的关系。企业、事业单位违规使用劳务派遣工,逃避劳动合同责任,侵犯劳动者合法权益的现象时有发生。劳动力派遣中劳动者权益如何保护,劳动力派遣关系如何进行法律规制,是促进我国劳动力派遣制度完善并切实保护被派遣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4.
杨学友 《江淮法治》2011,(21):36-37
一般情况下。劳动者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后,便是一了百了,不再存在任何权利义务关系。然而,为了全面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我国诸多劳动法律、规章及相关解释,又提出了许多特殊的条款保护劳动者的权益。这些权益既有合同法所规定的基本权利,也有依据我国法律诚实信用原则所产生的“附随权利”,  相似文献   

15.
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作为我国《劳动合同法》规定的三大合同形式之一,其在保护劳动者权益、建立稳定的劳动关系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法律制度的完善,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倾向于保护劳动者的合法利益,这有助于调整劳动者的弱势地位。另一方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对用人单位的限制较多,便会引发人们对合同双方当事人公平的思考,避免出现劳动者与用工单位之间更多的不平等。因此,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在司法实践中仍存在不少问题,我国有必要进一步完善该劳动合同制度。  相似文献   

16.
关于法律上确认雇佣合同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劳动合同为主要法律调整形式的劳动关系,在提高用人单位的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以及促进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等方面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但在此过程中,也暴露出了其调整范围狭小,不利于妇女及中老年劳动者就业以及无力解决当前新形势下错综复杂的现实问题等一系列的弊端。而要解决这些问题,我们有必要撇开笼罩在雇佣关系头上的种种虚假现象,去仔细地区分雇佣与劳动这一对相似而又有别的法律关系。一、雇佣与劳动的关系从法律上说,所谓雇佣关系是一种民事关系,是指当事人一方在一定或不定期内为另一方当事人提…  相似文献   

17.
当原有的分配体制被打破,就业形势愈发严峻,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青睐于实习,他们渴望获得更多的工作经验,为今后就业增加砝码。然而法律与制度的缺失和实习生自身维权意识的薄弱,使得实习生劳动权益保护的道路漫长而又艰辛。大多数实习生在自身权益遭受侵害时,他们不知道,亦或是知道了却也无能为力,这便很大程度上成就了用人单位的"肆无忌惮"。因而,想要彻底根治"实习生劳动权益保护难"这一顽疾,必须个人、制度一起抓。  相似文献   

18.
我国《劳动合同法》中的倾斜保护与利益平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在调整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劳动关系的过程中,一直强调倾斜保护劳动者。《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在具体的制度设计中均体现了对劳动者的倾斜保护,如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制定、成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情形以及劳动者的单方预告解除权等。但倾斜保护并非没有限度,倾斜保护的目的是改善劳动者的弱势地位,实现其与用人单位的实质平等,最终实现二者之间的利益平衡。失去了利益平衡的目标,倾斜保护就不符合正义的要求,不具有正当性。通过倾斜保护实现利益平衡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促进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9.
走出象牙塔的大学生,步入这个纷繁的社会,贡献自己的劳动并获得报酬,同时自己的社会角色也由学生向劳动者身份转变了。在历经找工作的艰辛及费尽心思的选择后,大学生们将与用人单位建立一种自己之前所没有的新的社会关系——劳动关系。劳动关系的建立就需要签订劳动合同,既然是合同,就应是双方当事人真实意思的表示,双方的法律地位应当是平等的。然而,找工作时,大学生们是“我为鱼肉,人为刀俎”,与强势、精明的用人单位相比,大学生缺少社会经验、谈判能力,明显处于弱者的地位。  相似文献   

20.
《劳动合同法》是我国一部立于构建和发展和谐稳定劳动关系,保护劳动者权益的重要法律.但是《劳动合同法》从其创立之初就饱受争议.尽管在法律上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之间是平等的,但是实际上由于用人单位掌握着更多的社会资源,因此在劳动纠纷过程中是处于优势的地位,因此就造成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实际地位的不平等,因此在处理劳动纠纷的时候,往往容易出现不公平的现象.而且由于我们国家劳动合同的立法不完善,存在着模糊立法的现象,因此许多用人单位就会钻法律的空子,这样就引发了《劳动合同法》的立法之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