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美丽乡村”是“美丽中国”的重要基石,是重庆市建设“美丽山水城市”的重要补充,也是突出“五大功能区”发展特色的重要载体。十八大提出建设“美丽乡村”以来,我市实践探索不断推进,以“生态宜居,生产高效、生活美好、人文和谐”为标尺,系统推进,已经成功创建了近200个市级示范村。市委要求建设“美丽乡村”要结合五大功能区发展实际,不做面子工程,不搞形式主义,不能千篇一律、千村一面,要突出“乡村味道”、乡村特色,因地制宜,充分尊重群众的生产、生活和文化习惯,方便群众生产生活。  相似文献   

2.
“城镇建设要体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样诗意的文字,出自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文件。它描述的是城乡建设的美好愿景,推动着美丽乡村的建设。  相似文献   

3.
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城镇化建设要体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城市融人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要融人现代元素,更要保护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延续城市历史文脉。在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中,要注意保留村庄原始风貌,慎砍树、不填湖、少拆房,尽可能在原有村庄形态上改善居民生活条件。  相似文献   

4.
2013年8月6日,市委、市政府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津考察时提出的重要要求,公开发布《美丽天津建设纲要》,首次将积极推进我市美丽乡村建设纳入顶层设计,使美丽乡村建设成为美丽天津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天津要美,农村必须美,乡村面貌要与城市总体发展的形象和定位相称。在城乡一体发展的形势下,城郊农村将成为城乡互动现代化进程中的最先受益者,"大城市、小农村"是天津走在新型城镇化前列的重要优势,让乡村美起  相似文献   

5.
丁志刚 《群众》2021,(5):65-66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城市发展的宜居性,强调要更好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使城市更健康、更安全、更宜居,成为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的空间。美丽宜居城市建设必须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省委将美丽宜居城市建设作为推进美丽江苏建设的主抓手,基于省情特征和对新时期发展的总体判断,率先提出推进美丽宜居城市建设,成为全国首个美丽宜居城市建设试点省。  相似文献   

6.
《重庆行政》2011,(1):I0004-I0007
江津区充分发挥依山傍水、山水辉映的天然优势,在城市建设中突出“江城、江水、江景”自然特色,做到城市与森林有机融合,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体现城市特色,彰显城市灵气,激发城市生机,提高城市宜居指数和综合竞争力。  相似文献   

7.
盛会 《人大论坛》2013,(6):45-46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交通大学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院长钟章队在做客中国经济网中经在线访谈特别节目“调研归来”时表示,美丽乡村是个系统工程,国家应该从顶层进行设计,应该将现在我们谈的区域城市群建设,城镇化建设,以及美丽乡村建设同步起来考虑。美丽乡村建设,也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它是一个逐渐演化的过程,我们要防止千城一面现象的出现。(5月22日中国经济网)  相似文献   

8.
徐淼 《今日浙江》2013,(19):54-54
李白曾吟“龙楼凤阙不肯住,飞腾直欲天台去”。天台的美,美在得天独厚的生态自然优势。建设美丽天台,自然要利用美丽山水,发展特色产业,走生态富民的“美丽乡村”建设之路。  相似文献   

9.
正建设美丽乡村的最终目的,是要让基层群众养成美的德行、得到美的享受、过上美的生活,让城乡之间、乡村之间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用无数美丽乡村共筑美丽中国。建设美丽乡村,要顺应自然,留住乡愁。"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习近平总书记用诗一般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美丽乡村的山水画卷。"望得见山,看得见水",就是要不填湖、慎砍树,就地取材造景,随坡就塆植绿,让乡村融入自然。至于"乡愁",不管你想与不想,故乡在哪里,乡愁就  相似文献   

10.
《政策瞭望》2014,(6):4-11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积极推进建设美丽中国在浙江的实践,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作出关于建设美丽浙江、创造美好生活的决定。一、建设美丽浙江、创造美好生活的重大意义、总体要求、主要目标和重点工作(一)建设美丽浙江、创造美好生活的重大意义。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提出努力建设美丽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把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提出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内容。他还提出,“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等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要求。这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进一步深化,表明了我们党坚持“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坚定意志和坚强决心。  相似文献   

11.
“十二五”规划建议提出,城市规划和建设要注重以人为本、节地节能、生态环保、安全实用、突出特色、保护文化和自然遗产,强化规划约束力,加强城市公用设施建设,预防和治理“城市病”。“城市病”究竟有哪些症状?该如何防治?  相似文献   

12.
为了留下奥运会这段美丽的日子,北京市“2008”环境建设指挥部办公室、北京市市政管委、北京市政协城建环保委员会联合发起“美丽家园”摄影活动。北京市政协委员们在各自岗位上为北京的城市建设、为筹办奥运会辛勤工作的同时,拿起手中的相机,记录下首都城市环境建设整治成果,记录下美丽的城市景观,记录下“新北京新奥运”日日夜夜……我刊在此选登摄影展的部分作品,以馈读者。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桐庐县坚持“宁可发展速度慢一点.也要保护好山水”的发展理念.始终把良好的生态环境作为最具魅力、最富竞争力的独特优势.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在全国率先实现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行政村全覆盖,率先全面开展农村垃圾分类收集推广工作.连续六年实现富春江出境断面水质优于入境水.全省美丽乡村现场会、全省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工作现场会和全国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培训班在桐庐举办:先后荣获国际花园城市、国际人居环境示范奖、中国最美县城、国家文明县城、国家生态县、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城市等众多荣誉。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提到了更高的位置.也首次提出了“美丽中国”的理念和蓝图。结合桐庐实际.“美丽桐庐”是以生态美为基础、以城乡美为特色、以产业美为支撑、以人文美为内涵、以生活美为目标的“五美”并进的发展实践。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将以“美丽桐庐”建设为抓手,努力开创现代文明发展新路子。  相似文献   

14.
《重庆行政》2013,(6):I0027-I0030
永川区按照重庆市的总体部署,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重委载体,围绕美丽乡村建设的总体要求,统筹谋划,科学编制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健全机制,强化美丽乡村建设保障;打造精品,着力彰显美丽乡村建设特色;多措并举,  相似文献   

15.
《今日海南》2012,(12):14-16
“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十八大报告中,“美丽中国”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新词。  相似文献   

16.
俞杏楠 《群众》2013,(10):53-54
近年来,吴中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部署,围绕“山水苏州、人文吴中”目标定位,坚持“发展保护两相宜、质量效益双提升”发展理念,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政绩观、保护观、发展观,坚持生态立区,努力走出一条具有江南水韵特色的生态文明建设之路,先后荣获“全国生态示范区”、“国家级生态区”称号,2012年被国家环保部列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地区。  相似文献   

17.
沙默  王丹容 《今日浙江》2013,(23):54-55
瓯越独特山水,赋予温州诸多村庄秀美景色。2003年,根据全省的统一部署,温州开始组织实施“千村整治,百村示范”工程建设,着力改善农村生活环境。通过建立“党政主导、农民主体、政策推动、机制创新”为工作导向,充分调动基层组织和基层群众创建热情,形成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合力。  相似文献   

18.
吕剑枫 《传承》2013,(3):18-19
八桂大地山清水秀、空气清新,以漓江为代表的桂林山水是中国的名片,广西的森林覆盖率名列全国第四位,重点流域水质达标率100%,广西的山水景观与人文景观珠联璧合,历史文化和民族民间文化底蕴深厚,极具保护和开发的价值。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这一重要论断,既符合中国的国情,又站在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更新更  相似文献   

19.
生态文明建设要靠法治来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武俊 《人民政坛》2012,(12):20-20
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升至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大建设并列的高度,宣示要五位一体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十八大报告用专门一章阐述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出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肖百灵 《中国妇运》2012,(12):23-23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将“生态文明建设”写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中,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的美好愿景,努力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这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生态文明的高度重视,显示了执政党坚持走科学发展之路,在尊重自然规律,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实现绿色发展和人民福祉的信心和决心。建设生态文明,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和保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2007年,国家批准在湖南设立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允许湖南在全国率先探索“两型社会”建设路子。四年多来。湖南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的决策部署,积极践行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两型社会建设,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