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对领导干部“八小时之外”的监督和管理问题,引起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目前,各级组织和大部分领导干部在监督的必要性问题上已基本形成共识。但也有个别组织和党的领导干部认为,“八小时之外”纯属私人活动空间,只要不干违法乱纪的事,有关组织和部门就不应该干涉,否则,就是限制个人自由,弄不好还会侵犯领导干部的隐私权;有的领导干部还对“八小时之外”的监督存在着明显的抵触情绪。这里,笔者对领导干部“八小时之外”的监督和保护隐私权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一、对领导干部“八小时之外”的活动应当予以监督领导干部是党和国家的…  相似文献   

2.
腐败现象缘何产生?江南春在我国社会中,腐败现象产生的根源究竟在哪里?有一种意见认为:“生产力不发达”、“市场发育不成熟”是产生腐败的原因。他们说,发展中国家处于经济发展的某一阶段时,必然产生腐败,无须大惊小怪。当前中国正处于腐败多发的阶段,只要生产力...  相似文献   

3.
刘景峰 《前沿》2005,1(7):92-96
公务腐败是指领导干部在公务活动中的腐败。像大吃大喝、私客公请、游山玩水、公款旅游、请客送礼、阿谀奉承等等。这些腐败现象的产生,原因很多,比如,封建思想的残余存在,西方资本主义思想的侵蚀,等。治理公务腐败的措施:像领导干部的公务接待要实行定点定量的管理办法;县级及以下单位的领导干部不配专车、不配手机;组织部门要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管理,等等。  相似文献   

4.
领导干部八小时之外的活动,是其作风优劣的"晴雨表",能够真实地反映出领导干部的思想意识和精神境界。当前,在一些领导干部中存在这样的认识:认为八小时之外是私人活动空间,没有必要实施监督,甚至认为八小时之外的监督就是限制个人自由,就是侵犯隐私权,从而对八小时之外的监督存在明显的抵触情绪。  相似文献   

5.
这样做,一不能有效遏制腐败,二有干扰私人生活之嫌,三不符合程序正义。为了加强干部管理,重庆市綦江县近日聘任10名干部监督观察员,加强对领导干部“八小时内外”的监督,特别是八小时以外的社交圈、生活圈的监督。在聘任期内,干部监督观察员可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公布的资料表明 ,司法部门受理的案件中 ,有三分之一的案件 ,是在建设领域中出现的。为此 ,作为建设领域的纪检监察部门 ,必须高度重视 ,进行专题调研 ,分析其产业的原因、特点 ,从而提出遏制腐败的对策。一、建设领域腐败现象的原因由于受封建主义、官僚主义的影响 ,以及享乐主义、见利忘义的影响 ,个别领导干部的宗旨意识有所淡化 ,思想开始滑坡 ,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这是腐败产生的一个主要原因。就建设领域来讲 ,从四川、浙江楼房倒塌 ,以及去年重庆綦江“彩虹桥”垮塌案件来看 ,建设领域产生腐败的主要原因为 :领导者干预工程建设…  相似文献   

7.
“八小时之外”是管理工作的敏感区、盲区,是部队管理工作重点,也是安全预防工作的难点所在。八小时之外是基层违纪、事故和案件的多发时段。抓好“八小时之外”管理.对于预防事故案件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8.
腐败现象的产生有着复杂的社会政治经济因素,同时也有腐败者个人的社会心理因素。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任何行为都是在其心理的支配下进行的。腐败行为也是在腐败者个人的心理因素支配下产生的。可见,腐败者个人的社会心理因素是腐败行为产生的直接的内因,各种政治经济等因素是腐败行为产生的外部原因。因此,对腐败者产生腐败行为的心理因素进行分析,可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腐败行为产生的机制,采取有效措施预防腐败。腐败行为的产生主要有以下几种心理因素:1.贪婪心理。有的领导干部之所以堕落为腐败分子,其心理本质就是贪婪。贪婪心理的产生…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六大把坚决反对和防止腐败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摆在全党面前,特别对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方针,逐步加大治本力度,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提出了新的要求。从根本上遏制腐败现象,我们必须在思想方法、工作机制和工作方法上不断总结创新,努力构建领导干部“不想腐败、不能腐败、不敢腐败”的“三不”长效机制。一、关口前移,着眼防范,教育入手,夯实思想基础,使干部“不想腐败”反腐败三项工作格局中,第一项是加强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第二项是纠正行业不正之风,主要是抓风气问题,大量的工作是抓思想教育;第三项是办案,办案全过程也有不…  相似文献   

10.
摇广东、辽宁等省纷纷出台规定,领导干部在“两节”期间违规收送钱的,一律先行免职,再按规定处理。节日往往是腐败行为高发的特定时段,这种腐败现象并非新生事物,是千年传承而来的官场陋规。“节日腐败”已由仅限于官场内部的陋规发展了横跨官场商界、影响全社会的潜规则,侵蚀着我们整个民族的肌体。而治理“节日腐败”的措施多是呼吁领导干部加强廉洁自律,增加对“日腐败”的处罚条款。这些体制内的防范惩治措施基本上没有跃出传统治模式。令人担忧的是,禁令措辞一年比一年严厉,“节日腐败”现象却屡禁止,甚至还有愈演愈烈的趋势。要根除“…  相似文献   

11.
浅析社会转型期产生腐败的道德原因魏立平在社会转型的过程中,腐败现象大量滋生蔓延,已经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腐败是动摇我党执政权威的一大祸根,是阻碍经济发展的一大障碍,是污染社会风气的一大源头。认识腐败现象的社会危害,探讨腐败现象产生的原因,寻求防腐保廉...  相似文献   

12.
正确认识和运用手中权力是领导干部加强思想政治建设中需要解决的一个突出问题。 当前,社会存在的腐败现象主要是权力的腐败,其本质都是以权谋私。正如江泽民同志指出的:“腐败的核心问题是金钱和权力的交易”。 从现实看,虽然权力腐败不是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但是在等价  相似文献   

13.
“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成克杰、胡长清、金鉴培等高级领导干部的蜕变,电影《生死抉择》中中阳纺织厂领导班子的腐败,以及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各种腐败现象都足以警示我们,一定要廉洁从政,筑牢拒腐防变“三道防线”,认真落实“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相似文献   

14.
腐败原由分析与综合治理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腐败已日益成为当今社会的一个突出问题。尽管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反腐倡廉的措施 ,取得了一定成效 ,但是 ,腐败现象不仅屡禁不止 ,且有严重蔓延之势。如何从探折腐败产生的原由出发 ,从理论上寻源把脉 ,既而找出综合治理的有效路径是本文的思路。一 腐败产生的原由分析腐败是一种伴随着私有制、阶级、国家、公共权力的产生而产生的复杂的社会历史现象。任何国家、任何朝代都或多或少不同程度上存在着腐败现象 ,但是 ,不同国家 ,不同时期所表现出来的腐败现象有其自身的特点。从我国国情来看 ,我国腐败现象产生的原因大致有如下三种 :1.在…  相似文献   

15.
谢六玲 《前沿》2011,(24):38-40
领导干部的隐私权应当受到适当限制,对领导干部"八小时之外"的活动不仅可以监督,而且必须监督。要对领导干部"八小时之外"的活动实行有效监督,必须选择正确的路径。一是突出监督重点,加强对"关键对象""关键事件""关键时期""关键地方"的重点监督。二是加强制度建设,健全监督机制,形成严密的监督网络。三是加强干部思想教育,提高内在素质,增强自律意识。  相似文献   

16.
目前,在干部考察工作中,存在着一种“通病”:只重视干部的工作实绩考察,轻视干部的平时管理监督,特别是干部“八小时之外”的活动更是无人问津。而一些干部“八小时之外”的交往活动很多,活动的内容也良莠交织,这个问题应引起各级领导和组织人事部门的重视。我们认为,在考察干部时,既要考察了解干部“八小时之内”的工作实绩,也应了解干部的“八小时之外”。只有这样,才能更准确地认识一个干部的全部真实情况。  相似文献   

17.
腐败问题是世界性问题 ,任何阶级社会内部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腐败现象。当前我国处在社会转型期 ,腐败现象具有高发性和多发性特点 ,必须认真研究。本文论述了腐败产生的社会原因 ,提出了治理和减少腐败的各种法律、制度措施。  相似文献   

18.
“吏治”腐败是一种严重的政治腐败,它既是腐败之首,又是腐败之源。江泽民同志在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75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历史上的腐败现象,为害最烈的是吏治的腐败。由于卖官鬻爵及其带来和助长的其他腐败现象,造成‘人亡政息’、王朝覆灭的例子,在中国封建社会是屡见不鲜的。”它本与社会主义制度格格不入,但由于复杂的原因,在当今中国的某些地方又有死灰复燃、沉渣泛起之势。这虽为支流,但大有必要对其进行较为深入的分析、批判,以期阻止它的泛滥蔓延。“吏治”腐败是一种连锁式的腐败“吏治”腐败不是孤立存在的。…  相似文献   

19.
某市日前下发文件,在全市聘请15个党政一把手的妻子担任“两圈”(生活圈和社交圈)监督信息员。该措施意在强化对领导干部生活圈、社交圈的监督。听上去措施得力,想一想有悖常理,且效果堪忧。把反腐败延伸到干部的八小时以外,有一定合理性和积极意义,但这并非主攻目标。腐败源于权力的滥用,而不仅是生活的腐化,二者没有必然联系。弄清楚腐败的本质,才能抓住遏制权力这个要害,有效地遏制腐败。如果这一点成立,那么,动用家人监督领导干部的作用就十分有限了,夸大了更显荒谬。  相似文献   

20.
论腐败的根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反腐败斗争的开展,对腐败问题的理论探讨开始为人们所注目。腐败的根源问题就是其中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对腐败根源的不同看法,可以将反腐败斗争引向不同的方向。事关重大,不可不讨论清楚。一、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是腐败的根源在导致腐败的多种原因中,处于什么地位的因素才称得上腐败的根本原因或根源呢?它应该具备两个条件。其一,只要它存在,就必然会有腐败产生,或者说,它存在一天,腐败就不可能根绝。杜绝除它之外的原因,只能使腐败现象减到最低限度,而不能使之完全消灭。其二,只要它不存在了,就不再会有腐败产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