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腐败的经济逻辑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小兵 《桂海论丛》2001,17(2):14-18
文章通过对腐败现象的经济学透视 ,对腐败发生、传播和发展的一般规律和腐败的内在逻辑进行病理性的分析 ,通过对腐败现象的收益与成本的经济理性阐释 ,从而深刻揭示了隐藏在腐败表象下面———实际支配着腐败行为因果关系的体制性综合社会因素———腐败者之所以腐败的秘密。  相似文献   

2.
浅析社会转型期产生腐败的道德原因魏立平在社会转型的过程中,腐败现象大量滋生蔓延,已经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腐败是动摇我党执政权威的一大祸根,是阻碍经济发展的一大障碍,是污染社会风气的一大源头。认识腐败现象的社会危害,探讨腐败现象产生的原因,寻求防腐保廉...  相似文献   

3.
浅析腐败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赵肖目前,腐败已渗透到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有些问题已到了相当严重的程度。腐败现象具有亡党亡国的危害性。腐败现象是导致党群、干群关系紧张的直接原因。腐败现象败坏了党和政府的声誉,削弱了党和政府的执政能力。为此,笔者...  相似文献   

4.
有腐败现象,必然就会反映在语言使用中,正如社会语言学的行话所说,语言是社会生活的镜子。民众对腐败现象深恶痛绝,搞腐败的人也必然会利用语言来混淆黑白腐败不只是权力腐败,也可以表现在语言上;同样,污染也不只大气污染和环境污染,语言也可以被污染。语言腐败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是说通过语言表达或者是语言行为做不正当的事,从而产生时下大家所关注的  相似文献   

5.
腐败现象是侵蚀党和国家健康肌体的毒瘤。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清除腐败现象,必须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治标,就是要查处大案要案,惩治腐败分子;治本,就是要清除腐败产生的思想根源和社会条件,通过思想教育和法制建设等途径来实现。 腐败现象产生和蔓延的思想根源之一,就是一些党员干部的人生观出现了扭曲。对党员干部进行人生观教育是反腐败的根本措施之一。腐败是一种十分  相似文献   

6.
一、腐败的本质是权钱交易腐败现象是古今中外屡见不鲜的社会现象。但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时期,腐败的表现形式不尽相同。我们只有抓住与国情和时代紧密相关的本质特征,分析其产生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历史条件,才能对症下药,实行有效的法律控制,从而遏制和消除腐败现象。分析当今中国的腐败现象,其本质特征是以权谋私,权钱交易,腐败行为目标日趋货币化。干部把权力商品化,极少数领导"不给钱不办事,给了钱乱办事"。在这个交易过程中,腐败不再是更多地表现为对实物的贪占,而是表现为对金钱的追逐。"有权就有了一切","有钱就有了一切",正日益融为一体,成为当今腐败现象潜滋暗长的交汇浊流。弄清楚这个问题,十分重要。首先,它指明反腐败的主要倾向。在现阶段,腐败行为的主体主要在各行各业各个领域掌握一定权力并利用权力进行权钱交易的人。由此,反腐败斗争的主要指向应  相似文献   

7.
杨亲昭 《湖湘论坛》2001,14(5):41-42
当前,反腐败斗争在全国范围深入开展,并且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是人民群众并不感到完全满意,腐败的现象还大量的存在和发生。一方面反腐败斗争在深入进行,另一方面腐败现象又大量存在和发生,这就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思考,不得不这样提出问题:产生腐败的根源究竟在哪里?事实上只有探寻到腐败产生的根源,从源头上遏制腐败、标本兼治我们才有可能从根本上消除腐败。 一、浅析腐败的产生根源 腐败现象的产生有着它深刻的历史、社会、文化根源,它的滋生和发展均与一定的社会物质条件、制度条件和文化条件有着密切的关系。究其根源,笔者认…  相似文献   

8.
腐败文化及其形成与治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腐败文化是腐败群体中流行的反文化。腐败文化既是腐败现象普遍化、流行化的产物,又是腐败现象普遍化、流行化的条件与环境。本文系统地探讨了腐败文化的本质、结构、特征、形成与传播机制,提出了治理腐败文化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9.
黄琳庆  曹晓彩 《传承》2014,(8):47-49
腐败现象的出现有其复杂的社会根源,要从根本上遏制腐败,消除腐败带来的严重的不良影响和后果,我们必须实现廉政建设从"他律"到"自律"的转变。  相似文献   

10.
关于“集体腐败”的社会心理环境分析高云近年来,在旧的腐败现象尚未得到根本治理的同时,另外一种具有新特点的并且有某种趋向性的腐败现象———“集体腐败”,又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所谓集体腐败,是指领导班子或具有一定权力的集体,作为全部集体或集体的较多成员共同...  相似文献   

11.
Shawn Shieh 《当代中国》2005,14(42):67-91
The Xiamen case, as well as several other high-profile corruption cases uncovered at the end of the 1990s, signals a new trend in collective corruption whereby private companies, entrepreneurs and organized crime groups now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initiating and coordinating networks of criminal activity. This article uses the concept of collective corruption to examine the smuggling empire built up by the entrepreneur, Lai Changxing, the network of state-owned enterprises and officials that supported and protected his smuggling operations, and the central government's crackdown. It concludes with a discussion of two other major corruption scandals, and what they say about the nature and extent of collective corruption in China. I argue that these recent cases show that corruption in China has evolved into more sophisticated, complex and destructive forms that resemble the more extreme forms of corruption found in post-communist countries where corrupt networks have been able to infiltrate and take over state institutions.  相似文献   

12.
当前贪污贿赂犯罪中死刑的设置是我国死刑废除运动的阻力之一。随着不断攀升的贪污贿赂犯罪的犯罪率,死刑对于贪污贿赂犯罪的实际预防效果不佳,其基本没有有用性。并且,当前贪污贿赂犯罪中死刑适用所存在的种种问题导致了死刑适用标准的严重异化。从原因方面分析,贪污贿赂犯罪有更多来自制度及社会层面的原因。在此前提下应该提倡,保障正当的舆论监督并正确地引导民意,废除贪污贿赂犯罪中的死刑。  相似文献   

13.
Corruption has been classically defined as the misuse of public authority for private gain, which implies that corruption necessarily involves official authority and hence public officials. Bribery, however, often involves transactions between officials and private interests, including business interests, whereby the private party seeks to bend public authority to their advantage by paying off their official interlocker. Even in its classic form, therefore, corruption often spans both the public and the private. Public officials are not, however, alone in exercising authority. Managers and corporate officers also wield authority or fiduciary responsibility on behalf of others and can abuse that authority for private gain, not only in transactions involving public officials, but also in transactions with private parties. This article examines how China's anti-corruption institutions have dealt with ‘commercial corruption’, including both public-to-private corruption and private-to-private corruption. It also examines the linkages between organized crime and corruption in China.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反腐败思想有着鲜明的辩证法特色。强调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建设与反腐败工作的关系 ,一手抓改革、一手抓惩治腐败 ,充分体现了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根本矛盾与非根本矛盾、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的辩证法思想 ;提出反腐败是一项长期性、经常性、系统性的工作 ,要在党的领导下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坚持不懈地进行 ,充分体现了辩证法的适度性、系统性、连续性与间断性相统一的原理 ,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备、科学严谨的反腐败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5.
腐败现象是一种超越历史界限 ,超越国家界限的存在。作为权力的滋生物 ,无论在什么样的政治体制下 ,凡有公共权力和公共关系的存在而没有完整的监督和防范体制 ,腐败行为就易于滋生。故控制腐败除了依靠道德和理想的约束外 ,更重要的是反腐败的体制构建。我国目前的反腐败体制尚不完善 ,必须进一步进行理论探讨 ,建立一个多层次、多方位的反腐败体制。  相似文献   

16.
唐贤秋 《桂海论丛》2011,27(1):13-17
科学研判反腐倡廉形势,必须澄清以下认识误区:即反腐败"雷声大,雨点小";反腐败"只打苍蝇,不打老虎";"腐败越反越多";"反腐败亡党,不反腐败亡国"等。运用事实的乃至逻辑的力量对这些认识误区正本清源,是树立反腐倡廉信心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唐土红 《桂海论丛》2002,18(4):67-69
从伦理学角度分析 ,权力腐败产生的主观因素就是个体道德、人性变异所引起的对利益的饥渴追求 ,客观因素就是社会道德价值多元化给腐败分子提供了滋长腐败行为的土壤。从伦理学上反腐 ,一方面要从个体道德“内”部防腐 ;另一方面则要从社会道德“外”部反腐  相似文献   

18.
反腐倡廉形势:概念辨析与科学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反腐倡廉形势是适应反腐倡廉建设实践需要而形成的一个基础概念。在中国当代政治语境中,与之相近的有腐败状况?现状、腐败频度、腐败程度和反腐败斗争形势等概念。本文将反腐倡廉形势界定为特定时期内反腐败活动与腐败现象的各自情状和趋向,以及这两种力量相互较量、此消彼长的状态,其外延应包括腐败形势和反腐败形势两个方面。科学评估反腐倡廉形势要基于概念和现实需求,确立合理的评估对象,坚持正确的评估原则,依据指标体系统一编制评估量表,引入第三方参与调查,保证抽样的合理性,并运用科学的方法论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9.
提高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化水平,是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重要方面。中国共产党反腐倡廉建设的主要任务,就是要认真分析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和反腐倡廉的新形势,正确把握反腐倡廉工作的新特点和新规律,不断提高反腐倡廉建设的科学化水平。  相似文献   

20.
吴春生 《桂海论丛》2005,21(2):28-30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也是现实的需要。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特别要注意腐败对其的挑战。当前要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战略高度,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推动反腐败斗争进一步深入发展,从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