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二十世纪以来,社会救助权逐渐引起各国学者和政府的重视,国外对社会救助权的理论研究主要围绕以下四个方面展开:对贫困的界定和贫困与人权联系的论证;关于社会救助权实现途径和因素的探讨;社会救助权利正当性的论证;对贫困群体责任的强调。而有关社会救助权的政策发展在各国主要体现为:从生存权的保障扩展到生存权和发展权并重;社会救助权的实现凭借政府和社团组织的合作;注重教育救助和医疗救助;完善社会救助权的制度。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迈入新时代,社会救助制度在实现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打赢脱贫攻坚战、解决城市新贫困问题、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当中都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要实现全民共建共治共享,就必须把社会救助制度同步推向新高度。要根据贫困形势和民生需求变化,明确新时代社会救助的地位与使命,找准社会救助制度改革的方向和思路。未来的社会救助制度,应当在预防和化解社会成员基本生活风险上发挥更积极的作用;推进社会救助制度改革,需要理清社会救助制度设计的基本维度,重构救助项目体系,调整救助战略重心,优化财政投入结构,推进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和体制机制改革。  相似文献   

3.
加快构建我国社会救助体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社会结构的转型,社会贫困群体问题日趋凸显,因此,必须加快建立我国社会救助体系.我国社会救助体系的主要内容是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主,同时还包括医疗、住房、教育、生产和法律等方面的救助或援助.而构建我国社会救助体系应遵循的原则是:社会救助的责任主体是国家,保障贫困群体的基本生活,坚持社会助救制度的开放性,避免制度或项目功能的交叉重复,完善社会救助方面的政策法规,建立统一协调的社会救助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转型,许多城市出现了新型贫困现象,这对传统的、基于"收入型贫困"而设计的城市贫困家庭社会救助模式提出了极大挑战。新形势下,欲创新城市贫困家庭社会救助模式,就要树立"发展型"的救助目标和理念;要提高执行能力,加强贫困家庭救助的绩效评估;要建立公共信息平台、完善家庭收入核查机制;要分级分类救助,惠及贫困边缘家庭;要健全基层组织,打造专业化的贫困家庭社会管理队伍;还要吸引慈善类公益组织参与贫困家庭的社会救助。  相似文献   

5.
潘泽泉  岳敏 《学习论坛》2009,25(10):69-72
城市贫困是制约经济发展与综合国力提升的重要因素.在中国城市发展过程中,城市贫困过程既是一个市场建构的过程,也是一个政治性建构的过程,现代化的话语实践与发展悖论、差异性、非均衡性的城市发展逻辑,带来了城市贫困的社会建构和再生产.寻求新型的扶贫制度,实现从道义性扶贫到制度性扶贫,实现非正规就业的合法性转变,实现从基本救助到多元化的综合救助、消极救助到积极救助,以社区作为基本的扶贫单位等是解决中国城市贫困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求实》2021,(3)
贫困具有绝对性和相对性,是一个"持续—波动"的连续谱系。伴随着贫困状态在平缓与波动之间的循环演变,贫困治理也在以社会救助为主体的常规性治理和以反贫困运动为主体的突击性治理之间不断转化。基于"对象—需求—目标—体系—机制"的贫困治理分析框架,研究发现:伴随着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的快速变迁和贫困治理的系统开展,中国贫困对象及其需求已经发生了质的转换,贫困对象从绝对贫困群体向相对贫困群体扩展,贫困对象的需求则从基本生存需求向多维发展需求延伸。随着贫困治理背景的全方位转换,社会救助作为"后扶贫开发"时代贫困治理的主要措施,也需要实现制度转型:确立保障生存与促进发展相结合的目标定位;在补齐社会救助制度短板的基础上,构建保障生存型和促进发展型救助制度体系,并加强二者的联动;在对象识别、分类救助、管理协调和业务经办等方面改进和创新社会救助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7.
困难群体的贫困问题是一个关系民生、关系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问题。通过对杭州市三个农村和一个社区的入户式调查,在对大规模问卷资料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发现困难群体的贫困主要以相对贫困为主、“夹心层”准贫困现象突出、叠加贫困问题严重且贫困的地区差异显著。因此,应当推进和完善目前的社会救助政策,加强对相对贫困的关注,落实分类救助思想,构建多内容、多层次的救助体系,缩小贫困的地区差异,促进社会公平。  相似文献   

8.
中国贫困儿童救助: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贫困儿童主要包括下列四类群体:城乡低保家庭中的儿童、孤儿、受艾滋病影响的儿童和低收入家庭中的儿童.它们的逻辑关系大体是:低收入儿童规模最大,低保儿童外延次之,随着社会救助制度的不断完善,低保儿童与孤儿,受艾滋病影响的儿童的重叠部分会日益扩大.目前,不少贫困儿童仍被排斥在救助范围之外,部分贫困儿童的生活依然比较困难,贫困儿童救助政策不平衡,贫困儿童非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费用亟待解决,贫困儿童的家庭养护仍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应充分关注这些问题,不断完善社会救助制度和儿童福利制度.  相似文献   

9.
随着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的深化,辽宁的城乡贫困问题表现突出,社会救助制度逐渐成为保障全省贫困人口基本生活的一项不可或缺的政策内容。然而,在辽宁社会救助全面推进的过程中,城乡二元化制度模式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制约了制度的进一步发展,如救助体系的城乡分立、救助标准的城乡有别、救助资金的城乡不均等。其中,如何完善辽宁社会救助财政投入机制的重要议题亟待破解,对此,给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社会的不同时期 ,由于不同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因素的影响 ,政府对贫困群体的责任、态度以及救助模式存在很大的差异。大体来说 ,我国古代社会 ,政府对贫困群体的责任承担以两宋为界分为三个时期。鸦片战争以后 ,在东、西方文化相互碰撞的影响下 ,我国政府的对待贫困群体的责任和济贫政策受到西方思想的影响也发生了改变。一、中国古代社会政府对贫困群体责任与社会救助实践在中国古代社会 ,政府对于贫困群体的责任承担要远远早于西方。中国古代社会有非常发达的社会救助系统 ,包括政府救助和非政府救助两个方面。从非政府的角度来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