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当前社会组织管理体制改革评析 1989年颁布的《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规定:“国务院民政部门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是本级人民政府的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机关”。  相似文献   

2.
张哲 《求知》2014,(3):19-21
<正>改革开放以来,在市场化改革的推动下,出现了大量新社会组织,使我国的社会治理结构由以往的"一元治理"转变为"政府、市场、社会"的三元治理体系。新社会组织作为一种新兴的社会自治力量,是指在各级民政部门登记或者挂靠工商联,以服务政府、市场、社会为目标,而不是以赢利为目的的组织,主要包括社会团体、基金会、中介组织以及民办非企业单位等。随着新社会组织的快  相似文献   

3.
袁友军 《学理论》2009,(27):129-130
行业协会、行业商会是指从事相同性质经济活动的经济组织,为维护共同的合法经济利益而自愿组织的非营利性社会团体。广东是最早实行改革开放的地区,各类行业协会、商会也发展得最早、最快。根据民政部门的最新统计,截止2005年底,全省经批准登记的行业性社团(行业协会、商会)2218个,从社会团体登记管理范围看,省级812个,地市级4291个,县(区)级4215个。  相似文献   

4.
孙发锋 《行政论坛》2013,20(1):64-68
我国社会组织登记管理制度被称为全世界社会组织登记门槛最高的制度.近年来,一些地方致力于解决社会组织“登记难”问题,积极探索社会组织登记管理制度创新.尽管各地探索社会组织登记管理制度改革的时机和方式有所差异,但这些地方创新仍有一些共同特点.地方创新的动因可以从地方自主性增强、政治风险低、获利动机驱动和社会力量兴起等几个方面分析.地方政府探索社会组织登记管理制度创新具有不可忽视的价值和意义:为中央政府提供政策选项,使地方政府能够分享中央政府的政策制定权,推动社会组织发展,体现政府管理社会组织的新动向——分类管理.  相似文献   

5.
《行政论坛》2019,(4):133-139
改革开放后逐步形成的"双重管理"体制在有效稳定社会组织发展秩序的同时,阻碍社会组织的数量增长和质量提升。对"双重管理"体制的调整和变革以放松特定类型社会组织的登记、允许行业协会商会适度竞争、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建立综合监管体系等为主要内容,初步呈现从"掌控型监管"向"合规性监管"转型的趋势。当前,社会组织监管体制中仍然存在政策体系不完备、准入管理未从根本上放松、对社会组织的日常管理干预过多、同业监管难发展、社会组织自我监管动力不足等问题。"合规性监管"体制的最终形成有赖于改革的持续推进,需要建构以非营利监管为核心的政策体系,进一步放松准入管理,发挥党建引领社会组织发展的作用,为同业监管的发展创造制度条件,放松竞争限制、促进社会组织自律。  相似文献   

6.
刘厚金 《党政论坛》2014,(23):31-33
自2014年4月11日起,上海全市范围内新成立行业协会商会类、科技类、公益慈善类、城乡社区服务类社会组织,可直接向市、区两级社会组织登记管理机关依法申请登记,不再需要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同意。近年来,在北京、广州、深圳等地试点进行的社会组织直接登记制度改革,是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重大突破,将对中国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体制带来深远影响,其重大意义不容忽视。为此,无论从观念上、制度上,还是具体的管理程序和方式上,政府都需要进行适应性的转变,以完善社会组织直接登记制度为突破口,推进社会管理体制的现代化治理。  相似文献   

7.
《理论视野》2013,(5):79-79
《光明日报》2012年10月25日刊登凡之文的文章指出,社会组织,在西方,有的叫“NGO”,有的叫“第三部门”,也有的叫“公民社会”。据民政部门统计,我们现在民政部注册登记的社会组织达40多万个,没有注册登记的估计还有一两百万个。  相似文献   

8.
伴随着互联网进入web2.0时代,一种新型的结社方式"网络结社"应运而生。当下,网络结社管理存在诸多矛盾和问题,例如缺少政策法律规制,缺乏相应管理体制机制,尚未形成培育与监督网络结社良性社会氛围,等等。社会组织登记管理机关参与网络结社管理是其职责所在,同时具有职能优势、政策优势和组织优势,因此是切实可行的。社会组织登记管理机关参与网络结社管理,其根本目的不在于"管",而在于"引导网络结社健康发展,促进网络结社发挥作用"。具体来说,就是促进网络结社实现合法化存在、规范化运作、可持续化发展和专业化监管的四项目标。社会组织登记管理机关参与网络结社管理的具体途径是:围绕"合法化存在"目标,建立健全网络结社监管的法律法规;围绕"规范化运作"目标,建立完善网络结社监管的体制机制;围绕"可持续化发展"目标,培育、引导和支持网络结社健康有序发展;围绕"专业化监管"目标,借助技术手段创新网络结社监管。  相似文献   

9.
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已经开始对传统的社会组织管理模式在新的形势和条件下能否继续发挥作用进行反思,试图利用各种可行的形式和途径来探索和尝试新的管理模式。本文在审视地方政府在社会组织管理体制创新实践的基础上,以东莞在异地商会成立务工人员服务组织为例,提出"内生型监管"模  相似文献   

10.
“行业协会商会类、科技类、公益慈善类和城乡社区服务类这四类社会组织可以依法直接向民政部门申请登记,不再经由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和管理”这一政策已在全国推开.然而由于未形成统一的分类标准.问卷调查结果证明这造成了该政策执行过程中的类别界定问题.系统地将政策中涉及的四类社会组织的类别界定问题一一甄别出来,有利于为建立合理的分类标准提供研究依据.  相似文献   

11.
时事聚焦     
《瞭望》2008,(2)
中国(2008年1月5日-1月11日)国办通知要求清理规范各类职业资格相关活动。《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清理规范各类职业资格相关活动的通知》要求近期对各类职业资格相关活动进行集中清理规范。清理范围包括:国务院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直属事业单位及其下属单位,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直属事业单位及其下属单位,各类行业协会、学会等社会团体设置或组织实施的职业资格及相关考试、发证等活动,各类企业面向社会设置或组织实施的职业资格及相关考试、发证等活动。  相似文献   

12.
《瞭望》2010,(37)
<正> 我国社会组织尽管有了长足发展,但总体上仍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组织稳步发展。截至2009年底,全国依法登记的社会组织43.1万个,其中社会团体23.87万个,民办非企业单位19.04万个,基金会1843个。此外,在各级民政部门备案的农村专业经济协会4万多个,城市社区社会组织有20万多个。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上海探索实践社会组织的"枢纽式管理",即在政府和社会组织之间设立联合会、服务中心等形式的组织载体,通过政府委托或者授权形式,对-个地域、-个领域的社会组织实施管理和服务,以实现社会组织对社会组织的管理和服务.  相似文献   

14.
王淑莉 《求知》2005,(7):32-33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这是当前我们必须下大力量着重解决的重要问题。改革开放20多年以来,我国社会管理体制进行了很大程度的改革,但深层次、根本性的问题和矛盾仍然没有解决。比如:政府与市场和社会组织的职能定位还不够明确、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之间事权财权责任还不够清晰、政府社会建设和管理方式还不够健全、政府社会事业单位运行机制还不够完善等。  相似文献   

15.
杨曙光 《党政论坛》2005,(11):35-37
地方人大实施财政监督的主要方式是审查和批准地方经济计划和财政预算、决算。根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在本行政区域内,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通过和发布决议,审查和决定地方的经济建没、文化建设和公共事业建设的计划,审查和批准本行政区域内预算以及执行情况的报告;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根据本级人民政府的建议,决定对本行政区域内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以及预算的部分变更。  相似文献   

16.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我们党和国家以及各级政府的一个重大课题和重大任务。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提出了"八个进一步"的具体要求,其中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管理和服务,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等,都与城市社区组织的管理与建设息息相关,重构与提升城市社区组织的服务体制与服务功能,是做好社会管理创新日常工作的重要前提,应从提升社区对人的管理和服务水平、完善社区服务结构与服务功能的角度,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公民社会视角下的社会管理创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民社会就是国家或政府系统以及市场或企业系统之外的所有民间组织或民间关系的总和。它是官方政治领域和市场经济领域之外的民间公共领域。公民社会的组成要素是各种非政府和非企业的公民组织,包括公民的维权组织、各种行业协会、民间的公益组织、社区组织、利益团体、同人团体、互助组织、兴趣组织和公民的某种自发组合等等。公民社会组织蕴含着巨大的社会管理功能,大力完善公民社会组织,积极推进公民政治参与是我国社会管理创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法律类社会组织指的是“从事各种法律研究、咨询、援助、代理的组织”.据民政部披露:截至2013年底,全国共有社会组织54.7万个.在各类社会组织中法律类社会组织占比最小.全国共有法律类社会组织3264个,仅占社会组织总数的0.6%. 民政部统计的是正式登记的法律类社会组织的数量.但实际上,绝大多数法律类社会组织并没有在民政部门登记.国家民间组织管理局2010年公开的数据显示:民间组织的实际数量远远超出经过合法登记的数量,而且其超出数与合法登记数的比例大约达到12:1.相对于一般社会组织而言,法律类社会组织属于“特别规定的特别领域”,成立审批关卡重重,未经正式登记的数量更多.  相似文献   

19.
社会组织指由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为满足社会需要或部分社会成员需要而设立的非营利性组织,主要包括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和基金会三种组织形式。其称谓原来并不统一,有“非政府组织”、“非营利组织”、“第三部门”、“社会团体”和“民间组织”等,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以后,  相似文献   

20.
四类社会组织直接登记制度的实施,在降低了社会组织登记成立门槛的同时,对后续监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社会组织综合监管体系中,政府部门的行政监管体现的是国家责任,具有制度基础性和政策导向性.登记管理机关、行业主管单位以及相关职能部门作为行政监管的主体,对制度变更的认识存在偏差,加之法律规定的权责关系不清晰,合作监管机制不顺畅,针对社会组织行政监管的实践面临诸多挑战和问题.在全面深化改革时代背景下,社会组织行政监管需要充分挖掘现实问题、理性借鉴西方经验、全面梳理地方做法,搭建"各司其职、协调配合"的社会组织跨部门综合监管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