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东南亚国家对华人经济的限制一直是过去(往往是成功的)华人经济活动和一些新独立国家的民族主义情绪及其把华族(无论加入其国籍与否)看成异己分子的倾向之间互相对抗的结果。下面的历史评论将摆出与此有关的某些事实。(一)华人不是这个地区的新移民,因而不是真正的外侨。(二)华人同那些从西方来的新移民不一样,从来就没有认真地试图在东南亚建立政治殖民地。长期以来,他们一直在东南亚活动舞台上占据着一定的地位,但主要是在经济方面。华族的定义华族  相似文献   

2.
战后东南亚国家的华侨归化政策及其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战后,东南亚国家的华侨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其中一个主要特点就是华侨已多数归化于当地国家,成为当地国的公民,华侨社会的这巨大变化,同战后东南亚国家对华侨采取加速归化的政策和步骤有密切关系。本文拟就战后东南亚国家对华侨归化战略、政策及其对华侨社会变化的影响作一些探讨。战后东南亚国家的华侨归化的战略和政策战后,东南亚各国先后摆脱了殖民统治,获得了政治独立。东南亚的民族主义在反殖、反帝斗争,争取民族独立中是具有进步性质的。但在独立以后对待异族采取盲目排  相似文献   

3.
本文试图对南洋华人(东南亚华族)研究现状作一粗略的考察。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涉及战前的研究,第二部分论述战后的研究。出于有关这一课题的现存文献颇多,故本文仪限于讨论“亚西安”(东盟)国家。一、战前的研究对南洋华人的研究远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就开始了。最早的作者是西方的汉学家,殖民官员或传教士,随后也有一些当地的华人作家。而在中国本土的中国学者只是在中华民国建立后才开始注意南洋华人的研究。很显然,“华侨”对中国的重要性在此时才  相似文献   

4.
80年代末以来,东南亚国家的华文教育政策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这种变化是多种因素促成的,也是与前阶段相比较而言的,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各国的华文教育政策作一简单的回顾。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东南亚国家华教育政策的回顾战后初期,东南亚国家政府普遍对华文教育采取放任政策,使各国的华文教育一度得到空前的发展。然而,好景不长,随着各国先后摆脱殖民统治,实现国家的独立统一,各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采取同化华人的政策,因而华人教育也遭到限制、打击甚至取缔,以致逐步走向衰亡。按各国具体政策的不同,不致可分为以…  相似文献   

5.
冷战期间,东南亚各主要国家在与中国联系时,几乎都无可避免地涉及到当地的华侨华人华族问题。换言之,东南亚华侨华人华族由于其特殊的历史以及中国与东南亚在地缘政治格局中的一系列因素的影响而在国家关系中承担着既定的角色,哪怕这种角色在整个冷战期间是多么地被动,他们依然被特定的历史所规定,从而成为在中国和东南亚关系史上一个无法回避的课题。  相似文献   

6.
美国康奈尔大学东南亚研究部是美国有关东南亚问题的教学和研究的主要中心之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日本退出东南亚西欧老殖民者忙于恢复各自国家的经济,美国乘此机会在外交、军事、经济、文化、宗教等各方面加紧对东南亚进行扩张和渗透。这时它才发现自己对东南亚问题缺乏研究,这方面的人才严重不足,感到迫切需要加强对该地区的研究和人员的培养。另外,随着东南亚国家在战后纷纷独立,这些国家的政权机构、政治经济发展趋势等问题都引起了美国政界、经济实业界、学术界的极大关注和兴趣。政府部门、基金会和一些大公司以及高等教育部门都感到必须从组织上、经费上加强对东南亚问题的研究。因此,继1947年耶鲁大学建立美国第一个有关  相似文献   

7.
由于过去二十年的冷战,东南亚华族中的大部分人在政治上保持相对的中立。当地政府的反共政策以及中国国民党政府在华侨中保持牢固的关系,也是东南亚地区一些华人采取骑墙态度的原因之一。那么,当前亚洲重建新的势力关系时,东南亚这些华人的态度将引起当地政府和中国的关心。亚洲社会科学者对于这些少数民族集团跟当地社会主要土著民族在政治社会同化中的新趋势,感到特别兴趣。  相似文献   

8.
一、前言华人移居马来亚地区近数百年,对华族文化具深厚影响力的华文教育,亦在本区发展几近百年,在殖民地时代,由于英殖民地政府初期以华人为马来亚地区之短暂居民,对华族子弟不愿提供教育而任其自由发展,一次大战以后,海外华人文化与政治意识急速升起与成长。这种以中国为导向的意识引起华族侨居地政府的猜忌。英殖民地政府开始监控华文教育,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马来亚土着民族主义的兴起,使华文教育成为一个颇为复杂的政治难题,马来亚联合邦于1948年2月成立,1955年获得自治地位,于1957年8月31日获得独立,并于1963年9月结合新加坡、砂劳越、…  相似文献   

9.
东南亚是海外华人最多的地区,目前约有2000多万人,约占海外华人总数的70%。早在唐代,史籍就有华人移居东南亚的记载,但大规模的移居是在鸦片战争、特别是19世纪末以后。华人移居东南亚的潮流,到本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和东南亚国家相继独立才结束。 东南亚华人作为一个整体,走过了漫长而曲折的道路。本世纪30至70年代,是东南亚华人社会变化最快最大的历史时期。在这半个世纪的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1)一国内各民族之间的族群问题;(2)以国家为民族单元的国际问题;(3)以人种为单元的国际民族或跨界民族问题三个层面论述华人少数民族问题在国家关系中的特点,以说明民族、民族国家及其民族主义与华人问题的表现内容,勾勒地缘政治结构中华人问题的复合性.  相似文献   

11.
泰国(史称暹罗)是近代东南亚国家中唯一保持政治独立的国家。二十世纪初,随着东南亚各国争取独立运动的兴起与发展,泰国当权集团为了维护独立,巩固统治,也先后倡导和鼓吹民族主义。本文拟就泰国当权集团的民族主义的兴起、发展与特点,试作论述。一、泰国近代民族的形成与特点如所周知,1855年的英暹条约(又称鲍林条约)及其后与欧美国家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使泰国卷入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和近代国际政治的急流中,沦为半殖民地。但由于  相似文献   

12.
关于东南亚各国华族形成问题是目前学术界正在探讨和研究的问题。我们在《浅谈有关东南亚民族的形成与发展问题》一文(见《南洋问题》1986年第四期)已初步提出我们的见解。本文拟就东南亚各国“现代华族”的形成、特点及其发展趋势等问题,进一步阐明我们的看法,敬希指正。一、东南亚各国“现代华族”的形成关于东南亚各国华人形成现代华族,我们这一立论的理由有二,一是历史上移居他国的外国人,取得他国国籍,又有一定数量,可以组成为他国的民族或少数民族。东南  相似文献   

13.
新加坡是一个由华族、马来族、印度族共同建立起来的国家,全国人口有250万,其中华人占76%,为新加坡的主体民族,新加坡是东南亚各国中唯一的华人占绝大多数的国家。从1905年起,新加坡开始有华侨学校,侨校数和学生人数不断上升,华文学校在华人社会发展史上扮演着极重要的角色。英殖民政府对华文学校的作用及它超过了英文学校的发展很不高兴,总是想方设法要改变这一局面,但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初期,仍然抑制不住华  相似文献   

14.
模型与华族社会科学家通常用模型和概念范畴来进行研究,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比较,并把这些结果传递给其同事或研究者,有时甚至还向非学术界的公众广为传播。而特性因素便是建立这些模型的构件。在七十年代,我曾试图向未来的读者提出我对东南亚华族特点的看法,我当时强调了他们作为“经济人”的作用。华人的一些传统作用包括充当中间商、零售商、银行业者和放债人、经济作物农民以及在西方大企业(矿山、种植园)和通常在中小型华人企业中的职工。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东南亚国家经济的迅速发展,世界经济的国际化、区域化进展,东南亚企业集团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进行跨国经营活动的企业集团越来越多,跨国经营的范围和规模也越来越大,以至形成为企业集团经营的显著特点之一。改革开放以后的中国,也是东南亚企业集团尤其是华人企业集团进行跨国经营的重要投资地,近年来的直接投资增长迅速,人们尤为关注。然而,由于东南亚华人的历史文化背景,东南亚华人企业集团对中国的投资又引起了不同的议论甚至指责,给东南亚华人企业集团的跨国经营活动蒙上阴影。因此,正确地认识和系统研究这一问…  相似文献   

16.
东南亚是海外华侨华人最集中的地区,全球80%的华侨华人居住在东南亚。因此,东南亚华人研究从来是华侨华人研究的重点和热点。但是真正有所成就,作者必须具有多学科的综合素质和扎实的科研能力。该项目涉及的问题复杂,难度颇大。 庄国土等著的《二战以后东南亚华族社会地位的变化》,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的成果之一,也是福建省社会科学“十五”规划重点项目(第一期)的成果,这是一部由中国学者撰写的有创建、有特色、有份量的学术专著。它的主要价值和特色是: (一)理论“创新”是本书的灵魂。 本书从族群文化视角从总体上探讨…  相似文献   

17.
福建省是我国第二大侨乡,闽籍海外华人约800多万人,主要集中在东南亚各国。近年来,伴随着东南亚经济的起飞,东南亚闽籍华人企业集团迅速兴起。这些颇具规模的华人企业集团,已拥有相当的经济实力,并逐步向海外扩展。因此,研究和探讨东南亚闽籍华人企业集团的发展状况,对我省吸引东南亚华人资本的投资,加快闽东南地区的经济开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闽籍华人企业集团的发展现状东南亚闽籍华人企业集团在70年代形成,而其资本规模和经济实力的迅速扩大则是在80年代,尤其是80年代中期以后。在东南亚,闽籍华人企业集团主要集中…  相似文献   

18.
我院李国梁(郭梁)教授著《东南亚华侨华人经济简史》已出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该著作按照东南亚华侨华人在海外发展的不同历史时期,顺序考察了华侨华人资本在当地积累和发展的曲折过程,第一次系统地论还了东南亚地区华侨华人经济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分析、探讨了华侨华人经济的性质、特点和作用,从根本上否定了歪曲和排斥华侨华人经济的谬论和流行观点,并对国内外近年来研究华侨华人经济的学术动态作了评介。对于华侨、华人经济研究中的一些热点问题,如海外华人经济实力增长的估计、华人经济地位与当地民族主义的矛盾、海外华人与中国…  相似文献   

19.
在东南亚,民族主义将越来越成为影响这个地区政治、经济、社会的最大因素。中国重新回到国际社会和石油输出国组织战略的首战告捷,以及最近印度支那形势剧变等因素,无疑进一步促进了这种民族主义的潮流。然而,所谓民族主义,本来就是“通过区别自己与别人来逐步认识自己的力量(与其它民族等量齐观)的同时,进行统一、独立和发展”的运动。在这种情况下,与“自己”相对的“他人”究竟指的是什么呢?东南亚也和第三世界的其它国家一样,在文化上是采取西欧式的现代主义原则,而在经济上则是走以发达国家的市场经济为中心来发展本国经济的路线。所以,东南亚的民族主义要求摆脱对“西欧”(包括日本)的依赖,与重视市场经济的计划性和发展性相比  相似文献   

20.
吴开军 《东南亚》2003,(1):59-62
新加坡自 1 965年独立以来 ,经济迅速发展 ,在 2 0世纪 70年代末即已进入新兴工业化国家行列。新加坡这些成就的取得同占新加坡人口 70 %以上的华人的卓著贡献是分不开的 ,而新加坡的华人社会在随着政府对国民实行新加坡化的过程中逐渐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和生活方式等方面有了深刻的变化。一、华人社会变化的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对新加坡华人社会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和促进作用。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对新加坡的侵略与占领 ,当时旅居在新加坡的华侨积极参与到保卫新加坡的战斗中去 ,为保卫新加坡而洒热血、抛头颅的华侨为数不少 ,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