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76 毫秒
1.
程晓勇 《当代亚太》2012,(4):33-49,157
规范是建构主义兴起后国际关系研究的热点问题,其中,规范传播是规范研究的重要内容。现有的规范传播研究多集中于规范在组织内的纵向传播以及由发达地区向不发达地区的横向传播,并在这两个维度上探讨规范的传播机制与传播战略。东盟规范根源于东南亚地区的历史文化传统与本地经验并借鉴了部分外部经验,伴随着东南亚地区合作的形成与发展而逐步生成和不断演化。东盟规范的演进过程同时体现了规范的纵向传播以及横向传播;从"小"东盟到"大"东盟,体现出东盟规范的纵向传播;东盟规范在东亚地区主义中的作用和影响则体现了东盟规范在更大范围内的横向传播。此外,20世纪90年代以来,东盟在借鉴的基础上对部分欧洲安全规范进行了本地化,体现出外部规范对东盟的横向传播。无论是东盟规范的向外传播还是东盟对外部规范的本地化,都体现出东盟不断适应形势变化、解决自身发展问题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董青岭 《欧洲研究》2012,(5):79-99,3
长期以来,建构主义通常被认为是一种与现实主义和自由主义鼎足而立的国际政治理论范式,但这是一种极大的理论误解。建构主义本质上不是一种用以阐释和指导实际政治运行的国际政治理论,而是一种用以指导我们进行理论构建的元理论立场,是有关社会研究的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主张。如果理性主义作为元理论立场可以和不同的政治世界观相结合,形成理性现实主义和理性自由主义之不同的国际政治见解;那么,建构主义作为与理性主义相对的元理论立场,同样也可以与不同政治世界观相结合,并最终形成可称之为"自由建构主义"与"现实建构主义"的不同国际政治解释范式。  相似文献   

3.
国际安全之联盟理论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联盟理论一直是国际安全研究领域所探讨的一个重要命题 ,也是一个充满悖论、见仁见智的问题。以摩根索为代表的传统现实主义联盟理论认为均势是联盟形成的关键 ;以沃尔特为代表的新现实主义联盟理论则认为威胁平衡是联盟构建的动因 ;冷战结束后 ,面对联盟特征所呈现的变化 ,自由制度主义和建构主义分别从功能和文化的视角对联盟的本质加以深度剖析 ,进一步完善了联盟理论的研究 ;而 2 0世纪 90年代施韦勒“利益平衡”的提出 ,说明现实主义联盟理论不仅没有退出舞台 ,而且仍然是联盟研究的主流理论。同时 ,二战结束以来国际上出现的奇特的准联盟现象也已经引起部分学者的注意 ,但学术界对准联盟理论的研究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  相似文献   

4.
国际关系理论中的不同流派,由于看问题的视角不同,面对同一事物,其所看到的景象也不一样.对同一个以"10 3"为核心的东亚区域合作,建构主义学者看到的是其乐融融的规则建构景象,而现实主义学者看到的则是暗中较劲的权力之争.虽然有如此的不同,但二者对国家利益的强调,还是为我们调和二者的看法提供了线索.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理论与实践的互动分析为研究视角,概述了"安全共同体"的概念及其理论要义,尤其是建构主义重要的研究成果;阐释了东盟"安全共同体"的实践历程及其所依仗的重要的"东盟规范"和"东盟方式";分析了东盟建构自己的"安全共同体"所面临的严重挑战及其根本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6.
从安全困境到安全共同体:建构主义的解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新现实主义认为 ,在国际体系的无政府状态下 ,作为个体的国家在结构或整体的层次上无法实现真正的安全 ,国家处在安全困境之中。对现实主义所描述的这一国际政治的基本特征 ,建构主义做了新的解析。它认为安全困境并非国际政治的固有特征 ,而是由行动者建构的。行动者的实践互动造就了不同的规则和无政府状态文化 ,因而行动者之间可能出现安全困境 ,也可以构成安全共同体。  相似文献   

7.
现实主义、建构主义和中日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建构主义理论的出现纠正了过去人们以现实主义为中心的国际关系史观.本文用现实主义理论与建构主义理论相结合的新视角来分析战后日本与美国的关系和近年来中日关系的复杂变化.本文的主要论点是:第一,美国之所以在日本维持长久的影响力,是因为美国领导人除了依靠现实主义学者所强调的美国的经济与军事实力外,更重要的是巧妙培植和利用了美国在日本的软实力;第二,中国和日本必须借鉴建构主义的逻辑和美国运用软实力的经验来增强两国人民的相互信任与好感,帮助爱好和平的日本人民保护和平宪法并维持日美安保条约的现状,从而保证东亚的持久和平.  相似文献   

8.
门洪华 《美国研究》2004,18(4):103-118
罗伯特·基欧汉是当代诠释和发展世界政治理论的经典大师。在其学术生涯中 ,基欧汉一直身处国际关系理论论战的核心。本文从学术经历、学术思想度、学术启示等三个方面对基欧汉的学术成就进行评估 ,指出基欧汉的学术生涯缘起于对现实主义范式的质疑 ,发展于对现实主义范式的批判 ,成就于新自由制度主义范式的建构 ,辉煌于新自由制度主义 (尤其是其构建的国际制度理论 )与新现实主义之比肩主导地位的确立。基欧汉的学术发展历程以挑战现实主义为开端 ,以新自由制度主义获得比肩地位为中点 ,以积极迎接建构主义范式挑战为当前形态。他所创立的国际制度理论体系不仅是架构现实主义和自由主义的学术桥梁 ,也时刻保持着开放的形态 ,借鉴和吸纳其他国际关系理论流派特别是建构主义的最新成果 ,及时保持着学术前沿地位  相似文献   

9.
现代法国的政治理论产生于确立法兰西第五共和国的制度和思想的时期,它从一开始就打上了建构主义的印记。同现实主义学派的拥护者惯常的观点相比较,法国学派赋予主观因素更大的意义。因为建构主义把世界理解为由社会“创造”的现实,并以这种理解既跟新现实主义、也跟新自由主义的生硬的客观主义分庭抗礼。尽管建构主义并不否认客观因素,认为这些因素决定着活动在国际舞台上那些主要角色物质潜力的差异;但它提出,与此同时要考虑到主观方面的因素,  相似文献   

10.
民族冲突长期困扰着东盟国家,对地区安全构成重大挑战。如何借助预防性外交化解民族冲突危机,已成为东盟维护本地区安全的重要议题。20世纪90年代,东盟接受加利所倡导的预防性外交概念,开始着手东盟预防性外交的规范建设与实践,并取得了积极成效。然而,东盟目前所发展的预防性外交,其作用仅限于应对国家间争端与冲突,难以触及东盟国家内部的民族冲突问题。客观上,东盟各国需要通过预防性外交化解民族冲突危机,否则东盟在民族冲突面前将难以有所作为。但关键问题是怎样使预防性外交在化解东盟民族冲突中行之有效。完善预防性外交的决策与执行机制,寻找本土化解决办法,将是东盟提高其预防性外交行动能力、有效应对民族冲突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日本贸易振兴机构最新公布的《2008年日本企业海外事业开展问卷调查》显示,日本企业的海外事业受金融危机影响显著,但不同规模、不同类型、不同行业的企业受影响程度不同,在不同地区设有海外网点的企业受到的影响亦不同。其它国家的景气恶化、日元升值等是导致日本企业海外事业恶化的主要因素。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更多的日本企业对海外事业的拓展持观望态度,然而却倾向于以拓展海外业务来应对危机。调查显示,中国仍是日本企业设有海外网点最多的地区及今后扩大海外事业规模的首选地区,但今后计划在华扩大事业规模的企业比例及对华业务的扩展速度都出现明显的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2.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emergence of active citizenship in Turkey in the light of two working definitions that provide different outcomes in terms of research objectives and aims. On the one side, we define active citizenship as a practice stimulated by public institutions through public policy with the aim of promoting civic and political engagement in order to shape participatory policy processes and ultimately improve the democratic bases of policy-making. On the other side, we define active citizenship as a demand, which become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where the civil society expresses certain claims through different means using both traditional and alternative channels of mobilization. In our discussion, we have examined different macro-processes and macro-events that have been key in bringing about different formulations of active citizenship. Using a case study method – where we overview different contextual elements/dynamics that bring to the fore various elements of civic and political engagement and civic and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during the past 15 years – we argue that, in a context where the expression of active citizenship is volatile and constrained, further research should take into account different top-down and bottom-up dynamics that bring about different challenges for the study of this subject in Turkey.  相似文献   

13.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ertain institutional regulations of voting rights and elections, different levels of electoral participation, and the degree of political instability in several Latin American political experiences. A formal model specifies the hypotheses that sudden enlargements of the electorate may provoke high levels of political instability, especially under plurality and other restrictive electoral rules, while gradual enlargements of the electorate may prevent much electoral and political innovation and help stability. Empirical data illustrate these hypotheses. A historical survey identifies different patterns of political instability and stability in different countries and periods, which can be compared with the adoption of different voting rights regulations and electoral rules either encouraging or depressing turnout.  相似文献   

14.
菲律宾是一个海岛国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形成了不同形式的海上信仰形式,其中之一就是安蒂波罗女神信仰.本文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安蒂波罗女神信仰的形成过程,第二部分运用功能主义学派的观点分析了这一民间信仰形式在菲律宾社会中三个方面的功能.第三部分对比安蒂波罗女神信仰和福建妈祖信仰在社会功能、形成过程、表现形式等方面的异同.在对比研究的基础上,笔者强调功能的相似性决定了文化形式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15.
This article explicates and discusses nomothetic and idiographic approaches in empirical cross-cultural research. Both approaches are confronted with at least three common problems: the problem of a clear and practical useful classification of the concept “culture”, the problem of the comparability of cultures including the old discussion about the incommensurability of phenomenon from different cultures and the problem of nostrification – the question if and how one could explain and understand different cultures avoiding a simple transfer of own concepts. The different and sometimes similar proposals for solutions of these problems in the different approaches are presented.  相似文献   

16.
美国海洋管理制度在发展和演变中相继经历了行政区划管理、部门管理、综合管理等三种海洋管理模式。影响美国海洋管理制度的主要因素包括:美国对国家利益与安全的界定、利益集团、州政府和联邦政府分权博弈中的合作、国际海洋法等。奥巴马政府上台后进一步强化了美国海洋管理制度,其措施包括成立国家海洋委员会,统筹和协调联邦政府各部门的海洋管理工作,建立以生态保护为核心的区域协调的综合管理机制,强化海岸警卫队的海上执法能力,实现海上力量的全面合作。这些措施迎合当前美国海洋综合管理的需要。但美国在国际海洋制度方面继续采取以自己为标准的选择性多边主义,对其他国家的海上安全产生了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7.
During the last decade, Brazil has experimented with two different cultural policy discourses. The creative economy policy was inspired by international experiences and places emphasis on the commercialisation of culture, while, by contrast, the ‘Cultura Viva’ initiative is an autochthonous policy discourse that stimulates access to the cultural consumption and production of lower‐income sectors of the population. Both cultural policy discourses speak of the contributions of culture to ‘development’. However, this shibboleth delineates different projects. This article shows the different connections these two policy discourses make with ‘development’ and describes a number of disparities between them.  相似文献   

18.
欧盟利益集团研究虽然已经有了多年的进展,但仍未形成共识性的概念和理论框架。本文从概念和研究议题出发,分析了欧盟利益集团研究的重要性、面临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文章认为,欧盟利益集团研究需要在统一概念和理论框架下对已有的各个角度的相关研究进行统和,进而形成较为完备的适合欧盟这一特殊政治实体的利益集团研究体系,这是目前该研究领域迫切需要突破之处。  相似文献   

19.
In this article it is endeavoured to analyse the different functioning of “decentralised” (Switzerland) and “unitary” (Germany) federalism. This is done by discussing the cultural and political autonomy of member states, the possibilities of member states to control and influence federal decision‐making, the ways to implement federal legislation, and the redistribution of resources. There are, despite of “equi‐functional” structures, considerable similarities in the functioning of both countries. The predominance of a completely different discourse of justification in both countries explains the institutional and procedural differences and thus the different reform projects.  相似文献   

20.
战后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两国的民族解放运动通过不同的模式先后摆脱了殖民统治 ,取得民族独立 ,开始走上了探索政治、经济现代化的道路。由于两国独立经历的差异 ,建国初期即第一代国家领导人执政时期 ,两国的政治发展也呈现了各具特色的态势 ,这在领导人的政治意识形态 ,军队在政治中的作用 ,公职人员状况三个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