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凯兰 《湖湘论坛》2014,(3):109-114
网格化管理、社会化服务是创新社会治理方式,提高社会治理水平的方向。推进网格化管理、社会化服务能促进基层社会治理理念由"管控为主"向"服务为主"、治理方式由"粗放机械"向"精细灵活"、治理资源由"单一分散"向"多元整合"、治理机制由"零散随意"向"系统规范"转变。进一步完善基层网格化管理服务,推进社会治理创新必须突出服务重点,营造舆论氛围;优化资源配置,强化部门联动;明确任务目标,健全运行机制;厘清党政职能,激发社会活力;加强能力建设,增强整体实力;完善政策法规,确保依法治理;注重因地制宜,分类分期推进。  相似文献   

2.
当前社会矛盾冲突的新特点给社会管理带来前所未有的新挑战。探索社会矛盾化解的新思路应深入分析社会矛盾产生的深层次根源。嘉善作为首个国家级县域科学发展示范点,必须在推进社会管理体制改革、有效化解社会矛盾上有新的突破。要规范源头治理机制,实现社会管理从被动维稳向主动创稳转变;要健全利益表达机制,实现社会治理从行政管制向民主协商转变;要完善排查调处机制,实现社会矛盾化解从单一事后处置向合力超前处置转变。  相似文献   

3.
正在新的社会形势下,网格化城市管理需要向网格化社会治理转变。从疫情防控实践看,网格化管理虽然在维护社会秩序、确保社会安定有序方面发挥了显著作用,但是在推动居民参与、激发社会活力方面还面临着诸多不足。由于缺少多元主体的参与,网格化管理长于处理社会治理中表面化、规范性、浅层次的问题,却短于处理复杂化、深层次的问题。因此,很多研究认为,网格化管理应该从单一式管理向多元化治理转变,从"网格化城市管理"向"网格化社会治理"转变,将居民参与、社会组织发展等社会活力建设纳入网格化管理的范畴。  相似文献   

4.
《公安研究》2012,(8):94-95
齐学红在《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2年第2期撰文认为,随着社会治理模式从统治型向管理型、服务型治理模式的发展演进,学校道德教育功能也应发生变化,从体现国家——个人关系的一元维度转变为国家——共同体——个人的多元维度,从国家对个人的单一控制模式转变为国家、社会力量、个体等多方力量的多元互动模式。学校道德教育模式也需发生相应变化,传统农业社会的典型示范式榜样教育需代之以现代公民社会共同体精神的培育。  相似文献   

5.
社会结构转型与社会管理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桔华 《湖湘论坛》2011,24(3):90-94
改革开放使中国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经济体制转轨和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促使中国社会阶层发生了结构性的改变。在社会结构转型期,我国传统的社会管理体制已不适应,现代社会管理体制尚未建立健全,整个社会正处于矛盾凸显阶段,社会管理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必须转变思想观念,转变以政府为单一主体、以单位管理为主要载体的传统模式,进一步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新格局。  相似文献   

6.
郭有明 《政策》2012,(8):8-10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宜昌作为湖北省域副中心城市、长江中上游区域性中心城市和世界水电旅游名城,是全国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城市之一。我们紧紧抓住试点重大机遇,积极顺应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进程,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工作格局,全面系统推进社会管理理念观念、体制机制、方法手段创新,社会管理实现从条块分治向整体联动转变,从被动应对向主动服务转变,从传统方式向信息化手段转变,探索构建了以人为本的"网格化管理、信  相似文献   

7.
作为对主体性反思与超越的主体间性在社会管理中主要体现为国家、市场与社会的关系。国外相关社会管理理论中福利国家理论表达了一种国家对市场的控制;新公共管理理论重构了一种市场神话主义,建构起"企业家政府";"第三条道路"理论寻求国家与市场间的综合;治理理论明确提出国家、市场与社会是治理公共事物的合作伙伴。我国社会管理体制中单位制与人民公社体制建构起国家一元化管理;体制转型时期,国家创造出市场这个合作伙伴,社会开始获得一定程度的发育,社会管理开始出现多元主体;社区制中,国家将市场与社会看成合作伙伴,建构起党委、政府、社会与大众权利共享、责任共担的社会管理新格局。国外社会管理理论与中国社会管理事实都遵循着从国家中心主义向国家、市场与社会多主体治理转变的轨迹。作为一种分析框架的主体间性不仅有助于解释国外社会管理理论演化与国内社会管理体制变迁,而且可将其勾连起来研究,以指导我国社会管理体制的再建构。  相似文献   

8.
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探索方向表现为政府培育公民社会力量,引导社会治理创新。广东东莞市大力引导公民有序参与、培育社会组织、探索社区自治管理模式,进行了多元主体有序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实践,其关键在于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培育引导社会组织的发展,加强企业在社会管理创新中的作用,实现社会管理从一元管理到政府与社会组织、私人部门等多元治理的转变。  相似文献   

9.
唐镭 《重庆行政》2014,15(6):65-66
正当前,我国社会正以市场经济构建为中心,从传统农业社会向开放工业社会,单一社会向多元社会,伦理型社会向法理型社会的转型。在社会转型的过程中,我国的高等教育迅速发展,同时,大学生的价值观随着社会转型也发生转变。由于社会利益主体的多元化,人们对利益的追求的强化和社会对个人正当利益的鼓励和肯定,这些转变对大学生价值观的消极因素不能忽视。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政策的实施,高校的入学率快速提高,高校在校学生人数快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成为政府、学界、社会舆论所关注的热点话题。社会管理创新的内在诉求呼吁着新的公安群众工作模式的产生。公安群众工作理念需要从"主体性"转向"主体间性";公安群众工作路径需要从"单向指令模式"转向"双向交流模式";公安群众工作评价方式需要从"一元主体评价"转向"多元主体评价"。公安群众工作模式的这三重转变内含着社会管理创新的价值诉求,揭示着未来公安工作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对社会管理提出新的挑战。网络时代网络参与全民性、治理主体多元化和信息公开透明要求社会管理方式必须由一元化的管理向多元化的治理转变、由封闭性的管理向开放性的服务转变、由单向的管理向双向的互动转变。  相似文献   

12.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社会治理作为中国社会发展的一个缩影,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逐步实现了由"社会管理"到"社会治理"的价值理念转变,从"一元主体"到"多元共治"治理结构的转变,从行政化管理向法治、德治和自治综合治理转变,力求实现社会有序运行与活力迸发相统一,逐渐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治理之路。  相似文献   

13.
邹晓宇 《重庆行政》2014,15(5):37-38
正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城市社区社会结构日益多元,社会诉求日益多样,社会心态日益复杂,各类新型社会矛盾错综复杂,城市社会进入了矛盾凸显期。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创新社会治理体制","社会治理"与"社会管理"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却蕴含着重要的理念转变。社会治理更加注重主体的多元参与,更加重视运用经济、市场、法律、科技、行政等手段的综合治理。因此,如何通过协同作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越南的社会管理改革根源于多元矛盾的驱动。体制转型、城市化加速及民众管理诉求的勃发既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赋予了改革的现实依据,又在客观上凝结为这场改革运动最为真切的现实语境。越南致力于建立多元治理架构,以公平、公正为轴,释放更强烈的民生气息,以技术治理方式推动社会管理由管控型向服务型转变便成为近年来越南社会管理改革最重要的特点,而顶层设计的欠缺,社会力量的孱弱以及现实中依旧突出的各种矛盾决定了越南的社会管理改革仍需进一步创新与深化。  相似文献   

15.
农村是国家基层治理体系的末端,是基层及整个社会安定和谐的"压舱石"和"稳定器"。改革以来,乡村步入大分化、大流动、大重组的历史性转型,农村基层治理呈现封闭化、空心化、断裂化的特征,农民阶层分化和利益诉求多元,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管理势在必行。为破解转型期乡村社会管理困局,一方面需要转变发展理念和思路,着力夯实基层组织和民生建设,从源头上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基层短板"问题;另一方面需要加强顶层设计,根据当前乡村发展阶段性特征及内在要求,从组织体系、技术支撑、政社合作、体制机制方面推进协同创新,走出一条开放融合、权利均等、制度保障、城乡一体的社会管理创新之路及包容性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16.
基层社会管理是人类社会管理的重要一环,是历代管理者都必须面对的一个课题。进入新世纪,我国进入了以社会建设为重点的新阶段,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加强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在新形势下构建中国特色社会管理体制的过程,其本质就是传统"管理"向现代"治理"转变,最终走向"善治"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我国的维护社会稳定模式已由单一强制性维护向全社会共同参与协同维护转变,因此良性维护社会稳定主要应该放在制度创新、体制改革上。抚顺市以党委领导为一个核心,维权促维稳、维稳促发展两个目标,在党和政府的主导下,通过保障民生、化解矛盾、搭建平台三条路径,建立了社会政治稳定和社会安定的"一二三"模式。  相似文献   

18.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内在要求。而以"全部历史的真正发源地和舞台"姿态呈现的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对加强我国社会管理的法律、体制、能力建设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启示。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不仅对我国社会管理的立法依据的明晰、法律建设方式的创新和体制建设的完善具有重大意义,还为实现由传统的政府一元化管理模式向全社会多元治理模式的根本性转变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并且对政府管理能力和社会自治自理能力的提高起到不可忽视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吕长贵 《公安研究》2011,(10):16-18,74
当前,世情国情发生了深刻变化,探析社会、社会管理与社会管理创新的内涵,从社会关系、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影响社会稳定成因、规范社会秩序途径等方面分析社会管理面临的新情况,对公安机关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具有重大意义。面对社会管理理念滞后、基础薄弱、效能不高等问题,必须从更新观念、实现转变、突破瓶颈等方面深化社会管理创新。  相似文献   

20.
正社区是社会管理的前沿。在社会管理创新体系中,社区管理创新具有基础性、先导性意义。随着"单位人"逐渐向"社会人"、"社区人"的转变,城市社会整合的主要载体已由以横向整合为特征的单位转向以"块"管理为主的社区。因此,创新社区管理,强基层固基础,显得十分紧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