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法医痕迹是指在命案现场中反映在尸体上的痕迹和血迹等生物检材分布情况,在命案现场分析中,根据法医痕迹分析案件是介于法医、痕迹与侦查之间的一个桥梁,是新世纪法医工作与痕迹工作的延伸,把法医学与痕迹学结合起来,运用犯罪分子遗留在现场特别是尸体上的心理痕迹,对于提高命案现场分析的深度和广度、拓宽法医学和痕迹学的研究范围都具有积极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犯罪现场存在着物质痕迹和心理痕迹。物质痕迹具有广泛性、稳定性特点 ;心理痕迹具有客观性、可知性、抽象性、间接性、隐蔽性等特点。物质痕迹和心理痕迹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对犯罪现场的物质痕迹和心理痕迹作理论性和应用性研究 ,旨在探索一条新的侦查途径和思路 ,开拓侦查思路 ,为刑事破案服务  相似文献   

3.
对射击弹壳上几种痕迹特征变化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射击弹壳上的痕迹反映枪支与弹壳接触部位的形状、表面结构特点,且痕迹形成时的作用力较大,痕迹明显,特定性强,易于认识和比对,是区分发射枪种、认定发射枪支的重要依据。然而,痕迹的稳定性是相对的,变化是绝对的,枪支在发射时,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射击弹壳上的痕迹也在一定范围内存在变化,有时同一支枪形成的同一种痕迹甚至可能存在明显差异。痕检技术人员必须对这种非本质变化的形成因素进行研究,作出科学的、符合客观实际的检验鉴定结论。  相似文献   

4.
案件现场发现的痕迹物证,具有复杂性和易变化性,容易混淆或丢失。要根据现场 痕迹遗留的时间、环境等外界条件,结合犯罪嫌疑人作案时的心理状态、动作等内在因素,综合分 析研究现场各种痕迹物证与作案者的关系,力求多发现犯罪的蛛丝马迹,提高案件现场痕迹物证 采获率和利用率。  相似文献   

5.
处理交通事故离不开对车辆痕迹的分析。车辆痕迹是确定事故性质和事故发生过程的重要依据。分析常见事故形态下的车辆痕迹,可为及时、准确、顺利地处理事故提供强有力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犯罪模式痕迹是现场勘查过程中侦查人员、现场勘查人员进行现场分析的重要依据。在串并案件、缩小侦查范围、推断案件性质等方面,均具有非常显著的作用。本文除了对犯罪模式痕迹的内涵和外延进行界定以外,主要从其组分犯罪行为习惯痕迹与犯罪心理痕迹两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犯罪心理痕迹及其在刑事侦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犯罪人在犯罪现场会遗留下两种痕迹:一是物质痕迹,一是心理痕迹,在刑事侦查中,办案人员往往注重物质痕迹而忽略心理痕迹。本文力图就犯罪心理痕迹在侦查工作中的重要性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利用通信信息痕迹的侦查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信信息痕迹包括静态信息痕迹和动态信息痕迹 ,具有时限性、指向性、保密性、复杂性等特性。对寻呼机、程控电话、IC卡电话、移动电话的信息痕迹需采取相应的提取和利用方式。利用通信信息痕迹的侦查工作蕴涵着公开和秘密的手段 ,为侦查谋略的实施运用提供广泛空间  相似文献   

9.
痕迹检验学是刑事科学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通过撷取、引进和移植与痕迹检验相关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原理及方法,研究形象痕迹的形成和变化、发现和提取、检验和鉴定、档案管理的理论与方法的一门应用学科,涵盖了手印学、足迹学、工具痕迹学、枪弹痕迹学、特殊痕迹检验等重点内容。  相似文献   

10.
"静态痕迹"中的"静态"二字,绝非"静止状态"之含义,它乃是工具痕迹学从日常词语中移植过来的一个借代词."动态痕迹"与"静态痕迹"的最显著区别便是这两类痕迹中由于两客体之间相对位移量的不同而形成的痕迹特征差异."以作用力方向区分线形痕迹及凹陷痕迹"的分类方法不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均存在许多问题.对于将工具痕迹划分为"单一型和复合型"两大类,"单一型痕迹中既包括线条状痕迹又包括凹陷状痕迹,复合型痕迹是单一型痕迹中两种痕迹并存的痕迹"的分类方法,笔者持不赞同的态度.  相似文献   

11.
在案件现场发现提取手印、足迹这些传统痕迹越来越困难的情况下,如何发现新的犯罪痕迹,进而固定为诉讼证据,成为技术人员的一项新任务。技术人员通过对案发现场工具痕迹和特殊痕迹分析应用,看到工具痕迹和特殊痕迹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论犯罪心理痕迹的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犯罪心理痕迹是指犯罪行为作用于犯罪现场空间而引起的一切能揭示犯罪心理的现象和状态。利用犯罪心理痕迹揭示犯罪心理符合心理学原理。犯罪心理痕迹概念的引入 ,丰富了侦查科学的内涵 ,使现场勘查所涉及的客体更加丰满 ,也为侦查人员揭露、证实犯罪增添了重要依据。利用犯罪心理痕迹可以扩大犯罪信息来源 ,有利于识别犯罪伪装 ,可以促进物质痕迹和意识痕迹的收集 ,提升物质痕迹与意识痕迹的利用价值 ,犯罪心理痕迹还是分析研究犯罪分子心理活动、现场情境和案情的重要依据。犯罪心理痕迹的收集 ,通常是在收集整理犯罪各种痕迹的基础上 ,对各种痕迹、各种现象状态以及其相互关系的观察、分析、记录而实现。犯罪心理痕迹的利用 ,是逆向地从犯罪人行为活动所遗留的心理痕迹入手分析案情、刻画罪犯、追溯犯罪人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转轮手枪弹壳痕迹检验和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轮手枪射击过的弹壳痕迹检验鉴定的基本方法主要是对击针头痕迹的检验鉴定。无论转轮手枪击针击发机构是击锤击针一体固定式还是击针内置式,击针头痕迹出现率高,特殊性强,稳定性较好,是可以利用的有价值的转轮手枪射击过后的弹壳主要痕迹特征。  相似文献   

14.
作案人在作案过程中除了留下各种各样的物质痕迹外,还会留下潜在的心理痕迹,通过对现场物证痕迹的勘查.动态分析作案人实施犯罪的心理过程,有助于侦查人员明确侦查方向、缩小侦查范围,弥补现场物质痕迹的不足.同时能够对案件中的物质痕迹起到实质的相互印证、相互补充、相互引中的作用,进而促使侦查人员加深理解案情,客观地把握整个犯罪过程。  相似文献   

15.
试论状态痕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痕迹物证传统研究内容的基础上,提出了“状态痕迹”的概念。并从状态痕迹的特点、内容与功用以及各种相关问题等几方面进行了论证与探讨。这无疑对客观反映与全面认识现场物证大有裨益,对现场勘查实践同样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从现场物证分析犯罪的心理痕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犯罪分子遗留在犯罪现场既有物质痕迹 ,又有意识痕迹、心理痕迹。它们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互相印证、互相补充。心理痕迹分析虽然不能直接起到证据作用 ,但通过它可以帮助我们刻画犯罪分子的个人特点 ,确定案件性质 ,判明侦查方向 ,缩小侦查范围 ,修正我们已有的推断 ,完善揭示犯罪的证据链条。  相似文献   

17.
我国工具痕迹检验的发展及其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具痕迹检验在我国大致分为三个历史时期:公元9世纪以前,为工具痕迹检验的自发应用阶段;公元9世纪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为工具痕迹检验的初步发展阶段;新中国成立后至今为工具痕迹检验的全面发展建设时期。现代工具痕迹检验技术将有检验走向自动化、检验工作日趋标准化、向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向发展、向微观领域不断深入、无损检验将成为痕迹检验技术研究的热点课题等五大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伪痕迹辨析     
伪痕迹是指作案人为隐瞒案件事实真相而采取的故意凭空捏造、故意掩饰、故意改变行为方式和习惯等虚假行为和手段所形成的现场犯罪痕迹。伪痕迹常见类型有无中生有型、变动破坏型和改变行为方式型。伪痕迹的基本特点表现为形成时的故意性、所在位置的明显性、表面上的疑似真实性、实质上的虚假性和矛盾性。痕迹形成的时间顺序关系、空间位置关系、痕迹本身的形象结构特点和变异的形态特征、案件性质或调查访问的情况以及现场实验等是辨析和确定伪痕迹的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19.
在犯罪现场实地勘验中,侦查人员非常重视对现场上各种物质痕迹的收集,但往往忽视对现场心理痕迹的分析。文章分析了现场心理痕迹特征,提出了现场心理痕迹所依附的载体,较详细地论述了对现场心理痕迹分析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主要根据痕迹形成的理论基础,通过大量的实验,并在立体显微镜及比对显微镜下认真观察64式手枪及77式手枪发射弹壳的弹膛内壁擦划痕迹的特定性、稳定性及反映性,对能否利用膛内壁擦划痕迹来认定枪支进行了研究。并对在利用膛内壁擦划痕迹比对认定枪支时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作了详细的论述,以及如何利用膛内壁擦划痕迹进行比对认定枪支的实验方法进行了阐述,指出了膛内壁擦划痕迹在认定枪支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