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对人们稔熟的残疾人事业宗旨"平等参与共享",从意义到内容到做法,做了进一步阐释,从而对人们践行这个宗旨,提出了新的要求。作者提出了一个重要论点,"平等参与"是一种民主生活,它冲击官本位而催生民本位。实现"平等参与",有赖于事业转型、体制转型。事业、体制越受"官本位"影响,越不利于实现"平等参与"。它们应在良性互动中前进。作者还强调:"小型化、现代化、社会化"是这项事业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省委常委(扩大)会议审议通过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决定》总体思路:"四个转变"和"五个构建",形成"一区三带九重点"文化产业格局文化改革发展列入"一把手工程"发展目标:2011年底,建立起与国际旅游岛建设相适应的文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2015年,"一区三带九重点"产业格局初步形成,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省GDP的4%;2020年,"一区三带九重点"文化产业格局巩固完善,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省GDP比重超8%,文化产业成为新经济增长极和支柱产业明年底前:全省经营性文化单位完成改制任务,  相似文献   

3.
十七届五中全会把文化产业列入国家发展支柱产业,六中全会又提出"文化强国",并从理论高度充分阐述了文化自觉自信与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内在联系以及文化对国家道德风尚和社会诚信的引领作用,中央把发展文化产业提高到一个空前的高度。  相似文献   

4.
隋德平 《当代广西》2011,(12):44-45
近年来,我区按照中央和自治区确定的"时间表"、"路线图",紧密结合广西实际,不断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5.
文化产业被喻为21世纪的"黄金产业"。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这是我们党为适应时代发展所做出的新的重要决策,也为各地的文化产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对于正在建设国际旅游岛的海南而言,选择何种方式来发展文化产业便显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6.
罗爱静  张莉 《求索》2010,(11):106-107
文化产业是一种新型支柱产业,是文化强省必兴之器。版权保护是文化产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必要条件。本文论述了版权保护与文化产业发展的内在联系,检视了湖南文化产业发展中的版权保护现状,建言了加强版权保护、促进湖南文化产业发展"三策"。  相似文献   

7.
《精神文明导刊》2011,(11):15-18
"无形之手",舞动文化彩练--文化产业为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开辟新途径 2010年,我国文化产业爆发出旺盛的生命力。图书音像产品琳琅满目,文艺演出活动丰富多彩,影视精品层出不穷……精彩纷呈的文化产品生动地向世界讲述着中国故事。在文化体制改革的推动下,越来越多的文化企业进入市场,文化产业规模越做越大,以“中国元素”为底蕴的我国文化产业不仅塑造了强大的中国国家文化形象,为推动中国走出国际金融危机阴影增添动力,更在风雨中茁壮成长,成为名副其实的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为我国文化经济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开辟了新途径、新空间。  相似文献   

8.
文化体制改革与文化产业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深刻理解文化产业在当代中国崛起的必然性,科学认识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的特点,不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树立和落实新的文化发展观,对于我们搞好当前的文化体制改革,发展文化产业,具有重要意义。文化产业崛起的必然性在中国,文化产业的崛起是建立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结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是当代中国社会生活中最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事件。经济是基础,不仅表现在经济发展是社会文化发展的物质基础,而且还表现在市场经济体制必然要求建立一套与之相适应的政治体制、文化体制。因此,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文化产业是世界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文化建设中的重要内容。为找到推动文化产业快速健康发展的道路,进行管理体制理论上的探究十分必要。文化产业管理体制相较于文化体制来说,更符合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研究话语体系,也使理论指导实践的方向更加明确。厘清文化事业、文化经济、文化产业,及制度、体制、机制等概念的区别和联系,弄清文化体制、文化政策和文化产业管理体制之间的密切关系,是比较研究世界各国政府如何管理、促进文化产业,推动文化市场繁荣的前提基础。  相似文献   

10.
论文化立法的基本原则与基本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一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为文化立法指明了方向,指出"加快文化立法,制定和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文化产业振兴、文化市场管理等方面法律法规,提高文化建设法制化水平。"  相似文献   

11.
国际金融危机深化了人们对文化产业的认识,凸显了文化的战略地位和作用。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是顺应世界经济格局变化的必然要求,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突破口,也是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有效举措。后危机时期发展文化产业,必须实现由草根产业到支柱产业、由粗放经营到集约发展、由文化制造到文化创造、由"引进来"到"走出去"的战略转型。  相似文献   

12.
叶慧  陆安良 《今日浙江》2010,(19):16-17
浙江的文化体制改革进入了攻坚关键期。国有文化事业单位力凿坚冰,转企改制,在市场竞争中"强筋壮骨";一批文化企业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打造文化产业的"航空母舰";一批文化企业主动与教育、旅游、工业等产业融合,延伸链条,开辟全新的产业"蓝海"……  相似文献   

13.
创意产业是实现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对文化艺术发展的推动作用十分明显。原创性和创新性是文化产品吸引受众眼球的重要卖点,只有让创造力和创新力渗透到文化产业的各个环节,并将"先"和"新"这两种元素真正体现到文化产品中,才能有效推动文化产业的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14.
余佳  游达明 《求索》2013,(5):23-25
把文化产业建设成支柱型产业必须对文化产业实施创新性发展战略,在体制和政策实施改革的大环境下.充分利用我国文化资源的比较优势.创新性地运用需求、供给理论为文化产业进行均衡合理的资源配置,增强文化产品的渗透性和外溢效应。通过解决文化产业发展中的体制机制、产业结构等问题,加大资本投资力度,激发文化市场的消费需求.释放文化产业创新性发展驱动力。  相似文献   

15.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是推动文化产业深入发展的前提,只有解决体制障碍、体制弊端,才有可能促进文化产业的又一轮发展。我省如何实现文化管理体制、运营机制的改革和创新,在竞争中提升产业发展的整体实力,是一项十分重要而紧迫的战略性任务。  相似文献   

16.
中共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在促进文化建设方面提出和实施了一系列措施,尤其是近几年,从2006年发布实施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个国家文化发展规划——《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到这次全国人大常委会首次听取国务院关于文化产业发展情况的工作报告,国家发展文化产业的脚步越来越快。  相似文献   

17.
本文提出了文化的十大属性,论证了文化的根本属性是人本属性,提出了文化产业发展在目前需要解决的四对矛盾。以辩证唯物论的观点,阐述了文化产业是特殊性和普遍性的对立统一。在"目前"这一特定条件下应该怎样辩证认识文化与经济的关系,本文进行了深入辨析,从而论证了文化产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提出了文化产业发展的产业价值观。以此为基础,构成了文化产业实践的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18.
在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背景下,浙江省社会科学院文化产业课题组也适时地完成了由历史学所所长陈野牵头的"探索具有浙江特色的文化产业发展路径"系列研究课题。值此全省上下深入探索文化产业发展之时,本刊特刊出《浙江文化产业发展意见书》系列稿件,对浙江省如何整合文化资源、彰显特色优势给出了独到见解。  相似文献   

19.
一、加强引导和扶持,打造"洼地效应" 1、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制定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规划,积极引入民营资本参与,推进文化资源整体开发。制订湖北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提升文化产业的战略层次,使文化产业在未来的经济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试行注册资本零首付、减免税费、设立文化类免费培训机构等措施,激发民营资本投资文化领域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20.
尹海燕 《青年论坛》2007,(6):120-123
提升中国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需要做到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确立文化市场主体地位,拓宽投融资渠道,完善法律法规,变革文化产业政策;二是调整文化企业发展战略优化产业结构,实现规模化经营,依靠科学技术,树立文化品牌,注重文化产品与文化服务的营销策略;三是大力发展民族文化产业;四是重视培养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