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玲 《就业与保障》2008,(10):35-36
据了解,2003年到2007年底,福建省新培养高技能人才19.885万人。其中,高级工有17.9824万人,而技师18059人和高级技师仅有975人。2008年,福建省将继续实施“高端带动战略”,大力培养高技能人才,全年计划职业技能鉴定高技能人才35万人以上,新培养高技能人才1.27万名以上,其中新增技师5500人、高级技师200人以上。2008年全省技工院校高级工班在校生计划达到1.2万人,技师1000人,以应对高技能人才缺乏的局面。福建省劳动保障部门表示,今年,在坚定不移地加快高技能人才职业培训工作的同时,福建技校将认清实施高端战略任务的艰巨性,努力解放思想,突出特色,发挥高端带动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在知识经济风起云涌的今天。专家、教授等高级人才备受全社会的广泛关注,而同样在各行各业做出杰出贡献的高技能人才显得有些默默无闻。殊不知。生产的进行、技术的进步、企业的发展。无不凝聚着这些高技能人才的心血和汗水、聪明和智慧。在吉林省振兴老工业基地、发展加工制造业的经济战场上。急需各类高技能人才。据吉林省劳动保障部门测算。每年对高技能人才的需要将达到4万多人.但目前由于种种原因,吉林省每年能够培训的高技能人才只有2万人左右。高技能人才。正面临着严重的短缺。  相似文献   

3.
沈仁慑 《今日浙江》2014,(15):46-47
正技能人才是强国之基,是通向"优质制造"、"精品制造"的中坚力量。到目前,浙江有847万通过专业考核的技能人才。然而,从统计数据来看,浙江的技能人才队伍结构并不合理,初级工在技能人才队伍中占了55.7%。被誉为"行业顶尖师傅"的高技能人才只有167.8万人,占技能人才总数的19.8%。从国际经验来看,技能劳动者与从业人员比例一般在50%左右,高技能劳动者占技能劳动者比例为30%左右。以此推算,浙江目前技能人才应达到1485万人,高技能人才达到445万人,  相似文献   

4.
温塬  哲仁 《今日浙江》2021,(5):38-39
新入选“万人计划”“四个一批”等国家级人才工程169人次,增长15.8%;新引进海外人才2.7万人,增长12.5%;新增高技能人才23.6万人,增长6.3%……2020年以来,浙江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实施人才强省、创新强省首位战略,聚天下英才共建浙江发展的局面加快形成.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广东省委、省政府重视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工作,制订了《进一步加快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实施意见》,从培养、评价、使用、激励、保障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快高技能人才培养。2004年,全省技能人才总量为575.48万人,占城镇从业人员的比例为43.59%,比2003年增加了6.23个百分点;比2003年增加了97.33万人,增长20%。技能人才在促进社会就业、科技进步和经济增长中发挥着不可缺少的重要作用。广东省副省长谢强华说,广东清醒认识到全省调整产业结构,提升产业竞争力,必须进一步加快培养高技能人才队伍,为全省经济和社会建设服务。为此,近几…  相似文献   

6.
《规划》提出了“十一五”期间全市人才发展的八大目标,其中人才规模目标可概括为两个80万,即:到2010年,全市按现行统计口径人才总量达到80万人;高技能人才和农村各类实用人才达到80万人。  相似文献   

7.
高技能人才及其动态评价 高技能人才是指在生产、运输和服务等领域岗位一线的从业者中,具备精湛专业技能、能够解决生产操作难题的人员。主要包括技能劳动者中取得高级技工、技师和高级技师职业资格及相应职级的人员。目前,全国技师和高级技师的总量为360万人,占全部技能劳动者的比例不到4%,而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比例却在14%以上,高技能人才供求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  相似文献   

8.
正郑州工业技师学院创办于1959年,隶属于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2019年被省人民政府评定为技师学院,属高等职业教育范畴。学院总建筑面积10万多平方米,在校生达17609人;先后取得国家重点技工院校、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国家二级煤矿安全培训机构、国家三级非煤安全培训机构、煤炭行业职业能力评价中心、河南省技工院校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机构、河南省社会培训评价组织、河南省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郑州市高技能人才培训示范基地等办学成果;  相似文献   

9.
<正>产业工人是工人阶级的主体力量,是支撑和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生力量。宁波市北仑区是全省先进制造业基地,全区88万常住人口中产业工人达40余万人。聚焦这一重点群体,北仑区围绕“机制建设、平台塑造、改革创新”三大发力点,全力打造产业工人“强技共富”服务体系。截至目前,全区技能人才累计20.7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7万人,17人获得新时代“浙江工匠”称号、32人获得“宁波工匠”称号。全区产业工人家庭可支配收入10万—50万元群体比例提升至93.8%,位居全省前列。  相似文献   

10.
金国娟  洪澄 《今日浙江》2010,(14):22-23
浙江是制造业大省。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迫切需要大量的高技能人才。近年来,我省各级党委、政府纷纷行动起来,通过深入实施各种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工程,培养了110万高技能人才,为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了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11.
吴凯文 《浙江人事》2009,(11):24-25
一、人才工作的主要做法及取得成果 近年来,建德市围绕市委、市政府“丁业经济”目标,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统筹抓好以高层次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为重点的各类人才队伍建设,人才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截止目前,全市各类人才总量为5.5万人,其中党政人才2099人,专业技术人才27342人,中高技能人才13956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4300人,农村实用人才7303人。  相似文献   

12.
《群众》2020,(11)
正在2019年底召开的苏州重点民营企业座谈会上,企业家们表示,目前制约企业发展的痛点之一在于技能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的短缺,他们经常面临一将难求、高薪虚位的尴尬困境。以吴中区为例,其891家规上企业中有115个智能制造企业,光智能制造类每年的蓝领工人需求就是3.25万人,高技能人才缺口在3000人以上。与之相对应的是,苏州55所中高职院校(含  相似文献   

13.
《政策瞭望》2023,(4):31-33
<正>“扩中提低”是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重要任务之一。作为民营经济大市,温岭拥有技术工人30万名左右,占全市人口总数的1/5,是加快“扩中”最具潜力、最有实力的群体之一。自2022年以来,温岭市深化“技术工人奔富浙里‘岭’跑”全省试点建设,锻造技术工人“技能链、成长链、薪酬链、服务链”,以“四链融合”力促“四感提升”,加快建设高技能人才队伍,为“两城两湖”全面起势、“人产城”融合发展提供技术支撑。2022年,温岭市新增技能人才2.53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1.23万人,产业工人月工资平均增幅8%,相关工作得到《人民日报》、新华网等点赞推广。  相似文献   

14.
资讯综合     
《当代广西》2024,(3):56-57
<正>贵港市以“情感+机制”畅通人才回流渠道近年来,贵港市实施“贵人返贵”行动计划,以“情感+机制”畅通人才回流渠道。建好乡土人才信息库,围绕在外贵港籍专业技术和科技创新人才、企业家和经营管理人才、高校在读优秀学子、高技能人才等4类重点群体,建成数智化“贵人返贵”人才数据库,目前入库人才2.5万余人。建立与在外人才沟通联系机制,  相似文献   

15.
正浙江要成为制造业强省,在世界制造业领域占有一席之地,重要的是要打造技能强省,建立一支高技能人才队伍。截至2013年底,全省技能劳动者总数达847万人。但是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比例不到20%。今后3年,要在全省打造千名省  相似文献   

16.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近日公布,中国计划在未来三年培养50万被称为"高级蓝领"的高技能人才,主要集中在制造业、服务业及其他技能含量较高的职业。在前不久结束的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上,高技能人才培养也被提到了国家人才开发战略的高度。但在采访中记者发现,打造高技能人才还存在四大瓶颈。  相似文献   

17.
各区、县级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 (中发[2003]16号)实施以来,我市大力推进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技能人才队伍不断壮大。目前全市有近20万高技能人才在各行各业发挥着骨干作用,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并涌现出一批优秀的技能人才,为建设现代化大都市做出了突出贡献。为建立人才激励机制,进一步加快我市高技能人才培养步伐,鼓励全社会培养  相似文献   

18.
国家应加快高技能操作人才队伍建设,培养大学生"金蓝领"高技能人才,以有效缓解当前大学生就业压力,并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提供新生力量。我建议国家出台相关政策,建立专门的高技能人  相似文献   

19.
正职业培训是就业之基。大力开展职业培训,全面提升劳动者职业技能水平,是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必然要求。近年来,福建省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得到长足发展,到2013年末全省技能劳动者约457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约占技能劳动者的17%。但随着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调整、技术革新步伐加快、技能劳动者供给与需求不匹配的问题日益突出,特别是高技能人才数量严重不足,技工紧缺现象  相似文献   

20.
《当代广西》2008,(2):48-48
近年来特别是去年以来,随着南宁工业快速发展,东部地区产业大规模向南宁转移,南宁市和自治区、国家与东盟各国的经济、技术、文化交流和合作不断增强,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据了解,2007年广西工业设计、制造、研发、软件开发等人才需求缺口约3000人,机械制造人才缺口达1万人,电子信息人才缺口3000人,生产服务一线高技能人才缺口达数万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