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史流 《政策瞭望》2014,(6):60-60
政绩.即官员在任内的工作成绩,是时下出现频率很高的一个词儿。其实,细究起来,这也是“古已有之”.不绝史册。“燕王起死问生.与百姓同甘苦二十八年.燕国殷富.士卒乐佚轻战。”(《战国策·燕策》)讲的就是政绩。商鞅法行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史记·商君列传第八》)讲的也是政绩。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待兴。”(《岳阳楼记》)讲的还是政绩。比较起来。当数司马迁的“政绩观”更为全面、更为科学,也更有意义。“民大悦”,是司马迁政绩观的第一个标准。司马迁把“民大悦”而不是“官大悦”、“上大悦”当作政绩的首要标准。这一观点。就是在今天,也不是每个官员都能做到。因为缺乏一个科学合理的衡量标准,政绩历来就是五花八门,真假难分。旧且不论,就说时下,政绩的花样就不少,比如建摩天大楼、建中心广场、上世纪工程以及建开发区、商业区、追求不顾资源环境的经济速度等,诸如此类,到底算不算政绩?这在不少地方都成了一笔糊涂帐。许多乱七八糟的东西都被装进政绩的口袋,甚至于制止乱收费、乱罚款、乱集资都出了政绩,让老百姓一听“政绩”二字就害怕。其实如果按司马迁的政绩观来衡量,问题也很简单,判定政绩的真假良莠,关键在于是否能使“民大悦”。这个“民大悦”,按照现在的标准,就是给人民群众带来切切实实的利益和实惠,具体地讲,就是既使人民群众安居乐业,丰衣足食,物质富足。同时也给人民群众营造山青水秀的良好环境,使他们在整洁、干净、美丽的环境中生活。也就是既有金山银山,又有绿水青山。否则,如果人民群众生活得不到改善,整天生活在污水浊气之中,那么,即使楼房?  相似文献   

2.
政绩,即官员在任内的工作成绩,是时下出现频率很高的一个词。其实,古亦有之,不绝史册。商鞅法行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史记·商君列传第八》讲的就是政绩。我以为司马迁的“政绩观”比较全面、科学,值得探讨,也能给我们以启发。“民大悦”,是司马迁  相似文献   

3.
读史书,“大悦”(即“非常高兴”)一词,出现频率颇高,但基本上都是“官大悦”、“上大悦”、“龙颜大悦”,绝少见“民大悦”、“百姓大悦”。恕我孤陋寡闻,至今还只看到《史记·商君传第八》中记“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 其实细想想,这也没什么可奇怪的。在封建社会,统治阶级与人民利益根本对立,一般来说,只要“官大悦”,就不可能有“民大悦”,反之亦然。皇帝老儿霸占后宫三千佳丽,面对如云美女,势必龙颜“大悦”,而老百姓的女儿媳妇被强征入宫,骨肉分离,暗无天日,自然只有“大悲”、“大哀”的份;…  相似文献   

4.
中央强调正确的政绩观,首要前提是要发展、讲政绩。如果离开了要发展、讲政绩这个问题来说正确的政绩观就没有实际意义了。正确的政绩观首先是要求大家要有政绩,要讲政绩;不做事,不谈政绩,就不可能有政绩,更谈不上有正确的政绩观。为谁创造政绩?创造什么样的政绩?靠什么创造政绩?怎样检验政绩?这是我们必须认真思考和回答的问题。中央强调的政绩是全面的、经得起实践检验的、人民群众拥护的政绩。所谓全面,就是既看经济指标,又看社会指标、人文指标和环境指标;既看城市变化,又看农村变化;既看当前的发展,又看可持续的发展;既看经济总量增长,又看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既看改革开放,又看社会稳定;既看“显性政绩”,又看“潜在政绩”。所谓经得起实践检验,就是重实干、办实事、求实效,而不是摆花架子、做表  相似文献   

5.
张春生 《前进》2004,(5):17-18
锦涛同志指出:“真正的政绩应是‘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政绩,是为党和人民踏实工作的实绩,应该经得起群众、实践和历史的检验”。胡锦涛同志有关政绩的重要论述,充分体现了以民为本的思想,是判断领导干部政绩观正确与否的重要标准。由此可见,正确的政绩观,必然是在正确的世界观和权力观指导下的政绩观,是求真务实、脚踏实地的政绩观,是遵循科学规律、可持续发展的政绩观,是人民满意、群众公认的政绩观。一、加强修养是创造政绩的基本前提政绩观是领导干部在政绩问题上表现出来的世界观和权力观。“世界观是总开关”,对于政绩观具有决定性意…  相似文献   

6.
张利涛 《前沿》2023,(1):13-22
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政绩观的重要论述中,为谁树政绩和树什么样的政绩是逻辑起点,用什么态度和方法树政绩是逻辑中介,如何考核和评价政绩是逻辑终点。对上述问题的科学回答,构成了习近平政绩观重要论述的思想内涵。“以造福人民为最大政绩”,明确了政绩的服务对象;政绩要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的检验,指明了政绩的考核评价标准;严于律己、真抓实干,澄明了树政绩的态度和方法。党员干部践行正确政绩观,既要坚持政绩为民,把为民造福的事抓好抓实;又要坚持正确导向,把高质量发展作为政绩考核评价的重要标准;更要坚持接续奋斗,在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接续奋斗中创造更多实实在在造福人民的政绩。  相似文献   

7.
自中央提出树立科学发展观、正确政绩观以来,学界、政界以至社会各界,对“政绩观”错位带来的种种弊病与不良后果普遍引起关注,莫让“政绩”成“政疾”的呼声日盛。但是,人们对那种公开以“政疾”冒充“政绩”,功过混淆、鱼目混珠的现象,却至今未能引起足够重视。鉴于此,有必要大声疾呼:莫把“政疾”当“政绩”。“政绩”与“政疾”本来是两码事“,为政者”所取得的成功为“绩”,存在的问题为“疾”,两者不该混淆。但在现实生活中,一些明明是“政疾”的东西,摇身一变,冠冕堂皇地成了“政绩”。例如,有些地方盲目决策,乱上项目,劳民伤财,造成…  相似文献   

8.
“政绩成本”一词近期开始引起人们的注意。“领导干部政绩的考核交圾新的标准出台,其中有望第一次引入政绩成本分析。”(见5月24日《北京青年报》) 但这个事情操作起来可不容易。“要看创造政绩的目的以及为谁创造政绩”,没有政绩创造者不说是为了公共利益和子孙万代的;“为取得政绩所付出的投入和代价进行计量”,如果仅仅是经济意义也就是钱财问题,那还好计量,但“代价”这个事不像有的“环境破坏”那样一目了然看得清楚。  相似文献   

9.
吉永生 《创造》2002,(3):16-17
曾几何时,一些地方只是简单地用经济总量、发展速度等评判领导干部能力的大小、政绩的优劣,出政绩不与讲政德并重,各级领导干部的政绩观开始变味了,大量弄虚作假、急功近利的献礼工程、形象工程、面子工程、首长工程、请赏工程、迎检工程可谓泛滥成灾。20O1年8月,北京市在公开选拔副局级领导干部的考试中,就有《论“政绩靠炒”》 这样一道作文题,说明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已是多么的迫切和必要。由于炒作出政绩,统计数字、表面文章无所不炒,人们干脆把干部考核  相似文献   

10.
政绩,即官员在任内的工作成绩,是时下出现频率很高的一个词,因为它与干部的升迁荣辱紧密相连。其实,细究起来,这也是“古已有之”,不绝史册。“燕王吊死问生,与百姓同甘苦二十八年,燕国殷富,士卒乐佚轻战。”(《战国策·燕策》)这就是讲的政绩。商鞅法行十年,...  相似文献   

11.
随着“唯经济是举”、“唯发展是瞻”的政绩观在实践中暴露出愈来愈多的问题,树立科学发展观和科学政绩观已经成为中央对各级政府的要求。但是科学政绩观的树立不是一蹴而就的,政绩考核机制事实上直接影响着地方官员的政绩观。最近,中组部下发的《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试行办法》,成为今明两年省、市、县、乡四级党委集中换届,政府领导班子换届的基本依据。无疑,这一综合考核评价办法的实施,将会督促地方官员更好地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来决定和实施政绩工程,进而影响广大领导干部新的政绩观的形成。  相似文献   

12.
政党执政,为官从政,都应该有政绩,也必须追求政绩。缺少政绩,执政党就难以巩固其执政地位,领导班子就会失去人民群众的支持,领导干部就难以赢得人民群众的信赖。要政绩,就得树政绩。政绩为谁而树,树什么样的政绩,怎样树政绩?这都涉及到一个政绩观的问题。有什么样的政绩观,就有什么样的工作追求和施政行为。树政绩,是为公,还是为私;是为民,还是为己;是为大局,还是为局部,这是区分领导干部政绩观正确与否的分水岭。正确的政绩观应该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灵魂,以求真务实为核心内容,以科学发展观为重要前提,以实践、群众和历史为衡量标准,…  相似文献   

13.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提出:“要教育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政绩是领导干部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在任期内履行岗位职责所取得的成绩,是领导干部从政的重要目标,是群众评价干部的重要标准之一,也是一个干部知识水平、工作态度、敬业精神、业务能力和领导水平等素质的综合反映。领导干部想树政绩,是值得肯定的。但是,我们的一些领导干部在为谁创造政绩,怎样创造政绩,创造什么样的政绩等方面,存在着种种误区和偏差,缺乏正确的政绩观。政绩观直接反映领导干部从政的价值取向,是领导干部创造政绩的思想基础。有什么样的政绩观,就有什么样的工作追求和施政行为,就有什么样的政绩和多大的政绩。它直接影响到科学发展观的落实,影响到一个地方社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利川市政府对举债创“政绩”者说不,并明令收归举债权,严禁各乡镇、各单位今后举债搞“政绩”。这一举措,令人钦佩,发人深思。为官一任,求政绩,创业绩,既必然又必须。但为谁创“政绩”,用什么样的工作创造“政绩”,却因人的“政绩观”不同而大相径庭。时下。在我们周围就有这一种现象:有的干部因“政绩观”错位,为了个人创“政绩”,往往打肿脸充胖子,  相似文献   

15.
政绩,是领导干部工作的成果。政绩观,是领导干部对政绩所持的态度、看法、观点,是对为谁创政绩、怎样创政绩、如何评价政绩的理解。一、领导干部要讲政绩《论语·泰伯》中有一句名言,“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很多领导干部对这句古训创造性地给予继承,反其意而用之,赋予了新的生命。那就是“在其位,谋其政”。意思是说领导干部在那个职位上,就要不断地考虑如何去完成所承担的党务、政务,去为党和国家,为人民办好事、办实事,创政绩。《书·洪范》中也有这样的论述:“人之有能有为,使羞其行,而邦其昌。”意谓凡是人中有才能、有作为的,都要使他们施展自己的才能,贡献自己的力量,这样国家就会昌盛。古为今用,我们今天怎样来看待“有能有为”?作为领导干部,党和国家、人民给了他一定的权力,那他就得尽量地施展自己的才能,贡献自己的力量,为党和国家出力,为人民办事,有  相似文献   

16.
新华 《协商论坛》2013,(12):43-44
不简单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论英雄、留下烂账要追责、多头重复考核要清理……中央组织部日前印发《关于改进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工作的通知》,专家学者和基层干部认为,《通知》有望改变不少地方领导干部“唯GDP(国内生产总值)论”的扭曲政绩观,使科学发展观成为制度性约束。“《通知》体现的政绩考核标准,将调动广大干部坚持科学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他们感受到干部评价工作的公平与公正。”中国社科院政治学研究所所长房宁说。  相似文献   

17.
至今,离2003年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科学发展观已有2年。对于什么是科学发展观,广大领导干部都已有深刻的认识。当前问题的关键不是广大领导干部懂不懂科学发展观,而是愿不愿、会不会用科学发展观的问题。因为,科学发展观直接影响着广大领导干部怎样出政绩和出多少政绩的问题。基于这样一种认识,自治区党委副书记刘奇葆在《求是》杂志2005年第17期上撰文指出:“领导干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关键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这不仅告诉了我们解决科学发展观的关键问题是什么,同时也对全区广大领导干部提出了希望,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坚持为民树政绩,把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追求政绩的根本目的。本刊特载此文,供广大领导干部学习。  相似文献   

18.
为官一任,执政为民,造福一方,其工作的得与失、成与败,无疑是以政绩来体现。因此,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强调,“要教育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包括正确看待政绩、科学衡量政绩”。还指出:“真正的政绩观应是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实绩,是为党和人民踏实工作的政绩,应经得起群众、实践和历史的检验,而不是做给上级看的,更不能出于自己的私利。追求什么样的政绩,是衡量一名领导干部能否正确对待群众、正确对待  相似文献   

19.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指出:“要教育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包括正确看待政绩,科学衡量政绩。”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客观需要,也是领导干部健康成长的必由之路。政绩事关干部任用,事关民心向背,事关事业发展。因此,教育和引导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是一件既关系当前又影响长远的大事。  相似文献   

20.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是搞好政府工作的关键。这是因为正确的政绩观体现着政府的执政理念,指导着政府的行为。一、正确政绩观必须体现正确的执政理念对于政府来讲,政绩观和执政理念之间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这是因为二者都属于思想观念的范畴,是政府行为的指导和支配因素。 (一) 正确的执政理念是树立正确政绩观的基石出政党执政是要讲究成绩和效率的,这个成绩和效率就是执政党的政绩。用什么样的心态来对待政绩,社会要求政府做出什么样的政绩,这就不能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