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上海的弄里人家,有一户祖孙三代与调解结下不解之缘的传奇世家。风雨五十年,三代人“脉脉”传承,担纲着一个小得不能再小的“芝麻官”角色:居委调解主任。岁月无情地流逝。然而,祖孙三代却一茬接一茬,像蜡烛般不熄地奉献着光和热。她们无怨无悔,终年在寒风炎热下穿街走巷,奔波斡旋,平息了一道道棘手纷争、解除了一个个痛苦家庭的纠葛,甚至置身于险峻危局之中,化干戈为玉帛。这份情怀、这段因缘,深深感染了记者。获悉采访线索后,驿动的心便无法平静。于是,在一个寒冷的冬日,记者来到了位于繁华闹市的南京东路街道,探访了这户普通人家。  相似文献   

2.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21,34(4):103-110
中国历来重视"家"与"国"之间的关系,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基层社会治理的基础,也是基层社会治理的目的。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谈到要"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在为基层社会治理提供文化土壤、协调基层社会家事纠纷解决、推动基层社会自治、德治、法治的建设与发展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目前由于各种原因,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在我国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功能未得到充分实现。为此,要大力推进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积极发挥家庭在社会纠纷解决中的助力作用,推动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与自治、德治、法治相融合,开辟基层社会治理新路径。  相似文献   

3.
该文介绍了民间纠纷的主要特点、发展过程、类型等基本情况;指出公安机关在调处民间纠纷时存在着情况渐趋复杂、事实较难认定、工作范围扩大、重视程度不够、有关部门职能弱化等情况和问题,提出了七个方面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4.
叶文同 《公安研究》2009,(6):16-20,73
现场治安调解是治安调解的一种简易模式,具有以治安纠纷为调解内容,以现场处警民警为调解主持人,原则上在现场进行调解,并当场发生法律效力等特点。其积极作用在于有利于把治安纠纷解决于萌芽状态,尽快促成当事人之间的和谐关系,最大限度地降低当事人解决纠纷的资源消耗,最大限度降低公安机关办案成本。在实际运用中存在违反自愿原则、超范围适用、程序瑕疵等问题,应对其适用范围、是否以查明事实为条件、法律后果以及监督机制等进行研究,以完善现场调解机制。  相似文献   

5.
古代官民调解联动解纷方式是"三调联动"事实上的传统渊源:行政调解与司法调解联动在古代表现为州县中的州县官调解;公安机关委托调解、法院委派委托调解与古代的"官批民调"相似;司法局(所)对人民调解协议的行政确认、法院对人民调解协议的司法确认与古代官府确认民调协议、在诉讼中采纳民调意见等做法相似;国家机构与民间组织的各种联合调解与古代官民共同调解相似。"三调联动"诸多因素的古今相似反映出国家与民间调解联动解纷具有某种规律性,这一规律的根本机理在于社会和谐的共同追求、化解疑难纠纷中情理法的综合适用。  相似文献   

6.
建立多元化纠纷解决制度,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在改革过程中有效化解人民内部矛盾的有效方式,是市民社会和政治国家有效分离的途径,是党和国家尊重人权、重视民意、保护公民自治权利的重要方式。通过传统纠纷解决方式与现代纠纷解决方式的结合,法律与道义、宽容、情感等价值的渗透,公权力和意思自治的分配,法律职业共同体和市民自治团体的互动,使各种机制形成合力,将纠纷彻底化解,最终构建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的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7.
治安调解是现代社会矛盾纠纷“大调解”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日常生活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公安派出所治安调解作为派出所的一项常规性工作,消解、弱化了大量的纠纷矛盾。但实践中,由于对治安调解立法、认识态度等方面存在着差异,治安调解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亟需完善的地方,需要我们从法律制度、执法过程、人员素质等方面进行深入的思考。  相似文献   

8.
大调解体系的构建,不仅可以缓解法院解决纠纷的压力,也可以丰富人们处理纠纷的方式。随着司法实践对大调解的逐渐重视,大调解呈现出泛化的趋势,主体的功能定位不清晰、理念认识不准、案件适用范围扩大。泛化的大调解不仅损害了司法的权威,而且影响了调解组织的公信力、遏制了规则的形成。解决大调解的泛化问题,只有建立在对调解进行理性认识...  相似文献   

9.
我国《行政诉讼法》规定,行政诉讼案件除行政赔偿外不适用调解。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一规定已不能满足行政诉讼实务的需要。人民法院解决行政纠纷时变通进行和解、协调工作,一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同时也暴露了缺少调解的行政诉讼法律制度存在的问题。随着《行政诉讼法》修改纳入人大议程,通过修订现行行政诉讼法进行尝试和探索,待时机成熟再订立单行法是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以及经济下行压力的影响,各类社会矛盾纠纷日益增多,矛盾调处难度加大,处置不当极易引发民转刑案件、群体上访事件。如何准确把握新形势下社会矛盾纠纷的基本特征,积极探讨矛盾纠纷的对策和措施,切实做到“纠纷可解、命案可防”,是当前公安机关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笔者结合台商区近三年来矛盾纠纷的现状、特点,就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做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1.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各种社会矛盾、冲突大量增多,甚至引发突发事件,严重地影响了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公安机关应对涉及人身、财产权益的治安纠纷,立足教育、沟通、疏导和调处,这样既可以减少社会成本,又利于缓解和消除双方当事人的矛盾,维护社会治安秩序。  相似文献   

12.
许红霞 《前沿》2007,3(6):133-135
调解,作为一种息讼良策,在中国已经被践行了数千年。这种解决纠纷的方法,与法官利用国家强制力加诸当事人的决定相比,更符合人性的尊严和社会的福祉。因而,富有人本精神的调解自然能够焕发出法制社会需求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3.
民转刑案件是指民事、民间纠纷因处理不当或矛盾激化而转化为刑事案件。民转刑案件具有突发性、反复性、复杂性等特征。其成因主要在于日常生活矛盾的长期积累而得不到合理解决。文章对此提出了五个方面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王冬青 《中国发展》2008,8(1):44-46
诉前调解制度首先注重考虑当事人的主观意愿,以协商为平台解决纠纷,容易达成双赢的效果;其次,在诉前阶段可以解决讼累,节约法院的诉讼成本,提高办案效率。该文试图通过解读诉前调解制度的概念和性质,有针对性的分析制度本身的缺陷,并尝试对该制度的完善提供途径。  相似文献   

15.
姜虹 《公安研究》2011,(4):29-34
婚姻家庭问题是关乎社会和谐稳定的基本问题,但影响婚姻家庭关系健康有序发展的矛盾纠纷大量存在.婚姻家庭矛盾纠纷往往会引发人身伤害、精神损害、财产损害等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的发生,公安机关处理因婚姻家庭矛盾导致的治安案件时,应严格依法行政,同时有效借助"民调进所" 工作机制的推力,克服过去在单一制调解中存在的种种问题,正确认...  相似文献   

16.
诉讼调解制度作为一种纠纷解决机制,对于化解社会矛盾、彻底解决纠纷具有裁判所无法替代的作用。在当前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诉讼调解以其便捷、高效等优势,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现行诉讼调解制度还存在“强制调解”、“案结事未了”等一些问题,影响了其效力的发挥,应对诉讼调解有正确的认识,并在程序设计和激励机制等方面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7.
在当前"大调解"社会纠纷综合治理背景下,公安机关参与调处民事纠纷具有重要意义。警察职能定位、警务模式选择、警务资源配置、警察绩效考核机制、警察专业化和规范化建设要求等,对警察民事调解都提出了诸多挑战。本文从立法、人才培养和制度建设三个方面提出了建议:立法上,明确警察民事调解规范;人才培养源头上,公安院校应在本科教育中开设"警察民事调解训练"相关课程并加强在职警察民事调解培训;在制度建设上加强警察民事调解与人民调解、司法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8.
文章借助美国学者布莱克的案件社会结构理论,侧重于从微观社会学角度分析调解所处的纠纷解决社会结构,通过对当地最为典型的林权纠纷各类型的性质、起因及结构要素不同组合方式进行剖析,展示出纠纷解决的社会结构对调解运行的深刻影响:纠纷当事人之间目前的熟识或面熟关系使纠纷趋于依据大量民风、民俗和伦理道德等地方性知识,运用调解方式解决;纠纷双方当事人之间的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常规资本和个人性格、气质等非常规资本的分布、组合状况有力地制约着调解结果;一方或双方的支持者常常在调解中起着重要作用,有时会改变调解的走向,甚至决定着调解的成败。  相似文献   

19.
李栋 《传承》2009,(6):144-145
从灵活、有效地化解社会矛盾与纠纷的角度考虑,行政调解制度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一环。但由于法律规定和传统公法理念的制约,行政调解制度只能处在"实存名亡"的状态。本文试从行政调解的理论基础与矛盾焦点出发,以法经济学的角度分析行政调解制度存在的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20.
因民间纠纷引发的治安案件大量增多,在治安处罚中应遵循调解优先的理念,这即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也是法律赋予公安机关应依法履行的职责,也可以说是慎用公权力的体现。在立法中、民警的执法意识上,实践操作中都存在一些问题,应从这些角度更好地去完善贯彻这一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