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2P网贷作为互联网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无媒介、跨地域、打破空间限制、突破机制瓶颈的资本融通精神,在中国金融市场上获得了较快的发展。控制P2P网贷风险需要加大法律监管力度,对投资者进行理性融资习惯的教育,加强行业自律,逐步建立网贷金融征信评价制度;同时加快建立第三方支付实时监控制度,从根本上杜绝网络诈骗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P2P平台与传统电商等平台推出的校园网贷服务成为一种流行于在校大学生群体中的新型借贷方式,但也出现了网贷平台不规范、随意泄露个人信息、侵犯他人的隐私权、裸贷等问题。为规范校园网贷平台的发展,应建立借款保险制度,确立网贷平台的准入和退出机制,完善个人征信制度,加强网络贷款相关法律知识的宣传力度。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由于信息不对称性导致P2P网贷存在诸多问题,阻碍了P2P网贷的发展。而区块链技术的信息透明和数据不可更改特性恰好契合了P2P网贷的痛点,应完善相关技术和法律法规,加大宣传,促进P2P网贷行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正备案登记制度标志着网贷行业全面进入合规发展的新阶段。作为行业的合规条件,这项制度直接关系到市场是"劣币驱逐良币"还是"良币驱逐劣币",所以它不啻为一次伤筋动骨的大手术。截至6月8日,距离6月底完成网贷备案登记的大限,只有不到一个月,但一些地方仍未出台备案细则,并且也没有网贷平台通过整改验收。市场基本默认,推迟了一年多的P2P网贷备案将会再次延期。今年以来,P2P网贷的日子不好过,人们一直在不断地审视着这个行  相似文献   

5.
P2P网络借贷犯罪侦防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P2P网络借贷作为互联网金融的一种创新模式,在当前得到蓬勃发展,但由于其目前尚无相关法律、法规以及行业标准对其进行规范和监管,使得一些受不法利益驱动的经营者利用P2P网贷平台私设资金池,违规动用资金,吸取高额利息,严重者甚至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集资诈骗以及洗钱等犯罪。对此,公安机关经侦部门应当积极应对,及时打击利用P2P网贷平台实施的犯罪案件,并配合相关行业、部门逐步建立起P2P网贷的监管平台和监管机制。  相似文献   

6.
自2012年至2015年,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我国P2P网络借贷行业呈现"爆炸式增长"。P2P网贷是一种独立于正规金融机构之外的借贷行为,作为金融创新,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大众理财需求和经营消费个贷需求,在"小微金融市场"做了普惠金融意义的事情。但是,由于监管滞后和行业自律性较差,P2P网贷行业高速发展的背后隐藏着众多风险,本文运用期望效用理论定量分析了P2P平台高收益率风险以及定性分析了其他风险,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监管建议。  相似文献   

7.
刘冬姣 《世纪行》2014,(7):11-11
<正>目前,湖北互联网金融发展相对缓慢,从网贷行业最近两个月交易量的市场份额来看,北京、上海、浙江、山东、江苏占了网贷行业的80%,武汉市仅占4%。从平台数量看,湖北只有3家,而全国各省平均数量是13家。从平台活跃人数看,今年5月份,国内平台日均活跃度维持在4.7万人次,湖北的活跃度在全国仅排名第7位。湖北互联网金融发展需要有效引导。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下,金融业务的  相似文献   

8.
网红带货是一种崭新的网络销售模式,它能够较好地节约用户的时间成本,提高用户的决策效率,使用户购买到便宜、时尚的商品。但是网红带货也存在一些违法违规问题,如流量造假、夸大宣传、质量参差不齐等。因此,应完善网红带货的法律法规,加强对网红带货的法律监管,建立网红带货的自律机制,促使网红带货朝着规范化、法治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9.
网约车的法律规制和政府监管应以在法律框架内建立和维持公平、健康的市场秩序,保障民众出行安全为基本的价值取向,不能完全依靠市场力量或企图通过行业自治来实现。但简单套用传统的行政管理框架,试图以行政许可的方式实现也不可取。对网约车的法律规制和政府监管,在纳入行政许可框架的同时,要根据网约车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创新,坚持比例原则,将行业自治与政府的有限介入相结合,发展适合我国的网约车治理路径。  相似文献   

10.
票据贷是新近的一种理财方式。企业以持有的银行承兑汇票作为担保,通过互联网平台向投资者募集资金。本文论述路径是通过详细的分析,介绍票据贷这款理财产品的本质属性,界定了票据贷属于P2P模式,是互联网金融不断推陈出新的产物。并对票据贷引发的法律问题进行细致剖析;洞悉票据贷发展的法律短板,进而对票据贷的发展和监管提出了微观和宏观的建议,期图协调新型金融和金融自由、金融公平、金融安全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P2P网贷行业目前已成为我国经济犯罪的高发地带.现阶段,追赃挽损是侦办P2P网贷经济犯罪案件的一大难题,存在追赃机制不畅、监督效能缺位、办案机关漠视、部门协作机制不完善及受害人相关知识匮乏等问题.面对困境,有必要通过多维度破除P2P网贷经济犯罪案件追赃挽损工作瓶颈,提升投资人的风险防控意识,提高办案人员专业素质,加强公安机关内部监督及外部监督,督促各部门协作,形成全国一盘棋的追赃格局.  相似文献   

12.
美国规模最大的Prosper和Lending Club都是营利性平台,但这两家平台公司的经营模式并不相同,而Kiva则是具有代表性的非营利性P2P借贷平台。美国P2P网贷平台准入门槛高、监管严厉全面、征信体系发达、二级交易市场完善。中国P2P网贷平台在发展过程中业务模式发生了演变,融入了更多的"中国元素",在未来的发展中既要学习借鉴美国的做法,也要结合本国金融环境实际不断创新和完善。  相似文献   

13.
数字     
正101家:互联网研究机构"网贷之家"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7月P2P(网络个人借贷)行业正常运营平台数量进一步减少,当月新增33家,关停101家。业内人士认为,这意味着网贷行业进入淘汰期。100万件:重庆市委宣传部提供的信息显示,重庆市网上行政审批已实现全覆盖,目前全市按规定可在网上审批的行政许可事项有429项,办理事项已超过100万件,办理时间普遍减少30%至40%。  相似文献   

14.
<正>通过外部的监管、规制,保障以互联网借贷为引领的新一轮金融创新不偏离正轨,既能够活跃金融市场,又能保持金融稳定,并服务于实业经济。互联网金融不管如何突破、创新,其本质依然是金融,其依附于实体经济的天然属性没有发生变化。P2P网络借贷近年来发展迅速。据P2P知名网站"网贷之家"统计,截至2018年8月份,全国网贷平台有6398家,主要分布在北京、上海、广东、浙江等地。根据成交量分析,北京、上海、广东、浙江四地的网贷金额占了全国的93.37%;从网贷平台资本类型看,"风投系"占了大部分,  相似文献   

15.
用法律红线整治不良“校园网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贷是一个新生事物,而校园网贷兴起的背后,是学生旺盛的消费需求。由于开展校园网贷业务的各类公司和平台乱象横生,引发了一系列问题。因此整顿校园网贷,应当时刻树立"社会责任"意识,保护消费者利益;建立联动监督机制;加强金融消费教育,提高在校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16.
移动互联网瓦解了传统媒体的传播格局,广播和电视不再是媒介领域里的主导者,电脑和手机结合移动互联网能够为用户提供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的内容,同时,网络的自由性与开放性也使得用户能够自由表达言论,较少受到社会的约束与控制,这就使得中国广电行业的发展面临极大的挑战。用户忠诚度下降和行政管理体制的约束,使得中国广电行业发展受到极大的限制。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中国广电行业必须把握"三网融合"的发展机遇,不断丰富服务内容,改进服务方式,推进市场化改革,凸显其权威性,不断进行资源整合,以获取发展的主动权,赢得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7.
日前奇虎360和腾讯QQ的交恶,发展到以网民利益相威胁的地步,这折射出我国多部法律制度的缺失,给互联网行业的发展带来了危机,也给亿万网民带来了困扰。通过对《反垄断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部门法律的适用性进行深入分析,可以寻找出一些弥补互联网用户权益的高效能救济方式。  相似文献   

18.
我国村镇银行经营风险与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村镇银行在我国农村金融体系中的地位和功能越来越引人关注,同时,其风险管理与防范也变得越来越重要。本文主要分析了村镇银行发展中面临的信用性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性风险、行业、政策性风险,并提出了通过合理选择贷款对象和利率,实行信贷的贷、评、管相分离,建立贷前审查与信用评级制度,完善管理制度和业务流程,防范行业、政策性风险等措施。  相似文献   

19.
网络视频付费行业面临视频内容参差不齐、盗版侵权现象屡有发生、法律监管力度不够、消费者法律意识淡薄等问题。应推动网络视频付费立法工作,解决网络视频付费发展中的法律漏洞多、监管标准模糊等问题;开展网络视频付费行业专项治理,治理网络视频付费种种乱象;推动普法宣传和依法治网,为网络付费行业发展提供良好法律环境。  相似文献   

20.
P2P网贷领域监管政策主要是"一个办法三个指引"。从平台运营时间、涉案金额、投资人数、侦查判决时间和返还率以及定罪量刑等多个角度,对P2P网贷业态领城的犯罪情况及法律风险进行分析。互联网金融犯罪的侦防应充分利用各种资金查控手段,依法查封、扣押、冻结涉案资金;建立跨区城、跨警种的合成作战机制和多部门联动协作的预警机制;加快信息化建设,加强数据化实战,促进类罪模型的研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