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妍 《人民论坛》2020,(11):126-127
近年来,网络媒体为在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利用大数据等先进技术,持续向用户提供定制化、精准化服务,最大限度迎合用户需求,却无意间加速了"信息茧房"效应形成,对用户、社会等造成一定危害。应当加强媒体行业自律和监管、优化信息推荐机制、提升用户媒介素养,逐步帮助用户走出"茧房",促进多元化、全面化、综合性发展。  相似文献   

2.
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的发展,使算法推荐成为推动红色文化传播的一个重要技术因素。算法推荐基于受众偏好,精准推送红色文化,极大提升了红色文化的传播效率,创新了红色文化的传播方式。但是,算法推荐在助力红色文化传播的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挑战,碎片化的处理方式肢解了红色文化的整体语义;受众陷于"信息茧房",主体意识被蚕食;把关权力的缺失使红色文化遭遇"冷场",面临弱化和边缘化的危险。面对算法推荐给红色文化传播带来的困境,首先应从红色文化本身着手,利用先进科学技术,采取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创设精品,增强红色文化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同时聚焦信息"生产-过滤-推荐"各环节,打破"信息茧房",优化算法推荐技术;完善法律法规,加强舆情监控,驾驭算法,构建风清气正的红色文化传播场域。  相似文献   

3.
信息社会,针对受众在海量信息面前的无所适从,网络媒体依托技术手段、利用大数据实施针对不同用户的个性化信息推送服务。这种服务在提高用户粘性、节约信息搜寻成本的同时却因为受众仅仅接触自身偏好信息而带来了受众信息接受的单一化、固化问题,进而产生了桑斯坦担忧的"信息茧房"效应。茧房效应不仅会使受众因为知识结构被固化、身份认同被牵制而迷失,更影响到社会共同体意识的传播与构建。因此,如何突破信息茧房效应束缚、规制信息茧房的负面效应,就成为传播与构建社会共同体意识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4.
算法推荐媒介和技术的双重属性给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建构带来新机理,造成虚拟与现实的关系愈发复杂、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失衡、资本宰制风险增加以及"信息茧房"与"过滤气泡"效应叠加等新问题,使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引领效度、权威、共识凝聚和整合功能遭遇巨大冲击。大学生是互联网原住民,独特的群体特征以及高频的媒介接触使其更容易受到算法推荐的影响,给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带来新的挑战。为此,我们要在批判性审视算法推荐双重属性的基础上,合理利用算法推荐技术,实现虚拟空间与现实空间的互动融通,凸显主流意识形态的价值导向,维护合理的网络信息秩序以及提升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5.
互联网时代,网络媒介为实现自身获益,以用户主观兴趣为导向,基于大数据、协同过滤算法等技术,将同质化、单一性的信息内容集中不断地向客户推送,造成信息空间封闭、信息窄化和观点趋同,进而形成"信息茧房"效应。若高校青年学生长期受到"信息茧房"束缚,将对其价值判断、理性思维、创新能力、自我约束力、社会适应能力等的培养与完善造成负面影响,进而弱化高校既有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功用,导致话语失力、模式失效、工作失基,最终影响"立德树人"价值目标实现。高校要从学生信息素养提升、主流价值引领方式创新、教师媒介应用能力加强、新兴媒介正向价值凸显等方面共同着手,以其合力之形成实现高校思政工作"破茧"提质。  相似文献   

6.
智能传播时代,在定制化信息传播模式、算法过滤机制和选择性接触行为的多重影响下,公众极易被带有强烈自身偏好特征的同质化信息所裹挟和淹没,自缚于“信息茧房”之中。以其空间的封闭性、内容的片面性和传播格局的割据性,“信息茧房”不断重复和强化着人们的认知偏差,排斥异质信息与观点,阻滞社会信息正常流通,从而使主流意识形态面临影响力、凝聚力和引领力弱化的困境。化解“信息茧房”对主流意识形态认同造成的负面影响,需要从话语构建、技术把控、平台监管以及民众媒介素养培育等方面多管齐下,不断提升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竞争力,疏通信息传播渠道,用主流价值导向驾驭平台“算法”,不断优化网络生态,全面凝聚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认同。  相似文献   

7.
正不久前,国家有关部门对快手短视频、火山小视频、今日头条等大量热门App采取监管措施。这些App的共同问题是,它们的"智能推荐功能"都存在一个缺陷,即缺乏完善的内容审核机制和未成年人保护机制,导致一些不良内容,通过平台的推送机制,得以在特定群体和用户中传播,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美国学者凯斯·桑斯坦在2008年出版的《信息乌托邦》中,阐述了"信息茧房"的概  相似文献   

8.
共同的兴趣爱好、价值观念、消费习惯等成为网络圈层的集合因素,而青年"入圈"不可避免地面临"信息茧房""回声室效应"、脱离现实等问题。对此,应当引导青年清醒"入圈"、理性"在圈",走出舒适圈、进入优质圈,形成优势互补、多元共生的"圈层共同体"。  相似文献   

9.
移动短视频凭借视觉化呈现与个性化互动成为年轻用户自我表达、社会交往的重要平台。在这个过程中,短视频博主作为内容创作者,在塑造用户认知、态度及行为方面扮演重要角色。本研究以视频分享平台B站为研究对象,试图探讨短视频博主的新型传播方式及其对用户的影响。运用质性研究方法,本文对18名B站用户进行了半结构式访谈,并基于拟态环境、信息茧房、相似性吸引等理论框架深入分析了博主的自我表达及用户的感知心理。研究发现:短视频博主基于生活场景搭建的拟态环境进行"在线表演";通过人格化表达和情感互动创建"信息茧房",茧房内的用户具有排他性、偏激化等趋势;博主的真实性自我呈现激发了用户对其同款生活的向往,并可能导致基于嫉妒心理的盲目模仿。  相似文献   

10.
随着新的网络技术、媒介快速发展,算法的应用日渐广泛,其对社会的影响力逐步增强,算法也成为近年来网民关注的热点之一.然而,滥用算法的网络行为,不仅造成网络环境秩序混乱,"信息茧房""算法歧视""大数据杀熟"等问题也影响到群众的切身利益.  相似文献   

11.
新媒体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传统的产业格局。通过产业化方式提升新媒体内容服务供给能力,赋予内容生产以更丰富的创新和创意内涵,提升信息品质,规范发展方向,坚守文化价值底线,是新媒体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新媒体内容建设只有真正纳入了产业化、法治化、规范化的轨道,才能实现其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2.
手机是新媒体传播的重要载体。而新媒体作为当下人们获取信息、社会交往和文化娱乐的重要方式,也已经成为高校宣传的重要阵地,担负起了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职责。需要以强化价值引领、坚持受众导向、立足"五度"传播为出发点,增强高校利用新媒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  相似文献   

13.
网络热点事件中经常出现负面评论带节奏,造成次生舆情的现象,一定程度上破坏社会共识,不利于构建良好舆论生态。舆论表达中"负面偏好"的背后是深刻的社会动因和复杂的心理效应,还有商业利益和社会信息供给结构等因素的影响,造成次生舆情危机、群际间的刻板印象和社会舆论生态恶化。为此,在治理和引导上需要加强平台方的精细化管理,强化主流媒体打破"社交茧房"的传播能力,最大限度地均衡社会信息供给结构,不断创新"后真相时代"的舆论治理范式。  相似文献   

14.
人工智能技术促使传媒业提高了内容生产率、用户到达率,增强了传受互动,改善了阅读体验。但智媒体的快速发展存在挤占专业媒体的信息发布权、挑战社会共识的形成、引发"信息茧房"效应等隐忧。政府、传媒和公众需要共同协作,在人机协同、以人为本的前提下,将正确的价值观和舆论导向融入算法设计,促使智媒体在构建新型主流媒体平台,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新媒体与"拟态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拟态环境"是现代信息社会人们了解和认知世界,并由此调整自身行为以适应环境的重要"依据".新媒体因其交互性、延展性、分众性和融合性,所构建的"拟态环境"具有环境监测功能去权力化、"宏内容"向"微内容"转向、话语泛在传播和加速环境化等特点.对此,应当从引导新媒体客观反映现实环境、与传统媒体"拟态环境"融合互动、提高新媒体受众的媒介素养等方面着手,促进新媒体构建有利于和谐社会建设的"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6.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新媒体成为时代宠儿,承担着信息传递重任,并形成有别于传统媒体的新媒介环境。现实中,部分新媒体为获得关注,不惜牺牲品质,发布"低俗"信息,导致新媒体内容出现"低俗化"倾向,给社会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需要通过有力措施,防范新媒体内容"低俗化"。  相似文献   

17.
我国新媒体的快速发展,改变了传统的信息传播生态格局,新媒体舆情危机呈现出"新"特征,面临监测难、引导难、协调难等问题。因此,舆情危机不能"堵",要以"疏"为核心,在遵循新媒体信息传播规律的前提之下,采取有针对性的疏导策略。  相似文献   

18.
"住房反向抵押贷款"作为一种重要的养老模式,俗称"以房养老",已经在部分西方发达国家成功运行,在中国还处于起步阶段,除了面临公认的来自政策法规、经济和传统观念方面的挑战外,还有不容忽视的信息不对称、不全面、不权威带来的风险。政府作为管理者和服务者,在应对上述信息风险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提出政府应该建设"住房反向抵押贷款"服务平台,该平台具有信息展示、案例展示、业务推荐、用户评价、评估试算等功能,并设计了"住房反向抵押贷款"政府服务平台的主要功能界面。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信息社会转型的趋势愈加显著。剧烈的社会转型与变迁易于引发相应的社会分化。信息社会的分化主要体现为:数字信息获取鸿沟的出现,信息选择的封闭化与茧房化,信息传播中文化与价值认知的多元化,风险信息可能引致的社会撕裂等。针对信息时代出现的社会分化与离散风险,需要建构一种韧性的社会团结,其基本特征包括:跨域信息鸿沟的结构性团结,突破信息封闭的开放性团结,引导互动交流的沟通性团结,维护公正秩序的有序性团结。韧性的社会团结既能理性包容合理的社会分化,也能在基础与底线层面坚定地维护社会凝聚与团结,是我国完善信息社会的治理体系与提升治理能力应坚持的社会政策面向。  相似文献   

20.
《松州》2014,(5)
<正>本专著以新媒体文学中的网络文学和手机文学为重点研究对象。因网络文学相对其他新媒体的"新"和规模影响以及互动性,对传统文学提出挑战,也引发人们的质疑,所以本专著对此进行了重点研究。而对网络文学又侧重研究了特质、语言和批评三方面。手机文学是伴随手机媒体出现的一种新的文学样式。它以简洁、短小、快捷、精炼,贴近生活,沟通情感,受到人们追捧。本专著特设一章研究手机文学的特征和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