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提高民众"获得感",让人民共享改革红利是发展经济、政治、文化等方方面面的最终目的。新时期,影响民众"获得感"因素的主要有养老、收入、医疗这三大板块,即新三大民生问题。伴随着各类社会问题的出现,我国已步入现代风险社会,而风险社会理论恰好给我们提供了分析现代风险社会对民众"获得感"影响的视角,现代风险社会同民生问题共存且是包容关系,研究认为现代风险社会中出现的制度化养老危机、收入分配的"马太效应"以及医疗信任危机对当前我国民众的"获得感"有着直接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民生问题是一个既古老而又常新的话题.民生的最基本含义是人民的物质生活.物质生活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生活方式,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基础,并且和人类社会相伴始终.我国古代就有民以食为天的思想:进入封建社会以后,封建阶级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不得不重视民生问题,提出了"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以及"德政"、"仁政"等民生主张.进入近代以后,尤其是当各种社会组织中出现了政治组织,而政治组织又走向了自己的最高形态--政党以后,政党与民众就成为了现代政党政治中两个最基本的范畴.  相似文献   

3.
文章基于权益保障、需求满足和公平共享三方面提出了养老保障获得感的内涵,并对北京市1316名老人的养老保障获得感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1)北京市老年人的养老保障获得感处于中高水平,随文化程度提高呈"抛物线"型发展趋势,独居以及在社区居住较久的老人养老保障获得感最低;(2)经济独立性、可帮忙的社工和邻居数量均可提高养老保障获得感;(3)家庭养老观念可以确保老年人的养老保障获得感,社会养老观念的正向影响开始显现;社会养老服务提高养老保障获得感的作用开始显现,但服务补贴的作用尚未显现;(4)所持养老观念不同,老年人对于不同来源养老支持的定位也不同,由此产生的养老保障获得感也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4.
十八大报告指出:"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以人为本是关注和改善民生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解决民生问题是当前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面临的重大课题。当前我国的民生问题现状,存在着很多不和谐因素。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社会事业发展的投入;完善社会管理机制,健全民众的利益诉求表达机制;政府、企业、社会等多方面多方形成合力等是改善民生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正学习十九大报告中关于保障和改善民生问题的论述,有五点体会。一是"五年成就"。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五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一大批惠民举措落地实施,人民获得感显著增强。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胜利,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就业状况持续改善,城乡居民收入增速超过经济增速,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社会治理体系更加完善。二是"五大领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也随之发生变化。与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相比,我国民  相似文献   

6.
改善社会民生 促进社会和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前线》2007,(9)
在我国现阶段,民生问题日益凸显,已经成为时代提出的重大课题。胡锦涛总书记在2007年新年贺词中指出,将"着力促进社会发展和解决民生问题"。温家宝总理在2007年春节团拜会上也讲到:"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要  相似文献   

7.
风险治理是现代国家政府事务的重点和难点,本文针对政府风险治理的支撑理论开展分析,在探寻风险社会及其根源,以及政府在风险治理中的角色定位的基础上,提出了政府参与风险治理的三大原则和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8.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不解决好民生问题,经济与社会就不可能协调的发展.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所面临的三大民生问题,关系到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关系到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九大报告做出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发生变化的重要论断。新论断是对我国社会发展变化做出的回应。其中,"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回应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水平的提高,"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回应了我国社会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出现的社会现象。新论断蕴含丰富的哲学思想,熟练运用马克思矛盾论基本原理,坚持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基本观点,遵循"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原理。新论断对新时代党和国家的工作提出新要求,要求我们党当前要将实现共同富裕成为党的努力方向,在工作中要注重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要不断推进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在贝克的研究视野中,风险社会是个较为复杂的理论,现代化风险仅仅是风险社会的一个关键维度,风险社会还与社会的、人生的和文化的风险和不安全等等因素重叠在一起。我国正在走向工业化、市场化、信息化、城镇化、国际化的征程上,各种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在不断汇聚凸显,群体性事件和恶性极端事件增多,已然具备了"风险社会"的特征。风险社会理论与农村贫困问题存在着很大的契合性。在风险社会的场域中,农户贫困面临的社会风险主要有自然灾害风险、收入风险、资产风险和健康风险。  相似文献   

11.
透过德国社会学家贝克的"风险社会"的视角来审视现代社会所面临的众多风险及其背后存在的治理难题,通过分析风险在现代社会所表现出的种种特征指出要建立与现代风险特征相适应的风险预警机制必须在风险界定、风险临界阈值、责任分摊以及社会正义等方面有所突破,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如何建立和完善现代社会预警体系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2.
家庭是人类社会最古老、最具有生命力的制度安排,是我们每一个人生存、生活、发展的微观环境。我们每个人都存在于家庭之中,通过从家庭中得到"获得"维系正常的个人活动。家庭是人们"获得感"的重要来源,然而现代家庭面临严峻的挑战正影响着人们的"获得感"。一、现代家庭面临的严峻挑战尽管"家本位""家国同构"等传统思想在当今社会仍以各种方式竭力为家庭成员提供保障,并帮助抵御风险,但却不足以应对现代化和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所带来的各种冲击。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我国在改善民生方面取得了新的巨大成就,但也要清醒地看到,在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住房、医疗、教育、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环境保护等方面,产生了一些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问题,由此引发的一些社会矛盾和冲突,直接影响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必须清醒地认识解决民生问题的长期性、艰巨性,进一步增强解决民生问题的责任感、紧迫感,把改善民生作为促进社会和谐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4.
孟子日:“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在现代社会中,“民为贵”已非执政者对百姓的施舍。“以人为本”已成为社会的共识和理念,为民服务更是官员的义务和责任。所谓“民生”,“就是人民的生活、社会的生存、国民的生计、群众的生命”(孙中山语)。举凡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住房等等问题,都涉及了群众的切身利益,无不属于民生问题。民生问题是一切文明社会所共同关注的根本性问题。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的民生得到了极大改善。然而,经济指标的增长与发展,并不意味着中国民生问题已经得到全面解决。因为前一个时期解决的民生问题,主要是初级阶段的初级民生问题,而现在民生问题与时代的发展同步,其内涵也在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5.
当前我国基层政府的公共性仍然是传统"集权公共性"的延续,而所要构建的现代公共性一定是一种"分权公共性"。政府"集权公共性"的弊端在提供公共服务的过程中显露无遗。以苏州市X区政府为例,"大政府"大包大揽的公共服务提供方式造成了公共服务低层次的均等化;财政经费短缺及人力不足;购买公共服务力度较低;以及即使财政投入不断加大,民众获得感仍然很低等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必须将政府传统"集权公共性"转变为现代"分权公共性"。构建基层政府现代"分权公共性"的具体路径包括:转变政府职能,建立"强政府,大社会";培育和发展社会组织,促进其承接政府职能和公共服务提供;公民参与公共服务的政策制定,提升民众的获得感。  相似文献   

16.
"民生"是时下我国政治生活中使用最广泛、涵义最丰富的词汇."国以民为本,民以生为先",而面对"黄金发展期"和"矛盾凸现期"并存的特定时期,以及贫富差距扩大、就业、教育、医疗、安全、社会保障和社会公平等民生问题集中突显,民生问题迫切需要得到解决,否则就不会有国家安定和社会的和谐发展.中国共产党作为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利益的政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不断改善和解决好民生问题是党的基本诉求,胡锦涛同志在中共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专门用一个部分论及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七大提出"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任务".我国经济在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普遍提高的同时也出现了收入差距拉大等现象,社会公平正义问题,成为人民群众关注的焦点,也成为实现我国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必须解决的现实课题.  相似文献   

18.
正民生问题是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正确处理民生问题,是保障广大民众根本利益的关键。解决民生问题是最大的政治,持续改善民生是最大的政绩,民生影响民心,民心维系国运。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必须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思想的精髓,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生动诠释了"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  相似文献   

19.
我国传统的家庭养老方式延续了几千年,直到现在,它仍然占着养老方式的重要地位。但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所产生的政治经济形势的影响,离开家庭到社会各类养老组织进行养老的方式,也在蓬勃兴起。发展社会养老的必然性  第一,实行计划生育,限定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也是几千年来从未有过而今必须实行的国策。在此国策下,使一对夫妇要承担四个老人的赡养和一个子女的抚育义务,这在我国大多数人温饱型收入的情况下,是一个难以胜任的经济负担;即使部分老人有自己的离退休收入,物质生活也只能基本维持;但对四老一…  相似文献   

20.
全球化进程中我国社会风险的表征、根源及应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着全球化和国内社会转型的双重推动,社会风险已经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焦点和热点问题。全球化进程中我国社会风险的突出表征为:社会极化现象明显,进一步加大了社会风险累积的力度;意识形态内生弱化凸显,加剧了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信任危机;社会结构紧张,潜存着社会结构风险和制度风险;风险分配不公平,增加了转型期社会发展的不稳定性;公共服务"内卷化"问题显现,极易诱发社会组织提供公共服务的失范;自然生态风险增加,对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产生巨大压力。当下我国社会风险的诸多表现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究其根源,社会转型期市场经济的独特性、社会转型期的利益失衡多为经济利益牵导、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伴生高社会风险、中国社会存在诸多使风险放大的要素、全球化风险带来的冲击等是其根本原因。应对我国社会风险的出路在于:树立正确的现代风险理念;建立社会风险预警机制;创新公众权益保障机制;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保障体系;加强自然生态风险治理;积极参与全球风险治理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