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形格势禁,“台独”已经成为一个“不可能的任务”。民进党内目前没有统一的政治理念民进党在2004年12月11日举行的“立委”选举中只获得89席,离预期的“民进党101席,泛绿过半”的目标相差太远。民进党“全面执政”梦想破灭,陈水扁第二任“总统”生涯陷入提前跛脚的困境。在“朝小野大”格  相似文献   

2.
一、三分天下的政局难稳定台闽地区县市长及第五届“立法委员”选举结果揭晓,民进党原本通过情治系统的分析,只能获得70几席,而选前自己预估也只有79席至80席左右,却意外获得87席,比原来的67席足足增加了20席,成为“国会”第一大党。原先的“国会”第一大党国民党选前预估,以宋楚瑜领军的亲民党和李登辉主导的台湾团结联盟,可能刮去国民党不少席次,但仍可获得87席至93席,却不料跌到只有68席,大  相似文献   

3.
关于2008年1月12日台湾地区第七届“立法委员”选举,大量选情分析集中于讨论国民党大赢与民进党大输格局的形成。本文结合选举分析和选后在台湾社会调研的材料,关注本届选举出现的新现象——国民党、民进党的政党得票率与“立委”当选席次比例之间同时存在大幅差距。本届选举的统计数据显示了这种比例上的差距:国民党当选席次比例(81席,占总席次71.69%)远高于其政党得票率(51.23%),  相似文献   

4.
袁伟 《台湾研究》2005,(4):54-59
从图书分类学讲,民进党类图书基本是指以民进党为题材和对象的书。10多年来,在台湾地区,民进党类图书的“出书热”,经久不衰,一直是台湾学术界、政治界和出版界的工作重心。相关民进党的“出书热”,反映出台湾特有的政治文化和出版文化,是“政治热”带动“出书热”,“炒作热”带动“看书热”。“四热”之下,出过一批学术、理论水准较高的专著,提高了关于民进党研究的水平。不过,不少以民进党为题材的书籍的写作、出版周期超出一般出书规律,缺少研究问题、撰写专著和出版新书的必要的时间上、思考上的沉淀,影响了此类图书的质量。  相似文献   

5.
民进党“台独”转型“五阶段论”——回顾与前瞻徐博东*1997年底县市长选举获胜后,民进党在岛内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地方政权的第一执政党。然而,客观而言,民进党欲夺取“中央政权”,取代国民党而走上“全面执政”,仍面临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民进党近几年来着力...  相似文献   

6.
2000年陈水扁代表民进党出任台湾地区最高领导人,执政长达8年,不但未能兑现“勤政清廉”的选前承诺,反而变本加厉推行政商勾结的“黑金政治”,结果在官司缠身、众叛亲离的境况下黯然下台。在这期间,台湾经济持续低迷,两岸关系频生危机,就连民进党当局当初颇为自得的美台关系,也因其执意推行“渐进台独”路线,出现了明显的裂痕。民进党人士郭正亮在10年前出版《民进党的转型之痛》一书时,也许没有料到民进党在执政后所遇到的难题和阵痛,远较先前的“转型之痛”为剧,更没想到当年戮力推动政党转型的施明德、许信良等领导人,会因党内斗争的惨烈而被迫出走。  相似文献   

7.
2008年以来,全球金融危机引发的世界经济衰退和贫富分化对台湾政党政治产生深刻的影响。为摆脱陈水扁执政的负面影响,民进党中生代尝试推动该党转型。在此背景下,从2008年5月到2012年2月蔡英文领导的民进党走上“中间偏左”的路线。本文综合分析台湾的社会分化结构、选举动员模式和政党选举策略,探析民进党“中间偏左”路线的形成与演变,透视当前的民进党转型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8.
简评民进党的“中国政策研讨会”杨立宪许钟萍今年2月13至15日,民进党在去年底县市长选举赢得大胜后,举办了党内首次“中国政策研讨会”。此举对于一贯标榜“台独自决”、历来被外界认为“没有大陆政策”的民进党来说,自不同寻常,因而引起岛内外舆论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大陆综合实力的稳定提升、两岸关系的不断深化以及国际战略格局的新变化,民进党两岸政策的“台独困境”日益凸显。民进党两岸政策究竟会否再次转型,若转型又会在何时转、朝哪个方向转、程度与策略如何,这些关键问题已引起各界高度关注。笔者认为,受党内外诸多因素制约,尤其是党内权力纷争激烈,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内,民进党仍将推行以“台湾前途决议文”为基调的“温和台独”路线,不可能实现以放弃“台独”路线为标志的两岸政策再转型。  相似文献   

10.
民进党“公民自决”活动的现状及趋势分析朱卫东“公民自决”是民进党解决台湾前途问题的一种极端主张,其实质和终极目标就是追求台湾独立。目前,“公民自决”已成为民进党乃至台当局对抗中国大陆和平统一的一张“新王牌”。近年来,随着岛内局势、两岸关系及国际形势的...  相似文献   

11.
陈星 《台湾研究》2007,(6):31-36
在台湾政坛上.民进党世代交替的快速令人印象深刻,不少人也多认为这是民进党能够保持政治优势的一个重要原因。但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事实上,民进党的世代交替模式随着党内权力生态的演变而悄然变化。民进党“新世代”曾经赖以取得政治地位的特有世代性格现在却成为其进一步发展的瓶颈。2005年以来民进党整体道德形象的崩解,对“新世代”形成了沉重打击,也打乱了世代交替的进程。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在推动以淡化“台独”主张为核心内容的“政党转型”过程中,民进党对其“中国政策”①作了相应调整,使之出现了一些引人注目的变化。本文拟对民进党近期大陆政策调整及其原因、特点进行粗浅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展望民进党大陆政策的发展趋势。民进党整个大陆政策是由两个层面构成的。其一是理念与立场层次,主要涉及台湾前途与两岸关系定位;其二是政策与执行层面,主要涉及如何处理两岸政治、经贸、文化等方面关系的具体政策措施。前者为政治理论基础,是决定性的;后者为政策实践,是从属性的。该党大陆政策的调整也是从上述两…  相似文献   

13.
陈星 《台湾研究》2008,(6):29-34
民进党以制造冲突为主要手段进行动员的政治行为模式根深蒂固,在没有上台以前就表现得极为明显。2000年民进党取得执政权,“对立——冲突”的政治行为模式得到了进一步强化。2008年民进党在台湾最高领导人选举中惨败之后,这种政治行为模式依然是该党政治行为的主流选择,这对民进党未来的路线检讨无疑是一个沉重的包袱。  相似文献   

14.
钟岷源 《南风窗》2010,(13):19-21
"五都"选举对蓝绿来说,都将是异常艰苦的大战。它成为国民党、民进党的"期中选举",哪一党若拿下5席中的3席或更多,则成为2012年的指向标。国民党如果输3席或更多,2012年"总统"选举将会岌岌可危。  相似文献   

15.
3月18日,台湾第十任“总统”选举揭晓,民进党候选人陈水扁以497.7737万票、39.3%的得票率当选“总统”。民进党上台,是台湾政坛的空前巨变,将对岛内的政治生态、政党政治、统独走向产生巨大冲击,也为两岸关系投下了新的变数。  相似文献   

16.
5月20日,陈水扁面对岛内群众和在野势力的激烈抗争发表了“就职演说”。在这篇演说中,陈一改“大选”期间的挑衅口吻,将“公投制宪”变成了“宪政改造”,并声称“涉及国家主权、领土及统独的议题,目前在台湾社会尚未形成绝大多数的共识”而建议将其排除在“宪改范围之外”。然而,这一“宪改”的烟幕难掩陈水扁及其所代表的民进党“公投制宪”的理念与立场。为更进一步认清陈水扁当局“宪改”的本质,本文试就前六次“修宪”中民进党对“修宪”与“制宪”的态度立场加以考察,乃至对民进党上台后的“制宪”活动进行探讨,以期从客观上还原陈水扁当局“宪政改造”的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17.
民进党的“转型”议题是近年来民进党研究中的热点问题。民进党前主席许信良甚至将1997年底该党在县市长选举中的胜选归因于民进党的“转型成功”。准备迈向执政的民进党缘何提出“转型”?其背景为何?“转型”始于何时?其内涵及特点又是什么?“转型”有无完成?对...  相似文献   

18.
潘飞 《台湾研究》2014,(3):62-69
2008年民进党下台以来,持续透过访美、恢复驻美代表处、在两岸政策和对美政策上积极迎合美国等做法,修补与美国的互信关系,为其重返执政创造条件。民进党对美示好的做好虽得到美方善意回应,但因民进党拒绝放弃“台独”立场,无法提出令美放心的两岸政策新主张,因此双方互信提升程度有限,美始终对民进党重新执政充满疑虑。因受美国对台战略考虑、民进党两岸政策转型的复杂性等因素制约,未来双方关系的发展前景充满变数。  相似文献   

19.
彭维学 《台湾研究》2013,(1):24-28,50
近10多年来,民进党社会基础经历“过山车式”颠簸,由2000—2004年扩张高峰期跌至2008年的发展低谷。经由2012年“总统”选举,民进党小幅拉近了与国民党社会基础的差距,但未突破“蓝大绿小”选民结构。自2008年以来,随着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持续深入,岛内主流民意也在不断变化之中。未来四年民进党能否突破路线转型、形象改造等结构性困境,能否有效争取多数中间选民支持,值得进一步观察。本文将就民进党社会基础的现状结构及其制约因素等问题展开探讨,以便准确地了解其社会基础的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20.
陈星 《台湾研究》2012,(1):38-44
派系在民进党的发展过程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迄今为止,党内派系关系仍然是民进党政党运作的重要内容。民进党自组党到现在,派系结构已经发生了较大变化,该党派系内部结构缓慢演化,并逐渐沉淀下来。经过长期变迁,“恩庇-侍从”(patron-client)结构成为影响民进党派系结构基本样态及走向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