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中国法律史学史——一个学科史问题的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立足于对中国法律史学在二十世纪的发展历史,从史学史的角度提出了建立中国法律史学史的学术构想,认为悠久而独具特色的中华法制文明决定了法律史学在近代中国法学学科发展史中所起到的“母学科”的作用,并进而提出对学科本身的史学回顾,旨在促使中国法律史学在研究主体、研究视角、研究方法、研究对象和学科创新等方面寻找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2.
中国法律史学科近年来面临着重大危机,但已有的种种对策并不足以改变现状。中国法律史研究可在方法和目的两方面作出适当转变,即中国法律史学者在不否认考证、广泛收集史料为研究基础的前提下,以"通过法律史,超越法律史"的姿态,发挥自身在法学学术及基于本土立场的比较优势,以适当引入现代中国法律问题为导向,在法学问题意识下选择优先研究的法律史专题,结合社会调查,探讨古今法律的联系,寻找中国传统法律中的制度理性和法律智慧,化制度得失为历史启示,使中国法律史学成为推动其他法学学科发展及法治建设的基础性学科。这种中国法律史研究的新思路将更有助于提升中国法律史学的学科地位。  相似文献   

3.
中国法史学基础问题反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现代法律史学是在传统法律史学和外来法律史学的双重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正确认识中国法律史学的学科性质,对完善这门学科的独立品格,促进这门学科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运用现代法学理论,特别是运用部门法理论去分析中国传统社会的法史材料,是中国现代法史学研究方法形成和发展的主要标志。但不应简单地用部门法理论、现代法理学的一般概念去比附评论中国传统法史材料,使中国法史学研究带上过分浓厚的现代色彩。应重视法史学研究的学术批评问题,提倡既非庸俗吹捧也非恶意贬低的高水平的独立评论。  相似文献   

4.
19世纪末的法国法学界同时见证了两项学术史的重要改变:自然法学迎来了复兴,法史学也成了法学院的一门重要学科。两种学术倾向同时在此时发展并非偶然。面对“社会科学批判”和“社会批判”的法学亟需一种可以处理社会发展经验的研究方法。史学的研究范式恰好因为对变化和发展性的强调而得以满足此种要求。而且法史学又因为其研究的是过去的法律,所以符合法学作为规范科学的特性。法史学展现的法律发展性促使一种强调内容可变性的自然法理论得以发展。自然法学家也通过对法史学论据的使用为多元主义的法律渊源理论背书,并强调在多种法律渊源之间进行选择和解释需要以自然法为指导。但他们所主张的自然法并非独立于特定的意识形态倾向。此时的自然法内核是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它恰恰形成了对社会科学批判和社会学批判的回应。  相似文献   

5.
2005年11月26至27日,由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史学研究中心主办,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协办的“法律史学科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友谊宾馆举行。来自国内各高校、科研机构、学术团体以及美国、日本、韩国、以色列等国家的专家、学者共90余人出席了会议。与会学者就法律史学科发展的理论、方法和材料,以及该学科发展中的具体问题,展开了富有深度和较为充分的研讨。整个会议的讨论可谓史论交融、热烈深入,充分展现了法律史学(者)的活力和价值。这里笔者依据相关资料,拟将此次会议中的主要问题和重要观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倪正茂先生的《中国古代法律功能的再审思》一文 ,虽倡言中国法律史研究范式的重建 ,但却对史学近年来的理论创新成果缺乏应有的敏感。其所提出的“法的历史是人类争取自由的历史”的命题 ,不仅混淆了价值判断和事实判断 ,且将“当下存在的人”和“当下人的自由”排除在外。它既不可能真正求证于人类法律发展史 ,也不可能为中国法律演变史所证明。倪文所表现出的种种问题和情绪 ,不能不让人怀疑如此的“重建”会不会是一场简单的“毁灭”。中国法律史学理论模式的创新和研究范式的转换是否应该在“不破不立”的两极思维的指导下进行 ,是否应该以以往的学术成果和学科积淀为基本平台。  相似文献   

7.
张雷 《河北法学》2008,26(1):153-156
李大钊在史学领域卓有建树,其史学理论及史学思想不仅对中国史学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之功,还对近代中国法律史学发展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他的唯物史观为考察法律现象提供了新的视角,开辟了研治中国近代法律史学的新路径。他不但对法律史的学科归属进行了界定,构建了新的法律史学科架构,而且提出了研究法律史学的科学方法,为近代中国法律史学的研究与编撰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相似文献   

8.
自1949年以来,我们的法律史学逐渐定位于四个领域:中国法制史、中国法律思想史、外国法制史和西方法律思想史。撇开这中间一个明显的地域遗漏(东方难道没有自己的法律思想及其历史吗?)不论,也不管将中国以外的所有国家一股脑塞进“外国”这个单位有多么武断,单就几十年来制度史、思想史各自所确立的研究范围和对象而言,也很难说它们已经涵盖了法律史学的各个领域。笼统地说,法律史学当然是研究法律制度及法律学说的发展规律的科学。问题是“法律学说”是极宽泛的名词。它既包括对法律的概念、本质、职能、内在构造及其与相关社会因…  相似文献   

9.
关于中国近现代法律史史料使用中的几点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傅斯年先生曾经说过,史学就是史料学。这话虽然有些绝对,但却颇能发人深省。尽管法律史界的同仁们都愿意把法律史学科划归到法学门类,但其实大家内心里也都十分清楚,再怎么说法律史也摆脱不了和史学的干系。既然摆脱不了干系,那就得按照史学的规律,重视史料问题。从学术上讲,有着数千年传统和知识谱系的中国古代史无论在哪个方面都相对较为成熟,史料的鉴别和使用也早已形成了一定的规矩,因而搞中国古代法律史的除了那些压根儿就不懂什么叫学术的之外,只要不自作主张和别出心裁,老老实实地遵循一些基本规律,相信就不会出太大的问题或笑话。然…  相似文献   

10.
《唐律疏说》与中国古代法文化西南政法大学教授高绍先法律制度史、法律思想史、法律文化史是研究法律史学的二大学科:,三史互有交叉,言制度必然涉及思想,论思想又不能离开文化,但三史又各有其研究领域,不宜混同。相对而言,前二史界限较明,著述亦丰,而法律文化史...  相似文献   

11.
《政法论丛》2008,(2):F0003-F0003
山东省法学会法律史学研究会成立于2007年12月16日,是隶属于山东省法学会的专业学术机构,依托于山东政法学院。其宗旨是团结和组织全省法律史学研究工作者,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开展法律史学理论研究与交流,总结整理中国传统法律资源,批判地继承和吸收西方先进的法律文化传统,为中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提供理论借鉴,促进理论法学研究的繁荣与发展。  相似文献   

12.
2004年国内法律史学的新进展,一是法律史学的机构设置与开展重要的学术活动;二是最新法律史料、教材、论著、译著的出版与简介;三是法律史学的热点问题研究与理论深化。从中可见法律史学在回应社会与学术挑战方面的活力与价值,也可见法律史学人的努力与贡献。  相似文献   

13.
中国法律史学会第二届年会于八月十日至十六日在安徽合肥召开。来自全国一百五十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与会者就法律史的地位、研究法律史的方法等问题展开了热烈而广泛地讨论。(一)关于法律史学的地位问题。有人认为,目前法律史学存在着“危机”,它在教学方面虽然不可少,但对于法制建设来说,又不必很多,甚至是可有可无的。有的代表认为,这种状态和看法,有它正常一面,也有它不正常的一面。所谓正常,是指在现实的社会生活中,对历史的需要不外乎间接的借鉴,不可能是直接的照搬。社会能够肯定法律史对于教学  相似文献   

14.
传统法史学的主流是描述性的,它以史料的考证为根本,而80年代中期以来兴起一种解释性的法史学,它以对历史的学理分析和文化阐释为特征,二者共同构成我国法史研究的新格局。大致而言,前者指向历史的现象世界,是一种客观性考察,它实质上是一种“发现”,其价值主要是学术性的;后者指向历史的根源世界和意义世界,是一种主体性的“理解”,它实质上是一种“创造”,其价值主要是文化性的和社会性的。在当前,两派学者之间存在种种风格差异,需要相互尊重和理解。  相似文献   

15.
<正> 中国法律思想史学,是确立于本世纪初的一门法学分支学科。此前,《大学衍义补》、《古今图书集成·祥刑典》等书中已出现有关对前代法律思想的资料汇编和简要论述,但由于传统学术体系的限制,法律思想史尚未成为独立之学。近代西学东渐以后,随着西方的学科分类模式和学术研究方法在中国的影响不断深入,学者们以此为基础对传统史料进行重新整理、研究,创立了一系列新的独立学科,中国法律思想史学便是其中之一。本文以二十世纪以来该学科领域的主要研究成果为对象,以其研究对象和方法为线索,对中国法律思想史学在本世纪的发展作一简要回顾。 中国传统学术中对思想史的研究方法,以“学案”体最据代表性,其例可参《宋元  相似文献   

16.
对法律史学科的看法曲 阳 :在第十四届外法史年会期间 ,能有机会与徐国栋教授座谈 ,感到非常荣幸。下面请徐教授为我们先讲两句话。 (鼓掌 )徐国栋 :我这次来参加这个年会非常高兴 ,因为看到法律史的研究这么兴旺。这个年会以前不是每年都开一次的 ,去年它的班子在湘潭发生交替以后才是如此。外法史年会的老一辈为学科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 ,但新班子年富力强 ,也占有各种资源 ,像何院长当会长有便利之处 ,为大家创造了很好的学术氛围。今年开会华东政法学院又有这么多的青年学者参加 ,不是你们采访我 ,我才吹捧你们 ,真的是看到华政在这方面…  相似文献   

17.
从事法律史研究,既需要在学术研究上具有史学与法学的双重知识结构,也需要在学术生涯中兼具史学家、法学家的双重学术品格:浓郁的学术情怀,坚定的社会责任。没有浓郁的学术情怀,没有厚重的文化底蕴,没有“板凳要坐十年冷”的学术韧劲,对于法制史的研究难以深入;没有坚定的社会责任感,没有对于国家、民族、社会鞠躬尽瘁的赤子之心,在法学研究方面,也难以形成有助于法制进步、国家发展的优秀学术成果。在这一方面,张晋藩先生身体力行,给我们做出了表率。  相似文献   

18.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意味着社会利益的调整、和谐社会的构建要依赖于法律和法制,通过法律调控社会,通过加强和健全法制建设实现社会和谐。这就提出了深入研究“法律价值”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庞德曾说道:“价值问题虽然是一个困难的问题,但它是法律科学所不能回避的。即使是最粗糙、最草率的或最反复无常的关系调整或行为安排,在其背后总有对各种互相冲突和互相重叠的利益进行评价的某种准则”。对“法律价值”问题的探讨要建立在法律价值概念的基础之上,而“法律价值”概念的得出,与哲学的一般“价值”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一、主要学术会议和学术活动 1999年度中国法律史研究的主要学术会议和学术活动是围绕“总结过去,展望未来”这一主题而展开的: (一)法律史学会1999年会在重庆召开 1999年10月15~21日,“庆祝中国法律史学会成立20周年暨1999年学术研讨会”在重庆西南政法大学召开。本次会议主要议题是回顾20年来法律史学会所取得的成就,并对未来法律史研究进行展望。此外,来自全国各地的百余名法律史学者就法律史研究的方法、日前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充分,扎实的交流与讨论。...  相似文献   

20.
严容 《法学研究》1989,(3):94-94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和华夏研究院法律文化和法制发展战略研究所联合主办的中国法律史国际学术讨论会于4月19日至21日在北京召开,这是建国以来我国法律史学界的第一次国际学术讨论会。参加讨论会的有来自全国各法学研究机构、高等政法院系和我国历史学界、民族学界、文物考古学界的知名法律史学者67人,日本和美国的著名中国法律史学者13人应邀出席了讨论会,会议收到中外学者提交的学术论文41篇,近60万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