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谢忠宇  李楠 《世纪桥》2007,(5):89-90
浮世绘是日本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她吸收了明初的小说插图,木版画及彩色套印术,并在融合本民族艺术的基础上,最终发展为独具民族特色的丰姿。她以反映市俗生活的题材、画面着色平涂的手法、细腻的质感、装饰性的色彩、充满律动感的线条等手法影响了西方的印象主义和后印象主义。由此在西方产生了日本文化的审美崇拜运动,并使日本艺术成为改变西欧传统绘画的新美学。本文主要探讨日本在初期吸收中国文化并在后期对欧洲施加艺术影响过程中的异质文化间的交流。  相似文献   

2.
一、中国文化对日本庭园的影响 日本庭园特别是古典庭园,受中国古代文化的影响极为深刻。我国盛唐时期的建筑和园林艺术,也与绘画、文学、诗歌、服饰等一样。在当时的日本有着明显的反映。一千多年来,日本庭园吸收中国的传统文化,渗透到造园的每一个细部中去,  相似文献   

3.
“文化有因民族而异的个性差,同一民族的文化也有因时代而异的个性差”,日本文化具有吸收选择性和创造性的特征,日本文化的这些特征对日本的民主化进程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这些民主化的进程中深深体现了日本文化的特征,既有积极的方面,也有消极的方面。  相似文献   

4.
马蕙颖 《学习月刊》2014,(20):32-34
一、神道中的"善"与"恶"神道是日本文化的根基,它源于日本人的原始信仰,自然崇拜,认为世间一切事物中都寄居着神灵。"神道没有固定的教义和典籍,而是一种信念,尊崇山、河、大树、巨石等自然物,把自然看做一种超人力的、超出人类认知范围的存在。"日本神道经过对外来文化吸收融合的漫长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5.
50年代初,美国一些专家曾预言“日本经营管理需要50年才能赶上美国”,而日本企业在学习美国等西方国家先进技术和管理的同时,注重发挥自己的优势,发扬民族意识,把现代科技与管理同民族文化传统紧密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仅用19年时间,就赶上和超过了美国,一跃成为世界强大的经济国家。日本民族文化,是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一脉相承的。日本企业家在吸收外来优秀文化时,很注重研究和应用中国古代文化。丰田佐吉在创造日本丰田公司时,十分推崇孟子讲的“天时、地利、人和”,并以此作为自己经营管理的座佑铭。日本东芝电气公司总经理士光敏夫先生也把孔子的“荀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作为经营信条,强调企业在产品开发上要不断创新。此外,日本的许多大公司都把《孙子兵法》作为培训企业经理人员的必读教材。 由此可见,挖掘应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是我们的职责,也是大有可为的。为了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加速中国经济的发展,赶超世界先进水平,不仅要求我们广大企业家在改革开放大潮中,要学习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改变生  相似文献   

6.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自我意识所构成的精神文化,它同时也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某种意义上讲,社会文化构成了企业文化的文化环境,企业文化也被称之为社会文化的亚文化,因而它既具有自身的特点,同时也具有社会文化和民族文化的共同特征。日本的企业文化是在日本社会文化、民族文化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在日本文化的发展进程中催生了日本的企业文化,又是日本文化的一部分,二者相互作用。日本文化是一种可以保持其种族特性的文化。日本传统文化是比较崇尚群体意识的,这种群体意识一般是指个体首先作为群体的一员而存在,与所属群体荣辱共存…  相似文献   

7.
肖霞 《理论学刊》2002,(3):114-116
日本文化是在中国文化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她承传于中国文化,却又深深植根于日本社会,有其独特的表现形式。本文从儒家“家”文化的遗传与变异——日本的“家户”观念入手,试图对现代日本社会企业集团意识的由来、表现及其对日本社会发  相似文献   

8.
在对日本文化的研究中 ,许多学者和研究者提出了对日本文化性质的基本见解 ,把日本文化称为诸如唯美文化、武士文化等 ,这些都只能从一个方面理解日本文化。事实上 ,日本文化内涵的深层特性 ,则在于它充满“变异”的活力 ,因而 ,如果非要判定日本文化的本质特点 ,那便是它“变异性”。我们知道 ,文化是属于一定社会的文化 ,特定的人类族群产生特定的文化 ;文化又是属于一定时代的文化 ,特定的历史阶段产生特定的文化。作为文化的一部分 ,文学自然具有人类生活共同性的层面 ,即世界性 ,也具有各民族各具个性的层面 ,既民族性 ;即具有历史连续…  相似文献   

9.
近代先后崛起的大国无一例外地都是以开放的心态在借鉴和吸收中发展自己 我们要以文化大国的思维、文化强国的自信改造传统文化.吸收世界先进文化,建设中国现代文化  相似文献   

10.
近代先后崛起的大国无一例外地都是以开放的心态在借鉴和吸收中发展自己 我们要以文化大国的思维、文化强国的自信改造传统文化.吸收世界先进文化,建设中国现代文化  相似文献   

11.
核心价值观是兴国之魂,对于一个国家的稳定和发展意义重大。韩国、日本与新加坡采取多种途径构建社会核心价值观:坚持立足传统文化,吸收现代文明;坚持政府和执政党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综合运用教育、媒体和法律制度等手段共同建设,尤其是注重学校教育。这些途径对我们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在38年的生命历程.特别是从1911年前后到1927年被捕牺牲的20余年中.李大钊既有对日本时事和文化的关注.也直接在日本留学两年多。既有对日本帝国主义欺侮、侵略中国的愤怒谴责.也有对日本民族的文化发达和优良品质的充分肯定。明治维新之后日本文化的发展.为李大钊了解西方文化和俄国二月革命、十月革命.  相似文献   

13.
"少林文化"是中原文化的表现形态之一。"少林文化"对中原文化的传承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吸收了儒家思想的"仁爱"、刚健等观念;二是吸收了道家思想的"天人合一"、刚柔并济等观念;三是吸收了禅宗的"顿悟"等观念。但是,"少林文化"不仅仅以其兼容并包的方式传承着中原文化,同时又创新了中原文化,即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形成了极富特色的"少林文化"大产业链,这也大大丰富了中原文化的内涵。这既体现了"少林文化"作为文化事业的一面,也体现了其作为文化产业的一面。  相似文献   

14.
朱志敏 《新视野》2008,(1):92-93
当今日本的和谐文化,体现在日本的教育体制、社会管理等多个方面,感受和研究日本的和谐文化,为的是我们从中可以得到一些借鉴,1964年东京奥运会带来了日本经济的腾飞,2008年北京奥运会也将带来中国更快的发展.我们现在倡导构建和谐社会,可以从日本的和谐文化中得到一点启示.  相似文献   

15.
孙静艺  王伦 《理论导报》2010,(12):39-40
异化翻译可以为读者了解并吸收中国陶瓷文化创造机会,加强文化交流中的相互融合与吸收,能够让带有浓厚中国气息的陶瓷文化走进外国的文化世界,达到传播中国传统陶瓷文化之目的。  相似文献   

16.
日本企业是世界上大多数国家企业竞争的对手。因受东西方文化影响,形成了其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极大推动了公司的发展,成为日本企业和经济高速发展的动力,引起中外许多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文通过分析日本企业文化建设特点,提出了日本企业文化对我国企业发展的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壁龛在日本的民居生活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被誉为日本住宅的象征,其蕴涵着丰富的日本文化因素。壁龛不单纯是装饰的空间,而且是有精神意义的神圣空间。本文以壁龛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中所蕴涵的文化现象,以加深对日本文化的理解。  相似文献   

18.
郭玲  于洪波 《理论学刊》2006,(5):108-110
本文试图从史实和学理两个方面分析日本文化的两个悖论:在近代以前与中国文化同文同种的日本文化,为何在近代以后结出了异花异果?明治维新以后在“脱亚入欧”的现代化过程中,日本文化为何没有全盘西方化?文章认为,正确地解读这两个文化悖论,是把握日本教育性格特征及其目前改革脉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文化对外交有着重要影响,传统文化对周恩来外交思想产生了深刻影响。这表现在:周恩来外交思想的基本原则受到了传统文化中"和"的精神的影响;其外交礼仪思想吸收了传统礼仪文化的因素;其外交谋略受到了传统谋略思想的启迪;其外交艺术、外交教育思想吸收了传统文化的营养。  相似文献   

20.
公共文化产品的提供以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是日本“文化立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日本的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最初是完全的“政府主导”模式,但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私人部门对公共文化赞助的热情与日俱增,逐渐形成了以政府主导的多元化供给模式.日本公共文化服务的基础设施发展迅速,各种文化场所硬件设施齐全,分布广泛,能够便捷地满足人民的公共文化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