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外交是以和平方式实施国家对外政策的工具,其和平本质决定了外交手段与军事手段的根本不同。外交不是权力政治,也不是对外政策,而是按照一定规范和平处理国家间关系、落实对外政策的过程。外交在不同国家战略中的地位及其作用提供了不同的历史经验:晚清并非弱国,晚清及近代中国的经验不是"弱国无外交",而是外交的失败导致国家的失败;美国对待外交的经验是强国无(需)外交,有实力即可,这是强权政治的逻辑;不少小国成功的经验是,外交是国家存亡和兴替的关键、立国之本和"小而不弱"的保证;曾经发动世界大战的德国和日本的经验是,选择战争走向毁灭,而放弃战争、选择和平的外交战略,则走向繁荣。对于崛起大国的战略选择,不同的历史经验昭示:和平的外交战略而不是军事和战争战略,才是国家崛起的明智选择。中国的崛起是和平的崛起,崛起的中国需要坚持和平的外交战略。坚持和平的外交战略,不是期待国家为外交准备任何成功的利器或其他实力资源,在国家强大之后展示武力,而是要充分利用好作为国家资源的外交工具。为此,不仅要关注和讨论外交,而且要把握外交的本质,从外交的角度观察和分析问题,按照外交规律办事,注重制度创新,让外交资源尽其所能,让外交人员人尽其才。  相似文献   

2.
论当前国际社会的主要矛盾及中国的战略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战后,学术界对国际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莫衷一是。实际上,美国称霸与世界反霸的矛盾、西西矛盾、南北矛盾、东西矛盾等都不是当前国际社会的主要矛盾。当前国际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国际社会对和平与发展的追求同影响和平与发展的因素在增多之间的矛盾。随着中国的崛起,中国处于国际社会中各种基本矛盾的交汇点的特点日益明显。中国必须选择全面发展的战略,首先把自己的事情办好,并全面推行体现和平与发展的外交战略,以化解崛起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阻力。  相似文献   

3.
论中国和平崛起的发展道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平崛起”是中国外交的新思维,是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对国际社会的郑重承诺。国际环境有利于中国和平崛起,和平崛起符合中国的国家利益,和平崛起的发展道路,就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  相似文献   

4.
自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国际国内两个大局,立足基本国情,提出了许多与时俱进的外交思想,如"和平崛起""和平发展道路""包容性增长"及"和谐世界"思想,其中"和谐世界"观是胡锦涛外交思想中最具代表性、前瞻性也是影响最大的外交理念。以"和谐世界"为立足点来,透视和剖析其提出的依据、内在特征及时代意义,以系统地理解当前我国外交思想核心理念的深刻内涵,使中国外交工作的开展得以有的放矢以服务于中国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5.
针对21世纪初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以胡锦涛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中国的和平发展新道路。由此而来,中国确立了新的发展战略和国际战略。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适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和人类进步的需要。它抛弃了历史上大国武力崛起的旧道路,对世界和平作出了贡献,对中国发展作出了创新。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就是坚持社会主义的改革开放,就是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就是要抓住机遇实现自身快速稳定协调的发展。它为中国的发展创造和平的国际环境,又以中国的发展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各国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6.
和平崛起,是中国的国家发展战略。我国之所以选择和平崛起的道路,主要基于和平与发展这一时代主题、优秀中华文明的深远影响和对现实发展机遇的正确把握。要实现和平崛起,必须紧紧扭住发展的战略重点问题不放松,这主要包括:整体推进制度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积极推进全面开放、加速推进中国特色的军事变革等。  相似文献   

7.
“时代主题论”是邓小平的重要外交思想。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特别是在当前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恶性膨胀的情况下,要正确认识与把握国际变局对和平与发展两大主题的影响,既要看到它对和平与发展构成严峻挑战,更要看到它还改变不了和平与发展历史大趋势。这对于帮助我们正确分析复杂的国际环境,迎接各种挑战,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创造一个更加和平与稳定的国际与周边环境,都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共赢是各国在当前国际新形势下的必然选择与现实追求。随着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中国与国际社会互动密度加大,交流不断加强,相互依赖程度逐渐增高,为实现共赢提供了必要性和可能性。"共赢"理念以维持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为核心内涵,体现了中国为增进与其它国家间关系,实现人类共同进步的战略意志和道义,对中国外交转型具有积极意义。中国外交的"共赢"理念与和平、发展及合作紧密联系融为一体,继承和发扬了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化,补充和丰富了中国的和平外交理论,是中国坚持和平发展道路与建设和谐世界的道路自信,是推动世界和平与国家间共同繁荣、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渠道,对中国外交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和长远影响。  相似文献   

9.
和平崛起是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是当今中国发展与强大的战略选择。当今国际环境为中国和平崛起提供了各种机遇和条件。中国应制订正确的对外战略,以使中国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承担更加重要的角色,为中国和平崛起营造更加有利的国际环境。  相似文献   

10.
中国的发展和崛起是和平的崛起,这是一条和一些大国不一样的道路,是中国在自身迅速崛起进程中寻求世界共赢的长期战略,也是中国在世界上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的表现,具有深远的国际影响。现阶段中国实现和平崛起, 就要在国际国内各种因素的互动中把握机遇,创造崛起的环境和条件,为促进整个世界的和平、发展和稳定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1.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和周恩来制定了举世闻名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奠定了当代中国外交理念的基础;邓小平对国际形势与时代主题做出科学判断,调整了外交战略和对外关系,为中国现代化建设营造了良好的国际环境,并倡导建立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冷战结束后,新一代党的领导集体与时俱进,提出了“和平发展道路”的大战略和建设“和谐世界”的外交新理念。  相似文献   

12.
十八大后,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新一届党和国家领导,高屋建瓴地提出一系列对外战略思想和外交策略方针,积极倡导一个“命运共同体”的总体目标,认真做好把握战略机遇、应对挑战的两手准备,努力处理好争取维护国家利益与承担国际责任、维持软实力和硬实力、坚持韬光养晦与积极有所作为三个平衡,妥善处理中国与大国、周边国家、发展中国家以及国际组织的四对关系。其扎实的外交开局,为推动我国向“负责任大国”方向迈进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3.
和平外交是我党长期坚持奉行的外交方略。我国通过实施和平外交政策,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维护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了长期的良好的国际环境,在党的和平外交方略指引下,团结和支持非洲国家,推动南南合作,是我国外交的重要战略。50年来中非人民紧密团结,中非友好不断深化,各领域交流合作取得了丰硕成果。中非关系发展的新实践表明,我国将坚定不移地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继续奉行和平外交方略。  相似文献   

14.
冷战后蒙古基于国家利益考虑,确立了多元、平衡的外交政策。其中,与俄中两国的关系、与"第三邻国"的关系以及与多边国际机制的关系构成了蒙古外交格局的三个不同层次,即与俄中两大邻国保持"等距离"关系是其外交格局的基础;与"第三邻国"发展双边关系,确立外交格局的"多支点";参与各层次的国际机制,谋求安全和经济利益的"再保障"。蒙古的多元、平衡外交对地区格局的影响较为复杂,这是中国周边外交需要加以考虑的。  相似文献   

15.
苏联解体后,根据邓小平外交思想,处理中俄关系要从国家战略利益出发,不以意识形态划线,不干涉内政、尊重俄罗斯人民的选择,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发展中俄睦邻友好关系.我作为中国政府特使赴俄谈判,顺利达成协议,解决了中苏关系的继承问题.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以人为本"的观念是"建设和谐世界"新理念的基础,全面准确地判断国际格局的发展方向是"建设和谐世界"的前提,坚持可持续发展和协调地发展对内对外关系是"建设和谐世界"的保障等三个方面论述胡锦涛主席所提出的"建设和谐世界"新理念与科学发展观之间的关系,并提出该新理念是我国今后外交实践的指导方针,也是科学发展观在我国的外交决策和处理国际事务中的完美体现.  相似文献   

17.
国际恐怖主义与国际反恐斗争引起国际关系的急剧变化和大国关系的调整.大国关系的调整及缓和源于大国安全观念的变化.尽管中国国家安全利益与美国主导的国际反恐利益之间存在一些分歧,但也有较多利益交汇与重合.这为中国外交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活动空间,也为中国积累了新的外交资源.中国可着力于外交空间的开辟和外交资源的利用,扩大"两个利益"间的共同点,同时,缩小并弥合分歧,从根本上维护中国国家安全利益.  相似文献   

18.
2005年4月23日,新加坡内阁资政李光耀在博鳌亚洲年会上作了"为中国和平崛起而实现的共赢方针"的主旨演讲①,这暗示着我们的一些邻国开始正视并参与中国和平崛起的过程.如果这一过程能够顺利进行,中国及其所带动的其它发展中国家,如印度、俄罗斯和巴西等国的崛起将必然给现有的国际体系带来深刻变革.②在主流国际体系变迁理论中,无论是肯尼思·华尔兹的"权力分配论",还是吉尔平的"权力转换理论",抑或是沃勒斯坦的"世界体系理论",都是聚焦在如何通过霸权战争等非和平方式完成国际体系的变迁.如果只把这些理论作为"中国威胁论"的理论依据而加以否认,不跳出其分析框架来重塑国际体系和平变迁的途径,那么中国和平崛起的理论构建中就存在着不足与缺陷.笔者认为,建构主义的"国际体系和平变迁"理论更适于为中国和平崛起及其导致的国际体系和平变迁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把《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作为规范当今外交关系中包括外交特权在内的最基本问题的最完整、最全面和最具权威 ,就世界外交关系而言其意义仅次于《联合国宪章》的立法性国际文献来介绍和评述。文章分别评述了公约的诞生背景 ,特点和内容 ,作用和意义 ,同中国的关系以及国际社会的执行情况。  相似文献   

20.
徐坚 《外交评论》2020,(1):1-21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习近平外交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集中反映了当代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在外交和国际关系领域的最新思想理论成果。习近平外交思想在价值取向上彰显鲜明中国特色,即旗帜鲜明地坚守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与追求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初心,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积极为人类现代化事业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使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初心与倡导涵盖资本主义国家的人类共同体意识形成理论自洽,是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两个必然"思想与"两个决不会"思想,对当代世界与中国发展大势进行深刻洞察得出的重要理论结晶,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外交思想从历史哲学高度对21世纪马克思主义做出的重大理论贡献,体现出深刻的理论思辨与理论创新精神。习近平外交思想富于鲜活的时代精神,集中体现在高扬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旋律、敏锐洞察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历史脉动、以新型全球化理念积极引导全球治理等方面。习近平外交思想使中国外交在理论和实践上得到升华,开辟了中国外交哲学的新境界,是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强大思想武器与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