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民俗与立法的关系既存在共融又存在矛盾。民俗既属于法律调整的范围,又对法律的形成起到了"本土资源"的源泉和素材作用。因此,我们在立法的时候应当正视民俗、尊重民俗,借鉴民俗的有益之处。而民俗的发展也应借鉴立法成果,进而丰富民俗的内容,促使民俗与社会的更好交融。  相似文献   

2.
唐超 《传承》2013,(9):116-117
中国传统的土葬以恋土情结、孝道、祖先崇拜为深厚的文化根基。河南周口的平坟扩耕不尊重乡愿民俗,有悖于文化底线;经济至上,本末倒置";移风易俗",却平坟难迁。殡葬改革,平坟扩耕,要尊重当地的乡愿民俗。  相似文献   

3.
唐超 《传承》2013,(7):116-117
中国传统的土葬以恋土情结、孝道、祖先崇拜为深厚的文化根基。河南周口的平坟扩耕不尊重乡愿民俗,有悖于文化底线;经济至上,本末倒置;“移风易俗”,却平坟难迁。殡葬改革,平坟扩耕,要尊重当地的乡愿民俗。  相似文献   

4.
民俗具有社会性、模式性、传承性和变异性。其形成以社会生活为基础 ,其发展与社会生活相适应 ,对社会生活具有教化功能、规范功能和调节功能。民俗全面渗透于社会环境之中 ,对公安工作有各种影响和作用。公安工作应严格依法尊重民俗 ,充分开发利用民俗资源。  相似文献   

5.
反思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俗旅游资源就是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具有一定的旅游功能和旅游价值的民俗事象的总和。在民俗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两个方面:一是民俗旅游项目过于舞台化,再现民俗事象时,扭曲了它们的历史文化内涵;二是开发格调低俗或把民俗庸俗化。解决民俗旅游资源开发问题的主要对策应是:尊重民俗,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合理开发;走精品化道路。  相似文献   

6.
潘莉 《前沿》2014,(9):11-13
城镇化进程中,民俗的保护和传承是“根”的延续,“美”的传承,“情”的延伸,“源”的开拓。要保护和传承民俗文化,让人们记得住乡愁。应该首先在“人”字上做文章,即从娃娃抓起,吸纳外来人员参与,激发全体民众对民俗保护和传承的自觉意识,还要发挥民俗学学者的作用;其次在“态”上做文章,即做好民俗的“静态”保护工作、“动态”传承工作、“活态”发展工作;另外还要在“涵”字上做文章,摈弃太多的功利化目的,敬畏民俗,尊重民俗,在此基础上,对民俗加以传承发展,如发展民宿、村落经济等。  相似文献   

7.
任何行业的发展,都要紧跟社会的步伐,殡葬行业亦是如此。笔者认为,强制火化与民俗、感情之间屡屡发生冲突,及时为殡葬改革"会诊抓药",才能真正突出为民服务职能,突出对生命的尊重,  相似文献   

8.
一、尊重民族习俗与移风易俗我国有五十五个少数民族和未定族别的的苦聪人、克木人等。他们都有自己的民俗。这些民俗是长期相沿积久而成,祖祖辈辈流传下来,这个民族所有成员都自觉或不自觉地遵循它。这样,就给民俗蒙上一层神圣色彩,使它具有较大的稳定性和传统性。习俗在原始社会,是一种不成文的法律,谁违背了传统的、神圣的习俗,就要为这个集团或氏族、部落所唾弃,或受惩罚。到了阶级社会,习俗依旧保持这种这种传统,为  相似文献   

9.
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武汉特色民居的建设还不能适应新农村建设的需要,不能满足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民居特色提出的更多更高的要求。考虑到地域、经济、文化、民俗等差异,在加速城镇化进程中,我们必须尊重历史,尊重自然,在继承中发扬,在保护中创新,秉承汉派民居的特有风格,营造民居特色。  相似文献   

10.
李琳 《求索》2014,(7):123-127
21世纪的湖南小说创作,着力书写湖湘民间社会生活,关注普通人的现实人生,通过对湖湘民俗风情和下层人民情绪世界的展示,表现了对人民生存状态和人类命运的深层关怀。其民俗的叙事方式、俗民化的叙事立场、世俗化的叙述话语,展现了普通老百姓丰富的内心世界和对幸福生活的热切向住。  相似文献   

11.
《今日浙江》2006,(6):10-10
永嘉后九村支书郑九万一心为民,无私奉献的先进事迹,深深打动了广大党员群众的心。2005年11月22日,省委书记习近平就郑九万的先进事迹在省委先进性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简报上作出重要批示:"老百姓在干部心中的分量有多重,干部在老百姓心中的分量就有多重。郑九万同志的先进事迹正是这句话的生动写照。他以共产党员的实际行动赢得了老百姓对他的尊重和关爱,他是当前正在深入开展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值得党员和群众学习的好典型。"12月8日,习近平获悉郑九万康复出院,又写信给郑九万,对他予以肯定和鼓励,表示慰问和敬意。近日,习近平…  相似文献   

12.
蒋笛 《求索》2012,(10):112-114
民间礼俗,是依托民俗民风而存在的礼,是礼乐文明与民间风俗习惯相结合所诞下的产物。老百姓将礼乐用于民间礼俗活动中,通过"乐"来彰显"礼"。另一方面,在某些时候,民间礼俗对礼乐文明也并不是全盘吸收,而是采取了了"批判地吸收"的方式:在将其精华融入到民间礼俗中的同时也对封建礼教的某些糟粕进行了有力的批判。  相似文献   

13.
李力 《当代广西》2008,(23):43-43
民心工程也是民生工程,就是要让老百姓得实惠、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实施民心工程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根本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尊重人在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实现社会进步与人的全面发展相协调。离开以人为本这个核心,一切发展终将失去目标。  相似文献   

14.
王涛 《中国保安》2013,(15):28-31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当下,保安服务已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大街小巷、居民社区、厂矿学校、企事业单他、大型活动现场,到处都有保安员的身影。而随着保安员个人素质及服务意识的提升,其所提供的服务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认可,保安具也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尊重。  相似文献   

15.
优秀法官宋鱼水对法律、对普通老百姓“打官司”有许多独到的理解,然而给笔者触动最大的,是挂在她嘴边的一句“口头禅”:让老百姓把话说完。”法官是社会公正的守护者,只有悉心倾听诉讼当事人的陈述,才有可能搞清楚案件的事实,从而做出公正判决。宋法官之所以能赢得“辩法析理,胜败皆服”之美誉,一个高明之处,就在于不论是谁,不管他的表述多么的罗嗦,她总是微笑着耐心倾听,让当事人把话说完。以致一次开庭后,一位说话不批得要领的老者感慨万分地对她说“:你是第一个完完整整听完我讲话的人,你尊重我,我信任你。”让老百姓把说完,不仅是工作…  相似文献   

16.
李琳 《前沿》2013,(13):199-200
文化生态保护的重点和难点是民俗生态保护.做好民俗档案工作,为民俗建立完整的档案对民俗生态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民俗档案工作仍处于一种自发状态,民俗档案工作缺乏统一规范的业务标准.加强民俗档案工作应确立档案部门在民俗档案工作中的核心指导地位,建立和完善民俗档案工作业务体系,促进档案馆、博物馆、图书馆等公共文化机构在民俗档案馆藏方面的合作.  相似文献   

17.
正某些特定日子,台湾街道上许多店家会在店门口摆放供品焚香礼拜,当见此人文景象,即知这一天不是农历初二便是十六,因为老百姓会在每月的这两天拜土地公求财运。许多家庭里也会在每月的农历初一、十五祭祀供奉的神明,这些深入民间生活的传统习俗都依农历行事,其他像是祖先祭日、神明生日及各种民俗节日(清明、端午、中元普渡、中秋、年节……),农民历法无不牵动我们日常生活的作息。  相似文献   

18.
传播是民俗的重要运动方式、特征和存在方式,没有传播,民俗的生命力会大大减弱。在媒介化社会中民俗传承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现代传媒为民俗传承提供了革命性的技术手段,推动民俗文化的发展、融合和演化,传媒本身也造就了新民俗。现代传媒自身的局限性及媒介商业化等趋势也给民俗传承带来了负面影响。民俗与传播的沟通是减少民俗传承负面影响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9.
民俗体育文化是区域文化和民俗体育的产物,随着现代文明的演进,民族地区不同民俗体育文化之间存在着相互融合的趋势,因此研究连片地区民族之间民俗体育文化融合对我国文化强国的发展理念有着重要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以武陵山片区苗族、土家族民俗体育为案例,从武陵山民族地区民族民俗体育文化融合发展内在逻辑出发,探讨区域少数民族民俗体育文化融合的条件,在此基础上,构建区域少数民族民俗体育文化融合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20.
德平是一个具有4000多年历史的古老城镇。丰厚的历史文化沉淀,孕育出了众多的、独具特色的民间文化艺术,德平大鞅歌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民俗活动。“德平大鞅歌”不是老百姓在农田里劳作时所唱的“秧歌”(“秧”与“鞅”音同字不同。“鞅”是套在马脖子上的皮绳,是一种钳制马的工具)。德平大鞅歌的起源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