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航 《法庭内外》2021,(1):47-51
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各行各业都受到了疫情的冲击,法院的司法拍卖工作也不例外,司法拍卖看样、腾退、交付等工作均受到一定影响。为确保疫情防控、执法办案两不误,北京法院结合常态化疫情防控需要。  相似文献   

2.
吴睿 《中国司法》2020,(3):46-47
在疫情防控期间,大量的基层群众自治组织、企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依法参与到疫情防控执法工作之中。《关于推动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为疫情防控工作提供有力法治保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要强化对基层群众自治组织、企事业单位等非行政执法机关及其疫情防控人员的指导、培训和监督,防止其实施过度疫情防控措施。为妥善应对疫情防控期间执法主体扩大问题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3.
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疫情防控工作,为疫情防控提供法治保障,是推进当前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从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各环节发力,全面提高依法防控、依法治理能力,为疫情防控工作提供有力法治保障;要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人民法院担负着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捍卫社会公平正义的神圣职责。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为坚决打嵐疫情防控阻击战、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司法保障,是人民法院当前面临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4.
阴建峰 《法学杂志》2022,43(1):71-86
为了个人自由而抗拒防疫管控,是对国家公务活动正常秩序的公然侵犯,具有法益侵害性。对于妨害公务罪之"暴力、威胁",应结合其侵害法益、实务经验予以合理界定。参与疫情管控的基层工作人员能否作为妨害公务罪之对象,需根据司法解释的规定,紧扣从事疫情防控职权之公务性质深入分析。以暴力、威胁方法抗拒不当防疫措施的,因防疫执法之合法性丧失,不构成妨害公务罪。行为人对防疫执法行为合法性的认识错误,属于对构成要件的事实认识错误,阻却犯罪故意的成立。  相似文献   

5.
《中国审判》2020,(4):1-1
新冠疫情暴发以来,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受到了严重威胁,经济社会发展受到了严重影响。对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统一领导,统筹指挥,疫情防控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强有力的保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治安管理、市场监管等执法工作,加大对暴力伤害医务人员的违法行为打击力度,严厉查处各类哄抬防疫用品和民生商品价格的违法行为,依法严厉打击抗拒疫情防控、暴力伤医、制假售假、造谣传谣等破坏疫情防控的违法犯罪行为,保障社会安定有序。”  相似文献   

6.
《中国审判》2020,(5):1-1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为进一步统筹抓好各项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疫情防控期间,全国各级人民法院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审判执行工作,为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提供了有力司法服务和保障。  相似文献   

7.
2月5日,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从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各环节发力,全面提高依法防控、依法治理能力,为疫情防控工作提供有力法治保障。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离不开法治的保障和助力。当前,疫情防控正处于关键时期,依法防控、依法治理.  相似文献   

8.
检察机关司法办案场所既是保障办案公开透明、维护当事人权利的场所,也是规范执法行为、展示司法公正的场所,更是实现执法办案重心转移和执法办案方式转变的物质基础。~①衡量检察机关对法治价值的追求,不仅要看司法活动的结果,还要看办案的过程和每一个细节,这决定了检察机关的每一项执法办案工作都要严格遵循程序要求,而这种程序行为既要靠遵守执法工作规范来实现,又需要通过加强司法办案场所的建设加以保障。  相似文献   

9.
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的决定》,修改后的药品管理法已自2001年12月1日起施行。新药品管理法在对旧药品管理法进行全面修订的基础上,针对药品执法主体资格、行政许可行为、履行法定职责行为、行政处罚行为予以特别规定,体现了权力制约的现代法律精神。关于药品执法的主体资格问题(一)立法焦点问题之一———体现政府机构改革的成果,简化药品生产企业、经营企业和药品的审批程序。按照旧药品管理法的规定和实践中的做法,开办药品生产企业、经营企业须经药…  相似文献   

10.
自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中国公安民警迎难而上,全力奋战在疫情防控工作的一线,维护国家安全、社会稳定,为抗击疫情做出了贡献,获得各国警界同仁的高度赞扬。柬埔寨、越南、老挝、塞尔维亚、哈萨克斯坦、斐济、巴基斯坦、韩国、蒙古、德国、塔吉克斯坦等国执法机构以及联合国等国际组织负责人纷纷致函中国公安部领导.  相似文献   

11.
在现行立法背景下,我国行政主体在执法过程中有较大的行政裁量权.行政主体在执法时为了追求最优执法,加上社会背景以及执法者自身素质水平等因素的影响,执法者往往在规则的限度之内选择性执法,以谋求最大利益,往往导致一系列违法行为出现.在此过程中,执法者如何把握运用规则之“限度”,司法机关如何对“过度”的行为进行规制成为一大问题.本文旨在通过以选择性执法行为为切入点,探讨对不作为型裁量权的司法审查的步骤和内容,从而得出判断特定选择性执法行为是否违法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完善疫情防控法律体系是完善我国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的重要环节,行政应急措施作为政府防控疫情的必要措施是整个疫情防控法律体系的核心。面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新情况,应系统分析行政应急措施的特点与类型,从健全立法、严格执法、强化监督、落实责任、依法救济等环节,尽快完善疫情防控法律体系。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行政检察职能作用助力疫情防控,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贡献检察智慧和力量。  相似文献   

13.
全国立案查处疫情防控期间价格违法案1413件2月3日,在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副局长甘霖介绍,截至2月1日,市场监管系统共出动价格执法人员39万人次,立案查处价格违法案件1413件。  相似文献   

14.
司法部2月24日印发《关于推动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为疫情防控工作提供有力法治保障的意见》的通知,明确要求各级行政执法机关要牢固树立服务意识,根据疫情防控工作和有序推进复工复产需要,不断改进和创新执法方式。这对于全面依法做好疫情防控治理工作,大力推动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李少平 《中国审判》2012,(11):22-24
规范执法行为、促进执法公正是中央深化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人民法院如何贯彻落实好中央政法委的部署要求,大力加强司法规范化建设,着力提升审判质量、队伍素质和司法公信力,是当前面临的重大而紧迫的课题。  相似文献   

16.
2020年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全社会对于保护野生动物的呼声日益强烈。由于当前还存在野生动物犯罪案件频发,野味行业已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执法司法监督的途径有限等突出问题,预防类似疫情的发生还存在漏洞亟需解决。因此应充分发挥检察机关在源头治理中的作用,利用民事公益诉讼、行政公益诉讼、诉前检察建议、社会治理类检察建议等方式加大打击力度形成法律威慑力,堵塞野生动物保护管理漏洞。  相似文献   

17.
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黑龙江省绥化市海伦法院党组高度重视,迅速反应,直面出击,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严格落实省、市和上级法院的重要部署要求,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把疫情防控作为当前最重要、最紧迫的政治任务、头等大事来抓,以最高标准和最严要求开展各项防控工作,采取有效措施妥善安排立案、开庭等各项审判执行工作,准确把握法院审判职能与服务辖区经济发展的结合点,为企业复工复产保驾护航,确保了抗击疫情与司法助企取得“双胜利”。  相似文献   

18.
2020年1月23日10时起,武汉市和周边的鄂州、仙桃、潜江、黄冈、荆门等市相继宣布暂停运营城市公交、地铁、轮渡、长途客运。同时暂时关闭机场、火车站、高速公路等离开通道,严防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扩散,此所谓“武汉封城”。果断、及时的“封城”为防止疫情的进一步扩散贏得了时间.随之而来的防控工作有序展开应该注意到,防止疫情扩散的措施既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但是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令人尴尬的是.突出问题恰恰与“成效”相联系.反映了防治行为中目的和行为之间的悖论。悖论产生于突如其来的社会焦虑心理,并且防控成效的背后引发了一些社会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建立有效的应急反应体制.  相似文献   

19.
涉疫情网络谣言的治理,刑法不能缺位,但也不能越位。实践中对涉疫情网络谣言刑事规制难点在于因果关系难以认定、行政违法与刑事犯罪界限不清、此罪与彼罪之间适用混乱等,准确判断涉疫情谣言的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需要从谣言造成公共秩序的破坏程度、谣言的流传扩散程度、编造者和传播者的主观恶性程度及对疫情防控的阻碍程度等四个方面综合考察,厘清刑事治理边界,确保精准打击,实现宽严相济。  相似文献   

20.
新冠肺炎疫情已被公认为全球性重大挑战。已经、正在,同时仍将对人类社会的诸多方面产生深远的影响。新冠肺炎疫情下司法精神医学鉴定面临诸多挑战,通过梳理疫情下已实施的有关司法鉴定方面的做法、经验,分析涉疫情主要犯罪类型,开展司法精神医学远程鉴定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但应关注其局限性,实施之前应制定相应的操作规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