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郑亚楠 《法制与社会》2011,(9):241+251-241,251
法律翻译的基本要求是精确,即译入语能够精确表达出源语的真正内涵。法律术语是法律语言中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术语翻译的精确性直接体现司法的公正性。然而译者在实践又面临着两难的境地,一方面要实现语言功能和法律效力对等的法律翻译目标;另一方面又面临着目的语中不存在确切对等词的现象。本文探讨了汉英法律术语翻译中的这种现象,提出了相应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2.
法律文本的翻译原则,可谓众说纷纭。本文以前瞻式和后瞻式为视角,提出了法律术语翻译多适用后瞻式原则,而超句子层面的翻译应以前瞻式翻译原则为主。  相似文献   

3.
法律术语翻译必须充分考虑不同的法律文化语境。法律文化语境包含诸多方面,但最基本的有法系、法律部门和法律解释的价值取向等。法律文化冲突常常表现为:术语代表的概念或制度在另一文化中无对等语;术语语言表层相同或者相似,而概念内涵相异或者相反。应对冲突的策略是:语言表层相似但内涵不同的,可以创造新词或者"套用"加注释;找不到对等语的,需要剥离概念核心内涵,再在译入语中进行创造性表达,并确保两种文本的读者反应相同或相似。  相似文献   

4.
在法律语言体系中,法律术语作为复杂的法律概念综合体,具有法学专门涵义,蕴含着法律思想的精华,是最具代表性的法律语言核心词汇。法律术语风格明朗、特点鲜明,具有文化独特性、单名单义性、庄严性和凝练性。在法律术语翻译中应遵循其应有的风格特点,恰当运用形式翻译和功能对等翻译两大策略,从而实现翻译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5.
随着中外法律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世界各国的法律文本不断地被翻译成中文,大量中文法律文本也被不断地翻译成其他国家的语言文本。由此,法律文本翻译的失真问题成为中外法律文化交流不畅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当前法律翻译理论研究中,学者们更多地关注于语言学理论和翻译学理论的研究,少有人关注法律解释学理论在法律翻译中的指导作用。虽然法律翻译有其自身的特性,但法律解释与法律翻译之间具有共同的渊源。法律解释理论对于译者在翻译法律文本中正确理解原文本意大有裨益,将法律解释学的文义解释、目的解释、历史解释、系统解释等方法运用于法律文本翻译中,有助于化解法律翻译失真问题。  相似文献   

6.
姜顶  杜华 《法制与社会》2010,(35):307-308,323
法律术语的翻译问题是法律翻译研究的核心和难点之一。各路学者对法律术语及其翻译问题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分析和提出解决办法。然而到目前为止对法律术语的翻译研究大多关注具体术语间的对比和分析,而没有从系统的、理论的高度做出全面的分析和阐释。本文试从关联理论及其翻译观对法律术语翻译问题做一个比较全面系统的理论阐述。  相似文献   

7.
为了提高英汉法律翻译的质量,译者必须重视英语法律术语的翻译。本文从功能对等理论的视角探讨了英语法律术语的汉译。  相似文献   

8.
中国法律英译需要规范统一术语译名.法律术语英译涉及多种因素,本文就影响中国法律术语英译的三个重要因素:法律文化差异、语言差异和术语翻译规律作出分析,旨在对法律术语的统一与规范化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具体法律英语专门术语为基础,从英译汉和汉译英两方面解析了法律英语术语的翻译,进而在此基础上分析法律英语专门术语翻译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对比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的中方译本和美方译本发现,中国译者和美国译者在法律文本的词、句、语篇等各个层面均采取了不同的翻译策略或手段,足以突显法律文本翻译中译者的主体性。主体性的发挥要受到政治、意识形态、文化等因素的影响,而立法文本翻译中译者所扮演的主体性角色反过来又会促进或影响翻译目的的实现。  相似文献   

11.
认清转喻与翻译的关系,有利于我们以转喻式翻译理论为框架,深入剖析该理论对法律翻译的指导作用。鉴于法律文本的文体特征,法律翻译中的转喻词汇一般采取"译入语对应喻体翻译"的翻译策略。在法律翻译过程中,应当在初稿与终稿中的句型方面进行必要的转喻转换,以确保翻译的准确性、一致性、规范性与简洁性。转喻式翻译理论对法律翻译理论研究与翻译实务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法律英语的文体特征与翻译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法律英语具有复杂性、准确性、庄重性等独特的语域文体特征,使得法律英语的翻译工作具有极强的专业性特色.作为法律翻译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法律文本的翻译必须考虑到在语言风格、法律制度、法律文化框架下形成的差异,寻求搭建这些差异的桥梁和通道,使译文最大程度地准确传递原法律文本的信息,从而有效提高法律英语的翻译质量.  相似文献   

13.
法律英语中的许多法律术语来源于多义性普通词语。法律语境不但制约多义性普通词语的语义,还可以排除其歧义,制约其句子。多义性普通词语因受语境的影响而导致准确翻译存在很多困难。在法律语境下,要准确翻译多义性普通词语,得熟悉专业知识,做到忠于原文与语境,熟知多义性普通词语在法律专业中的意义。逻辑思维和注释在翻译中也能起到适当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随着中国与西班牙学术交流活动的日益频繁,中西两门语言间学术文章的翻译也日见增多.中西语言的互译在此起到沟通两国文化的“桥梁”作用.译者在翻译研究性学术文章的过程中势必会牵涉到大量的专业术语,这些关键性术语在整篇文章中往往起核心作用.其翻译的准确性会直接影响目标语言读者对全文意思的正确解读.本文将探讨的重点放在法律术语的翻译上并强调翻译与历史文化是紧密相连的.  相似文献   

15.
中国法律翻译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法律翻译,是对法律思想观念、法律语言文化、法律规范和法律文本的跨法系交流行为和跨语系交际行为。研究整理中国法律翻译的发展脉络,发掘其对整个中国近现代和当代社会的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提出今后法律翻译在研究中的重点领域和方向。  相似文献   

16.
法律语言具有特殊性、专业性,法律文本分类复杂,其特质决定了法律翻译人才的培养须另辟蹊径。法律翻译人才应该既是精通法律知识的外语人,也是具备娴熟语码转换能力的法律人。如何实现这一培养目标需要业界人士进行系统探讨。以学科独立为基础、在培养过程中实现师资专业化、系统教材建设和高质量、大容量的翻译实战演练是其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法律其实就是语言的法律。法律语言的法律词汇系统主要由法律专门术语和法律专业词语有机组合而成。法律专门术语是生成法律文本语言整体系统的核心要件。《大清律例》数以千计的法律术语,展现的是清代法律语言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念,一定程度上昭示了中国古代传统法律语言体系的整体性法律观念及清代法律语言文化的时代特征。《大清律例》法律语言障碍的分析和疏解,主要体现为对其法律术语外化符号表现特征的理解和阐释。从不同视阈考察《大清律例》法律术语符号体系,归纳总结其饱蘸中华法系独特性格特征的法律专门术语外化表现形态,揭示其存在的专属性汉民族传统法律术语文化精神的客观规律,是研究清代法律语言文化整体价值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8.
从刑事诉讼的视角来看,法律翻译指的是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涉及的翻译活动,是涉外因素在侦查、起诉、审判、执行等刑事诉讼环节的具体体现。法律翻译不仅仅是对语言种类的单纯转换,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被视为一种特殊的解释活动。刑事诉讼中的法律翻译,既要符合准确性与精确性、同一性与一致性、清晰性与简明性的原则要求,还要确保翻译文本能够在刑事诉讼活动中使用,保障刑事证据的可采性。要严格翻译人员的准入资质,建立翻译人员的追责机制,保障被追诉人的权利救济,进一步健全完善我国刑事诉讼翻译制度。  相似文献   

19.
学者云,“翻译之事,定名最难”;而古人也有教诲说,“公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故工具书中术语的准确定位事关翻译意旨的顺利实现;故针对法律英语词典的误译、涵盖面不广、未对近义词进行辨析以及大量非词汇化词条等问题,词典编辑者应尽其所能对工具书予以完善,以排除法律英语翻译时因工具书而造成的障碍。  相似文献   

20.
<正> 一项法律理论体系的建立,常常开始于使这一理论成立的基本法律术语,因此,确定土地法律制度的基本法律术语,是建立和完善土地法律制度体系的关键。就人类土地法的产生及其发展过程而言,土地法不外乎受到两种力量的制约,即市场力量和政府的力量。前者表现为市场运行及其规则,在法律上通过土地所有权的行使来实现;后者表现为政府的控制或干预,在法律上通过土地管理权的行使来实现。可见,能够作为我国土地法律制度理论基石的法律术语,只能是代表政府力量的土地管理权和代表市场力量的土地所有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