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 毫秒
1.
感念父亲     
看着我的父亲与我的儿子逗乐儿,我心里总有一种说不出的味儿。 父亲有两个女儿,在我下面还有一个小妹。我知道,父亲这一生的遗憾就是没有一个儿子。换在以前,换在农村,无子是一件挺没面子的大事儿。虽然我的父亲在他很年轻的时候就离开了农村,虽然我的个性像极了他且成长过程中从不让他多操半点心,虽然父亲表面上也没说什么,而且母亲也没有因为生女儿便在家中没有她的地位。但,确切地说,我们这个家族的姓氏最终到我们这一代便止住了,  相似文献   

2.
每当我在街头、车站、地下通道听到流浪艺人的歌声、琴声时,我都会情不自禁地过去,掏出10块20块扔下就跑(为的是不让他们难堪)。因为我觉得我和他们是真正意义上的同族,都有一颗漂泊、流浪的心…… 我是独生女,从小生活在一个优越的知识分子家庭,在母亲的严厉管教及父亲的关爱呵护下无忧无虑地长大了。大学毕业前夕,一场风花雪月的事打破了家的平静我自做主张地与人私订了终身。父母断然不能接受这一事实,理由是:女儿事业未曾起步,面包还不知在哪儿,怎敢奢谈爱情?更何况这桩婚姻门不当户不对! 然而,年少轻狂的我只一句话回敬了父母:爱了就是爱了,没有理由。父母于是便  相似文献   

3.
沉重的爱     
《沉重的爱》作者江海心,是一位残疾儿的父亲,12年前,当他的女儿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他们夫妇选择了哺育她,尽管当时就已确诊小孩为严重智残;12年多来,他们费尽心思,把无限的爱倾注到自己的亲生骨肉身上。他告诉大家:“作为一个父亲,作为一个痴呆儿的父亲,不论我们生育她给社会带来了什么负担,不论我们的家庭因此出现了什么样的艰难,我都有义务把她的生命延续下去、这不仅是人道,是人的情感良心,更重要的是,不管她懂不懂,知道不知道,我和妻子都是用同样炽热的心去爱她的,尽管这爱又无奈又沉重。” 下期将推出《采访人生》,作者吴菲将讲述她采访三个患同样绝症的孩子的父母,并携手努力挽救他们时所感受到的一份震撼。  相似文献   

4.
这一段时间。是我长大以来最开心的日子。我打电话给父亲,我说,爸爸,我真的好快乐!父亲在电话那端静静地听着,生怕漏了其中的哪一句,以至于有好几次我不得不停下来问爸爸,您在听吗?几乎每一次电话都是这样的情形,通完电话以后很长时间我都不能平静下来,因为,才二十岁多点的我,初中都没毕业,现在是一家中专学校的特骋美术老师。几个月下来,我讲的课赢得了学生们的喜欢和学校的肯定。 学校在城市的远郊,每到周末,只要没有特别的事,我会早早作好  相似文献   

5.
文竹 《协商论坛》2007,(6):57-57
我不知道是不是所有的女儿跟父亲都有一种隔膜,我从小就对自己的父亲敬而远之:我不喜欢他的懦弱和细致,我总在想为什么他不是那种能用胡子扎女儿脸很风趣的父亲?结婚时,我逃也似地离开了父母家,总  相似文献   

6.
陪父亲喝酒     
成年后,我长年在外,难得与父母相聚。父母舍不得离开家乡,他们守着海边那间小屋,守着他们生命底处的根,相依为命。偶尔,他们到我这儿来,必大包小包地带了许多家乡的海货。我下班后,会陪父亲喝两盅,我知道,父亲嗜酒,每顿都要喝上两口。酒对他是一种依赖、一种寄托,是他另一个兄弟。  相似文献   

7.
魁元:我是一个肢体残疾人,依靠自己的努力,已经有了自己的生活。在生活中我每时每刻都感受着大家的关爱,人们对残疾人照顾得几乎可谓无微不至。但是我却越来越不习惯了。因为我知道很多事情我都是可以自己做的,我说了他们又不听。难道我应该心安理得地享受这一切吗?大伟:接受关  相似文献   

8.
<正>那天回到家后,已是晚上7点多钟。家里却没有一个人,饭菜都留在厨房里,两双筷子和两只碗放在盆里,想必父母已吃过饭了,可他们到哪去了呢?拨通父亲的电话,一段悠扬的歌声从电话那头传来,父亲大声地喊:"我在侨乡广场跳舞呢!"随即就挂断了。跳舞?在我印象中,一向不好动的父亲怎么会去跳舞?吃过晚饭,我来到容县侨乡广场,发现一大群热舞者跳得不亦乐乎。人群中,我看到父亲正与母亲很投入地跳拉丁舞。他们的动作虽然有些生硬,但是跟  相似文献   

9.
李长安 《世纪行》2014,(3):15-15
<正>教育最重要的功能是人的自我发现、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和自我价值的实现,是使个性潜能获得充分发展的过程。只有在全面发展的同时注重个性发展,才能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核心理念,才能培养出更多更好的创新人才,实现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我有一个上初中的邻居孩子,曾随当访问学者的父母在美国生活过一年,他对父母说:"我想一个人到美国去读高中、上大学。因为我国内的同学,每人每天都在忙着做习题和考试,而我更喜欢美国的同学,他们爱运动、  相似文献   

10.
一日,笔者去一所中学联系女儿上学的事情,途经学校操场时,不经意间发现几个学生围在一起聊天。不听不知道,一听吓一跳。一胖乎乎的男孩手里握着一根木棍,神气十足地说:“我真想去当一回坏人。”引得大家一阵掌声。另一个蓄着长发的男孩则更加来劲:“我是流氓我怕谁?!”并装出一副凶神恶煞的模样来……因为我的突然出现,一个个都想跑,被我叫住。问他们为什么这么说话,他们的回答几乎是异口同声:电视里都是这么演的,我们只是模仿而已。面对学生们的如此表演,我在震惊之余,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之中。  相似文献   

11.
正我是个土生土长的台湾人,出生在台南县大内乡偏僻的二重溪农村。在悠长的记忆里,幼年亲历过的一件事情却是至今都无法忘记的,成为了心中永远的记忆。记得那还是在我三四岁的时候,同村人李妈兜、杨荣山两人经常会在我家与我父亲一起喝茶聊天,而且还经常穿着红裤子,幼小的我就会好奇地问父亲,为什么他们穿着红裤子?父亲告诉我,他们是"あか"(音译"阿卡",日语"赤",此处特指"共产党"),1928年他们遭到了日本宪兵的追捕,在我父亲的帮  相似文献   

12.
母爱无语     
母爱,这一无价的馈赠,是上帝赐予人类的福祉。这个“福”到底是什么?带着这样的心理,在不知不觉中,我已长大。才觉悟出:身为儿女的我们才是这份馈赠的继承者和拥有者,然而我们无法用词语来诠释她真正的内涵,因为她是那么的普通,却又是那么的伟大……幼年,我生活在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家里条件还算宽松。父亲在镇上开农用三轮车,母亲在外卖早点,我和姐姐俩无忧无虑的上着幼儿园,就这样生活了有六个春秋。后来我们迁居到农村老家,住进了奶奶隔壁的三间瓦房,然而,因为一些琐碎的事情,父母常常大动干戈,吵嘴打架,这样不到半年时间,母亲百般无奈…  相似文献   

13.
马老师:您好!我是一名某高校今年即将毕业的专科女生,面临求职就业问题,我产生了无限的困惑,希望能得到您的建议和帮助。情况是这样的:我来自农村,为了我能读完书有一个稳定的工作,这些年来我的父母吃尽了苦头,但是今天我仍然让他们为我的工作而操心。在和我同班的很多同学中,他们都因为家里有关系而早已确定好了工作单位。并不是我的能力不如他们,在与他们一起到用人学校试讲时我留给老师们的印象比他们都好。可是他们凭家庭关系“成功”了,而我只能在背地里惋惜自己“怀才不遇”、“英雄无用武之地”。我是一个很自信的人,至今仍然在求职…  相似文献   

14.
《小康》2016,(7)
正这些完美女孩身后,是她们充满父爱又见识卓远的父亲。他们,以不拘一格的教育方式,培养出了极为出色的女儿我曾经说《红楼梦》就是一部失败父母大集合。但其实,《红楼梦》里还隐藏着几个教育女儿相当成功的父亲,他们以卓远的见识和不拘一格的教育方式,培养出了极为优秀的女儿。他们的方法,放在今天,也一样值得借鉴。宝琴是薛姨妈的侄女、薛蝌的胞妹、薛宝钗的堂妹。和《红楼梦》里几乎终身未出过远门的姐  相似文献   

15.
我是一个父亲,一个在北京做保安的父亲。因为儿子有一个做保安的父亲,所以他见到他父亲的时间还不如他每天早晨喝牛奶的时间多。因为“非典”的缘故,今年六月份的休假泡汤了。儿子在电话里说:“我想你。”一下子把我激动得眼泪汪汪。等我回过神,才有点明白,我想儿子是真的,儿子想我,怕是“别有用心”。儿子是很现实的,在他的眼里只有一个叫“叔叔”的爸爸对他不错。“叔叔”每年的六月份到家里一次,会给他带好吃的好玩的。叫“叔叔”的爸爸会抱着他出去玩儿,而且肯为他花钱。更重要的是,当妈妈向他动手挥舞鸡毛掸子的时候,这个人会很及时地…  相似文献   

16.
我在1991年春天,“打的”去中央民族大学教授楼探望冰心,司机是个文学迷,了解冰心不少的事情,他忽然问我,知道张恨水为什么恨水吗?因为他非常爱冰心,可又追求不上,便起了这个名字,恨水不成冰。他问我,这个“恨水不成冰”的故事是真的?我说,绝对不是。他们两人从未谋面,如何谈得上爱?后来我在南京、福州甚至银川都回答过这个问题。在人们的想像中,女作家总也少不了男女之间的“花边”与“私情”,你看与她  相似文献   

17.
开心乐园     
父亲对女儿的男友严厉地说:“年轻人,你每天只带我女儿看电影、泡咖啡厅,难道就不能做点其他的事情吗?”年轻人又惊又喜地问:“您是说可以做其他的事儿了吗?”两个歹徒埋伏在一个黑暗的街角,打算暗算一位银行官员。等了半天,也不见那人的踪影。其中一个十分着急地说:“你的情报准吗?怎么这么长时间他还不来,但愿他不要发生意外!”一个找工作的人申请当监狱看守。看守长对他说:“这里关押的都是些亡命之徒,你能对付得了吗?”那人回答:“没问题,谁要是不服管,我就叫他滚出去!”听者有意关心申请当看守一位处于弥留之际的男子向妻子立下了遗嘱:…  相似文献   

18.
我和父亲     
听说WOMEN OF CHINA(中文海外版)杂志要约我写点东西,我觉得不是我听错了吧。那上面都是英雄典范,和我有什么关系。我也曾经努力要求过自己,父母对我们的管教也挺严格的,一直想让我们做对国家、社会有用的人。但是轮到上WOMEN OF CHINA(中文海外版)杂志,好像还差一大截。我想大概还是因为我是黄胄的女儿。去年我在我父亲的艺术馆开了画展,所画的东西又和我父亲的完全不一样,  相似文献   

19.
王雨晴 《半月谈》2005,(7):58-58
父母偷看孩子的日记是不好的行为,然而也是可以理解的.因为这是父母急于了解孩子而采取的不得已手段。假如我的父母用这种方式来。打探。我有没有把心总全部用在学习上,我想我能体谅他们。幸运的是,这样的事情从来就没有发生过,因为我经常主动跟父母讲讲最近的学习情况,聊聊学校里发生的新鲜事情,  相似文献   

20.
关键看自己     
彭欣 《半月谈》2005,(9):69-69
我是一名初中生,父母在我上小学时就已经离异,家庭生活也因父亲的离去而变得单调、拮据。这一事件给我带来的阴影也随着我年龄的增长变得越来越可怕。特别是父亲的玩世不恭,常给还在关心着他的母亲带来伤痛。但也正是因为父母分离,我开始懂事,不再像以前那样任性,开始学会自立自强。因为没有了父亲的呵护,我也开始注意与周围的环境保持和谐,不再和所有人作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