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民公安》2010,(2):57-57
维和警察的基本条件与要求 维和警察从全国公安机关人民警察中选拔产生。选拔工作遵循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按照个人申请、组织推荐、选拔考试的程序进行。  相似文献   

2.
试论联合国民事警察维和国际法依据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联合国民事警察维和行动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国际法依据的特殊性。联合国民事警察维和行动的特殊性表现在警察维和发生的前提与军事维和不同,组织领导体系不从属于军事维和组织领导体系,执行的任务与军事维和任务不同,行动规则与军事维和行动规则有区别。联合国警察维和国际法依据必须适应警察维和行动的特殊性,一方面拓展传统维和三项原则的基本内涵,另一方面,制定专门的警察维和国际法准则,使联合国警察维和行动走上相对独立发展的道路,从而将其发展成为非武装性质的卓有成效的维持国际和平的特有形式。  相似文献   

3.
江泽民主席在2000年召开的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上指出: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一贯恪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支持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以及解决各种全球性问题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国将一如既往地履行自己的义务和职责。2000年8月8日,根据中央领导指示精神,经公安部批准,中国维和民事警察培训中心在武警学院正式挂牌成立,该中心是我国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为派遣维和民事警察而建立的培训基地。我国维和民事警察培训和派遣工作虽然起步较晚,但是维和民事警察培训工作已经取得了积极的成效,维和中心正在快速建…  相似文献   

4.
10月12日,在华访问的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参观了新建成的中国维和民事警察培训中心,并观摩了即将于本月赴海地执行任务的中国维和警察防暴队的训练。中国公安部副部长杨焕宁在中国维和民事警察培训中心会见了安南,并介绍了中国派遣维和警察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的情况。杨焕宁表示,中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一贯致力于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重视并支持联合国在《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指导下,为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中国正在培训更多的合格的维和警察,时机成熟时,将向现有和未来的联合国维和任务区派遣更多的维和警…  相似文献   

5.
今年 5月 13日,在东帝汶首府帝力举行了中国维和民事警察维和奖章颁发仪式。从 2000年 1月至今,我国共派出四批维和警察,共计 74人次。目前,中国警察中有一名同志担任东帝汶过渡当局警察副总监,还有多名同志担任了地区警察局局长、副局长等重要职务,中国维和警察赢得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赞誉,为祖国争了光。  相似文献   

6.
2011年,辽宁省公安厅组建警队赴东帝汶执行民事维和任务,省公安厅将此警队培训重任交付于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这是我省第一次单独组建警队执行维和任务。作为此次为何警察英语培训教师,特将此次英语培训思路、方法及内容作以介绍,并就相关内容进行思考,旨在总结此次英语培训任务,为进一步完成好积累维和警察培训工作积累经验。  相似文献   

7.
警察临战心理训练,是提高警察临战效率的重要途径,能够大大提高临战警察的认识能力,应激反应能力和情绪控制能力,锤炼其忠诚果敢、紧毅沉稳、不屈不挠、乐观豁达的优良心理品质。临战心理训练应遵循激励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循序渐进原则、持之以恒原则、实践性原则。临战警察心理训练内容应包括认知能力、情绪、意志心理控制训练。临战警察心理训练的主要方法有案例教学训练法、综合实战模拟训练法、心理暗示训练法。  相似文献   

8.
论刑讯逼供的心理成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刑讯逼供现象的心理原因主要在于一些警察存在的认知偏差、情绪控制能力差、办案能力差、心理健康状况不佳及自我意识上的偏差。解决刑讯逼供问题的心理对策包括建立符合警察职业特点的教育训练模式 ,落实警察招收中的心理选拔环节 ,加强教育训练的针对性 ,以全面提高警察队伍的办案能力及自我控制能力。  相似文献   

9.
装备管理质量直接影响到维和警察防暴队的自身安危和执行维和任务的成败。为了圆满完成维和任务,中国维和警察防暴队必须认清维和警察防暴队装备管理工作的重要作用,遵循维和警察防暴队装备管理的根本原则,坚持维和警察防暴队装备管理的基本要求,熟悉维和警察防暴队装备管理的主要工作,抓好维和警察防暴队装备的事故预防。  相似文献   

10.
警察心理训练内容与方法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心理训练已成为西方发达国家警察教育最主要的内容之一,我国警察心理训练尚处于尝试与探索阶段。警察心理训练对于提升警察心理素质、保持警察心理健康和提高警察实战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警察心理训练包括基本心理素质训练、压力管理训练、人际沟通训练、团队协作训练和情景处置训练等主要内容。放松训练法、心理图像训练法、模拟训练法、暗室迷宫训练法、再认回忆训练法、抗干扰训练法、自我暗示训练法、角色扮演训练法等是警察心理训练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1.
李晓明当时就是我赴东帝汶第三批维和警察中的一员.身份是维和警队副队长。当时.他只有26岁。此前,李晓明在全国范围内的维和警察选拔考试中,凭借出色的英语水平和警务技能给公安部外事局领导和考官留下了深刻印象。  相似文献   

12.
由于公安院校学生正处于心理与生理的不稳定期 ,公安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标准不宜参照一般警察的心理健康选拔标准。采用卡特尔 1 6PF个性因素量表 ,对江苏公安专科学校两届学生进行测试和调查 ,所得出的测试结论与调查结果非常吻合 ,并据此得出适合公安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标准。  相似文献   

13.
2005年6月,得知山东省公安厅要组建第三支赴海地维和警察防暴队的时候,我刚刚从联合国利比里亚任务区返回来才半年时间。这次的维和警察防暴任务,和我第一次执行的民事维和任务截然不同,我知道它的艰巨性,复杂性,危险性。  相似文献   

14.
在当前"大调解"社会纠纷综合治理背景下,公安机关参与调处民事纠纷具有重要意义。警察职能定位、警务模式选择、警务资源配置、警察绩效考核机制、警察专业化和规范化建设要求等,对警察民事调解都提出了诸多挑战。本文从立法、人才培养和制度建设三个方面提出了建议:立法上,明确警察民事调解规范;人才培养源头上,公安院校应在本科教育中开设"警察民事调解训练"相关课程并加强在职警察民事调解培训;在制度建设上加强警察民事调解与人民调解、司法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5.
《天津政报》2012,(4):20-21
<正>津政办发[2012]15号各区、县人民政府,各委、局,各直属单位:2010年10月至2011年11月,受公安部指派,由天津市公安局单独组建的中国第九支赴苏丹民事维和警队进驻联合国苏丹任务区执行维和任务。执行任务期间,全体队员始终牢记祖国和人民的重托,忠实履行维和警察的神圣职责,努力克服当地政治安全局势复杂、工作任务危险、生活条件艰苦等困难,团结一致,不畏  相似文献   

16.
赵宇 《公安教育》2006,(6):53-55
2006年3月6日至24日,笔者有幸参加了中英两国政府在中国维和民事警察培训中心联合举办的“中英维和教官培训班”(Sino-UK Train the TrainerCourse)。本次培训旨在提高参训人员的业务技能,提高亚太地区国家维和教官的能力,培养在联合国任务区可以承担培训当地警察警务技能的维和警察教官,扩大亚太地区国家在联合国维和行动中的影响力。英国政府派出两名来自布雷姆希尔高级警官培训学院(LeadershipAcademy for Policing at Bramshill)的资深教官施教,参训者包括中方8名学员和巴基斯坦6名高级警官。课程内容主要围绕警察业务教学与训练的…  相似文献   

17.
警察心理选拔是指在新招收录用人民警察的时候对其进行心理方面的测查,以便将心理素质较高人员吸收进公安队伍。文章认为,警察的心理选拔可以从智力、动机、情商、个性等方面进行测试。  相似文献   

18.
警察心理健康教育无疑具有重要的人本价值。从历史发展看,警察心理健康教育就是沿着以人为本的方向演进;警察自身作为心理健康教育价值的承载者,其心理的复杂性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人本向度;警察心理健康教育的人本价值则体现在从警察个体全面发展到警察群体素质的综合提高上;只有树立起以人为本的警察心理健康教育观,方能真正实现其人本价值。  相似文献   

19.
波黑印象:战争、贫瘠、满目疮痍美丽与残缺的交错2001年10月28日,对杭州市西湖公安分局的一级警司吕志勇来说,或许是值得一生纪念的日子。这一天,他代表中国派往波黑任务区执行维和任务的维和民事警察之一,来到了萨拉热窝。经过四、五天的集训后,被分派到波黑塞族共和国首都——班尼亚卢卡市。该市距离萨拉热窝200多公里,是塞族人的集中居住区,波黑第二大城市,也是波黑的商业中心城市。吕志勇在班尼亚卢卡市区维和警局工作,与联合国驻班尼亚卢卡市维和总部在一个院子里办公。而他的正式身份是“民事警务观察员”及维和警局分管队队长,行使职能是专门监督当地警察的执法行为。  相似文献   

20.
论新时期的警察心理素质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心理素质在警察素质中具有重要地位。警察心理素质包括心理健康、心理压力承受能力、自我控制能力、基本心理素质等方面。从发达国家的经验看,我国在警察心理素质培养方面还应注意完善工作机制,开设必要的心理训练课程,改变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