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历来是我国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的重点区域,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则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前沿阵地,因此,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高校的思政课中贯穿民族团结教育是符合边疆稳定、国家和谐发展的需求。由于边疆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具有一些不同与其他高校的特点,在思政课中贯穿民族团结教育时,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加以改革和创新。  相似文献   

2.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如何让高校思政课入耳、入脑、入心,课程的改革创新至关重要。近年来,许多高校逐渐响应国家号召,积极探索红色文化教育与思政课教学的实践路径,为促进思政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做出了一系列调整与努力。然而在实际改革过程中,发现红色文化教育内容深度不够、理论与实践存在脱节现象、教学方式较为单一、教师红色教育理念不够重视等教学问题,极大影响了当下高校思政课程教学工作的顺利改革。对此,高校应加大思政教学与红色文化融合改革力度,加强实践教育环节、创新教学方式、优化教学内容,为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堂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源头,是对青年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资源。把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有助于发挥思政课的政治引领作用,有助于夯实思政课的历史与现实的事实支撑、增强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探索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路径,应注重在教材内容的更新、教师课堂教学内容的优化、新技术教学方法的改进、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的多样化结合等方面下功夫,形成多维的融入格局。  相似文献   

4.
互动教学是高校思政课有效的教学方式之一。通过总结高校思政课堂互动教学情况,尝试构建思政课堂互动教学方式选择的评价标准既可帮助教师评价互动教学方式的效果,提高思政课教学的有效性,实现思政课“育人”功能,又能南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灵活运用各种互动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水平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5.
当前,民族地区高校党的建设面临来自国际、国内纷繁复杂形势的巨大挑战。必须以构建和谐校园,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工作队伍,突出时效性和实效性为着力点,努力创新党建工作新思路,做好党建与科学发展相结合、党建与民族团结教育相结合、党建与思政教育相结合,从而实现民族地区高校党建工作新交破。  相似文献   

6.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肩负培养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之重任。互联网的急速发展倒逼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易班作为教育部主推的高校校园网络安全文化产品,为思政课的教学改革带来了新契机,同时也对思政课教学方法提出新的要求。故而,可通过加强易班思政课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发挥易班优课功能,完善易班相关评价、激励机制等方式创新思政课教学方法,提升思政课的育人效果,增强大学生对思政课的认同感与获得感。  相似文献   

7.
做好"课程思政"工作,是各高校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讲话精神的重要内容,各高校可以通过深化课程体系教学改革、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创新课程教学方式、优化教材内容建设等基本策略来改革"课程思政"工作,并通过加强组织领导、制定实施方案、强化工作考核、提供经费支持来建立健全"课程思政"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8.
云南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要加快教育强省建设,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到2026年,力争云南教育整体发展水平达到西部先进行列.云南省高校要充分发挥高校思政课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功能,从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生态文明排头兵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创新型云南建设、文化强省建设等方面着力,推动思政课提质增效,切实履行好思...  相似文献   

9.
杨旭  董成稳 《工会论坛》2015,(2):133-134
世界遗产的重要程度决定了世界遗产教育的紧迫性。将世界遗产课程纳入高校思政课教育体系,为世界遗产教育开辟了新途径。齐鲁工业大学创新课程体系建设,充分研究思政课和世界遗产课的内在联系,形成独具特色的遗产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0.
基于对高校思政课教学在铸牢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五个认同"教育方面的落实情况的分析,梳理出在群体覆盖面、思想嵌入性、文化传导力、"四史"知识学习、改革创新观念五个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落实"五个认同"的对策:扩大课堂讲授覆盖面,注重少数民族学生;提升课堂教学的思想嵌入性,有效链接民族共同体意识与教材内容;增强文化传导力,充分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充实学生的"四史"知识,提高学生党员党性修养;将改革创新观念融入教学过程,深化学生对新时代的体验。  相似文献   

11.
高校思政课的变革轨迹及所面临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思政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本质特征。从新中国建立至今,思政课始终随着国内和国际形势的变化而变化,改革开放以来,思政课经历了两次重大变革。"05方案"的实施,对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政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当前思政课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实效性差,为此,各级领导必须从战略高度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和思政课的改革。对教师而言,要正视时代发展带来的新情况、新变化、新问题,努力使教育教学适应时代的发展,积极创新教学理念,在教法、考法上进行改革探索,以增强课程的感染力、吸引力、亲和力。  相似文献   

12.
“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内涵式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加强新时代思政课建设的新思路和新模式。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模式为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依据,也为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提出了基本要求。推动高校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需要注意在落实执行、教师导向、课程建设、教学设计、实践教学、考核评价等方面规避误区,需要在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根本前提下,坚持锻造高质量教师队伍、丰富主渠道教学内容、创新思政课教学方式、形成大思政协同效应、完善科学性评价体系的实施理路,进而打造出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毕生难忘的思政“金课”。  相似文献   

13.
对于高校思政课的实践教学及其模式创新,我们提出以下主要思路和具体对策。主要思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目标应该定位在: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提升高校人文精神;创新思政课实践教学及其模式,必须以理论创新为前提,或者同步创新;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及其模式创新的重点应该放在提高现有模式的质量和水平上,而不是盲目追求增加新模式。具体对策:逐步完善实践教学的保障机制;实施"加法"和"减法"共用原则;建立虚拟实践教学平台等。  相似文献   

14.
民族团结是维护国家长治久安、和谐稳定发展的政治保障,是我国治国理政的大事。民族团结教育是民族院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简称"三全育人")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原则之一。把"三全育人"的基本原则贯穿于民族团结教育工作之中,形成民族院校民族团结教育的教书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文化育人、组织育人的长效机制,探索民族团结教育的新思路、新途径、新方法,推动民族院校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理论与实践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5.
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重点是要突出当代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能力和品格等的培养。而高校思政课教学就是要培养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道德、法治和心理等方面的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因此,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与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加强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必然要求推进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必然有助于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二者存在着内在的强关联。  相似文献   

16.
本土资源是可资进行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当地就近资源,挖掘并利用本土资源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在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中具有重要意义。在新时代境遇下,需明确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利用本土资源的必要性,充分认识利用本土资源在拓展高校思政课教学实践空间、解决学生认知困惑、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等方面的价值定位。以观念转变、优势发挥、特色办学和创新体验为着力点,从本土实际出发,不断探索本土资源转化为教学资源的实现进路,促进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的有机结合,培养时代新人。  相似文献   

17.
民族团结是现代民族国家的一项重要工作,高校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在我国处于深度社会转型的阶段更具有重要意义。民族团结教育目的是形成并巩固国家认同。根据认同的基本理论,认同形成过程即是传播过程,是主体的求同与求异的张力中获得的自我归属确认,是在现实的社会互动中建构。高校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其意义在于国家认同的过程性生成;民族传统文化资源可以成为从民族认同到国家认同的纽带,化解民族分裂张力;民族团结教育只有置于新媒体的共时性场域,才能在现实的互动过程中建构国家认同,实现民族团结教育目标。  相似文献   

18.
通识教育是许多发达国家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我国高校已将思政课列为大学生的通识教育课程之一,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却与通识教育的目标要求呈现出"两张皮"的现象。提高我国高校思政课的教学实效,教师必须深入分析教学过程中面临的诸多困境与挑战,不断转变教学理念、关注教学过程、革新教学内容、转变教学模式、营造教学环境和变革教学评价体系,实现教学方法体系的创新。  相似文献   

19.
进入新时代以来,中央先后召开了几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会议,为高校办好思政课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努力方向。与此同时,国家先后制定印发了一系列意见和规定,为高校思政课建设作出顶层制度安排并提供有力政策支持。在此背景下,高校思政课面临在新的发展起点上深化改革创新、持续提质增效的重大任务。为此,探索遵循教育规律、符合时代特征、体现院校特色的思政课铸魂育人实现路径成为必然选择。公安院校的特殊属性和人才要求决定其必须推进有"根"和"魂"的思政课育警铸魂实现路径创新,达成学生从理论认同到情感认同,从实践磨砺到责任担当的课程育人成效。  相似文献   

20.
高校思政课是高校思想理论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对于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切实提高思政课的教学效果,需要高校思政课教师切实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完善知识结构,改进教学方法;加强科研,促进教学、科研两不误,从而进一步提高高校思政课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