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内容。公民有序参与角色的现代转型表现在公民参与由"被动型"管理客体向"主动型"治理主体,由"人治型"管理客体向"法治型"治理主体的角色转型。公民有序参与角色的现代转型是推动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需要,而实现社会治理现代化和公民参与角色的现代转型,制度现代化是一个关键。因此,从制度建设角度来探讨公民有序参与角色转型及其路径,通过制度安排来提升公民制度参与的权利意识、管理水平和治理能力,对实现公民参与角色现代转型和社会治理现代化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构建社会治理共同体是新时代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的重要举措。新时代,构建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需要凝聚“人人有责”的治理共识,激发“人人尽责”的治理活力,实现“人人享有”的治理目标。当前,我国社会治理共同体的构建仍面临社会主要矛盾转变引发的社会主体利益分歧、社会治理权责边界模糊可能降低治理效能、社会治理体制机制不健全可能削弱社会治理意识等诸多挑战。因此,我们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以推动社会治理体制机制建设,调动社会治理主体积极性以增强社会协同治理能力,拓宽治理渠道以提高人民群众参与社会治理的热情,推动科技创新应用以数字技术赋能社会治理现代化,多措并举以切实有效推动构建社会治理共同体。  相似文献   

3.
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方面.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网络人士是网络综合治理的重要力量,也是参与社会治理共同体的重要主体,在创新社会治理中体现独特优势和作用.针对网络人士在参与社会治理共同体中存在的主体作用未充分发挥、制度不健全、平台载体欠缺、组织化程度偏低等问题,需要从优环境、立制度、搭平台、建组织等方面引导网络人士参与社会治理共同体.  相似文献   

4.
公共管理指公共管理主体整合社会资源,运用政治、经济、法律、行政等手段,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的管理活动,政府和社会组织是公共管理的两大主体。确立主体地位的关键在于划分主体的权责边界,政府与社会组织之间的边界应在二者的互动中逐渐明确,而合作是互动的最主要形式。加强政社合作,构建中国特色的新型政社关系,应当以政社分开为切入,以政府职能转变为重点,以政府购买服务为抓手,促进政府与社会组织在"分离中合作、合作中共赢",这对于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中国共产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新升华。从民生视角看,民生问题为社会管理创新提出了新要求,也为社会管理创新增加了难度。在民生视角下,社会管理创新须进一步明确政府的主体地位和责任,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机制,坚持群众路线、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多方参与、完善社会管理格局。  相似文献   

6.
社区警务的精髓在于"公众参与、社区警察和多机构齐抓共管","安全社区"的真谛在于"跨部门合作、人人参与和共享",由此达成的理论共识和实践同步将在社区乃至社会形成互动共赢的格局。公安机关积极参与社区警务背景下的我国安全社区建设,一是将安全社区建设置于唤起公民意识、辅佐阳光警务、推进警民关系建设、创新公安社会管理的高度加以认识;二是具体参与建设活动;三是发挥骨干作用;四是推进标准化的安全建设。  相似文献   

7.
发展网络协商民主是网络社会发展的必然,具有一定的优越性:体现参与主体的广泛性,体现参与主体的平等性,体现协商民主的即时性和互动性。网络协商民主在社会管理创新中应用广泛:通过网络舆情监测了解民意,确定协商议题,实现源头治理;通过网络互动功能"开放协商"、"平等协商",实现动态管理;通过网络探索"专题协商"、"界别协商",实现突发事件的有效应急处置。发展网络协商民主也有一定的风险,需借鉴发达国家经验,有序发展,才能更好地发挥其作用。  相似文献   

8.
网格化管理中,普遍存在着普通群众参与度不高,企业、社会组织等社会主体参与少等难题。对此,可通过构建多元社会主体共同参与的基层社会治理机制予以破解:强化党建引领,以网格为基础治理单元,构建纵向到底的“七级”党群联动工作体系和横向到边的网格化区域党建格局;建立外网,强化群众、社会组织参与和考评;建立线上线下“双通道”参与机制,积极吸纳社会组织参与网格化管理;整合社会智力资源,提升基层社会治理研究能力。  相似文献   

9.
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是社会建设的重大任务。当前,我国改革处于攻坚期和深水区,社会矛盾凸显,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和巨大挑战,必须要处理好社会治理中继承传统与改革创新、立足国情与借鉴国外、政府推动与群众参与的关系,深入研究规律,更新理念,整合资源,创新体制机制,通过深化改革,努力实现从传统社会管理向现代社会治理的转变,从政府对社会单向度的管控向政府与社会合作治理的转变,形成社会治理人人参与、人人共享的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0.
青年参与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和重要保障。包括青年在内的社会公众的参与使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具有了主体力量、目标、价值和意义。现实生活中青年参与领域不够广泛,不够平衡,参与程度不够深,参与积极性不够高,参与机制不够完善。必须高度重视青年社会参与对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战略意义,努力完善青年参与促进机制,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1.
新社会阶层参与社会管理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在现阶段,其主要任务有两个。一是提高自身服务社会的能力。二是参与推动政府的社会治理能力。引导新社会阶层有序参与社会管理,关键是要加强组织管理,塑造公民精神和处理好不同社会管理主体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当今中国社会处于转型期,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下,完善法律法规与政策、健全社会基层管理与基本公共服务体制、搭建自主治理的平台、建立防止利益冲突制度成为社会建设的关键环节。这要求政府在加大社会建设力度、提升社会管理水平、推进社会管理创新这一目标中进行角色定位:推进全面社会管理,发展社会事业;完善社会服务功能,提供人本服务;发挥政府在社会建设中的引导功能,促进社会自治,规范包括政府在内的社会建设多元主体共同合作的治理模式;在多元治理主体合作参与社会建设的过程中,政府应着重把握战略方向,通过确立基本战略而实现对社会建设过程的引导。  相似文献   

13.
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下,建立"枢纽型"社会组织管理模式,是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体制机制的创新。枢纽型社会组织以调查研究、指导咨询、交流合作、反映诉求等为主要功能,在政治引领、培育社会组织和领军人物、促进政府职能转变、提高资源共享水平、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实践证明,静安区枢纽型社会组织是具有时代特征、富有静安特点、行之有效的社会组织管理新模式。  相似文献   

14.
当前,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已成为我国社会建设的重要主题。农村是社会管理的重点,也是难点。在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由于产业结构、城乡结构、就业结构迅速转型,社会利益格局剧烈变化,农村各类社会矛盾层出不穷,加强农村社会管理迫在眉睫。实现农村社会管理科学化,应积极构建公权力的政府、私权利的个体、社会权利的组织各司其职、互相配合的社会多元力量、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格局。在此,作为农民参与、承接协同社会管理的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社会管理功能日趋明显。  相似文献   

15.
执行是公共政策的关键性环节,公民社会的参与对公共政策的执行具有重要的价值。然而当前我国的公共政策执行中存在没有体现人民当家作主的主人翁地位、执行主体狭窄和单一化、没有受到人民群众及社会团体的有效监督、信息收集不全面和不准确以及执行过程中公民社会参与缺乏组织性和制度性等问题。解决公共政策执行中存在的问题需要转变政府观念,由"官本位"转向"人本位"、强化人民群众在公共政策执行中的主人翁地位、拓宽公共政策执行的主体,使公共政策执行的主体多元化、完善公共政策执行的内外监督机制、调动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在公共政策执行的信息收集工作中的积极性以及加强公共政策执行中社会参与的组织化和制度化建设。  相似文献   

16.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社会组织作为社会治理体系的重要参与载体,其发展活力和发展水平直接影响社会治理效能的提升。南宁市社会组织积极参与社会治理,较好地发挥了服务南宁经济社会发展助推器的作用,但也存在着内部建设不足,缺乏有效指导等问题。通过对现实问题的分析,寻找社会组织更好地参与社会治理的路径,以期为南宁市社会治理现代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具有明显优势和正当地位,在社会组织蓬勃发展和社会管理日益复杂的今天,我们迫切需要探索构建"国家——社会组织——个人"的新社会管理模式。当前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还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包括政府与社会共治理念缺失、社会组织与政府关系定位不当、政策指导和法律保障不完善等。因此我们需要从借鉴国外社会组织运行的经验成果、普及政府与社会合作共治的理念、完善法律体系和改革监管模式三个方面,来构建社会组织协同参与的新社会管理模式,以不断提高社会管理的水平。  相似文献   

18.
我国“社会管理格局”解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和十七大又再次强调了这个问题.本文简述了我国社会管理格局问题的由来,并具体解析了在这一管理格局中党委该如何领导,政府该怎样负责,社会该如何协同,公众该怎样参与的问题,有利于避免在社会管理过程中出现管理"缺位"、"越位"和"错位"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在社会转型时期,唯有创新社会管理,方能有效地应对挑战。司法机关与社会管理创新有两重关系,一个是外部关系,一个是内部关系。外部关系,是指司法机关作为社会管理的参与主体,通过做好本职工作,为社会管理制造一个和谐、稳定、有序的外部环境。内部关系,是指司法职能属于国家职能的一个部分,司法机关作为社会管理的主体之一,其活动本身也是社会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但司法机关参与社会管理创新需要注意限度,既要坚持有所为,也要有所不为。  相似文献   

20.
共青团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动力来源于"上"的要求,"内"的驱动,"下"的意愿三个维度的综合,共青团要健全组织体系,提升组织活动,激发青年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青年发展,维护青年和谐,防范青年失范。要按照有机构管事、有人才谋事、有手段做事、有机制成事的要求,全面完善共青团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保障举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