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2012年的刑诉法修正案正式规定了技术侦查措施能被检察机关使用,但是其实施权却在公安机关.而在实践中公安机关实施技术侦查措施却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面对法律规定与现实之间的矛盾,本文将探讨检察机关实施技术侦查措施的可能性与必要性,特别是其正当性应如何在法律层面上体现,如何寻求其有效性和合法性的平衡,试从职务犯罪中的技术侦查手段入手,对检察机关运用技术侦查的正当性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唐丰鹤 《北方法学》2013,7(1):111-122
现代性下事实与价值二分的法律实证主义割裂了法律与道德的关系,古代的正当性被转化为合法性:一个行动或公权力,只要是符合实在法的,即可称为正当。通过合法性的正当性要想成立,还必须解决法律自身的有效性问题,这样才能彻底摆脱道德的证成。以纯粹法学为代表的法律实证主义通过法律体系内的效力授权链回答了这个问题,从而完成了通过合法性的正当性的整个拼图。但是,割裂了法律与道德之间的联系,通过合法性的正当性又面临着新的正当性危机。  相似文献   

3.
当韦伯以现代社会科学的视角对合法性与正当性的议题进行研究后,他对当下正当性等同于合法性的陈述几乎成了我们研究合法性与正当性的出发点,不论是反对还是赞同。但是,在韦伯的合法性理论中,作为正当性的合法性存在两种意涵,一种是与价值无涉的经验陈述;一种是与价值判断相关的倾向和论证。正是在对经验现象批驳的基础上,韦伯论证了法制型支配和领袖民主相配合下作为正当性的合法性之可能条件。当我们正本清源,对韦伯的合法性理论进行再认识,或许会产生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电子送达方式已在全国各地许多法院悄然兴起,为法院送达工作带来便利。新民诉法确认了电子送达的合法地位,为电子送达的应用奠定了法律基础。本文从必要性、合法性、正当性、可行性四方面对电子送达制度的建设做一个浅显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法律的合法性主要是指法律作为一种规则其内在的有效性与事实上可被遵守的事实性的一致,而现代法律其事实性的强调以及法律规则本身的正当性缺失引起了法律合法性的困境,合法性追问源于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合法性缺失状况的担忧与思考,哈贝马斯利用交往行为理论重构了法律合法性,并提出了程序主义法范式作为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6.
由于国务院没有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明确将SARS确定为“甲类传染病”,因而,有的法学者认为抗SRAS限制人身自由措施存在合法性瑕疵。尽管如此,笔者认为,此种限制人身自由措施是具有正当性的,而对各地明显不同的限制人身措施则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7.
诉讼的本质是法律系统的二阶交往,诉讼程序的本质是法律系统的二阶交往秩序,诉讼程序的纯粹正当性是法律系统的二阶交往理性。诉讼程序的纯粹正当性构成要素有四,分别是言语行为的可领会性、陈述的真实性、表达的真诚性和言语行为的合法性,其中言语行为的合法性之合法乃是指合诉讼程序法之外的其他的法。诉讼程序制度的全部规范都在于促进该四个纯粹正当性要素的实现。这四个要素相互结合,可以承担起对诉讼程序之制度与实践进行正当性评价的任务。无论是诉讼程序本体还是诉讼程序周边的制度与实践,凡是能够促进诉讼程序纯粹正当性的就是正当的,凡是减损诉讼程序纯粹正当性的就是不正当的。  相似文献   

8.
法的合法性问题研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法的合法性问题是很重要的 ,西方许多思想家都对此作了论述。一种法律要被人们遵守 ,首先必须被信仰 ,而法律信仰的本质是对它的合法性 ,即正当性和权威性的确信。这种确信是以人们对法律的合法性评价为基础的。合法性评价应从实质和形式两个方面进行 ,二者各有其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9.
在防汛措施中,强制转移权的设定涉及人身自由,属于《立法法》规定的法律保留范围内的事项。《浙江省防汛防台防旱条例》对此作出规定,在形式合法性方面存在瑕疵;但是,这一措施的设定具有合目的性、必要性和平衡性,在实质合法性方面合乎比例原则。因此,需要采用修订法律或法律解释的方式整合形式合法性和实质合法性,在包括突发事件应对在内的行政事务中实现一种经由形式法治的实质法治。  相似文献   

10.
时延安 《中国法学》2013,(1):175-191
在社会管理创新的语境下,如何依循法治原则预防犯罪是一个亟需认真思考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保安处分是预防犯罪不可或缺的法律制度,然而目前一些保安处分措施存在不同程度的合法性问题,其正当性根据也受到诸多质疑。其中,劳动教养制度存在的问题已经严重影响我国社会主义法制的形象,其存在的各种弊端成为不当干涉公民基本权益的隐患。完善我国保安处分制度,应提倡"重点突破、全面带进"的思路,即在废止劳教制度的同时,通盘考虑并解决目前各种保安处分措施存在的问题。实现保安处分措施的法治化,应首先解决合法化的问题,即形式上应明确保安处分措施的法律定位与权力归属,在实质上贯彻必要性和合比例性原则。  相似文献   

11.
张军 《河北法学》2004,22(2):14-18
SARS的恣意横行是对政府和人民的考验,也折射出我国法制建设的缺位与不足,剖析和解构了公民权利与国家权力关系的几种具体形态,透视和反思了抗击SARS行为的合法性与正当性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若干建议和思考。  相似文献   

12.
论宏观调控合法性的公众评判依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合法性"或者"正当性"一词,通常描述大众对一种制度,特别是政治制度的信任与支持,即公众认同。一种制度只有当它得到公众认同时,它才具有合法性或正当性。宏观调控作为一种重要的国家经济制度,也存在公众认同的问题。由于宏观调控事关国计民生,与公众利益息息相关,其实施结果就成了公众对之认同的主要标尺。而公众的认同包括多方面的复杂因素,不仅仅限于合乎法律。因为,从现实审视,即便是完全合乎法律的宏观调控行为,也未必会得到公众的认同。因此,对宏观调控的合法性,不能只从法律层面评判。除了符合法律的要求,宏观调控的合法性还取决于政治的、经济的、伦理的、文化的等多种评判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一、民事判决书的制作者——法官:昭示审判智慧(一)证明裁判具有正当性、合法性在复杂的法律制度中.有许多方法把法律行为与更高权威联系起来,法律论证是这种方法中最强有力、最重要的方法之一.公开判决理由论证过程不仅表明法院裁决因与更高权威或更高合法性之间的某种联系而取得派生的合法性.而  相似文献   

14.
技术侦查的法律规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郑海 《河北法学》2007,25(7):128-135
面对日益严峻的犯罪形势和国家安全状况,技术侦查被认为是目前打击犯罪、维护国家安全的最有效措施之一,也是侦查实践中广泛采用的新型手段.然而,技术侦查的法律规范却与侦查实践需要极不相称,有许多问题都有待于法律规制.在法治化的界域内,具有侵犯性特征的技术侦查不仅应当体现程序正当性,还要实现技术侦查措施有效性与合法性的平衡.  相似文献   

15.
吴桐 《华中电力》2022,(1):144-159
日本对诱惑侦查的合法性认定采取主客观混合的阶段化判断标准,分为启动阶段的合法性审查和实施阶段的正当性审查,具有清晰的阶段化特征和鲜明的实践指引功能。相较而言,我国在诱惑侦查合法性认定的问题上,既存在由法律规定的模糊性所导致的概念范围不明、法律性质不清等问题,也存在过度重视判断标准中静态要素的设置,忽视对诱惑侦查的行为阶段进行区分的倾向。解决问题的出路是,在概念界定上应明确诱惑侦查作为事前侦查、任意侦查的法律性质,并以指导案例的形式对诱惑侦查的行为方式、合法性判断要素进行解释说明;在司法认定上应在肯定主客观混合标准的同时,对判断标准中的主观要素和客观要素进行动态审查,进而形成启动阶段合法性审查和实施阶段正当性审查的区分,以凸显判断标准的实践指引功能。  相似文献   

16.
在社会科学的研究中,正当性与合法性两个词贯穿了社会科学的整体研究脉络。行政程序作为人为的公法制度安排,其正当性与合法性问题同样值得探讨。本文认为当前正当性与合法性概念的混淆体现在行政程序领域,一是我国行政程序缺乏正当性基础,二是行政程序的立法指导不明确。  相似文献   

17.
从形式上看,行政法所关注的是行政活动的"合法律性",但这种对形式合法性的关注,本质上却是为了解释和评价行政活动的民主正当性.传统行政法的逻辑是通过形式合法性而解释行政正当性,其核心技术是评估行政与法律的一致性.随着行政内部功能变异和外部环境变迁,传统模式的解释框架所需的前提条件,在当代行政现实中已很难满足,这导致通过形式合法性而向行政活动"传送"正当性的模式面临功能障碍.因此,当代行政提出了行政正当性回归的直接吁求.回应这一现实,应当在反思传统行政法合法化逻辑与制度框架基础上,引入直接面向行政正当化需求的资源,拓展"新行政法"的制度框架和模式.  相似文献   

18.
在国际社会致力于推进气候变化减缓国际法律合作的同时,气候变化适应问题逐步得到国际社会和各国、各地区的政策与法律关注。在分析气候变化适应问题的产生背景及其在欧盟政策与法律中演变脉络的基础上,对气候变化适应领域的环境法原则的适用问题进行了理论和实践分析,可以看到环境法原则为气候变化适应立法和政策制定提供了合法性和正当性的基础,并具有目标、机制和方法的指导和导向功能。  相似文献   

19.
对山西煤矿兼并重组方案的合法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西煤矿兼并重组方案在合法性上存在问题,不仅违反了我国《矿产资源法》第16条第4款规定,而且存在规范评价上的矛盾。其对煤矿兼并重组的目的欠缺正当性,无法解决备受诟病的安全生产问题,反而有追求不具正当性的市场控制能力之嫌。这一现象值得全体法律人深思。  相似文献   

20.
张小玲  刘倩 《法制与社会》2010,(17):270-270,282
现实生活纷繁多样,债权让与中产生的纠纷主要发生在债权出让人(原债权人)、债务人和债权受让人之间。债务人在依出让人和受让人订立的债权让与合同向受让人履行债务时,其自身可能承受种种不利益。本文主要从正当性、合法性和现实必要性等方面探讨债权让与中债务人利益的保护,进而完善我国的债权让与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