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满足兽医临床需要,我们初步探讨了大熊猫血型抗原的特点,并与常见家畜的血型特点作了比较。大熊猫血型抗原的表现 ①大熊猫红细胞与人类ABO系列抗血清反应为强凝集。②大熊猫红细胞与人类MN系统不反应。③大熊猫血清不凝集人类OM红细胞及绵羊红细胞(含M抗原),与人类ON红细胞及山羊红细胞(含N抗原)凝集。④大熊猫红细胞与人类Rh系统不反应。  相似文献   

2.
比较了猪链球菌 2型 (SS2 )MRP+ 菌株HA980 1和MRP-菌株 0 0 64 44的血凝特性及溶菌酶释放蛋白 (MRP)在血凝过程中的作用。 2株菌均能凝集人A、B、O型及猪、兔、BALB/c小鼠、豚鼠、绵羊、山羊、水牛的红细胞 ,不凝集鸡、鲫鱼、鲤鱼、金鱼的红细胞 ,且对人、猪、兔、BALB/c小鼠、豚鼠红细胞的凝集价极显著高于绵羊、山羊和水牛 (P <0 .0 1) ;MRP+ 菌株对人、猪、兔、BALB/c小鼠和豚鼠红细胞的凝集价均极显著高于MRP-株 (P <0 .0 1)。MRP+ 株的血凝活性对热处理极其敏感 ,且凝集速度和反应温度呈负相关。半乳糖、胰酶预处理MRP+ 株菌体能完全阻断其血凝 ,葡萄糖、甘露糖、乳糖、蔗糖、过氧化氢、巯基乙醇对其则无明显影响。用纯化的MRP处理红细胞、抗MRP兔血清和MRP的单克隆抗体处理菌体 ,均能显著降低MRP+ 菌株的凝集价 (P <0 .0 5 ) ,但不能完全抑制 ;用抗MRP-菌株兔血清处理菌体 ,也能显著降低MRP+ 株凝集价。试验证明 :MRP是SS2的黏附素 ,具有半乳糖特异性受体 ,且和其他毒力因子之间存在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3.
大熊猫是产于我国的珍贵动物,因数量极少,为大熊猫输血极为罕见。本文报告了2只大熊猫的血型检查结果,两者之间的配血结果及大熊猫与人、狗、(鹿占)鹿、梅花鹿的配血结果,为以后大熊猫的输血提供参考。 (一)病例报告 大熊猫安安,2岁,雌性,体重30kg。2年前从四川阿坝地区拣来,人工喂养长大,一向体弱多病。几日前腹泻,食欲明显减退。近2日病情加重,大便呈血水样,卷卧少动,心率加快,135次/分,心音弱。用多种止血药及抗生素并输注人白蛋白2瓶,新鲜冰冻人血浆1瓶,便血仍不止,病情继续恶化,血色素降至3g,紧急要求输血抢救。立即采集另一只大熊猫东东的血样,与安安配血,基本相合,当日输  相似文献   

4.
对仔猪大肠杆菌病K88 ( 为黏附素阳性)、K99 、987P 、F41 制苗株的血凝性、传代稳定性等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K88 株不能凝集绵羊红细胞,但能凝集鸡、猪、豚鼠、兔红细胞,以鸡红细胞凝集价最高;K99 株不能凝集兔红细胞,但能凝集鸡、猪、豚鼠、绵羊红细胞,以绵羊红细胞凝集价最高;F41 株对这5种红细胞均能凝集,以绵羊红细胞凝集价最高;而987P 株对这5种红细胞均不能凝集。传代结果表明,K88 株使用限定代次可达22代,K99 、987P 、F41 至少可达42代。  相似文献   

5.
作者从1980年起,对旋毛虫病免疫诊断方法进行了研究,用纯化抗原制备抗原致敏绵羊醛化红细胞,进行间接血凝试验,诊断旋毛虫病,阳性检出率可达97.47%以上,凝集滴度最高可达1:512或1:1024,交叉反应极少,反应快,1小时内即可得出结果。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讨大熊猫免疫功能与疾病变化的关系,我们根据免疫学原理,经过探索,初步建立了大熊猫细胞免疫测定方法。(一)材料与方法1.标本来源:大熊猫8例,均系成都市动物园喂养。其中体检正常6例,病危抢救2例(肠梗阻、肿瘤各1例),体重50~65kg;最大8岁,最小3岁。2.试剂:1640培养液(日本产),小牛血清,青霉素,链霉素,谷氨酰胺,植物血凝素(PHA),淋巴细胞分离液及绵羊红细胞等。3.测定指标及方法:  相似文献   

7.
从1985年7月,我们进行了人工取活熊胆汁的研究,目前已掌握了取活熊胆汁的麻醉、手术、取胆汁、术后护理及胆汁加工等全套技术,为保护和利用长白山珍奇动物资源,解决熊胆原料奇缺问题,开辟一条新途径。 (一)试验材料 1.试验熊:棕熊1只,20岁,公,体重200公斤;长白山黑熊2只,2号黑熊,母,15岁,105公斤;3号黑熊,母,5岁,50公斤。均健康。 2.药械:麻醉Ⅰ、麻醉Ⅱ(自配);麻醉短枪Z7212-667型、金属注射器、一般手术器械等。 (二)试验方法 试验之前将熊赶到试验笼内,适应2~3日。 1.麻醉:先将试验熊压牢,用麻醉Ⅰ行化学保定,然后注射麻醉Ⅱ进行全麻醉。麻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道对LPV株的第8代细胞毒(LPV_8)的特性鉴定:核酸型为DNA,对热、酸和乙醚有抵抗,对热MgCl_2稳定;蔗糖浮密度为1.17~1.20g/cm~3,CsCl浮密度为1.32~1.34g/cm~3,大小为20~22nm。在pH6.4和4℃下只凝集猪红细胞,不凝集人O型、绵羊、鸡,豚鼠、水貂和猫的红细胞;在血清免疫交叉上,HI试验与FPLV—FNF_8毒株存在交叉抑制,两者的γ为0.5,ID试验同样产生吻合的沉淀线,细胞NT参考株阳性血清与LPV的中和价为2~(-13)(对照为2~(-14))。由此表明,LPV系一株FPLV的新毒株,我们称之为FPLV—L株。  相似文献   

9.
在RK-13细胞上培养的马动脉炎病毒(Equine viral arteritis,EAV)在4℃、室温和37℃条件下,用多种动物的红细胞进行血凝试验,病毒在不同温度下均可凝集小鼠和鸡的红细胞,但不能凝集牛、绵羊、山羊、马、猪、豚鼠、仓鼠、兔及鹅的红细胞.将病毒用吐温-80和乙醚处理后,血凝活力会显著增强,其HA效价比未经处理的病毒高4-8倍,且血凝像更加清晰.处理病毒的最适条件是在冰浴状态下用终浓度0.6-1.25 mL/L吐温-80振荡处理15-60 min,再加1/2体积的乙醚振荡作用5-15 min.  相似文献   

10.
本文首次报道用杂交瘤细胞株3C_2分泌的抗弓形虫单克隆抗体腹水经饱和硫酸胺盐析纯化后致敏绵羊红细胞而建立了弓形虫微量反向间接血凝试验。结果表明:它可检测出含量仅为5μg/ml的弓形虫速殖子可溶性抗原,并且在弓形虫QHO株速殖子感染绵羊和家兔之后的2~6天,血清中即能检测到循环抗原;与正常绵羊、家兔和小白鼠的血清以及其它寄生虫感染的动物血清无非特异性反应和交叉反应;试剂经冷冻真空干燥处理后其活性不受影响,且至少能保存3个月之久。从而为早期弓形虫感染和现症急性感染等提供了一种特异性强、灵敏度较高和简便实用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1.
利用 F41 单因子血清 IgG 致敏绵羊红细胞,建立了定量产肠毒素性大肠埃希氏菌(ETEC)F41黏附素的反向间接血凝试验。经致敏的绵羊红细胞能被F41单因子血清特异性地抑制,且不与 ETEC K88、ETEC K99、ETEC 987P、致仔猪水肿病大肠埃希氏菌 O138、鼠伤寒沙门菌和猪链球菌2型菌液出现交叉反应,其敏感性比甘露糖抵抗血凝反应(MRHA)至少高 25 倍。结果表明,该反向间接血凝试验具有很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可用于生物制品中黏附素含量的定量。  相似文献   

12.
用弓形虫代谢分泌抗原 (E/SA)致敏绵羊红细胞制备间接血凝诊断试剂 ,进行人和动物弓形虫病血清抗体检测 ,并用弓形虫虫体抗原致敏的红细胞间接血凝诊断试剂进行对照试验。结果表明 ,在弓形虫阴性、阳性血清检测中 ,弓形虫E/SA间接血凝诊断试剂与弓形虫虫体抗原间接血凝诊断试剂的符合率为 10 0 % ;在人工感染兔血的检测中 ,E/SA致敏的间接血凝诊断试剂比虫体抗原致敏的间接血凝诊断试剂的阳性检出时间提前 2d ,显示弓形虫E/SA间接血凝诊断试剂具有早期诊断和生前诊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选用了弓形虫QHO株活虫抗原免疫BALB/C小鼠,摘取脾细胞与SP_2/O骨髓瘤细胞融合,获得了分泌抗弓形虫McAb杂交瘤细胞株(2A_(11),3C_2)。其细胞分泌抗体效价为1:64(IHA),诱生腹水效价为1:1024和1:16384,经3个月连续培养和2次液氮冻存复苏培养,细胞生长良好,持续稳定分泌抗体效价不变,用诱生腹水经(NH_4)_2SO_4盐析、DEAE-Sephadex-A50层析和PEG浓缩,所得McAb致敏5%鞣酸化绵羊红细胞,与弓形虫可溶性抗原显示良好凝集效果,证明McAb与弓形虫可溶性抗原反应特异、敏感,并在血凝诊断试剂上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大熊猫等八种野生珍稀动物蛔虫ITS-2基因的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寄生在大熊猫、小熊猫、黑猩猩、白眉长臂猿和4种熊科动物(北极熊、棕熊西藏亚种、狗熊四川亚种和棕熊东北亚种)体内蛔虫的分类地位,测定了核糖体第二内转录间隔区(ITS-2)基因序列,并对这些序列进行同源性分析和采用UPGMA法构建分子系统树。结果表明:寄生在大熊猫、小熊猫和4种熊科动物体内的蛔虫均为贝蛔属蛔虫;寄生在黑猩猩和白眉长臂猿体内的蛔虫为蛔属蛔虫。分析结果提示蛔虫与宿主之间存在协同进化关系。  相似文献   

15.
关于用新城疫弱毒苗拌入饲料喂服,对鸡进行免疫,国内外已有报道。考虑到疫苗拌料口服免疫方法简单,且适用于目前千家万户群众养鸡的状况,于1984~1985年,选用新城疫Ⅱ系弱毒苗做拌料喂服试验,并与滴鼻免疫、饮水免疫进行了比较。 (一)材料与方法 1.试验雏鸡:为刚15~16日龄的京白雏鸡600只。抽检母源抗体后,随机分成3组:第一组400只,行滴鼻免疫;第二组100只,行饮水免疫;第三组100只,行拌料喂服免疫。 2.非免疫鸡:购入7只未免疫鸡用作红细胞凝集(HA)和红细胞凝集抑制(HI)试  相似文献   

16.
(一)材料与方法 1.被检动物:从浙江嘉兴、兰溪、鄞县等地购进的水牛。 2.采用的方法:间接血凝反应法(操作方法略,抗原为兰溪县制)。血片检查法。小白鼠感染试验。  相似文献   

17.
最近,我们为一患恶性淋巴肉瘤的大熊猫进行了一次术中输血,结果令人满意。供血者为另一健康大熊猫。受血者大熊猫锦锦,雌性,8岁,体重80kg,曾怀孕3次,产仔5只。因发现腹部包块并进行性增大,而决定剖腹探查。手术前血常规检查:白蛋白26.0g/L,白细胞23.2×10~9/L,中性粒细胞86%,淋巴细胞14%,血红蛋白94g/L。以人用常规方法配血无禁忌,术中共输入另一大熊猫全血160ml,输血历时30分钟,滴速为160滴/分。输血前受血大熊猫血压230/195mmHg、心率85次/分、  相似文献   

18.
应用改良的生长凝集试验从大量羊种布鲁氏菌菌株中选育出1株理想的无凝集原菌苗菌株(编号M-111)。该菌株为粗糙型,弱毒性,且遗传性状稳定。用M-111菌株制造的活菌苗对绵羊作免疫试验证明,保护率达69.23~100%。实验室和田间试验证明,M-111菌苗接种绵羊不产生常规血清学试验(试管凝集试验、补体结合试验、虎红平板凝集试验)的诊断抗体,因而有可能解决因菌苗接种而干扰对动物的血清学诊断问题。  相似文献   

19.
速效生血灵中含有激发免疫功能的中药(黄芪)和其它有效成分。为查明该药对实验动物免疫功能的影响,特做如下试验。(一)血清凝集素测定 取小白鼠5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速效生血灵高剂量组为1983mg/kg,中剂量组为991mg/kg,低剂量组为496mg/kg,益血生组为3000mg/kg,对照组不给药。用药3天后,以10%绵羊红细胞腹腔内注射  相似文献   

20.
对甘肃省张家川县绵羊蜱媒血液原虫病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发现 ,绵羊体表寄生蜱类 5种 ,即青海血蜱 (Haemaphysalisqinghaiensis)、长角血蜱 (H .longicornis)、革蜱 (Dermacentorspp .)、草原革蜱 (D .nuttalli)和微小牛蜱 (Boophilusmicroplus) ,其中青海血蜱为传播媒介优势种。绵羊泰勒虫 (Theileriaovis)感染率为 6 2 .2 % ,无形体 (Anaplasmaovis)感染率为 16 .7% ,且有双重感染的病例。体表喷洒药物灭蜱试验表明 ,5 0mg/L倍特对蜱类的半数致死时间 (LT50 )为 4 .91h ,用药后 3d体表残留活蜱数为 3.4± 2 .2只 ,14d后再次染蜱数为 4 9.7± 12 .0只 ,羊只血液原虫病感染率由38.1%降至 8.8% (P <0 .0 1) ,红细胞染虫率由 11.6 %± 6 .9%降至 5 .4 %± 2 .1% (P >0 .0 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