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李埏 《思想战线》2002,28(1):67-70
春秋之前的中国古代社会 ,财富按等级占有 ,所能私有的惟有家畜。春秋以后 ,社会发生空前动荡变革 ,巨富的工商业者越来越多 ;特别是到西汉武帝之时 ,富商大贾的势力已超轶王侯 ,庶人从不能富到能富 ,到能巨富 ,实为自古以来的一大变局。司马迁站在人民的立场上 ,在《史记·货殖列传》中对此巨变作了精彩的论述。  相似文献   

2.
王衡霞 《理论月刊》2005,(7):120-122
<哈利·波特>是一部受到广大读者欢迎并得到很多专家肯定的作品.从叙事来看,<哈利·波特>虚构了整个故事叙述的背景和依托-神奇且有点荒诞的"魔法世界"."魔法世界"契合儿童思维中的"泛灵性"、"人造论"和"非逻辑性"."魔法世界"是建立在"可理解性"基础上的儿童乐园,它张扬儿童的天性,指向对一种自由和健全人性生长的鼓动.  相似文献   

3.
闵爽 《求索》2005,(7):146-148
文章选择三家注《史记·货殖列传》中“马蹄千”、“故岁在金,穰”、“管子修之,设轻重九府”等句中的相关词语做进一步考辨,阐述己见。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英国著名小说家乔治·艾略特小说<米德尔马契>三个写作手法的具体分析即作者议论,全景式描写和讽刺,使读者对这篇小说了解得更深刻,更透彻.  相似文献   

5.
论《汉书》中的时间副词“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运用“本证法”与“参证法”对《汉书·郊祀志》及《汉书·高五王传》之《齐悼惠王刘肥传》中出现的讹误问题加以考证 ,发现正是由于“后”这一时间副词在词意与使用上的古今不同 ,造成了《汉书》在记载上出现错讹  相似文献   

6.
汉代西南夷之"夷"的语境及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石硕 《贵州民族研究》2005,25(1):124-130
本文通过对史料的梳理和分析比照,发现西南夷之"夷"这一概念在<史记>中的含义与语境同<后汉书>、<华阳国志>两书存在明显差异.在<史记>的语境中,"夷"是对西南各部落人群的一个泛称,而在<后汉书>和<华阳国志>中"夷"则演成一个明确的族属类别称谓.本文就造此变化的原因及所涉及的相关问题作了讨论,指出<后汉书>和<华阳国志>中"夷"作为与"氐"、"羌"、"越"相并列的族属类别称谓出现之事实,对我们进一步认识"西南夷"部落人群之族系面貌有重要意义,值得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7.
《明史·贵州土司传》是研究明代贵州民族史的基础史料之一 ,历代史学者出于对《明史》的信赖和遵从 ,也十分珍视《明史·贵州土司传》。但由于《明史》主编及参撰人员对土司列传类的内容重视不够 ,再加编修《明史》时已去明初三百余年、距明亡亦近一个世纪。因此 ,《明史·贵州土司传》出现了诸如史实交待欠明晰、领属关系不清楚、地望考订不周详等重大误漏 ,给相关民族史研究造成了诸多的混乱和失误 ,本文依据《明实录》对其进行了初步订正  相似文献   

8.
<诗经·大雅·行苇>之"四鍭如树"中"树"字的训释,如果从语源学角度、互文角度、射礼文化角度去考察,完全可以做出一种新释"如树"实际上是"不中质"的形象说法,它与上文"既均"(中质)互文见义,即"既均"如树"均包含有"中质"和"不中质"两种情形.这样解读可以还诗摇曳多姿,隽永有味的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9.
顾士敏 《思想战线》2001,27(1):8-13
中国哲学的起源是中国哲学史上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世界哲学史上的一个重要问题,自<庄子·天下篇>、<汉书·艺文志>以迄胡适<中国哲学史大纲>都曾探讨过这一问题,并一致认为中国哲学起源于某种"文明"的崩溃.这一崩溃了的"文明"是什么?就是在传说中被不断憧憬着的西周"礼乐文明"."礼坏乐崩"中"乐"从"礼"中的释放、"文化"从"政治"中的解放,就是中国哲学的原点.  相似文献   

10.
《圣经》英译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明强 《思想战线》2000,26(2):96-99
在英语国家(主要是英国),从<圣经>翻译的先驱凯德蒙到1973年"新国际版"<圣经>出版,<圣经>翻译经历了1400多年的历史,<圣经>英译规模不断壮大,涌现出许多优秀版本和翻译巨匠.<圣经>英译不仅是宗教领域的大事,在英语语言的发展过程中也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陈海权 《思想战线》2000,26(1):22-25
21世纪人类社会将进入知识经济社会."知识经济"的概念是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彼德·德拉克在<断绝的时代--将要来临的知识社会的构想>一书中提出来的.在知识经济社会,生产力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一切经济活动都以知识为基础,财富的核心是知识的价值.知识将成为最主要的生产力要素,创造知识将会是经济成长和企业利益增加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互联网时代高校“两课”教育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宁 《桂海论丛》2003,19(1):66-67
互联网的迅速发展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与思维方式,也给高校教育产生巨大的冲击.文章从分析互联网社会的特点出发,阐述其对高校"两课"教育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相似文献   

13.
薛瑞泽  张志红 《思想战线》2000,26(2):132-136
魏晋南北朝时期寡居女性有的受传统封建礼教的束缚和熏陶而不愿再婚,有的受先秦两汉以来寡妇再婚以及北朝少数民族婚姻开放风气的影响而再婚.由于受门阀等级内婚制约,再婚双方都较为重视对方门第.男姓再婚虽然在礼法方面有许多限制,但在实际生活中礼法限制则形同虚设,但也有受传统礼教观念影响较深的男子终身不再娶.  相似文献   

14.
国资委的出现意味着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重大变革.在"管资产和管人、管事相结合"原则指导下的国资委肩负重任."管人"是该原则的核心所在,"管资产"、"管事"都是通过"管人"来实现的.但国资委如何行使"管人"职责使其在监管国有资产运营时既到位又不越位是值得深思的问题.本文拟从国资委"管人"职责定位出发,在分析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对国资委的"管人"职责提出了几点参考性建议.  相似文献   

15.
治安管理职能是警察的重要职能,在我国,由于过去诸多方面的原因,警察的治安管理职能没有得到有效的实现。《治安管理处罚法》的颁布,一方面扩大了行政处罚的范围,强化了警察的治安管理职能;另一方面规范了警察的治安管理行为,力求建立程序上的保证。二者的结合是对警察治安管理职能的有效整合,使警察的治安管理活动更能实现保护社会和保障人权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警政是对有关警察的国家和政府事务的统称。中国警政史的研究内容是:以治安问题为起点,以警察职能为核心,具体考察中国历史上各种警政思想、警政机构、警政措施的发展演变过程,分析警察职能的行使和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的相互关系,揭示中国警政制度的产生、发展规律。从时间上看,中国警政史的研究范围包括中国警政萌芽、发展的全过程;从空间上看,新中国成立以前的中国警政史,应该以鸦片战争前的中国版图作为标准。在学科性质上,中国警政史属于史学的专史范畴。但在中国警政史学内部,也可区分出中国警政通史、断代警政史和专门警政史。  相似文献   

17.
税收征管法第45条确立了税收优先权制度,这对于保障国家税收的实现起到了重要作用。我国税收优先权的种类和适用范围,包括税收及滞纳金。税收优先权制度建立的理论基础包括税收人公益性、风险性要求等。由于我国税收优先权与其他债权的关系欠缺一定的公示性,将导致债权人设置抵押、质押时无法查清债务人在此之前具有欠缴税款的情形,同时税收优先于留置权的规定违反了物权法的规定。可借鉴日本和我国台湾地区的有关做法,在税收征管法修正时予以改进。  相似文献   

18.
对犯罪心理学研究取向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关于心理学研究"危机"的议论逐渐多起来;母体的"危机"对其分支学科必然带来影响,这促使了人们加强对犯罪心理学研究取向的反思。心理学研究的"危机"主要反映在研究对象上没有严格区分物质和精神、"物性"和"人性",在研究方法上沿袭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犯罪心理学的研究,也需要明确它的学科性质是偏向于社会科学的中间科学和带有浓厚人文色彩的边缘科学。因此,在研究方法上,不能拘泥于自然科学式的实验室实验研究的方法,而应更多地采用社会科学的以社会为背景的实践检验方法;既要注意到人的生物性方面,更要侧重研究人的社会性方面。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了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原则、研究方法和具体的研究方向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