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农村人力资本投资的制约因素与对策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加大人力资本投资力度,充分发挥农村人力资本的资源优势是我国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大重要举措。而由于农村居民人均收入低、城市优先发展策略、农村人力资本投资收益率低下、农村劳动力在城市的非正规就业等原因,严重阻碍了农村人力资本的投资行为。故而,笔者建议:政府应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投资力度,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提高农村人口的整体文化水平;大力发展农村合作医疗事业;形成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提高农村人力资本投资回报率,从而提高农村人口的整体素质,变人口压力为人力资源优势。  相似文献   

2.
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劳动力转移的制约因素:一个制度框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镇化是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十二五规划"注重的是通过城镇化建设创造劳动力转移的"拉力"。和谐的转移需要建设有承载能力的城镇体系。促成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的完成,制度变革是关键,而这种变革是包含产权制度、市场经济制度、劳动力流动制度、劳动就业制度、人力资本投资制度、劳动保障制度以及若干外围支撑制度在内的一个制度束的变革与创新。  相似文献   

3.
人力资本的存量可通过人力资本投资得到增加.教育支出、健康支出和为获得更好工作机会而进行的内部迁移都属于人力资本投资的范畴.制约我国农村人力资本竞争力的主要因素是学历层次、接受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情况、健康状况、迁移状况等.必须加强农村制度建设、加大农村人力资本投资、统筹发展城乡教育、加快发展农村公共事业,以增加农村人力资本存量.  相似文献   

4.
基于乡村振兴的人力资本开发新要求与路径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期以来,我国实施的非农化发展战略不断加速“三农”问题凸显,固化的城乡二元结构不断加剧农村人力资本流失。在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国家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调要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加强农村人力资本开发不仅成为“强农业”“美农村”“富农民”的现实需要,而且赋予了时代性、分类性、动能性、综合性的新要求。服务乡村振兴战略需求的农村人力资本开发必须创新路径:用产业发展带动农村人力资本流动,用教育打造农村人力资本的新动能,用培训增强农村人力资本的市场适应性,用保健提高农村人力资本的持久性,用劳动力迁移激发农村人力资本的活力。  相似文献   

5.
农村人力资本:现状与机制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力资源丰富,但是存在着农民的受教育程度低、缺乏专业技能和职业培训、身体素质较差、未能有效形成优质的人力资本等问题.提升农村人力资本的关键是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农村人力资本形成的新机制,包括重构农村人力资本融投机制,建构有序的农村人力资本流动机制,形成合理的农村人力资本积累机制,改革和完善农村人力资本的医疗卫生保健制度等.  相似文献   

6.
人力资本投资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贾彧 《理论导刊》2006,(8):61-63
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农村社会发展的关键。从总体上看,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的知识技能不能满足改造传统农业、发展现代农业的需要,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和谐社会的目标不相适应。大力进行农村人力资本投资,增加农村人力资本存量,全面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水平既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要求,也是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大量劳动力不断涌入城市,掀起一波又一波"民工潮".这种劳动力流动的态势已经成为当前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流.然而,突如其来的经济危机使得这种"进城又离乡"的流动路径发生梗阻,大量原本外出务工的农民由于城市企业的破产、倒闭,不得不回到自己的家乡.本文以此为背景,介绍了当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路径选择,并提出了一些促进措施.  相似文献   

8.
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业部门转移是二元经济结构转换的主要内容。我国在改变二元经济结构,实现工业化和城市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中,面临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巨大压力。因此,必须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龙头企业和乡镇企业,扩大农村地区的就业机会;走一条有利于充分就业的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市化道路;利用WTO成员国的有利条件,扩大我国的劳务输出;增加农村人力资本投资,增强农村劳动力竞争就业的后劲。  相似文献   

9.
《学理论》2014,(35)
近年来,我国政府一直根据计划经济体制的转变来调整有关农村劳动力流动的政策。计划经济伴随着逐步深化的改革转向市场经济这一形势,促进了关于农村劳动力流动的政策经历了从严格控制农村劳动力进城到允许并鼓励农民进城、控制农村劳动力盲目流动、引导农村劳动力跨地区有序流动、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这样一个变化过程。基于此,提出一些有利于制定农村劳动力转移政策的建议:从本质上改变城乡二元体制;加快城镇化建设进程;不断推动劳动力市场的完善。  相似文献   

10.
刘易斯农村劳动力流动理论及其现实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易斯的农村劳动力流动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农村劳动力流动的二元经济背景、主要原因和城乡劳动力流动的均衡等。该理论对我国现阶段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增加农民收入以及实现城乡统筹的发展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1.
民工荒、大学生失业与低技能陷阱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文章利用内生经济增长理论中研发投资与人力资本投资战略互补的思路分析民工荒和大学生失业的悖论.由于企业缺乏足够的激励进行研发投资,民工的收入预期无法提高,就不愿意进行人力资本投资.一方面,大学生得不到雇佣,另一方面,农民工技能无法提高,企业只有继续大量雇佣低技能的工人来促进增长,农民工陷入低技能陷阱.因此,中国目前的民工荒是一种畸形的劳动力短缺,知识失业也是一种不可持续的经济增长(粗放经济增长)的结果,需要通过增加企业的研发投资和农民工的人力资本水平来解决.  相似文献   

12.
"代耕农"是农村劳动力流动的产物。本文以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石湾镇铁场村的"代耕农"为例,比较了"代耕农"、在家务农和农民工三种农村劳动力就业方式的成本与收益,发现"代耕农"至少是农村劳动力流动的次优选择,对于年龄偏大、缺乏务农之外其他技能的人来说,甚至是最优选择。  相似文献   

13.
转型经济中的农村富余劳动力流动是一种经济流动,同时又是一种社会流动,它对改变我国行政主导型 二元结构具有重要意义,对消除城乡统筹发展中的制度障碍具有特殊作用。当前,应把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流动作为城 乡统筹发展的重要内容,以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流动为突破口,推进城乡统筹发展。  相似文献   

14.
目前,农村女性青年主要通过婚姻、升学、关系、顶替父职、个人自致五种途径实现向上的社会流动.和改革开放前相比,农村女性青年的社会流动频率加大、人数增多,实现社会流动的途径趋于多元化.但是,由于受户籍制度、家庭条件、自身先赋、后天自致等因素制约,我国农村女青年的社会流动依然存在着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15.
蒋辉 《学理论》2010,(22):75-76
从1960年到2009年40年间,家庭人力资本投资的研究方法有思辨研究,也有实证研究。研究内容包括家庭人力资本投资的均衡分析,城镇及农村家庭人力资本投资的现状及对策,城乡家庭人力资本投资差异的原因分析等。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我国缺乏专门研究家庭人力资本投资的专著,研究内容不全面等。  相似文献   

16.
城乡劳动力双向流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乡劳动力双向流动是适合我国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的目标模式,是缓解农村和城市劳动力双重过剩局面,加速城市化进程和推进城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而目前我国的劳动力流动模式主要是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的单向流动,这已经给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带来了许多问题。从理论和实践层面分析我国城乡劳动力双向流动缓慢的原因,就可以看出,要实现城乡劳动力双向流动,最关键的一步就是要建立城乡劳动力双向流动的理论模型。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2009年湖北省4442份城乡居民抽样调查数据为样本,采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实证分析了家庭依附和人力资本对青年女性劳动力劳动参与的影响,并就我国女性劳动参与决策影响因素做了城乡对比分析。研究发现,女性的人力资本和家庭依附因素对城乡女性的劳动参与有着显著的影响,但是其劳动参与决定存在着城乡差异。在劳动参与方面,农村女性的家庭依附性较之城市女性更强一些,而人力资本变量对城市女性劳动参与的影响更大,年龄、文化程度、迁移以及工作流动性都对城市女性劳动参与影响显著。我国城乡女性劳动参与一年龄曲线呈M型,有着明显的阶段性就业特征。  相似文献   

18.
基于代际收入传递的人力资本理论框架,对子代人力资本形成及其转换为收入阶段中代际收入流动性的影响因素进行整理和分析发现:子代受教育程度的提升,家庭和公共教育投资的增加均有利于代际收入的向上流动;然而受教育投资差异及劳动力市场缺陷等因素的影响,不同群体间教育机会、就业机会及教育收益的不平等并不利于中国整体代际收入流动性的改善。为此,应进一步完善公共教育政策,增加对低收入群体的公共教育财政支持,确保人人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同时不断削弱劳动力市场分割和就业歧视带来的行业壁垒和收入差距,降低父代社会资本对子代就业的影响力,不断推进就业机会和收入分配公平。  相似文献   

19.
职业变动中的性别差异是职业变动中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10年来河南省高校毕业生职业变动的情况表明:劳动力市场分割和资本对职业变动中的性别差异会产生影响,即高校毕业生所处的劳动力市场不同,拥有的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不同,其职业变动就会产生性别差异.为此,需要大力发展生产力,营造公平的劳动力市场环境,强化女大学生的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等,为女大学生谋求公平的职业变动空间和职业发展机会.  相似文献   

20.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必然现象。由于受人口数量特征和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我国劳动力市场的总体特征是供大于求,直接导致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洼地效应的产生。农村优质人力资源的大量流出,造成农业生产投入要素质量的下降,影响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加大财政对农村地区的人力资源投资,在保证农村人力资本质量普遍提高的前提下,加快农地的流转,提高农业生产的规模化经营和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