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我国商会与法院联动调解民商事纠纷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法学刊》2019,(4):99-107
在"大调解"和积极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的语境下,不少地方积极探索建立了以法院为主导、商会积极参与调解民商事纠纷的联动机制,但法院调解社会化的快速推进与商会调解体系缓慢重塑的矛盾,阻碍了法院与商会联动调解民商事纠纷的改革进程。通过学习与借鉴德国在强化商会组织建设、完善调解制度的经验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前提、一个关键、一个方向、一个保障"的完善建议,即健全商会调解组织体系,加强落实"司法推动",着力发展调解的专业优势,建立激励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2.
商会模式与职能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会是商事主体设立的民间性、自治性、以维护会员利益为目的的非盈利性社团组织,其职能的发挥与商会的模式息息相关.商会作为一种中间组织,在弥补市场缺陷和政府缺陷方面有重要作用.本文对当今在既存的三种商会模式中,逐一分析其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职能的发挥,得出商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对我国未来商会立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方便面集体涨价事件引起了人们对商会及其规制的学理探究和制度进言。商会的制度角色定位涉及我国政府行业管理体制改革的取向、政府主导与民间自发生成的商会的协调与整合问题;在规制的目的和正当性、合法性问题上,涉及政府规制的基础理论和经济性规制、社会性规制问题;在规制的工具类型上,涉及在政府职能转变过程中,如何在传统的命令控制型规制的基础上,引入激励型规制等新型规制工具,以提高规制绩效。  相似文献   

4.
英法德若干商会法律制度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 ,需要积极培育、发展商会等中介组织。而商会职能的充分发挥 ,又需要相应地法律保障。我国目前虽有一些有关商会的立法 ,但缺少一部相应的基本法。西方市场经济发达国家 ,如英法德三国不仅商会历史发展较长 ,且有较完备的法律制度 ,又是世界上两种类型商会的典型代表 ,故对其商会法律制度进行比较研究 ,对我国商会立法发展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从法德公法型商会与英国私法型商会比较入手 ,分析它们各自的利弊 ,探讨适合于我国的商会法律制度。一、两种类型的商会法律体系由于法律传统不同 ,导致欧洲各国的商会…  相似文献   

5.
中国商会制度的创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商会是中国近代最早建立的现代意义上的社会团体之一 ,也是社会影响力最大的社团之一。从法律意义上而言 ,中国商会制度建立的过程 ,也是近代意义上商人身份确立的过程 ,是商人组织有序化的过程。从这种意义上 ,中国近代史上的商会 ,应该指按照官方有关法令成立 ,在政府与商人间扮演中介角色的各行业商人集合团体。它与当时西方的民间商会相比较 ,它更具官方色彩 ,更依赖于国家法律的制度催化。这种制度的催化作用的成效十分显著 ,它相当迅速地改造、吸纳了各种形式的传统商人组织 ,成为具有主体性的利益集团。一 近代商会制度建立之经济背…  相似文献   

6.
我国现行仲裁法律制度在仲裁机构设置方面有如下重大问题:即它由行政机关组织的有关部门和商会统一组建;如此就使仲裁机构存在的基础——中立性和当事人意思自治之原则受到了动摇,使仲裁机构的公信力受到怀疑。为此,结合仲裁制度产生的基础、仲裁性质和中国国情(中国的商会还不成熟),我们应当对之进行完善:改变仲裁机构设立完全由行政机关干预或主导之状况,而由立法机关来主导、组织。  相似文献   

7.
王慧 《广东法学》2005,(1):38-46
起源于欧洲封建时期的商会,对于欧洲的社会结构产生了重要影响。我国自清末引进商会制度以来,商会与政府权力的双向关系,商会与商人的权利的关系,逐渐成为影响中国社会的一股重要力量。工商联的商会化改造和对其法律地位的确认,是商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8.
蒋燕玲 《河北法学》2007,25(7):93-97
在近代中国,商会扮演着工商制度安排和变迁的参与者角色.具有制度供给和需求双重身份的性质和特征.商会参与公司立法取决于内外因的交互作用:商会本身所具有的参与法制现代化所必需的基本素质和能力是其参与立法的根本前提;而政府对商会的职能定位是影响商会参与程度和效果的重要因素.商会通过自拟商法活动和其他参与形式,积极推动公司立法的健全完善,从而改变了中国传统的单一主体(政府)立法模式.国家力量与民问力量的交互作用,决定了近代中国公司制度移植具有以强制性为主、诱致性为辅的制度变迁特质.  相似文献   

9.
商会制度,是近代中国由农耕社会法制向工商社会法制、由统制经济法制向市场经济法制转型的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新的法律制度。在传统中国法制中,社会治理以绅士阶层为中心,形成了在中央集权引导下,与儒家主流意识形态和官僚系统保持一致的绅权治理。及至近代,商会制度的出现为中国社会提供了一个法制变迁的契机,集权式的绅权治理开始向分权式的商会治理转型。尽管在这个制度转型过程中,法制变迁的路径依赖和制度惯性效应仍不可避免,并呈现出迂回曲折的变迁轨迹,但是它依然具有较高绩效。中国商会治理变迁所取得的经济绩效表明,当前中国法制应坚持集权治理向分权治理转轨的制度变迁路径。  相似文献   

10.
清末民初商会裁判制度:法律形成与特点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自商会创立以来,处理商事纠纷即为其重要职能之一。清末民初,商会裁判制度随着商会法律的发展与完善而逐步正式化、规范化与法制化。商会裁判制度在法律属性上应为仲裁,其具有传统与现代的双重性格,是官方正式司法的辅助与补充,在实际的商事纠纷处理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传统商会纠纷解决机制之功能分析——以调解为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末民初的商会调处、商会公断的纠纷解决机制不仅承继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的底蕴,亦不乏凸显现代化纠纷解决之功效。鉴于此,通过历史追溯手法,来探讨分析中国传统商会纠纷解决机制的功能演变以及时势因缘,立足于富有传统特色的调解机制,并结合现代替代性纠纷解决的基本理念以及关系紧密群体之理论分析,在区分调解与仲裁的界定以及调解类型分化研究的基础上,对中国传统商会的调解功能予以深入的解构与剖析,以期对我国传统的多元化解纷机制的理论及史料研究有所贡献。  相似文献   

12.
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原则强调法院整体的独立性,实践中依法独立行使职权原则异化为司法的地方化以及司法的行政化。在司法改革的背景下,应当把握改革契机,推动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在我国,应当淡化司法独立的政治色彩,构建以依法独立行使职权为核心的司法独立,并排斥案外因素的影响,以司法的法律效果为根本追求。依法独立行使职权原则要处理好与党的领导的关系。为了确保独立司法,还必须结合司法改革的社会背景,从内、外两个方面统筹协调,整体推进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  相似文献   

13.
应当将关于讨债信托与诉讼信托无效的规定从我国《信托法》中删除。基本理由:该法关于讨债信托无效的规定的适用将致使已成为政策工具的公司债信托与金融不良债权信托成为无效信托,故该规定在目前已成为“推动公司债券发行”与“刊离国有商业银行金融不良债权”这两项我国现阶段的重要金融改革政策所要达到的目标的法律障碍,甚至关于该规定已成为后面一项政策目标实现的法律障碍已有司法判例佐证;该法关于诉讼信托无效的规定完全没有必要存在于其中,因为在我国并不存在从国家有效规制金钱债权代替行使行为角度看需要该规定的法律背景与社会背景,况且将该规定保留在该法中对债权人明显不利。  相似文献   

14.
统一战线一直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改革和建设等各个时期的关键议题,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统一战线寓于社会转型之中并深受社会转型的影响。迄今为止,中国近现代共经历了三次大的社会转型,三次社会转型的主题不同,产生的动因不同,对我国统一战线产生的阶段性影响也有所差异。我国现处于第三次社会转型期,中国社会在价值体系、经济环境、组织基础、利益格局等方面的转型造成了我国统战阶层的多元化、统战结构的复杂化、统战地位的强势化及统战力量的分散化,也使得我国统战工作面临新的问题。对此,我国各级统战部门在开展统战工作的过程中,必须积极创新统战工作理论、建立利益协调机制、拓宽政治参与渠道、搭建互动沟通平台。  相似文献   

15.
袁曙宏 《法学论坛》2004,19(5):5-10
邓小平法治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内容十分丰富 ,涉及到我国法制建设的各个方面 ,但其核心精神十分明确 ,即 :完善法律制度是根本。这一极其重要的结论 ,是邓小平同志在对我们党和国家法制建设的经验教训进行深刻反思的基础上得出的。在我国全面进行经济、政治、行政体制改革的背景下 ,邓小平同志对加强行政法制建设、保证政府严格依法行政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 ,主要包括 :一要加强行政组织立法 ,二要严格依法行政 ,三要加强对行政权力的监督和制约。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历史进程 ,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创新 ,在这一创新过程中 ,当务之急就是要以邓小平法治理论为指导 ,努力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法治道路 ,正确处理依法治国向纵深推进过程中面临的一些重大关系  相似文献   

16.
欧盟信息安全法律框架之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与信息系统安全已经引起了全世界共同关注,美国和欧盟在这一领域走在了世界的前列。伴随中欧经济、文化交流的日益密切,欧盟信息安全法律框架也为我国立法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蓝本。通过解读欧盟信息安全法律框架的演变轨迹及其特点,结合我国信息安全保障立法现状,分析当前我国信息安全立法的主要着力点,提出我国应加快信息安全立法进程,用法律形式明确信息安全监管机构和监管模式,构建有中国特色的信息安全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17.
近代中国对司法独立的价值追求与现实依归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韩秀桃 《中国法学》2003,(4):164-173
司法独立来源于西方近三百年政治革命和文化发展的结晶 ,是现代司法的核心理念。中国传统司法向来司法行政合一 ,司法权既无法获得独立 ,也没有必要的权威。近代已降 ,面对西方的冲击 ,在清末新政改革中 ,传统司法按照西方司法独立的制度框架开始了艰难的近代转型 ,这一转型成为民国时期法律变迁和司法改革的主脉。本文立足于对司法独立在近代中国的历史发展进程的全面考察 ,认为近代中国在对司法独立进行价值追求的过程中 ,逐渐抽空其内在的生命 ,转而崇拜其外在的空壳 ,并将这个空壳视为真实的存在 ,以便于使其依归于中国的现实 ,实现其一种本土化的选择目标———从理想到现实的转换、从价值理念到工具理念的嬗变。  相似文献   

18.
Globalization of the economy, public affairs, human rights, environmental issues and laws indicate the developing tendency of human beings and society, and this has a great influence on the third reform of Chinese law in many aspects. Upon its entrance into the WTO, China carried out a large-scale clarification and amendment of its laws and regulations, and incorporated itself into the global governance structure. This marks the beginning of the third legal reform in the country. This reform includes the reform of the political and legal system, restructuring of the legal system, and evolution of the real meaning of law. In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law, the fundamental nature of modern, global and human civilization, and the legal profession will penetrate much more into the whole Chinese law and its oper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