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后起之秀”,2008年1月国家批准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标志着北部湾经济区发展建设进入一个全新阶段,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机遇已经到来。但必须承认,与东北振兴计划、浦东新区、滨海新区等相比.  相似文献   

2.
港口物流与区域经济发展是互相促进的关系。文章具体分析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港口物流的区位优势和面临的机遇,提出了发展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港口物流及提升北部湾经济区综合竞争力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3.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战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发已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第四极。高新技术产业被列入北部湾经济区主要发展产业,目前北部湾经济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面临着重要机遇与挑战。北部湾经济区重点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主要有生物医药、海洋生物、电子信息、高新农业、新材料等产业,北部湾经济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对策主要集中于政府作用、创新源、产业链、品牌等方面进行和展开。  相似文献   

4.
2008年2月21日,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在南宁举行《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新闻发布会。自治区主席马飚正式宣布,2008年1月16日国家批准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开放开发正式纳入国家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5.
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如期建成和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经济的发展,现代物流业将对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起着非常大的作用。由于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现代物流业基础薄弱,缺少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等方面的问题,如何发展现代物流业是北部湾经济区经济发展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6.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现状以及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地处我国沿海西南端,位于北部湾顶端的中心位置,主要包括南宁市、北海市、钦州市、防城港市所辖区域范围.同时包括玉林市、崇左市的交通和物流.土地面积4.25万平方公里,海域总面积近13万平方公里,海岸线长1595公里,人口1240多万.2008年2月21日,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举行新闻发布会,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席马飚正式宣布<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获得国家批准,这标志着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开放开发提升为国家发展战略.目前,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建设正风生水起,日新月异,其在发展中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也成为各方讨论的热点.  相似文献   

7.
广西边境贸易的发展及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鼓励我国边境地区积极发展与我国毗邻国家间的边境贸易与经济合作,国家近年来先后制定了一系列有关扶持、鼓励边境贸易和边境地区发展对外经济合作的政策措施.这些政策措施"富民强边",有力地促进了我国边境地区经济发展,巩固和发展了我国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深入和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的实施,使广西边境贸易面临着新的形势.  相似文献   

8.
加快转变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经济发展方式,既是实现"工业兴桂、质量兴桂"的战略要求,更是提升该区域经济质量总体水平和综合竞争实力的根本途径。本文在对广西北部湾经济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现状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基础上,得出该区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程度和所处阶段,并提出进一步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作为国家战略,顺势发展"飞地经济"对抢占经济发展新增长点、新制高点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分析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飞地经济"的挑战,进一步提出促进"飞地经济"发展的对策和建议;并以钦州为例分析其发展"飞地经济"的优势,希望对广西北部湾经济区"飞地经济"模式构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建设需要跨境继续教育的支撑;经济区建设中继续教育覆盖率与经济发展指标有一定联系;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作为我国经济发展最快、经济最有活力的地区之一,对跨境继续教育的规模需求将形成新的预期;根据广西经济发展指标、广西外贸依存度以及广西就业人员数量,对“十二五”时期北部湾经济区继续教育需求规模及跨境继续教育需求规模作出预测分析。  相似文献   

11.
区域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是东北地区社会、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实现手段。以东北地区循环经济发展框架为基点,从空间布局角度研究分析东北地区循环经济发展思路,即"一轴三极七基地",通过区域内合理的空间布局促进产业的合理分工与链接,为东北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增长方式转变和循环经济发展提供宏观层面的构想,为具备区域特色的循环经济发展探索可行路径,以期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循环经济的SWOT分析及其战略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传统经济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柬埔寨经济发展非常迅速,产业发展有着鲜明的特色,各产业都有未来发展规划。其经济发展经验主要有:国民经济产业发展目的明确、重点突出;国民经济、产业规划有条不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相似文献   

14.
古巴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59年古巴革命胜利后,逐步建立了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到苏东剧变前的30年间,在面对美国封锁的不利条件下,古巴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仍然获得了发展,取得了一些难能可贵的成就.20世纪90年代初苏东剧变后,古巴陷入极端困难的境地,进入"和平时期的特殊阶段".1994年以来,古巴经济状况逐步好转,已经走出苏东剧变导致的极端困难时期.经过50年的经济建设,古巴从中央集权计划经济逐渐转变为古巴特色的社会主艾经济,经济和外贸结构也从单一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东北地区作为新中国工业摇篮和粮食主产区,曾经在计划经济年代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起到了奠基性作用,并为新时期改革开放大业的战略推进创造了前提条件。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东北地区的工业经济逐渐滞后,出现了特有的“东北现象”。与此同时,东北粮食主产区也陷入了以“农民卖粮难”为主要特征的发展困境。面对这一综合性的经济危机,党中央及时调整发展策略,在党的十六大上首次做出了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决策,随后又采取了加快体制创新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有效措施,大力推动老工业基地质变为新型工业基地,裂变为现代装备基地,提升为科技产业基地,成长为生态农业基地,发展为农畜产品出口加工基地,从而形成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目标体系,并将进一步拉动和规范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现实进程。  相似文献   

16.
日本中小企业全球化经营的新趋势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中小企业在日本经济发展过程中一直扮演重要的角色。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全球化趋势的日益加强,日本中小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模式出现了新的发展变化,其在投资规模、投资地区结构、投资方式以及信息技术利用等方面都呈现出新的特征。研究日本中小企业全球化经营新特点和发展趋势,对我国中小企业如何开展对外投资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暹罗曼谷王朝时期的包税制度为研究对象,分析华侨在包税制度的缘起、发展和走向衰弱的过程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并指出,华侨经济始终是暹罗经济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8.
全球金融危机凸显越南经济增长方式的困境,经济转型刻不容缓,因此越南政府已正式提出在后金融危机时期,越南经济必须尽快实现转型,转型方向是中长期发展战略思维转型和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调整及经济结构战略重组,转型目标是到2020年实现国家工业化和现代化。  相似文献   

19.
韩国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与改革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国用短短20多年的时间,由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实现世人瞩目的经济腾飞,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韩国经济现代化的成功,究其原因,首要应归功于教育的成功。职业教育是教育系统中直接培养劳动技术大军的部门,保证了韩国人力资源的开发,在推动韩国经济发展中,韩国职业技术教育为适应本国社会经济发展和培养人才的需要,不断进行改革,韩国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和改革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分析探讨韩国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历程与改革的经验,必将为我国及世界各国职业教育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20.
To achieve a top-to-bottom growth of the “green economy”, incentives and enablers need to be identified for those micro enterprises working at the grassroots level. A three-year study of 1,300 social and environmental enterprise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reveals how they are developing new products and services for their communities, using new business models. But their scale-up is hampered by lack of access to research and technology support and gender barriers, as well as challenges with complex partnerships, progress monitoring, and financial viability. A large pool of innovative ideas remains untapped and an opportunity to build a sustainable economy is being mis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