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宽严相济是指“对刑事犯罪区别对待,做到既要有力打击和震慑犯罪,维护法制的严肃性,又要尽可能减少社会对抗,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①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在刑事司法领域的体现,然而从提出政策到在刑事司法实践中实现政策,却是一个相当复杂和困难的过程。笔者以为,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落实必须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一、如何理解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内涵一般认为,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包含以下内容:该严则严,当宽则宽;严中有宽,宽中有严;宽严有度,宽严审时。运用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切忌只适…  相似文献   

2.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包括刑事立法、司法、执法多个方面,在司法领域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即为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其精神实质是对待不同的犯罪行为人,根据其犯罪情况和人身危险程度,采取宽严不同的刑事策略,该宽则宽,该严则严,宽严适度,宽严有据。可以说,该政策的提出,丰富了“严打”方针的具体内容,是我国具体刑事政策的发展和完善。那么,作为一项新的刑事司法政策,它是否与我国固有的刑法基本原则相适应,如果存在冲突,其又应如何协调的呢?笔者欲在此阐述一下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3.
在党中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决定之后,为了确保这一目标的实现,中央明确提出了要实施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近年来,学者们对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作了大量的论证,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但是,少有学者在国家新的刑事政策之视角下审视党对少数民族特有的两少一宽刑事政策。这并不是没有讨论的必要,相反,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两者之间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两者之间的关系问题、两少一宽政策的新旧背景变迁问题、两少一宽适用中已存在的问题和在宽严相济政策之下如何适用的问题等,这些问题从微观层面看关系着司法实践工作的推进,从宏观层面看则关系着我国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大问题。  相似文献   

4.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基本精神,是亦宽亦严的区别对待,相济互补的协调平衡,宽字为先的谦抑原则.宽字为先,不是“整体从宽”、“刑法宽和”,而是刑事立法上将刑法作为最后手段,司法中能轻不重,“就低不就高”.它体现了刑事政策的发展和进步,符合“无罪推定”精神.其工具价值主要体现在路径导引、实施保障、监督校正三个方面.宽严相济政策的适用包括刑事程序法领域.强制措施等程序手段直接体现宽严,因而刑事程序具有实现政策的独立价值.刑事程序贯彻刑事政策的基本要求是,刑事程序的设置与运行服务于刑事政策;根据不同案件设置不同程序即程序多元;程序的严格性与必要的灵活性相结合.  相似文献   

5.
吴东良 《法制与社会》2010,(32):130-130
刑事司法政策是刑事政策的司法化,是在刑事司法活动中对于刑事政策的具体运用。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的制定与适用应贯穿刑事司法活动的全过程,而不应当是片面的。宽严相济,应当坚持区别对待,该宽的宽,该严的严,宽严适度,宽严有据,而这一宽一严也必然包括司法机关对法律的遵守之"严",与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之"宽"。  相似文献   

6.
《中国审判》2010,(8):101-103
在青少年刑事审判中,宽严相济政策的基本价值取向是通过刑事司法的“宽和”来实现预防和矫治青少年犯罪的目的。缓刑制度是惩办与宽大相结合、惩罚与教育改造相结合的重要体现。然而,在司法实践中如何准确把握缓刑的适用条件,使其与“该宽则宽”、“该严则严”的刑事政策相符合,一直是司法实践中存在困惑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韩清 《法制与经济》2009,(19):67-69
当前,宽置相济刑事司法政策已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刑事政策。本文以检察机关公诉环节为视角,通过对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产生的历史背景、价值取向、司法应用等问题进行研究,对当前检察机关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主要形式一刑事和解制度进行反思,进而提出通过构建附条件不起诉、社区矫正、被害人国家补偿等各项配套制度,解决适用刑事和解制度存在的种种问题,进一步完善检察机关适用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司法模式。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指出,要实施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不断促进社会和谐。检察机关作为法律监督机关,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中担负着重要的职责。为贯彻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最高人民检察院近日发布《关于在检察工作中贯彻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的若干意见》、《关于依法快速办理轻微刑事案件的意见》等三个文件,对检察机关如何贯彻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提出了一系列指导意见。本刊特组织“宽严相济与检察工作专题”,邀请相关人士与专家学者,就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在检察工作中的具体适用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对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把握,应根据时代背景和当前社会需要,在“宽”与“严”之间有所侧重。检察权的行使在整个司法活动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根据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更新行使检察权的理念,并相应地进行制度创新,是当前检察权行使面临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10.
权威 《法制与社会》2012,(21):280-281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是我国在维护社会治安的长期实践中形成的基本刑事政策,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背景下,要通过“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适用,实现社会的秩序性,消解社会的对抗性,达致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之统一.而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在司法领域的运用对这一目标的达成有着决定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是当前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下,指导我国刑事司法工作开展的基本政策,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目前公安工作的实际情况看,要全面、有效地贯彻、执行好“宽严相济”的政策仍面临着一定的困难,认真研究并准确适用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对于我们公安刑事执法理念的转变和升华、对于有效预防控制犯罪有着深刻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是由严厉刑事政策与宽松刑事政策构成,对刑事立法及司法具有长期、普遍指导意义的基本刑事政策。中央提出实施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表明更注重宽与严的有机结合,有利于纠正以往刑事政策中单纯追求"严"的倾向。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需要根据我国国情,在立法、司法等方面分别体现出"宽"与"严"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2006年以来,宝山区院结合区位特点和工作实际,选准切入点,通过三运用、三推进等途径,以侦查监督、集中公诉等工作为抓手,积极探索和践行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在公诉环节的正确适用,充分体现该严则严,当宽则宽,严中有宽,宽中有严,宽严相济的执法理念,实现了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促进司法公正和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学界对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关注和推崇、党和政府对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肯定和推广、实务界对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高调贯彻,"宽严相济"几乎成了法律界的流行语。然而,如果我们从中国法律传统的角度,审视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司法现状;以构建成熟法治国为目标,反思该刑事政策的司法运作。就不难发现,由于司法传统的浸染,宽严相济的政策性适用已不适当地挤占了立法空间。法治话语下的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必须坚持法律是基础、政策是导向的定位原则。刑事法律也应当根据刑事政策之需要,及时进行立法、修改、补充。  相似文献   

15.
论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定位   总被引:32,自引:2,他引:30  
马克昌 《中国法学》2007,(4):117-122
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是惩办与宽大相结合刑事政策的继承和发展。刑事政策根据其指导功能的不同,可分为刑事立法政策、刑事司法政策、刑事执行政策。宽严相济对司法领域而言,可以说是刑事司法政策;但它也指导刑事立法、刑事执行,因而也是刑事立法政策、刑事执行政策。刑事政策根据其所处层次的不同,可分为基本刑事政策和具体刑事政策。宽严相济是基本刑事政策,"严打"、"少杀、慎杀"等是具体刑事政策,后者都是前者的组成部分。说宽严相济是刑事司法政策,并不否定宽严相济是基本刑事政策。  相似文献   

16.
我国防制假冒伪劣商品犯罪的刑事政策自改革开放初期至今,经历了从严厉惩治的对策到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演变过程。针对假冒伪劣商品犯罪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要合理认识假冒伪劣商品犯罪的社会危害性,妥当处理报应与预防相统一的问题,并理性地看待《刑法》对防制假冒伪劣商品犯罪的实际作用。在具体贯彻中,应当正确认识和运用“严惩源头”的刑事政策,注意长期坚持从严惩处的刑事政策,同时也要济之以宽,做到“严中有宽”,常态化地惩治和防范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的犯罪。  相似文献   

17.
宽严相济形势政策,是党和国家总结“严打”。“惩办与宽大相结合”等政策的经验和教训,针对现时期犯罪的特点而提出的一项刑事司法基本准则。本文对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内涵进行了分析,并从侦查、审查起诉、审判、行刑几个方面对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适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李晔 《法制与社会》2010,(29):117-118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体现了刑事司法的务实倾向,有利于促进人权保障和刑事司法改革。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中的"严"与"宽"是不可分离的。本文指出在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指引下,一方面要严厉打击恶性刑事犯罪,另一方面也要展开刑事诉讼机制创新,如刑事和解、诉辩交易等,同时还要激活我国刑法中的非监禁刑适用。  相似文献   

19.
宽严相济是指对刑事犯罪区别对待,做到既要有力打击和震慑犯罪,维护法制的严肃性,又要讲求执法办案的社会效果,维护社会稳定。检察机关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就是要根据社会治安形势和犯罪分子的不同情况,在依法履行法律监督职能中实行区别对待,注重宽与严的有机统一,该严则严,当宽则宽,宽严互补,宽严有度,既要保证执法办案的法律效果,又要有利于化解社会矛盾、减少社会对抗,促进社会和谐,实现刑事司法活动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20.
阙灵聪 《法制与社会》2013,(30):260+262-260,262
2006年10月召开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要求:“实施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改革未成年人司法制度,积极推行社区矫正”。自从宽严相济刑事政策被确认下来以后,司法系统就此政策召开了讨论大会,并要求在司法系统实施宽严相济政策,特别是监狱系统,作为国家的暴力机关,对罪犯进行直接管理,对罪犯的改造影响最大。本文就从宽严相济的含义着手,结合监狱的实际来论述宽严相济刑事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