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011年9月2日,土耳其与以色列外交关系降至二秘级别,这是自1980年双边关系降至该级别以来第二次探底。国际背景转变、土耳其政坛力量变化,以及以色列外交缺陷凸显,是两国关系恶化的三大主因。长远看,土耳其实力有限、土以关系恶化机会成本增大,以及土耳其战略的西方取向,决定了两国关系仍有回暖空间。  相似文献   

2.
土耳其与以色列曾是中东地区两个关系最为密切的盟国。但两国关系却在近年来发生了彻底逆转。在造成两国关系恶化的原因中,既有国家政治领导人个人意识形态倾向性与个性的影响,也有国家内部社会潮流转变和政治局势发展的因素,另外还有伊拉克战争后地区国际政治环境变化以及库尔德问题发展的国际化与复杂化。土耳其与以色列当前关系的逆转和危机,不仅会导致这个地区国家之间安全联盟的重新组合,而且也会给中东和平进程的前景以及地区跨国性库尔德问题的发展带来更多变数。  相似文献   

3.
中以关系与中东问题——以色列驻华大使馆采访记1996年1月24日是中国与以色列建交4周年,本刊记者乘此专门采访了以色列驻华大使馆,就中以两国关系、中东和平进程以及目前正在进行的以色列与叙利亚和谈等提出问题。以色列大使馆公使衔参赞潘琦瑞女士(MrsIr...  相似文献   

4.
大事综览     
2011年9月世界大事综述如下: 一、以色列面临空前孤立。2日,土耳其外长宣布驱逐以色列驻土大使,将土以外交关系降至二秘级,并中止两国所有军事方面的协议。9日,埃及数千名示威者冲击以色列驻埃及大使馆,以色列大使连夜紧急回国。埃及总理谢拉夫16日表示,奠定埃以和平的基石“戴维营协议”并不是什么圣书,永远都可以被讨论和修改。14日,由于担心约旦民众可能举行反以示威并冲击使馆,以色列政府决定撤回驻约旦使馆人员。此外,巴勒斯坦申请加入联合国也使以色列在道义上陷入空前被动。  相似文献   

5.
章波 《西亚非洲》2000,(6):31-35
二战结束后,苏联的威胁、美国的拉拢和对援助的需求使土耳其向美国接近。在对抗苏联这一共同目标下,土耳其和美国最终在1952年结成战略同盟关系。随着国际和国内形势的变化,土美关系中的矛盾日益显现,1975~1978年美国对土耳其实行武器禁运是两国关系的最低点。解除武器禁运后,土美关系趋于缓和,但土耳其更加注意维护本国和民族的利益,而决不再唯美国马首是瞻。  相似文献   

6.
一、军事合作情况 1996年2月,土耳其和以色列签署了军事合作协议,由此开始了两国不断发展的军事同盟关系。该军事合作协议包括一项耗资6亿美元的改造计划,即以色列的技术人员帮助土耳其的喷气战斗机实现现代化;土耳其和以色列的军官及军校学员可以在对方的军事学院学习;双方的海军舰只可在对方的海面上演习;以色列的飞行员可以使用土耳其的领空演习等。今年以来,通过高层的频频互访,军事合作关系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双方已经同意土耳其向以色列购买或合作生产先进的导弹、火炮、电子通讯设备及步兵武器等,土耳其还允许以色列在土叙  相似文献   

7.
美国与土耳其的关系是影响中东地缘政治秩序的重要因素,长期以来受到学术界的高度关注。由于土耳其特殊的战略地位,自冷战伊始,美国历届政府都格外重视美土关系的发展。然而,2003年伊拉克战争以来,双方在一系列重大问题上出现了严重分歧,两国关系渐行渐远,乃至有学者发出了美土关系是否会终结的质疑.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土耳其是美国的重要盟友,但近年来伴随着以叙利亚问题为焦点的中东地缘政治格局的深度调整,土耳其和美国的关系也阶段性地发生了剧烈震荡与调整。美土关系的恶化是叙北库尔德问题凸显、土耳其"7·15"未遂政变冲击、美土间价值观裂痕加剧、土耳其外交政策转型与美国中东政策对冲以及周边地缘政治因素影响的多重结果。但由于北约、投资需求等因素的存在,美土关系并未走向破裂,并在2018年10月后逐步进入了稳健调整的"新常态"。其具体表现为美国对土耳其的矛盾性认知、土耳其对美国日益强烈的离心倾向以及美土间结构性矛盾的阶段性爆发与两国关系的周期性震荡。  相似文献   

9.
丁原洪 《和平与发展》2013,(6):37-41,134-142
美国与伊朗自1979年交恶以来,颠覆与反颠覆的斗争贯穿于两国关系的全过程,进入21世纪以后,伊朗核问题更是成为两国斗争的焦点。今年6月,伊朗温和保守派鲁哈尼当选总统,美伊双方出于现实需要,伊朗核问题出现松动的迹象。然而,美伊关系仍然难有根本性改善。一方面,美伊双方在伊核问题上的原则立场均受国内强硬派势力的制约;另一方面,当前的中东形势——以伊朗为代表的什叶派力量、以沙特为代表的逊尼派力量、以土耳其为代表的世俗阿拉伯力量和美国盟友以色列四股力量角逐中东地区的主导权——也不利于美伊关系的改善。  相似文献   

10.
土耳其新中东政策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03年埃尔多安政府执政以来,土耳其的外交政策发生了重大变化,其新中东政策尤为引人关注。埃尔多安政府一改此前土耳其不介入中东事务的立场,积极改善与中东伊斯兰国家的关系,充当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以色列和叙利亚之间的调解者。同时,土耳其与西方国家的关系则出现了裂痕。但是,埃尔多安政府的新中东政策并不意味着土耳其外交战略重心的东移,而是对此前一边倒的亲西方战略的修正,旨在更有效地维护土耳其国家利益。  相似文献   

11.
土耳其与伊朗有发展友好关系的地缘优势和良好现实条件,但两国关系长期冷淡.本世纪出现的伊拉克问题、能源因素和伊朗核问题对土伊两国关系产生了积极影响.在库尔德问题上存在的共同利益,拉近了两国关系的距离;对能源的需求使土耳其不顾美国的反对;对于伊朗核问题,土耳其反对美国运用武力,赢得伊朗赞赏.土伊的接近整体上符合国际社会的利益,也有利于地区形势的稳定,但美国的干扰一直是土伊关系发展中难以排除的阴影.土伊两国在建立新的经济联系机制与合作原则等方面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相似文献   

12.
以色列与日本关系纵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色列和日本在历史上没闹过大矛盾.日本在以色列建国前宽待过犹太人,因此犹太人对日本人充满感激之情.1952年两国建交后,日本因大量进口阿拉伯国家石油而与以色列保持一种低调关系.冷战结束后,两国关系因各自利益需求而迅速改善.  相似文献   

13.
以色列与梵蒂冈两国关系长期处于敌对状态。影响两国关系发展的症结有四 :1 .梵蒂冈长期坚持历史上形成的反犹主义 ;2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罗马教皇对希特勒屠杀犹太人保持沉默 ,引起以色列人的不满 ;3.梵蒂冈反对犹太复国主义 ,反对在巴勒斯坦建立犹太人国家 ;4.梵蒂冈反对以色列将耶路撒冷“犹太化”。从 2 0世纪 60年代起 ,梵蒂冈逐渐改变了对犹太人的态度 ,与以色列实现关系正常化 ,但只有梵蒂冈对历史进行更加客观的分析和对待 ,未来以梵关系才能顺利发展。  相似文献   

14.
2020年,中东遭遇严重疫情与超低油价的双重打击,阿拉伯世界的治理短板充分暴露,受损尤为严重。经济上,各国的石油与非油经济都深受打击,产油国和石油进口国的经济改革面临大考。政治上,2019年出现政府更迭的黎巴嫩、伊拉克、阿尔及利亚、苏丹等国的过渡与转型也各有难处。安全上,叙利亚、也门、利比亚三大战场炮声依旧,外来干预使和平前景更为复杂。在地区格局中,阿拉伯世界同时面临三大非阿拉伯强国土耳其、伊朗、以色列的打击与挤压,沙特、阿联酋等国权衡利弊,选择与以色列进一步深化关系,以求抵御伊朗和土耳其,实现自救和破局。于是,阿联酋、巴林等国选择与以色列建交。这是近30年来首次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建交,是中东地缘格局巨变的结果,也将引发沙特、土耳其和伊朗及其领导阵营之间关系的新一轮调整。美国在阿以建交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显示出美国即便在中东收缩,也仍旧是地区的主导性力量。  相似文献   

15.
中国和土耳其两国在1971年建立外交关系,但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冷战的背景下,中土关系处于一种低水平状态。冷战结束后,两国关系的发展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势头。2010年10月,中国和土耳其宣布正式建立和发展战略合作关系。这种战略合作关系并非空洞的外交辞令,而是具有丰富的实质性内容。作为两个发展中的地区大国,中国和土耳其双方均着眼于未来,希望在国际舞台上发挥与各自政治、经济和军事力量相称的作用。在埃及、利比亚、叙利亚等阿拉伯国家发生剧烈动荡后,土耳其在中东地区的重要性更进一步凸显。随着中东和中亚在中国对外战略中地位的上升,土耳其在中国外交中的地位会更加重要。  相似文献   

16.
中华民族和犹太民族的友谊有悠久的历史,1950年1月以色列承认中国后,中以就开始了外交接触,两国关系曾朝着建交的目标迈进。朝鲜战争爆发后,以色列改变了“不结盟”的中立外交政策,开始追随美国,打乱了中以建交的步伐。1955年万隆会议后,中国和阿拉伯国家的关系日益密切。1956年中阿开启外交关系。中以关系中断并进入长达30年的“冰冻期”。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开始改革开放,中美建交。1982年第12届阿拉伯国家首脑会议《非斯宣言》含蓄地承认了以色列;中以关系逐渐解冻。1991年的海湾战争和马德里中东和会加速了中以建交的步伐。1992年1月24日,中以正式建交。影响中以关系的主要因素是中、美、以三角关系和中国、阿拉伯国家、以色列三角关系。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印度与以色列的双边关系发展迅猛。2003年9月8日,以色列总理沙龙作为50多年来第一次访问印度的以色列在任总理,率领150多名随行人员对印度进行访问,将两国关系推至高潮。这必然会对南亚和中东地区的安全与利益结构产生重要影响。 一、印以关系历史回顾 印以关系经历了一个曲折复杂的演变过程。自20世纪40年代末到90年代初,印度奉行不结盟外交政策,采取亲阿拉伯世界与巴勒斯坦和疏以色列立场,导致印度40多年来一直未与以色列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在1947年联合国关于巴勒斯坦分治会议上,印度同伊朗和南斯拉夫一起,支持建立一个联邦型的巴勒斯坦政  相似文献   

18.
试析以土军事联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析以土军事联盟朱广祥今年1月7日,以色列、土耳其、美国三国在地中海东部举行代号为“自力更生美人鱼”的联合海空军事演习,标志着以土军事联盟发展到了一个新了阶段。自1996年2月以土结成军事联盟以来,中东国际社会对此反应十分强烈。本文试图就联盟的成因、...  相似文献   

19.
伊朗和土耳其关系的好坏不仅对中东而且对世界局势有影响。两国关系的发展自伊朗伊斯兰革命以来颇为曲折,摩擦不断,但同时又不乏合作与联系。伊土关系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即相互猜疑但经济合作相对密切时期;争夺地区影响时期;短暂的蜜月时期;麻烦不断的建设性接触时期。两国关系时常紧张的根源在于意识形态难以相容;库尔德问题纠缠;争当地区大国的冲突;美以关系因素。两国保持合作与联系的动因是相互的经济需要;摆脱孤立的困境;解决库尔德问题的压力。  相似文献   

20.
中亚各国独立后,有关国家在中亚国际政治舞台上展开了激烈角逐,最终形成了错综复杂的国际关系。伊朗和俄罗斯凭借其固有的地缘政治、经济优势以及民族、宗教联系,成为中亚地缘战略棋盘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棋手,并因各自的利益需求而走向结盟。与美国和土耳其在中亚的利益主导型结盟关系不同,伊、俄两国在中亚结成一种借助型联盟关系。由于受文明因素、战略侧重点和中亚各国之间矛盾的制约,伊、俄两国关系不会一帆风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