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社会公平是和谐社会的基础,政府在面对当今我国社会各种不公平的现状时,政府应积极进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维护公民基本权利平等和机会平等,充分发挥政府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我国公民社会组织中适应国家发展战略的发展较快、积极作用日益展现、能力逐步提高,但是路径依赖比较明显,还不足以成为政府的平等伙伴.为了使社会发展不构成国家建构的短板,一个同样强大的公民社会亟需得到发展:应将公民社会组织的培育发展纳入政治体制改革当中,完善培育公民社会组织的能促型制度环境.  相似文献   

3.
现代意义上平等的产生是一个历史的事件.平等的历程一旦启动,平等就会自我强化、自我增殖.社会发展对平等理念不断反反复复地渗透、传播、强化与使用,使得平等理念往往被人们当作天经地义、不可解释、不需理由的终极真理而接受.在现代性视野中,结合社会现实的发展,可以将平等划分为公民地位的平等、机会的平等以及对弱势者平等生存权利的保障三种形式.平等的有效实施将会极大地促进社会的发展与和谐.  相似文献   

4.
一般意义上的公民资格包括平等的公民身份、公民权利、政治权利、社会权利、公共精神五个方面。平等公民身份维持着国家的公共认同,公民权利是公民在市场、社会和政治领域得到平等对待和个体发展的基础,政治权利是公民通过参与公共事务确保权利发展的基础,社会权利是公民行使权利的基本的物质和精神保障,公共精神以公民责任为核心。这五个方面通过公民参与为国家的制度建构和政治认同提供连续性支持。  相似文献   

5.
"中国梦"不只是全体中国人提高生活水平、生活质量的富裕梦,还是公民期许幸福与尊严的公平梦、正义梦。这就要求社会能够为公民提供实现中国梦的平等权利与机遇。让公民平等享有实现中国梦的权利,是因为公平正义是构建社会主义社会、实现中国梦的题中之义,是激发公民奋斗热情的动力源泉。要让公民平等享有实现中国梦的权利,就要建设法治社会,夯实社会公平正义的基础;就要坚持改革开放,保障市场经济的公平竞争。如此,则公民平等实现中国梦前景可期。  相似文献   

6.
在行政处罚领域,选择性执法、行政处罚显失公正等侵犯公民平等权的现象并不少见.一方面,我们不能打着不平等的幌子为违法人士大开逃避法律制裁的方便之门;另一方面,行政法需要依靠平等原则作为基础性原则的拘束力来保护公民真正有可能受到损害的权益.但是在我国行政法上,平等原则还没有被明确地纳入行政法基本原则之中.平等原则在行政法上...  相似文献   

7.
基于平等权利的公共服务与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对于人的平等权利而言,公共服务和管理本身远不是终极价值.本文认为,我国既有的公共管理体制固然存在公共服务与管理供给不足的问题,但在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设法解决体制上的公民个人权利平等问题更重要,后者更具有根本性,是诸多影响社会和谐现象背后的原因.解决公民基本权利平等和权利救助问题,是现代政治文明的必要组成部分.本文着重分析了体制性权利不平等因素,并据此提出了若干权利救助方面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宪法的核心就在于公民权利的保护,尽管从理论上讲,每个公民平等的享有宪法权利.但是,在现代社会里,权利在不同的势力间(或者说阶层间)分布的不平衡是一个我们不可否认的事实,而这种分布的不平衡就是引起社会分层和社会冲突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中国特色公民社会必然带有鲜明的社会主义性质和中国作风、中国气派。作为一个新生事物,中国的公民社会存在许多问题和困难,需要党和政府的主导和推动;需要社会主义公民文化的支撑;需要构建以自立、平等、责任、参与、宽容与和谐等核心的价值范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公民社会、公民精神之间不是简单地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它们之间的关联体现为深层理念和实践操作上的良性互动。当前,通过媒体舆论宣传和实施公民教育,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灌输,培育公民意识,塑造合格的公民社会主体,推进中国特色公民社会的进程。  相似文献   

10.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生产交换的平等竞争性,提高了公民社会参与的主动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是我国经济领域的一次大革命.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各种经济主体在市场经济的运行过程中,逐步有了越来越多的自主权.企业更多地关注自身利益,职工越来越关心企业的兴衰,这是公民主人翁精神的自觉增强.马克思认为,商品是天然的平等派,每天离不开商品生产和交换的人民群众必然受到商品的这种特性的影响和陶冶.马克思说:“平等和自由不仅在以交换价值为基础的交换中受到尊重,而且交换价值的交换是一切平等和自由生产的现实的基础.”因此,架构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平等竞争的机制,既是发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普遍要求,也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带来了新的机遇,既是发展商品生产的客观需要,也是人民群众的迫切要求.经济生活领域中的平等竞争,等价交换反映到政治生活领域中,就会促使社会政治团体、公民个人在政治、文化、日常生活各个方面都要求享受同等的权利.要求社会对不同阶层、不  相似文献   

11.
联邦最高法院对于美国社会的塑造作用是巨大的,在其公民受教育权平等保护的实现过程中,联邦最高法院同样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从"普莱西案"到"布朗案",一个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案例标示着美国公民受教育权平等保护的演进,也标志着美国社会文明的进步.诉讼对于公民受教育权的保障有着特殊的意义,我们应该重新认识教育领域的各种诉讼问题,应该认识到诉讼对于教育领域各项问题的解决具有推动和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被证明的不平等理论在主要观点上是与罗尔斯理论相联系的。当然,从方法论角度看,它与后者有区别,在内容上则向需求正义理论进一步拓展了。在罗尔斯的理论中,与现代社会相应的正义原则是作为自由平等公民的一种目标导向的理性决策结果来论述的,在无知之幕背后处于原初状态下的自由平等的公民们就这些原则达成一致。由于在无知之幕背后,处于原初状态下的公民既不知道在现实生活中他们是谁,也不知道他们拥有什么样的社会地位;因此,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入,公民社会在我国悄然兴起。公民社会以平等、自由、权利等为核心价值观。公民社会是政府权力的制约力量和沟通政府和公民的桥梁,公民社会孕育民主政治文化,激发了公民政治参与的热情,它对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随着改革的深入,公民社会必将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区别对待的公民身份”与农民工的社会抗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民身份表达对社会资源的平等分配与获得,与社会群体的抗争紧密关联。西方的新社会运动是在普遍平等的公民身份制度中追求群体的差异与独特,而中国的社会抗争是在"区别对待的公民身份"制度中追求个体的普遍平等。"区别对待的公民身份"主要表现为阶级划分、单位制与户籍制等方面。在阶级斗争消退、单位制式微与户籍制深入改革时期,庞大的农民工群体以多种身份在乡村、城市、工厂等多重空间,因多元诉求而参与社会抗争,成为推进中国普遍平等公民身份制度的底层动力。中央政府主动改革户籍制度,推进城镇一体化进程,有利于对冲这种动力,但仍需继续改革其他制度领域的"区别对待"形式。  相似文献   

15.
幸福从来就是相对的,它是个人进行社会比较的结果。现代社会,人们的幸福比较范围不断扩大,且上行比较越来越频繁。在这种情况下,人与人之间差距的迅速扩大及与之相伴的不平等、不公平、不公正现象的泛滥,导致越来越多的国人在享有比以前更好的物质生活水平的同时,却有越来越多的不幸福感。公民幸福是政府的责任,政府应在努力减少公民之间过大差距的同时,采取切实措施促进社会平等、公正、公平。由人组成的政府不可避免地带有与人的本性相类似的自利性,政府自身主导的公平公正改革也必然遭受到重重阻力。如何建成具有更多公共性的政府,为公民幸福提供坚实基础,是我们在幸福社会建设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我国公务员"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考录原则使得公务员录用的公正性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但近年来公务员招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歧视现象因为侵犯了公民的平等就业权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平等就业权是人权的重要组成部分,法律法规的缺失是就业歧视产生的重要原因,应从制定和完善反就业歧视的法律体系,科学设置合理的招录条件和建立法律救济与公民监督的渠道等方面加强对平等就业权的保护。  相似文献   

17.
公共精神孕育于现代市场经济和公民社会之中,以全体公民和社会整体的生存和发展为价值取向,它内含着对民主、平等、自由、秩序、公共利益和责任意识等一系列最基本的价值目标的肯定与追求。当代中国公民社会的建立需要公共精神的培育作为前提。然而,我国公民社会建设中公民的公共意识淡薄、政治认同感的下降凸显了公共精神的缺失及其建构的紧迫性。  相似文献   

18.
维护公民升学机会的平等是我国法律保护的受教育机会平等的重要内容.保障公民在分数面前人人平等的形式平等仍然是我国实现公民受教育机会平等的主要手段.中高考加分规定合理与否取决于加分规定所依据的分类标准是否侵犯了公民依法享有的受教育平等权.对特惠性加分规定应该适用严格审查标准.国家需要从立法上规范中高考加分政策.  相似文献   

19.
论公共精神是公民社会建设的基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精神以全体公民和社会整体的生存和发展为依归,体现民主、平等、自由、参与、秩序、公共利益和负责任等一系列最基本的价值目标的认肯与追求。公共精神是当代中国公民社会建设的核心与基石,公民社会的内在本质、功能以及其合法性基础都充分彰显了对公共精神的内在需要。公民社会建设应以法治为基础,以公民权利保障为起点,以公民参与为手段。  相似文献   

20.
个人财产权的确立对市场经济的发展起重要作用,它可以解决盲目的政府行为或集体行为,有助于吸引外资,促进有效投资,有利于维护和谐、稳定的社会秩序。确立个人财产权是保证个人行使民主权利的前提,是宪政的基石,是实现宪政权利的前提和基础。目前,我国对个人财产权保护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五方面:对公共财产和私人财产的保护力度存在差异;对有关私有财产的规范体系不完整、缺少征用补偿条款;缺乏有效的司法救济手段和国家赔偿制度;没有将私人财产权当作公民的基本权利来保护;私有财产范围界定不明确。对此,首先将公民私有财产权作为公民的基本宪法权利来保护,把财产权利平等保护和普遍保护观念体现在宪法条文中,消除实质上的不平等;其次,建立宪法保护公民财产权的规范体系;第三,建立保护公民财产权的宪法诉讼制度,增加征用补偿条款;第四,通过划定公权和私权的界限,确认主体普遍享有的财产资格。个人财产权的宪法保护是完善我国人权保障体系的需要,是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需要,是界定政府权利与公民权利的基础,是建立完备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