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张毓富 《人民论坛》2014,(3):122-124
司法体制改革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要通过司法体制机制改革实现审判公正.文章认为保障审判公正必须实现审判现代化.审判现代化包括:法院去地方化、法院去行政化、法院去利益部门化、法官去裁量“自由化”、法官考核规范化、审判流程公开化和三审终审制度化等方面.  相似文献   

2.
推动基层法官职业化建设,是克服基层法院"案多人少"矛盾,最大限度满足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需求的应有之举。江阴市人民法院法官职业化改革通过优化审判资源、强化分类管理、出台制度文件和畅通监督渠道,审判质效指标不断优化。当前基层法院法官职业化建设面临的问题不少,可从转变司法理念、提升司法能力,完善"去行政化"管理,健全履职保障机制等三方面着手,化解了法官职业化建设的困境。  相似文献   

3.
全社会只有树立起尊重法律、尊重法院裁判的意识,法院作为终局裁决者的作用才能充分发挥公正与效率对于司法审判工作而言,是它最高价值的体现和永恒的主题。笔者认为,当前乃至今后较长时期里,人民法院、法官要在审判中实现公正与高效,还面临着诸多困难与问题:从外部环境分析,法  相似文献   

4.
李红辉 《求索》2012,(6):228-230
院长、庭长审批案件制度本质上是以审判权作为管理对象的案件行政审批监督机制,其生成有内在的制度规定性,也有支撑运作的诸多的条件,在司法实践中也发挥着特定的作用和功效,它注定会在司法实践中长久存在。改革这一影响审判权公正行使的法外制度,实质上就是要将法院审判权"去行政化",因此必须对法院内部机构进行裁撤、精简和分序列改造,重新优化配置审判职权,辅之建立科学的法官办案绩效考评机制和法官责任追究机制,构建起法官独立行使审判权的制度条件。  相似文献   

5.
杜文勇 《前沿》2001,(12):93-95
审判组织对树立法院的权威 ,实现司法的公正和效率 ,有着不可低估的重要作用 ,但目前我国审判组织尚存在诸多问题 ,需要对其进行改革 ,本文从如何提高法官素质 ,改善合议庭的组成 ,确立审判委员会的应有地位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提出了作者的改革思路 ,为目前正在进行的司法改革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
民事诉讼法院调查取证制度若干问题之再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法院调查取证制度是民事诉讼证据规则的核心内容之一.实现法治、树立审判权威要求审判权与调查取证权相分离,审判法官与调查法官相分离.我国现有调查取证的模式含糊不清,有碍于程序公正.从制度上完善法院调查取证制度,让调查取证独立是审判法官独立行使审判权的前提,是证据体系改革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7.
2003年,为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以及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精神,最高人民法院(以下简称"最高法院")从本院做起,开展了"回顾过去,开拓未来"教育活动和"公正与效率"司法大检查,随后在全国法院推开。这是新世纪全国法院第一次大规模的自我教育、司法执纪检查活动。这次活动推动了法院工作的全面发展:进一步强化了"公正与效率"主题意识,进一步落实了司法为民的要求,进一步改进了审判与执行工作作风,进一步提高了办案质量与效率,法官队伍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道德素质有了明显提  相似文献   

8.
正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案多人少"等司法资源供求失衡的矛盾显现,探索建立"繁简分流"的法院速裁机制成为提高司法效率和优化资源的重要路径。为进一步提高审判质效,优化审判资源配置,有效缓解"案多人少"的突出矛盾,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决定在全区法院推进民商事诉讼案件繁简分流审判机制改革工作。今年7月19日,南宁市兴宁区人民法院正式被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定为改革试点法院。而在此之前,兴宁区法院早将改革视角重点投向构建繁简分流审判机制、法院精细化管理机制,最大限度优化司法资源配置,努力实现有效率的公正。  相似文献   

9.
2011年第11期《民主与法制》刊载了《公廉:法官立身之本》一文。文中说,公廉:是法官立身之本,是审判公正的可靠保障。法院应采取各种措施使司法公信力和人民满意度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0.
我国的检察机关和审判机关在办案过程中形成了一种"亲近"关系,这种"检审亲密"现象是由司法观念之不当和司法制度之体系缺陷双重因素所致。检审亲密极易导致审判过程与结果的不公正,有损检察院和法院的公正形象,必须重构刑事审判程序、改变检察机关的法律地位、提高法官素养,以消除"检审亲密"现象。  相似文献   

11.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高度对司法体制改革作出重大部署,提出"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提高司法公信力,更好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省人大常委会紧紧围绕这一改革目标要求,近年来先后针对省法院关于规范司法行为、人民陪审员、行政审判、执行情况等工作,省检察院关于侦查  相似文献   

12.
司法与立法、行政不同,司法的本性在于裁判,司法的范畴就是审判,那么司法独立也即审判独立。从司法独立原则提出与发展的历史脉络来把握其丰富的内涵,从现代宪政制度结构和公正制度保障二个层面来剖析司法独立的内涵核心,司法独立即意味着“司法权独立”和“法院和法官的独立”。我国目前司法独立仍处于预备状态。  相似文献   

13.
王洪 《楚天主人》2012,(5):33-34
襄阳市中级人民法院为实现公平公正阳光办案,增强司法公信力,创新方式方法,将司法公开的内容从审判公开延伸到立案、执行、听证、文书、审务等各个方面,不仅满足了人民群众对司法公开的需求,而且提升了法院审判质效和公信力。2011年,全市法院诉前  相似文献   

14.
人民法院审理刑事、民事与经济等案件,实行两审终审制,但这并不意味着每个案件都得经一、二审审判才能结案,也不意味着原审法院可以不恪守职责而轻易将案件往上推,把案件公正审理的最终职责推诿给二审法院。然而,从司法实践来看,由于一审法官及一审法院工作失误及某...  相似文献   

15.
2013年11月公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要"改革审判委员会制度,完善主审法官、合议庭办案责任制,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明确各级法院职能定位,规范上下级法院审级监督关系"。《决定》此部分改革内容,剑指我国司法实践中存在的"审者不判、判者不审"的审判权力运行现状。司法要实现公平正义,需要在其体制上进行深化改革,而司法改革的关键和重心,则在于司法责任制度的具体落实和完善。  相似文献   

16.
, 《今日海南》2012,(11):1-2
近年来,文昌市人民法院按照"三个至上"的要求,围绕四项重点工作,认真履行审判职能,以"人民法官为人民"主题实践活动为切入点,积极开展"创先争优"、整治"庸懒散贪"、"文明大行动"、"制度落实年"等活动,深入学习实践"公正、廉洁、为民"的司法核心价值观,通过做好法院工作,服务大局、支持大局,  相似文献   

17.
司法公正是执法的基本要求,而恪守司法礼仪,狠抓法官队伍建设,是提高法院司法信誉、司法公正的重要环节。近年来,我院全面倡导恪守司法礼仪,着力塑造法官良好职业形象、提高法院权威,取得了较好效果。简阳法院是四川省的基层法院,曾在维护和促进简阳地方的稳定、发展,取得过突出的业绩。但在实际过程中仍有发展不平衡的情况,法官队伍整体素质难以适应现代审判工作的要求,两庭建设和物质装备严重不适应审判工作需要,法院各项改革明显滞后。尤其是个别法官特权思想严重,对人对事冷、硬、横、推,加之因地方财政拨款严重不足,造成一些法官因利益…  相似文献   

18.
《上海机关动态》2006,(10):27-29
1995年建院以来,我院始终坚持把加强法院文化建设作为推动自身长远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以文化建设为载体,引导全院同志牢固确立正确的法治理念,规范司法行为,恪守职业道德,公正、高效地履行审判职能,全面提升队伍的整体素质。十多年来,我院从思想政治建设、审判质量效率、法官教育培训、文化设施建设、法院文化活动和构建长效机制等方面着手,积极落实各项举措,营造浓厚的法院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19.
“执行难”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也是法院最感到头疼的老大难问题。可以说,判决的执行问题已经使中国的各级法院尤其是基层法院不堪重负,当事人也往往对法院怨气冲天,尽管法官的判决本身可能是完全公正合理的。“执行难”不仅使法院陷入窘境,而且严重削弱了法院的司法权威、司法信誉和公信力。执行工作实属审判机关的额外负担,法院耗费相当的精力抓执行其实是“不务正业”的表现,步入了司法的误区。从根本上讲,法院行使执行职能实质上是司法行政化这一积弊的体现,是法院的审判职能与政  相似文献   

20.
探索"与行政区划适当分离的司法管辖制度"是此轮司法改革的重大举措。普遍观点认为,此举可有效破解长期影响我国审判权依法独立行使的地方保护主义和审判管理行政化,且能合理配置司法资源,实现司法公正。受制于现行体制,新的司法管辖制度以及为实现该制度而先行的"省以下地方法院人财物统一管理"的改革措施可能难以实现其实施的初衷,且可能导致新的司法地方化、行政化,以及新一轮司法资源的浪费。对此,可以从培育精英化的法官群体、推进法院内部司法行政管理独立运行、增强法院与社会的亲近性三个层次配套推进制度建设,以实现改革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