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城西安东郊,沪河岸边,与西安半坡遗址博物馆遥遥相对的地方,有一组规模宏大的现代化建筑群,那就是赫赫有名的中国西安卫星测控中心。人类古老文明的摇篮与现代化高科技中心遥相呼应,似乎在向人们昭示着什么。要问卫星测控是干啥的,恐怕很多人不知道。通俗地说,就是“放风筝”。卫星上天以后,为了能使卫星沿着预先设定的轨道准确运行,就要在地面对其测量控制,否则,卫星就会像断了线的风筝。卫星测控是一项极其复杂的工程,航天测控技术在某种程度上代表着一个国家的航天科技发展水平。中国科学院院士李济生,在中国人造卫星轨道…  相似文献   

2.
数字     
78051公里——2004年1月4日,西安卫星测控中心对“探测一号”卫星实施了精确姿态控制,随后传来的数据表明,“探测一号”卫星星上设备工作正常,在轨运行平稳。这是中国首次使用近地测控体制的测控网,对距离地球7万多公里的航天器成功实施跟踪测控。以往中国测控系统跟踪卫星最远大约为4万公里,“探测一号”卫星的远地点轨道高度达到78051公里,几乎是普通地球同步卫星的2倍。  相似文献   

3.
世纪回眸     
1960年──1963年人类第一艘宇宙飞船升空 第一位遨游太空的苏联宇航员尤里·加加林 1961年4月12日,苏联宇航员加加林乘坐“东方”号载人宇宙飞船升空,在距离地面175公里到302公里之间的太空遨游,成为世界航天第一人。载人宇宙飞船是一种天地往返运输器,其发射模式是:用运载火箭把飞船送入地球卫星轨道,在轨道上运行,然后再入大气层重返地面。飞船上除具备一般人造卫星基本系统的设备外,还设有生命维持系统、重返地球用的再入系统、应急逃逸系统、回收登陆系统等。载人宇宙飞船是航天器中的一种。每艘宇宙飞船只能使用一次,在太空一般可单独…  相似文献   

4.
我国从上世纪50年代末开始发展空间技术,建立了一些实验室并开展基础研究。1965年我国开始制造人造卫星,第一颗人造卫星于1970年发射成功。其重量为173公斤,比苏联的第一颗人造卫星大一倍。星上装有各种科学仪器,能发出“东方红”音乐。我国第一颗卫星一次发射成功,而且在轨道运行期间卫星工作正常,这标志着我国已进入太空时代。  相似文献   

5.
“长征”火箭扬威“澳星”飞上太空八月十四日中国目前运载能力最大的“长征二号 E”捆绑式运载火箭,将美国为澳大利亚制造的“澳赛特 B1”通信卫星送入太空预定轨道。七时整,标有“中国航天”字样的乳白色火箭,底部骤然喷出红色的火焰,箭体遂冉冉上升。四十四秒后,托着卫星的火箭冲入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上方厚厚的云层,在电视屏幕上消失。时至六百七十五点二八秒,星箭成功分离!随之,航天测控网及时报来卫星轨道根数等主要参数:卫星已被准确送入了轨道倾角为二十八度、近地点高度二百零二公里、远地点高度一千零四十九公里的橢圆形轨道。担任发射任务的“长征二号 E”捆绑式运载火箭,全长五十一点二米,直径三点三五米,是我国自行研制的新型大推力运载火箭。它以原“长征二号”运载火箭为基础,由两级液体火箭和四个捆绑助推火箭组成,起飞质量四百六十吨,起飞推力六百吨,这次该火箭发射成功,表明我国已经具有发射重型卫星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随着世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间谍战不仅限于地球表面,而且逐步发展到太空领域,自从美国“发现者-2”号间谍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太空间谍战就一发而不可收。迄今,在茫茫寰宇中已有数千颗人造卫星日夜不停地运行,其中60%以上是执行侦察、探测、监视等任务的间谍卫星。  相似文献   

7.
焦点     
中国与巴西联合发射卫星成功 北京时间10月21日11时16分,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将中国与巴西联合研制的第二颗“资源一号”卫星和中国科学院研制的“创新一号”小卫星送入太空。火箭发射13分钟后,“资源一号”卫星进入太阳同步轨道。火箭继续飞行约40秒后,“创新一号”卫星与火箭分离,进入预定轨道。第一颗“资源号”卫星于1999年10月14日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  相似文献   

8.
2004年10月21日,有着金牌火箭之称的“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在它的第六次飞行中,成功地将中巴合作研制的第二颗“资源一号”卫星和搭载的“创新一号”小卫星送入了太空预定轨道,创造出了6发6中的辉煌佳绩。  相似文献   

9.
《春秋》1997,(6)
科学家说,人们发现了围绕天王星运行的两颗新卫星,这使天王星卫星总数增加到17颗。最新发现的这两颗命名为 U1和 U2的卫星相当小,直径分别为80公里和160公里,并且部以不规则的倾斜轨道围绕天王星旋转。在通常情况下,卫星都是以环绕行星赤道的轨道运行的。发现这两颗卫星的天文学家之一、康奈尔大学的约瑟夫·伯恩斯说,其中一颗卫星颜色鲜红,表明这颗卫星的表面覆盖着受到来自太空的高能粒子轰击的碳氢化合物。科学家在进一步观测之前,尚不知道第二颗卫星的颜色。伯恩斯在一次谈话中把这两颗卫星描述为“巨大的不规则黑冰和脏东西块”。它们在被天王星捕获之前,环绕太阳轨  相似文献   

10.
航天——“五量一船”游太空 2003年是人类实现动力飞行100周年,也是中国的航天年。这一年我国共发射“五星一船”。“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卫星有国内研制的北斗导航卫星,中巴第二颗“资源一号”卫星、中国“创新一号”小卫星、第18颗返回式卫星、“中星”20号通信卫星等。2004年,我国计划在酒泉、西昌、太原三大发射场进行9次发射,把10颗卫星送入太空。  相似文献   

11.
2007年11月7日8时34分,嫦娥一号卫星成功完成了第三次近月制动,卫星终于进入绕月周期为127分钟,高度200公里的极圆形环月工作轨道。在这个瞬间,上海天文台的监测室爆发出了一阵热烈的掌声,30多名技术人员紧紧相拥,热泪盈眶,欢呼起来。他们胜利完成了我国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嫦娥一号绕月工程奔月阶段的VLBI精密测轨任务。  相似文献   

12.
11月19日6时53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星座”(以下简称“环境减灾星座”)C星送入预定轨道。国家减灾委副主任、民政部副部长姜力在发射现场观看了卫星发射,并慰问了卫星研制人员和发射基地的工作人员。  相似文献   

13.
2005年7月26日,美国东部时间10点39分(北京时间22点39分),经过43小时的倒计时,满载七名太空勇士的“发现”号航天飞机在全世界瞩目下腾空而起,十多分钟后,飞机主体顺利进入地球上空轨道。在“哥伦比亚”号失事后,经过两年半时间的漫长等待,航天飞机成功重返太空。专家评价,重新发射的意义不亚于历史上其他数次太空事件,包括阿波罗登月。为准备这次发射,美国宇航局历时两年半,耗资14亿美元对“发现”号的15个方面、300多处进行了安全改进。“发现”号的这次太空之旅,将为国际空间站运送给养、维修更新有关设备。升空后,“发现”号已成功实现…  相似文献   

14.
火箭送卫星升天,正是一个自我牺牲的过程:肢体经历一节节地“爆炸”之后,有的进入更遥远的太空,有的坠入大海,有的坠落地面。这些残骸并非是些“破铜烂铁”,而是带着许许多多的秘密。  相似文献   

15.
1993年,是毛泽东诞辰100周年,海内外各界人士纷纷以各种形式来纪念毛泽东。 去年10月8日,一枚18K黄金铸造、镶有44颗南非钻石、编号为“8341”的毛泽东金质像章,在我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随一颗科学探测与技术实验卫星进入太空,预定遨游宇宙8天后回收,然后进行拍卖。 然而,新华社10月18目发布的消息说,这颗实验卫星在太空预定轨道运行8天后,由于卫星故障,未能按计划返回地面。  相似文献   

16.
每月要闻     
“长征3号乙”运载火箭发射成功 8月20日,我国自行研制,目前运载能力最大的新型捆绑式运载火箭“长征3号乙”,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地将美国劳拉空间系统公司为菲律宾制造的马部海卫星送入预定轨道,这表明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具备了能把5000公厅有效载荷送入高轨道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关于人类肉眼能否从太空看到长城的争论,自人类首次进入太空之日起就没有断过。2004年12月,中国科学家的一项实证研究为这次旷日持久的争论下了结论:人类无法用肉眼从太空看到长城。“太空看长城”的争论暂时结束了,让人们久久回味的是科学家们求真求实的精神和科学自身散发的魅力。美国宇航员说,在特定条件下,如有一段适合观察的长城,在一个阳光斜照的季节,透过一片清澈通透的大气层,依据一个精心设计的航天轨道和观察程序等,用肉眼在太空看到长城“决非完全不可能”。尽管他开列的条件看似苛刻,但我们依然欣赏他作为科学家的严谨态度。在…  相似文献   

18.
《精神文明导刊》2011,(7):19-19
上世纪50年代末至70年代初,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我国科技工作者依靠自己的力量,仅用了10年左右的时间就创造了原子弹爆炸、导弹飞行和人造卫星上天的奇迹,取得了“两弹一星”事业的辉煌成就。原子弹试验发出的春雷般巨响和卫星传回地面的《东方红》乐曲,庄严地向世界宣告:社会主义的新中国有信心、有能力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别人已经做到的事,我们要做到;  相似文献   

19.
2003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星座正式立项。根据国家计划,小卫星星座系统拟采用分步实施战略:“十五”期间,采用“2 1”方案,即发射两颗光学小卫星和一颗合成孔径雷达小卫星,初步实现对灾害和环境进行监测的能力;“十一五”期间,实施“4 4”方案,即发射4颗光学小卫星和4颗合成孔径雷达小卫星组成的星座,实现对我国及周边国家、地区灾害和环境的动态监测。“十五”期间的两颗光学小卫星和一颗合成孔径雷达小卫星,载有宽覆盖多光谱可见光相机、红外相机、超光谱成像仪、合成孔径雷达四种载荷。星座轨道为太阳同步轨道,宽…  相似文献   

20.
翁国星是谁?省政协委员、省立医院副院长,胸心血管外科“一把刀”,受人尊敬的专家。可是,这么一位儒雅学者,谦谦君子,朋友们却常常背地里抱怨他。为什么?有事找他,老不接手机,急啊!可翁国星冤啊,在手术室呢,哪天的“未接电话”不是三四十个? 省立医院胸心血外科每年要完成 800多台手术,由他主刀的就有200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