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科学优化农村人力资本投资结构的模型与实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述权  郑震 《求索》2013,(3):246-248
本文构建了农村人力资本增量对农村经济增长影响的模型和人力资本投资结构对人力资本增量影响的模型,实证分析了农村人力资本增量对农村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城乡私人教育投资与健康投资和公共教育投资与健康投资对城乡人力资本增量的促进作用。结果表明:城乡私人和公共人力资本投资相对强调了教育投资而轻视了健康投资;私人人力资本投资产出效率高于公共人力资本投资产出效率;现阶段农村私人人力资本投资增量远低于城市,政府对农村公共人力资本投资效率高于对城市的投资效率。科学优化农村人力资本投资结构是激发农村内生经济增长的关键路径。  相似文献   

2.
龙翠红 《湖北社会科学》2007,110(11):98-101
以人力资本理论为依据,选取1985-2005年区间的有关农村经济的时间序列数据,分别从微观和宏观两个角度对人力资本在中国农村地区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进行实证分析。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人力资本的投入能有效增加农户收入,人力资本的产出弹性较高,对农村产出有明显的积极影响,但是由于农村人力资本存量增长缓慢,对农村产出的贡献率较低。因此,在今后的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工作中,我们要更加关注如何通过增加农村人力资本投资来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我国农村劳动力素质低下是阻碍农村经济增长的主要绊脚石,也严重制约着农村改革的深化。我国目前农村劳动力数量庞大,但是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只占少数,大量劳动力处于闲置和荒废状态。根据人力资本理论,只有通过对现实劳动力进行人力资本投资,将其转化为拥有知识和技能的人力资源,才能真正将国家对农村的各项投入持续的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其中教育投资是最重要的投入之一,我们要通过建立平等的受教育权力制度、创新国家教育投资机制、建立农村教育特别转移支付制度和对农村科技教育实行特殊政策等手段解决。  相似文献   

4.
人力资本积累与农业经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力资本理论认为,人力资本是经济增长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它主要通过教育及其它方面的投资而形成。就中国农村经济而言,由于农村人口众多、农民收入增长缓慢、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等原因,人力资本积累严重缺乏,已经成为农业经济发展的严重障碍。不断提高农村人口素质,增加农村人力资本存量,是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肖艳 《人民政坛》2009,(12):9-11
福建省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主要由农村社会保险、农村社会救助、农村社会福利三部分构成。其中。社会保险是面向劳动暑的缴费型的基本保障制度,强调责任分担的原则,即个人、集体、政府都必须承担一份责任;社会救助是面向低收入或贫困阶层的维护底线公平的基础性保障制度,主要由财政负责供款;社会福利主要面向特定群体提供福利津贴、福利设施与社会服务,是需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保障系统。  相似文献   

6.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解决当前"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在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国民经济增长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基于湖北省1990-2012年相关数据,对影响湖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城乡收入差距和农村居民人力资本水平显著推动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而城镇失业率对农村劳动力的城市就业并没有产生显著的"挤出效应";高成本约束以及对城市就业的悲观预期使得农村劳动者即使在面对农业现代化水平提升的情况下仍然对选择转移持谨慎态度。  相似文献   

7.
农村公共服务的缺失和弱化是困扰我国地方政府的一大难题,广东省肇庆市广宁县以创建卫生村为突破口,整合有限的社会资源,成功地创新了“政府拉动、农民推动、社会行动”的农村公共服务提供的复合治理模式,较好地解决了经济相对落后、公共财力有限的欠发达地区如何有效提供农村公共服务的核心难题。  相似文献   

8.
城乡家庭人力资本投资差异的原因辨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村教育收益率是否十分低下,从而影响了农民进行教育投资的积极性?农村家庭对孩子质量的迫切要求以及进行人力资本投资的迫切性是否远不及城市家庭?对其进行反思,以图澄清认识。并提出导致农村家庭人力资本投资少的四点原因:农民收入低,家庭子女多,投资环境差,粗放型农业和升学式教育,期望为改变这一状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王雨婷 《思想战线》2011,(Z1):292-294
公共服务从产生开始,就始终是人们研究的一个重要议题,尤其是农村公共服务,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研究是当前农村问题研究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探讨的重点,通过对众多研究文献进行梳理和分析,对农村地区公共物品供给理论进行了综述。从农村公共服务的性质类别、三级行政架构和现实农村公共服务政府供给模式三个方面对国内的最新研究作了总结。  相似文献   

10.
李芝倩 《求索》2010,(2):49-51
本文从农户增收的角度出发,以消费效用函数为基础,推导了农户收入增加与农村部门产出增加的关系,并对其效应展开了评价。研究表明:随着农户收入的显著提高,农村人口增长率、人口参与率、农村资本折旧率以及边际消费倾向、消费的满意程度、消费的时间偏好率、投资消费比等对农户收入增长的增长效应具有正向影响;而农户融资利率则具有负向影响。在本文最后,我们还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王佳伟 《中国民政》2009,(12):41-41
几年来,农村低保制度建设不断完善、救助水平逐年提高、规范管理不断加强,有效地保障了农村贫困群众的基本生活,其维护稳定、促进和谐、推动发展重要作用目益凸显。国庆前夕,笔者参与了民政部组织的“农村低保百村调查”活动,看到农村低保的发展成果的同时,  相似文献   

12.
《公安研究》2014,(3):24-24
姚世国、沈灵峰、王玉洁在《科技创业月刊》2013年第8期撰文认为,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力资本投资具有重要作用,诸如实现农民增收,改善就业状况,加快农村发展。但目前我国农村人力资本水平低下,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应从基础教育、  相似文献   

13.
本文基于河北农村地区的实地调研对农村地区家庭教育投资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计量分析。分析结果说明:在农村家庭影响父母对子女教育投资的主要因素有:母亲对子女表现的利他程度、母亲在家庭决策中的地位、教育投资费用、母亲的受教育程度、父亲的受教育程度。母亲在家庭中的决策地位与母亲的受教育程度同时影响子女教育投资,文化程度高且在家庭地位高的母亲,对子女的教育投资有积极促进作用。母亲的受教育程度对子女的影响要大于父亲,因此,提高农村妇女受教育程度、提高农村妇女的社会、家庭地位对改善农村教育、改变农村落后局面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教育投资费用与父母对子女教育投资成反向关系,收入对子女教育投资的影响是不显著的。  相似文献   

14.
搭建农村高等教育的立交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尧 《政策》2003,(1):41-42
农村教育资源该如何开发?现代经济发展越来越依赖于人力资本与科技进步,而人力资本的增长与科技进步都需要通过教育来培养人才。因此,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农村教育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显重要。如果我们继续按照传统思维,继续在农村发展"应试教育"或与农村社会脱节的教育则是大错而特错的。  相似文献   

15.
于茳  刘健 《中国民政》2007,(10):43-44
在农村实施医疗救助制度,是解决农村困难群众看病难、就医难问题的有效途经,是打破农村人口因病致贫、因贫致病恶性循环的有力举措,有利于农村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一、农村医疗救助制度的建立过程及现状改革开放以后,由于农村的合作医疗制度趋于瓦解,农村贫困人口的医疗问题  相似文献   

16.
张苏  唐婧 《求索》2010,(6):179-180,206
相对于J-F方法,教育年限法高估了全要素生产率(TFP)的贡献,低估了人力资本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在J-F方法下,1985-2007年间,中国人力资本对于GDP增长的贡献达到32%。但背后的增长模式并不是教育的财政投入直接增加人力资本,从而人力资本促进经济增长;而是,人力资本对于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是正向的,但教育的财政投入并没有促进人力资本增长,人力资本的增长是由于经济增长引起的。经济增长导致了人们的收入增长,使得人们的人力资本投资增加,从而使得人力资本增长。教育的财政投入促进经济增长的途径只是通过固定资产投资带动经济增长,这意味着国家不但要重视提高教育的财政投入,还应该重视评估教育财政投入对于教育质量的影响效果。  相似文献   

17.
“加快人才资源向人才资本转变,充分调动和发挥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是四川省委提出的实现三大转变,用新思想新观念推动发展新跨越的重要内容之一。人才资源转变为人才资本,将直接作用于经济的快速增长。在观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才资本投资对区域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将更为突出。基于这一考虑,本文着力研究了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理论、人力资本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以及人力资本配置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8.
朱海平 《前沿》2013,(16):110-112
农村社会救助的力度近年来不断增强,然而,部分救助对象存在长期依赖社会救助的现象,救助效果有待提升。农村救助对象在人力资本、社会资本、自然资本、物质资本和金融资本等方面处于或轻或重的劣势,挖掘他们在生计资产方面的潜力,通过组织类似综合农协等团体建构新的社会资本或组织资本,有助于救助对象走出困境,从而摆脱对救助制度的长期依赖。  相似文献   

19.
公共支出政策可能是导致1990年代以来我国弱势群体在经济增长的过程中受益相对降低的重要原因之一。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公将导致社会各阶层的收入差距扩大,而极端的收入不平等将进一步加剧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公,进入恶性循环。基于寻租理论的相关模型和经验证据显示,公共教育支出的不平等程度具有显著的路径依赖性特征,公共教育支出领域的分配不平等将降低长期经济增长率,并且还会强化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共享型社会将降低未来各期的收入不平等程度,并导致更快的收入增长率,此时家长因素对子女在公共教育支出中的受益份额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20.
甄静慧 《传承》2011,(4):56-57
发展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既是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重大任务,也是推动农村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持久动力。“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和体育设施建设,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我们一定要按照这一要求,努力提高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加快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