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新业态下数智化劳动过程较之经典劳动过程呈现全新的特征:数智化的全景监控与平台规训、资本驱动下的超级流动与加速主义、消费者与从业者的冲突隐匿了劳资矛盾、原子化个体博弈空间被数智化技术压缩.这些全新的特征决定了新业态在发挥"稳就业、促就业"功能的同时,不可避免地给社会造成结构性风险.这些结构性风险是多维度的,既包含了对劳动...  相似文献   

2.
伴随短视频平台流量时代与用户红利的消退,泛知识类短视频正在成为各平台新增长点。泛知识类短视频以“再中心化”的内容生产、“遍在化”的场景维度和多维支持平台运营逻辑影响着年轻人的知识接受、内容审美及文化参与。应审慎合理对待泛知识类短视频的负面影响,多角度提升创作水平和知识“含金量”,形成学习知识、尊重知识的“知识风尚”。  相似文献   

3.
随着电竞陪练师得到顶层设计的关注,其前身"游戏陪练"也逐渐步入大众视野。与传统服务业不同的是,游戏陪练运用他们的虚拟外形、声音、语言等身体资源来展示某种性情倾向以迎合、融入甚至是培育和推广顾客的审美需求,进行审美劳动。通过虚拟民族志和深度访谈,本文发现游戏陪练通过建构消费符号的文本化语境、性别策略和情境性的身体实践让自己"看上去美,听起来顺耳",以吸引顾客下单。在此过程中,他们被资本全面、深入地控制,进而使其能力、情感甚至个人都被视为原材料的一部分被陪练平台吸纳并商品化。而游戏陪练将自我作为商品在平台上出售则是受陪练平台的制度设计的推动及自我进取精神的规训。  相似文献   

4.
移动短视频凭借视觉化呈现与个性化互动成为年轻用户自我表达、社会交往的重要平台。在这个过程中,短视频博主作为内容创作者,在塑造用户认知、态度及行为方面扮演重要角色。本研究以视频分享平台B站为研究对象,试图探讨短视频博主的新型传播方式及其对用户的影响。运用质性研究方法,本文对18名B站用户进行了半结构式访谈,并基于拟态环境、信息茧房、相似性吸引等理论框架深入分析了博主的自我表达及用户的感知心理。研究发现:短视频博主基于生活场景搭建的拟态环境进行"在线表演";通过人格化表达和情感互动创建"信息茧房",茧房内的用户具有排他性、偏激化等趋势;博主的真实性自我呈现激发了用户对其同款生活的向往,并可能导致基于嫉妒心理的盲目模仿。  相似文献   

5.
数字经济时代催生了平台企业的发展壮大,以“自我雇佣”为特征的网络平台劳动者也随之大量增加。其劳动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生活、休闲和劳动的界限也在日益模糊,资本控制和逐利更加隐蔽,传统的雇佣劳动制受到挑战。同时,网络效应使平台企业具有天然的垄断倾向,基于算法主导的系统加强了对劳动过程的控制,劳动更加依附于资本,因此平台企业在规则制定、利益分配等方面占据了绝对优势,出现了权利与收益“双失衡”的现象。网络平台劳动者则面临收入稳定性下降、权益无法有效保障、专业技能难以提升等问题。需要政府强化监督管理,企业健全自主管理体系,劳动者的联合等多种方式共同解决。  相似文献   

6.
王利利 《理论月刊》2023,(2):94-103
众包劳动是在数字平台强中心化的聚合效应和离散化的发展趋势加持下应运而生的新型劳动方式。数字平台一方面凭借其信息聚合的网络效应成为资本主义新的劳动场所,另一方面凭借其强大的算法管理成为劳动过程的技术控制方式。众包劳动自由灵活的表象与强大的劳动控制之间的悖论导致劳动关系呈现出与传统雇佣关系不同的特征。已有研究的部分观点认为,平台资本主义中的众包劳动所涉及的问题似乎已经超出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分析范围,但实际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理解平台资本主义中的劳动提供了有力解释:第一,从众包劳动本身而言,脱离雇佣劳动关系不代表摆脱“剥削”;第二,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劳动关系的动态考察是分析平台资本主义下众包劳动关系发展的关键。在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话语体系下分析众包劳动是推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时代化发展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7.
高兹认为蕴含在“消费得好些”、“生产得少些”之中的是走出异化劳动、劳动自主、实现劳动解放;工人在劳动场所通过权力分散和自主决定实现劳动闲暇一体化,在劳动中实现对劳动时间的自主掌握,用“足够”规范生产和消费,通过劳动解放达到生态问题的解决。高兹的劳动解放观体现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以及人自身的和谐。把生态问题融入劳动解放丰富了马克思的劳动解放思想,对解决中国民生问题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论按劳动贡献分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劳动是生产要素 ,按劳动对社会的贡献分配是客观规律 ,劳动的贡献与收益可通过市场实现。贯彻按劳动贡献分配 ,必须走出按潜在劳动分配、按流动劳动分配和按凝固劳动分配的误区  相似文献   

9.
数字劳动是当前青年就业的重要形态。通过对代驾司机数字劳动过程进行考察,讨论数字劳动不稳定性的塑造机制以及数字劳动者的主体应对策略。研究发现,代驾司机的劳动时间、劳动空间以及虚拟劳动身份极不稳定。代驾平台通过算法管理,对代驾司机的数字劳动进行控制,剥夺了代驾司机的劳动知情权、劳动选择权以及劳动评价权,从劳动政体上形成数字平台对劳动者的霸权,从而确保按需服务得以实现。面对算法管理驱动的劳动不稳定性,代驾司机通过猜算法、顺从算法、弥补算法来应对。本研究揭示了数字劳动不稳定性的本质及其算法形塑机制,丰富了数字劳动研究。  相似文献   

10.
短视频以其短平快的大流量传播模式,受到公众青睐,并成为公益动员的重要阵地。基于"共意动员"和"创新扩散"理论,以移动短视频平台公益项目"快手行动"为研究对象,采用参与式观察法,剖析了公益项目如何借助移动短视频平台进行公益动员并引发"共意"的路径与策略。结果表明,公益项目利用平台通过共意构建、共意扩散和共意提升的阶段策略实现共意;呈现"阶段递进,共意动员""依托媒介,自我赋权""话语引导,情感传递"以及"搭建网络,构建联盟"的策略独特性;但仍存在动员止于意识、视频内容同质化娱乐化、集聚效应不足等动员阻碍;需规范行业秩序,加强产品开发,创新合作模式,进一步增强移动短视频平台的公益动员效力。  相似文献   

11.
聂阳 《理论月刊》2023,(5):90-97
从现代早期的产业资本主义到当今时代的数字资本主义,空间生产的主导逻辑经历了从资本空间化到空间资本化的深刻转变。空间资本化意味着数字资本作为数字网络空间的控制力量,通过实质吸纳人的生命过程而获得全面改造和掌控社会空间的能力,空间生产由此而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自主性和吸附性。从本质上说,空间资本化是由数字劳动推动的,数字劳动通过整合资本扩张的空间要求与人的发展的空间需求,消解现实空间与虚拟空间的界限,加速空间生产的潜能向现实转化等环节来推动空间资本化的实现。空间资本化蕴含着一种超越肉体规训的生命政治范式,即数字资本通过微观场景设计,最大限度地占有剩余时间,营造媒介化的意义空间来完成对人的深层精神规训。  相似文献   

12.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短视频为返乡创业青年女性提供了发展机遇。研究基于赋权理论,从社会性别视角切入,探究该群体的短视频赋权实践。通过对抖音平台20个返乡创业女性博主账号进行视频文本分析和参与式观察,发现短视频对返乡创业青年女性的赋权是一种基于主体行动的新媒体运作机制,赋权核心在于使女性拥有自我掌控的权力和能动性。通过“前台”展现女性主导的多元行动网络、“微叙事”建构女性返乡创业话语、互动仪式推动返乡创业共情传播,发挥和转化女性优势,从行为、叙事和情感三个层面完成权力赋予进程。然而女性仍受平台机制和传统观念所规训,赋权过程蕴含着显性和隐性的性别角色协商,既固化了公众的刻板印象,也造成短视频内容的同质化。  相似文献   

13.
当下技术的发展使得平台控制实际上已经超越了控制社会的理论框架,基于直播行业本土化的考察,从内部关系出发展现更为具体的平台控制措施和公会的控制转移,从而为直播平台和数字劳动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启发。研究发现,公会作为直播活动的参与者仍然要受到来自平台的各方面控制,这种控制主要通过平台运营和算法技术共同实施。但由于公会并不是平台的直接内容提供者,所以可以利用中间商的身份将来自平台的控制转移给主播。这种内部控制的转移表明了平台控制实际上是在公会提供组织化和专业化内容生产的过程中进一步加强,最后的决定权和最大的获利方仍然是平台。  相似文献   

14.
劳动解放何以可能是马克思劳动辩证法的核心问题。理解马克思的劳动辩证法及其对劳动解放何以可能问题的回答,必须以《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为起点。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把劳动理解为人的生命活动,把人的自由本性内在地植入劳动之中,这是马克思与西方传统哲学的根本区别。马克思从劳动的社会本性出发,把私有财产的积极扬弃与劳动异化的积极扬弃内在统一起来,理解为一个社会运动或社会生成过程,从而指明了劳动解放的现实路径。自由劳动作为劳动解放的最终目标,是劳动的自由本性的真正实现;作为积极扬弃异化劳动或者私有财产的社会运动过程的结果,则是劳动的社会本性的真正实现。劳动解放或自由劳动的实现过程,也就是社会主义社会或共产主义社会超越资本主义社会的社会运动过程。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内卷化"概念为理论视角,指出数字灵工在进行知识性、文化性的创意劳动时,能够提高工作激情和成就感,但面对平台注意力经济的不可预测性和平台规制时,他们陷入了一个高度内卷化的工作状态:"自我锁定""失活创意""路径依赖"。具体来说,数字灵工在平台资本裹挟和量化规制下,逐渐固化了创作内容类型,并展开了故步自封的逐量创作。从结果来看,数字灵工看似实现了自由和自雇,但个体化的职业形式导致后期发展动力不足,陷入有增长而无发展的状态中,难以产生对个人更大回报的增长模式。研究依托平台创作群体,重新阐释和理解内卷化概念,有利于我们拓展内卷化在劳动领域的解释力,同时揭示灵活就业的数字灵工平台劳动的困境及深层逻辑,尝试探究可能突破内卷困境的路径。  相似文献   

16.
徐伟  朱伯玉 《求索》2011,(2):171-172
保障农民工劳动权益是我国构建和谐社会和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重要矛盾。基于农民工检测调查报告等调查统计资料,分别从劳动合同的签订率、参加社会保险、劳动安全条件、侵害农民工休息权、农民工的组织化程度等方面,对《劳动合同法》视野下农民工劳动权益问题进行了分析,这对于正视当前农民工劳动权益的现实,保障农民工劳动权益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7.
"劳动"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要使"劳动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深入人心,应坚持正确的劳动原则,靠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和创造性劳动实现美好新生活。要使"劳动"成为党和人民改善民生的共同方法,每个人都应通过学习,不断丰富劳动内容,提高劳动质量,突出科技劳动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通过劳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应处理好活力与秩序的关系。从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到劳动创新、劳动创造的落地生根和开花结果等在内的多维空间的现实劳动存在状态,丰富了我国劳动的形式和内容,有利于进一步激发劳动活力。  相似文献   

18.
吴家庆  蔡艳 《湖湘论坛》2021,34(2):64-74
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我们党的奋斗目标,美好生活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劳动创造的。美好生活与劳动教育具有内在契合性,人民是美好生活与劳动教育的共同主体、实践是美好生活与劳动教育的同源本质、幸福是美好生活与劳动教育的目标追求,实现美好生活需要加强劳动教育。新时代美好生活赋予劳动教育新的价值导向,需强化国家认同感、追求社会满足感和关注人民获得感。把握创新劳动教育的实践要求、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需要从坚持正确方向不断完善劳动教育管理制度、与时俱进更新劳动教育理念、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创新劳动教育模式、多方参与营造劳动教育氛围,不断增强劳动教育实效性。  相似文献   

19.
以信息编码方式的颠覆性改变为标志,经济社会经历了工业时代到数字时代的转变。“玩劳动”作为一种新的劳动形态出现,再次掀起了学界关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是否过时的探讨。实质上,从单一空间维度去分析“玩劳动”难以真正厘清其物质属性和生产质性。随着数字经济新形态的发展,“玩劳动”不仅符合马克思劳动二重性,同时还具有空间二重性。即在现实物理空间和虚拟数字空间二元空间视角下,“玩劳动”在现实物理空间中表现为休闲、娱乐等活动,在虚拟数字空间中进行着生产劳动。这种空间二重性的产生是数据商品化、数字平台资料化以及经济空间数字化重构的结果。在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数字资本以更加隐蔽的方式榨取和占有“玩工”所创造的剩余价值,进一步加剧了价值剥削、劳动控制和社会两极分化。  相似文献   

20.
三种涵义的生产劳动与社会主义第三产业的劳动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明确区分了三种涵义的生产劳动 ,第一种涵义的生产劳动是从劳动的物质规定性 ,或者说从简单劳动过程的角度考察的 ,即只有实现在物质产品中的劳动 ,才是生产劳动 ;第二种涵义的生产劳动是从资本主义生产本质的角度考察的 ,即只有能给资本家带来剩余价值的劳动 ,才是生产劳动 ;第三种涵义的生产劳动以能否为社会创造新价值为标准 ,即凡是能够创造新价值的劳动都是生产劳动。在社会主义条件下 ,应以第三种涵义的生产劳动为依据来判断劳动的生产性与非生产性。作者认为 ,随着劳动过程的专业化协作的发展和财富观念的变化 ,社会主义生产劳动的范围必然扩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