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状与未来:印刷类大众传媒与当代青年的互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状与未来:印刷类大众传媒与当代青年的互动■张纯颖当大众传媒在我们的社会生活和日常生活中越来越具举足轻重的地位的时候,对大众传媒各个方面的研究也日渐增多。探讨其特征及发展走向,无疑将对大众传媒本身的发展起积极的作用。作为大众传媒中相当重要的组成部分的...  相似文献   

2.
网络恐怖主义是恐怖主义在信息网络时代的产物。随着新媒体的出现和发展,网络恐怖主义的传播也从传统的单向传播向交互传播发展。依靠新媒体在信息传播上的快速交互与即时共享,网络恐怖主义呈现出愈演愈烈的发展态势,给新的反恐工作带来了诸多困难。新媒体平台已经成为对抗网络恐怖主义的新战场,新时代的反恐工作应当积极应对,加强对新媒体视角下网络恐怖主义传播的研究,为反恐工作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3.
恐怖主义活动随着人类的产生而产生,恐怖主义活动在古代就有发生,只是由于当时的条件有限,一国的恐怖主义活动很难在其它国家产生影响,而随着科学技术与交通事业的发展,尤其是新闻传播学的快速发展,当今社会一地发生恐怖活动,另一地很快就会知道,因而当代的恐怖主义具有更大的影响性与破坏性。  相似文献   

4.
<正>一、当代恐怖主义发展的新特点(一)恐怖主义活动呈现全球化趋势1.暴恐分子纷纷外溢随着各国反恐阵营的联合军事打击,以"基地"组织、"伊斯兰国"为代表的恐怖主义实体组织被重创甚至瓦解,恐怖活动开始裂变为"形散神聚"的庞大流动势力,恐怖组织的人员、物资自发或有组织地向邻国扩散,甚至伪装成难民进入欧洲。2015年发生在法国巴黎的连环恐怖袭击事件共造成132人死亡、300多人受伤。  相似文献   

5.
随着全球恐怖主义活动的逐渐升温,新疆分裂主义乘机在我国连续制造了多起严重暴力恐怖袭击案件,云南昆明"3.1"事件是继2013年10月28日北京"金水桥"事件之后的又一起恐怖分子在疆外实施的暴力恐怖袭击案件,我国面临着严峻的暴力恐怖主义犯罪威胁。从当前恐怖主义犯罪的主要特征来看,虽然我国暴力恐怖主义犯罪保持在恐怖主义犯罪的初级阶段,但恐怖犯罪从局部性、区域性逐渐向全国蔓延和外流的趋势明显,并伴有手段多样化和残忍程度升级等特点,暴力恐怖犯罪的多发使得社会各界包括公安机关不得不重新思考如何更好地应对与处置之。本文通过对我国现存的暴力恐怖犯罪的现状剖析,提出了与之相对应的处置对策,供实务部门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6.
在网络化、信息化社会,人类的生活方式和交往渠道实现了革命性变革。在此环境中网络携带的交互性、共享性、社群性等等特征,给恐怖主义开展恐怖活动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捷,以至于对人类的安全构成了强大的威胁。至此,如何有效地防范网络恐怖主义已成为当前世界各国面临的一个新课题。基于此,探讨网络恐怖主义产生的原因及防控网络恐怖主义的有效对策,对国家的安全、社会的稳定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当前社交媒体的应用与普及掀起了恐怖主义活动的新浪潮,有着交互性、社区化特征的社交媒体在招募人员、传播极端思想及策划恐怖袭击方面有着天然优势。以"伊斯兰国"运用社交媒体进行恐怖活动为例,该文探讨了社交媒体的特性、在恐怖组织中扮演的角色以及我国公安机关在社交媒体时代下恐怖主义蔓延采取的应对策略,以期更好地应对反恐新难题。  相似文献   

8.
当前,新疆恐怖主义犯罪在犯罪模式、犯罪手段、犯罪频率等方面都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追溯其犯罪因由,主要有经济、国际政治、地缘环境三个方面的因素。可从宏观、微观两个层面同步实施防控新疆恐怖主义犯罪策略。宏观层面:大力发展经济、加强国际反恐合作、加强民族团结,孤立少数分裂分子;微观层面:完善反恐法律法规、加强反恐情报与预警机制建设、发挥大众传媒的积极作用、合理调配警力加强防控。  相似文献   

9.
当今时代是一个媒介化生存的信息时代.如同环绕在人们周围的空气一样,大众传媒俨然成为影响和改变人们现实生活的一个重要因素.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必须顺应这一时代趋势,不断提高和改善在大众传媒境遇中的建设实效.正确认识大众传媒的意识形态维度构成了理解这一问题的前提条件,而辩证认识大众传媒对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双重影响则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环节,积极探索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大众传媒境遇中的实现路径则是时代提出的一项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0.
自1997年刑法首次规定涉恐罪名及之后几次刑法修正案的罪名增加、修改,我国反恐刑法规定日趋严密。加之反恐怖主义法的颁布、实施,我国已经初步建立了一个比较严密的恐怖主义犯罪综合治理体系。但是,从国内外恐怖主义犯罪发展形势来看,我国反恐刑法还存在缺憾。  相似文献   

11.
达伊什恐怖组织的主力在2017年被消灭之后,极端主义和恐怖主义在2018年总体上呈现减弱甚至衰微的趋向,但与此同时,达伊什组织的残余势力也在向非洲和欧洲等世界其他地区转移、扩散。极端主义在也门则出现"求财"的新特点,胡塞武装分子被爆出通过绑架换取赎金。与此同时,阿拉伯各国政府和社会正在越来越积极地反对极端主义和恐怖主义,不仅在思想上拒斥极端主义,而且在行动上不遗余力地打击恐怖主义。  相似文献   

12.
林芳 《桂海论丛》2005,21(6):81-83
在当代社会,大众传媒以其强大的文化攻势,越来越深入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与行为,大众传媒环境已成为大学生世界观、道德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影响因素.然而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一些大众传媒出现的媚俗化倾向给当代青年带来了负面影响,除了净化媒介环境之外,当务之急是把媒介教育纳入整个大学教育之中,提高大学生对媒介的认识,提高大学生对媒体信息的判断力,从而能够自觉抑制不良信息产生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3.
当代恐怖主义的特征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恐怖主义已成为影响世界稳定和地区安全的首要威胁与影响和平发展的巨大阻力,日益引起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国际社会对其进行了联合打击,但其活动仍呈蔓延之势,表现出鲜明的政治性、组织性、非国家主体性、隐蔽性、突发性、宗教性等特征,并呈现出恐怖主义组织类型与恐怖手段多元化、组织形式网络化与分散化、恐怖主义活动国际化等发展趋势,必须予以密切关注,在此基础上做好相应的情报预警工作,努力把恐怖主义的危害降低到最低限度.  相似文献   

14.
王贤涛 《传承》2015,(1):128-129
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出现诸多社会矛盾,其中之一便是恐怖主义犯罪问题。恐怖主义犯罪对人类社会和平与发展具有严重威胁。侦查工作的重要一环就是情报的收集,从恐怖主义犯罪的新特点出发,论证秘密侦查在工作中的运用,结合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相关的法律规定,从我国当前实际出发,浅析秘密侦查在恐怖主义犯罪中的具体运用。  相似文献   

15.
恐怖主义的危害和防控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恐怖主义犯罪已经成为当今国际社会的公害,然而,对恐怖主义的概念、特征等理论问题,国内外学术界尚未形成普遍一致的看法,值得深入研究."东突"、"藏青会"等恐怖主义对中国的政治、经济、社会安全和稳定造成了重大威胁,对新疆、西藏各族群众的思想造成了极大的混乱.防范恐怖主义犯罪活动的对策主要是:发展新疆、西藏地区的经济,消除"东突"、"藏独"恐怖主义产生的经济、社会根源;重视在思想意识领域与"东突"、"藏独"等恐怖主义做斗争;制定和完善打击恐怖主义的法律法规,完善反对恐怖主义的工作机制;加强国际反恐合作;完善反对恐怖主义的工作机制等.  相似文献   

16.
大众传媒与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困惑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产生了深刻的变化,甚至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价值观困惑。在诸多影响因素中,大众传媒尤为显著。为了了解和把握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现状和变化趋向,贵州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所"当代大学生‘三观’教育研究"课题组采取多阶段随机抽样法,对贵州省最重要的也是最有代表性的五所大学的在读大学生进行了专题问卷调查。如何利用大众传媒教育和引导当代大学生走出价值观困惑,树立科学正确的价值观,不论是对大学生个体自身,还是对社会而言,都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  相似文献   

17.
与冷战时期相比,当代恐怖主义具有以下突出特点:第一,从地区或局部向全球蔓延,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全球性社会问题。第二,类型多样化。除传统的意识形态恐怖主义(极左或极  相似文献   

18.
试论我国公安机关反恐怖斗争机制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恐怖主义是世界范围内的一大公害。政治性是现代恐怖主义的主要特征,爆炸、暗杀和绑架是恐怖活动十分常见的方式。现代恐怖主义的泛滥,有其深刻的社会、经济、政治和思想根源。恐怖主义在我国尽管还是萌芽,但已经对中国社会的安全与稳定构成了现实威胁。公安机关要抓紧建立起高效的反恐怖斗争机制,并要把握政策制定与立法、情报信息、侦查、处置、防范、合作等反恐机制有效运行六个环节。  相似文献   

19.
“9.11”事件充分暴露了当代城市在防范恐怖主义问题上的脆弱性。在诸多因素的影响下,沈阳也不是恐怖犯罪的真空地带。打击恐怖主义,构建反恐防控体系已成为确保沈阳城市安全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20.
9·11事件发生之后,各国立法均加强了对恐怖主义犯罪嫌疑人权利的限制,与此同时,以美军虐囚为代表的酷刑开始抬头和泛滥。战争逻辑决定着恐怖主义与酷刑的内在关联,但是打击恐怖主义绝不能成为施行酷刑的借口,人的生命和基本权利是追求国家安全不能触碰的底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